- 注册时间
- 2007-3-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日志
- 阅读权限
- 50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4 15: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請霹靂講故事
Post by 红河谷;655372
喂,我说霹雳:你这么表态“霹雳将不再说一句话了”,你这意思是想让DON筒子继续给我们讲故事还是不想啊?别这么说啊!我们还想听你们无论是DON或是你把这两件事讲一讲呢。既然你推荐了DON,那我们大家就隆重地举双手热烈欢迎:欢迎DON筒子给我们继续讲解!![](static/image/smiley/common/canada.gif)
DON同学是女筒子?那我们更加尊敬DON同学了! 霹靂, 自謙的話我不想說, 自夸的話我不會說, 千萬別把我的名字跟"國學"扯到一起, 你為我定做這麼大一頂帽子, 莫非是想要小光頭烤肉飄香+形神俱滅? 嘿嘿.
"始皇焚書的災難比不上漢武獨尊儒術"是小光頭的一點淺薄想法, 既然霹靂紅河谷伉儷感興趣, 我就賣乖露醜一次, 把自己的短見攤在打谷場上, 請霹靂伉儷和老狼等有識之士批評指正.
前面說了始皇焚書起於封建制和郡縣制兩種制度之爭. 這個"起於"是從史料文字而言, 有沒有可能始皇在開始設想"書同文, 車同軌"時就已經計劃好了要焚書, 只是焚書這麼大件事不好強勢而為, 所以利用臣下提議恢復封建制時才趁機發難?
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史記載始皇時代第一次制度之爭是兼并六國的那年(26年), 以丞相王綰為挑頭的一批人建言施行分封, 此言得到大多數廷臣的贊同, 獨李斯反對. 李斯認為分封會重蹈前朝故事, 假以時日總會淪為第二個戰國時代, 對于各王子功臣只需以政府收入的地租和算賦來賞賜即可, 無需分封. 始皇從李斯議, 天下遂行三十六郡. 如果始皇早有焚書之心, 大可借這個機會.
時隔8年之后, 始皇34年生日祝壽晚宴上, 一個姓周的馬屁精博士說"以諸侯為郡縣, 人人自安樂, 無戰爭之患, 傳之萬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史記載"始皇悅", 可見始皇非常以郡縣制的施行為莫大功績, 認為可以避免分封制所帶來的天下"樹兵"問題, 可保"二世三世至于萬世, 傳之無窮". 博士淳于越可能是像小光頭那樣看到別人溜須拍馬就作嘔, 當場說殷周行的都是分封, 秦不行分封肯定無法長久, 周青臣這個奸佞阿諛奉承郡縣制是在加重始皇的過錯...這可是在始皇帝的生日party上...
從周青臣的馬屁頌和淳于越的進言可以看出, 作為制度, 分封雖已正式被郡縣取代了8年, 但分封的觀念在貴族后裔及士大夫中依然具有相當頑固的市場. 貴族階層/貴族文化和分封思想雖經春秋戰國的重重打擊已疲憊不堪, 且秦兼并天下後基本宣告傳統貴族時代的結束, 但秦本起於諸侯貴族, 作為貴族時代向平民時代過渡的階段, 終秦一朝15年, 末期的貴族文化 VS. 郡縣為制度的平民文化之政爭應該相當慘烈...說遠了...
如果是暴君, 始皇帝當即可殺光淳于越全族. 始皇實際做的是把淳于越的說法交給手下的臣子們去廷議, 李斯認為刻守古制并不符合當下的社會發展, 那些博士們以古非今擾亂民心. 李斯於是請焚書.
焚書的目的是為了遏制政爭, 所以實際上看禁書藏禁書只是小case, 要復古搞政爭的才麻煩大條.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非博士官所職, 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 悉詣守/尉雜燒之.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 黥為城旦."
第一要燒的是除秦記之外的官方史書(那時候好像除了"春秋", 其他的史書都是官方的). 第二要燒的是除博士官因為工作需要保留的"詩/書/百家語"之外, 民間所藏的"詩/書/百家語", 秦官方還是保留了這些"詩/書/百家語". 第三的所謂"偶語詩書者棄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其實是嚴禁借古非今日之郡縣制, 其中又分不同的禁止等級, "偶語"者殺頭而已, 成心以古非今的就只好一鍋端了. 有敢不燒書的吧? 三十日不燒的用象刑, 臉上畫個王八在城里幹苦役, 所以說始皇的焚書運動只是一場借焚書為名收拾反對郡縣制的貴族遺老遺少而已, 那些書到底焚了沒有其實無關要旨.
先說到這里, 關于漢武尊儒的一些淺薄看法, 改個有空的時間再向霹靂請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