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楼主: 罗珠达哇

[我的原创] 罗珠达哇:金牌后的反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4 11: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杀破狼:您认为下面的哪种情况更可取?


1、国家大把花钱于竞技体育,而于普通百姓的健身设施而不顾。(请注意,我说的是“设施”)

2、国家大把花钱于普通百姓的健身设施,然后,余之财力再去搞竞技体育。

3、国家大把花钱于普通百姓的健身设施,同时,也大把斥资于竞技体育。



我的选择,理论上当然应该是3。但是,我们的国情,允许国家两头都占着吗?如果允许,那选3是最好不过了。既有了百姓的健身设施,有了全民体育的发展,也有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可是,就目前我国的财力来说,恐怕做得了其一,做不了其二吧?




那么,就目前来说,应该做哪种选择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呢?哪种选择对全国人民的体能素质的提高起的作用更大呢?




如果我国政府是在做3,如果我国基层体育运动设施已经设置的遍地开花,那么我绝对支持政府斥资竞技体育。可惜,政府没做到这点!同时,我要强调一下,即便政府做到了这点,我也坚决反对体操运动员在如此小的年龄下弃学业而不顾地去参加专业训练!孩子们小不懂事,她们不知道她们错过了学习的宝贵时光,可大人们都不懂吗?国家体委的人都不懂吗?这是变相的践踏人权,变相的践踏孩子们学习文化的权利!体操运动员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样的竞技运动,还有意义吗?当人们变成了拿金牌的工具而对于文化知识是一无所有时,这样的竞技体育还值得为人称道吗?这,难道是奥林匹克的精神吗?

大家都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这些专业选手都是在小学或最多是初中就进入了什么市队、省队、国家队,因而放弃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一味地追求金牌、于小运动员的文化修养提高而不顾的思想,从中央到地方,全国都在愈演愈烈,这,难道就是奥林匹克的精神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老菜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1: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老师好像很激动,也很愤怒,可以理解。

但是类似这样体操之类的项目,如果不是从4-5岁开始练习,那就错过机会,将来要取得好成绩那基本没有可能,除非是天才!

当然这些小孩子确实让人心疼,我相信他们在背后付出的泪水和汗水都不是常人所能够承受的。但是他们当中成功的,以后的命运就大大不一样了,比如:马艳红,李宁,李小双,刘旋等,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非但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供,还有人在某些领域相当有成就。当然跟自身的积极进取不可分割。

所以,我们也没必要那么激动去指责什么,这些运动员都是自愿投身体育,至于他们今后的生活作为我们应该给予尊敬和关心。光指责没用!

BTW,另外一些体操强国比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我不相信他们就不是这些从小培养体操苗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2: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2: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2: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楼 的帖子

要说国家没有投入资金建设老百姓的基础健身设施,那有点说不过去哦

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新的小区都有游泳池,而且都是免费开放;

在街道边也设立了多处公园,里面有很多运动器械,孩子们喜欢老人们也喜欢.....................

但是,这些设施没有多久,就被摧残成不象样子。可以偷的卖钱的都偷走了,有的不能挪动的
干脆就地破坏

你说,这样的情况同时存在着,要怎么样才可以快速平衡呢?

很难啊,在目前的中国,已经发展到这步算是不错了,给时间慢慢改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2: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很早的时候就发觉了这个问题。强烈反对体育职业化,任何国家都应该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类似这样体操之类的项目,如果不是从4-5岁开始练习,那就错过机会,将来要取得好成绩那基本没有可能,除非是天才!


请问这位马先生,您的意思是说:为了出成绩,也就只能忍痛割爱---让练体操的孩子们荒废学业了?

那么请问:搞竞技体育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通过竞技体育水平来普及体育运动,从而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没错吧?

再请问:提高了身体素质后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愉快、更幸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没错吧?

那么这些放弃学业的孩子在您推崇的理论下只掌握了体操的技能而没有任何文化知识将来走向社会时他们能生活的更健康、更愉快、更幸福吗?当然,您说到了拿金牌的运动员会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您想过没有,拿金牌的人数只是体操运动员围成的金字塔塔尖上的寥寥可数的3,5人(不仅是体操运动,其他运动也是如此),而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可以说99%的运动员都将被淘汰,那么当他们----多数的,没拿到金牌的运动员面对他们走向社会的人生时,他们因为知识的贫乏,他们能生活的更健康、更愉快、更幸福吗?回答是:不能!这些人成了竞技体育运动的牺牲品,这就违背了搞竞技体育的初衷!


您所说的他们当中某些人在运动生涯后也很有成就,您举了几个例子,李宁、刘旋等,请问这几个运动员不也都是金字塔尖上的那几个人吗?您难道能列举出塔底部的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后在其他领域成功的例子吗?第一,没有!第二,假设有的话,您敢说这些成功的人是运动员中的多数吗?因此,不能以点代面!请注意,靠体育成功的人是寥若星辰!

所以,归根结底,您认为是科学救国,还是体育救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3: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新的小区都有游泳池,而且都是免费开放;


马先生,又看到您的高见了!

实在是不好意思啊,您所说的小区的游泳池,那可不是政府搞的哟,那,可是开发商搞的,跟政府八杆子打不着哇! 要不,你给我弄个你们小区的游泳证,我好沾点光!



因此,正因为是开发商搞的,小区外面的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望这些游泳池而莫及喽!普通老百姓,想进去游,却进不去,就只能望洋兴叹喽!可加拿大的社区中心呢,普通老百姓,谁想游,谁就游啊!而我们国家的这种模式,就是金牌大国的全民体育?别开玩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3: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看男子团体最后一项,等会过来回复红老师,呵呵。

偶前面也没说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3: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俺队金牌榜不太感冒,对加拿大至今的无牌记录感到正常不过!倒是印度那块百年金牌含金量颇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3: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周 于 2008-8-14 12:53 发表
明显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理

傻阿周又出现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老菜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4: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哥华华人发表文章

没拿奖牌又如何?这几天看直播奥运的电视真过瘾,听着中国国歌一遍遍地响起,望着国旗一次次地升起,自豪之情一阵阵地涌上心头。我家哥哥更是,每当国歌响起,他就会站立起来。
今天下午与一位西人朋友一起看跳水,评论员说:这次双人跳水金牌非中国人莫属。确实,那两位运动员跳水漂亮至极。当他们以完美的姿势完成空中翻转,插入水中,几乎没激起多少浪花时,我们不由地叫起好来。那朋友也嚷道:Well Done!Chinese~
数轮比赛后,加拿大排列第五,电视台记者把话筒对准他们,他俩毫无愧意:这是我们所能做到最好的了。
我惋惜地说,加拿大跳水、游泳这么普遍,真希望加拿大也能夺得奖牌。
那位西人朋友睁大眼睛,很傻很天真的样子,反问我:没拿奖牌又如何?
我一愣,啊?这就是加拿大人对奥运的态度?
眼前浮起一幅幅的画面。。。
冬季的雨中,DAY CARE(托儿所)的几个老师们各自推着能坐五个孩子的手推车,在雨中悠闲地散步。躲在遮雨布下的小孩子开心地打量着雨丝中的世界。
夏季的夕阳下,操场上人声鼎沸,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海滩边更是人头(?)拥(请告知这个成语,谢谢~),小孩子们提着水桶从海边打来海水,建筑着沙滩城堡。大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打网球。
我有一位很文气很秀气的女友,去年带着她那在加拿大出生的五岁女儿回国探亲,亲友们诧异:你们夫妇俩这么白净,怎么生出一个肤色黑黑的女儿?女友无奈地说:加拿大的幼儿园,只要天不下雨,老师们就把孩子们赶出室外活动,每天至少一小时以上。日晒风吹,能不黑吗?
确实,温哥华市政建设有规定,方圆一两公里内就一定要有个可以踢球打球的PLAY GROUND(操场),边上一定要有孩子们的活动设施-秋千、滑滑梯、爬杆等。
成人活动也很得重视,除了室外的球场,每个社区活动中心有游泳池、健身房、舞厅、瑜伽室等等。坐轮椅推着走路车的残疾人,也可以参加AQUA FITNESS(水中体操)。那天我很一帮子人跟着教练员在水里跳操,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看窗外!回头一看,玻璃墙外飘起了鹅毛大雪。教练干脆一声向右转,让大家对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跳舞。
据西人朋友介绍,加拿大没有专门从事运动员的职业。各项体育活动会(比如滑雪、沙滩排球等)定期举行比赛,选出参赛的人员。那些运动员有自己的学业(如果是学生)或者工作。
她很羡慕中国对培养运动员的重视,她更骄傲加拿大的政策,把纳税人的钱用于提高全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体育参与率。
我不清楚她说的是否事实,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会理解她的反问:没拿奖牌又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7 收起 理由
戈壁胡杨 + 7 没拿奖牌又如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报
2008 年 7 月 24 日  星期 四
放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缩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默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李宁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赢得首枚体操金牌,体操已成为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上的夺金大项。不过,关于体操的起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体操,从裸体演变而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希腊人们把攀登、摔跤、拳击、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
  体操对于中国观众并不陌生,早期的马艳红、李宁,后来陆莉、刘璇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但对这项运动本身我们的了解比较有限,颇有渊源的来历、对器材严格的要求……这些东西靠看电视转播是无法深入了解的。
创意源于古希腊
  体操的英文名为Gymnastics,来源于希腊文Gymnastike,最早由古希腊语Gymnós(意为裸体)演变而来。古希腊人认为裸体更能体现人体的健美,并规定选手参赛必须赤身。最初人们把跳跃、攀登、摔跤、拳击、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这种概念沿用了许多世纪。后来,希腊体操中的许多练习被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列为教材。体操这项运动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准确,吊环、鞍马、单杠随之产生。
  一直到18世纪,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父”的古茨穆茨和雅恩在继承发展原有的吊环、鞍马、单杠项目的同时,又创设了双杠、吊绳、吊竿等项目,并改革了木马、跳箱等器材。同时,瑞典体操学派、捷克体操学派形成,对体操进行分类,通过对解剖学、生理学的大量研究,发明了肋木、横木、体操凳、绳梯等,并强调体操动作要优美活泼,成套动作编排要紧凑,练习体操讲究穿体操服等。可以说,从古希腊模糊的概念到德国、瑞典、法国等热爱体操的人们设立出具体的项目,体操这个“多胞胎”从“怀胎”到“分娩”足足用了1000多年。
女子体操比男子晚64年
  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就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和爬绳项目。但没有自由体操,那个时期只设立了男子体操比赛。
  在以后的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先后增设了火棒操、瑞典式体操、欧洲式体操等。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增设了自由体操,使竞技体操初具规模。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体操比赛才真正形成了目前的男子6项比赛,轻器械体操、瑞典式、欧洲式等体操比赛从男子体操比赛中取消。这次奥运会开设了女子体操比赛项目,但女子比赛项目的完善与定型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才完成的,那时正式确定了高低杠、平衡木这两个女子特有的项目。也就是说,女子体操真正进入奥运足足比男子晚了64年。
难度更大 年龄更小
  在最早的体操运动中,人们都认为年龄超过20岁才是最适合的,人们更喜欢把体操看为“运动芭蕾”,运动员都非常注重华丽和优美,但难度普遍不高。最具说服力的是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最耀眼的维·朱卡林共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朱卡林参赛时已经31岁。青年时代因为战争他被送上前线,不久后他被俘,这个在德国纳粹集中营里穿着10491号囚衣的苏军战士在一次押送途中被苏联游击队营救,才得以虎口逃生。获救后,朱卡林没有放弃体操,他一直不间断地坚持训练。最终,他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光芒四射。那个时期的体操似乎并不存在年龄问题,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但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一个叫科马内奇的14岁小姑娘却颠覆了这一切,她在比赛中凭借高难度的动作总共得了7个满分,轰动了全世界。从这以后,难度成为体操发展的方向。
  高难度的动作要求更好的柔韧性,特别是女子项目。这样,年龄小的选手当然更占便宜,因此在之后的比赛中,参赛选手的年龄越来越小,在赛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小孩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飞跃、翻滚……
越来越小的年纪,越来越高的难度也给体操项目留下隐患,因此国际体操联合会限制了参赛运动员的年龄下限,北京奥运后,女选手的参赛年龄下限可能改为16岁,“体操运动员不应该是小孩子,只有当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成熟后,才适合参加国际大赛,这也是体操运动人性化的一种表现。”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格兰迪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4: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体操赛制重大改革 中国恐丢掉霸主地位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03  发表评论>>
    近日,国际体操联合会发表声明指出,从2009年开始,体操赛制特别是奥运会的相关赛制将面临重大改革。这一决定由上周召开的国际体联大会通过,系执委会提交的一系列议案的一部分。就国际体联的声明来看,主要的改动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将奥运会团体赛的参赛名额,由现行的六人削减为五人,533赛制正式出炉。这有利于缩小各队之间的差距,加快团体赛的进程,使团体赛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进一步增大。这一改革与当前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潮流相吻合。例如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就通过采用每球得分制,控制比赛时间,缩小强弱差距,使比赛更惊险刺激,以利于电视转播。体操显然也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赛制对于中国男、女队这样总体实力强,好手众多的强队是不利的,同时这一改革要求队员更全面,进一步挤压了单项选手的生存空间。
    二是奥运会资格赛的改革。传统上国际体联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定为奥运会资格赛。2009年之后,除了这一赛事,国际体联将增设一次奥运会预选赛。此外,国际体联也修改了运动员获取奥运会参赛资格的规则,规定在奥运会资格赛(即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均有资格参加奥运会,从而给单项选手更多的机会。历史上全能选手优先获取奥运会参赛资格,但随着体操运动的发展,这一规则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今年北京奥运会,鞍马高手贝尔基、吊环名将范德戈尔、单杠老将佩甘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单项选手均无法参赛,严重影响了奥运会比赛的精彩度,国际体联过于陈腐的相关规定也被世界舆论广泛质疑。这一改革显然是对上述错误的纠正。
    三是从2009年1月开始,所有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持有国际体联颁发的“资格证”方能参赛。国际体联在获取各国体操协会提供的运动员出生日期、简历等资讯后,将为各位运动员颁发“资格证”,让运动员“持证上岗”。国际体联的发言人表示,上述资讯也可由各国体操协会通过互联网向国际体联提供。舆论认为,这一改革与限制运动员的参赛年龄有关。国际体联已经明确规定女子选手必须年满16岁才能参加国际大赛,但最近几年,时有对个别国家及个别运动员年龄的质疑。国际体联试图通过更严格的管理,对此做进一步的规范。
    四是取消两年一度的世界杯总决赛。这意味着2006年底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世界杯总决赛将是这一传统赛事的最后绝唱。据透露,这应该与国际体联无法找到合适的承办地有关。
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责任编辑: 凤求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念小师傅 于 2008-8-14 12:39 发表
同意。很早的时候就发觉了这个问题。强烈反对体育职业化,任何国家都应该反对。

在我看来,这样的体育制度,如同政治上的纳粹。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老菜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4: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中国奥运冠军报告”

由于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奥运冠军多数通过“体校-省市队-国家队”的培养模式产生,相对而言,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存在不足。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真正培养出的奥运冠军非常少,奥运冠军大多是获奖后才到高校深造,多数奥运冠军得奖时的年龄已超出最佳的文化学习年龄段,不利于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保障与职业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博士指出,这一问题在全国乃至各省体育冠军群体当中也普遍存在。在保障运动员体育专业培养的同时,文化教育也需要同步跟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4: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珠达哇 于 2008-8-14 14:01 发表
......

据西人朋友介绍,加拿大没有专门从事运动员的职业。各项体育活动会(比如滑雪、沙滩排球等)定期举行比赛,选出参赛的人员。那些运动员有自己的学业(如果是学生)或者工作。
她很羡慕中国对培养运动员的重视,她更骄傲加拿大的政策,把纳税人的钱用于提高全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体育参与率。
我不清楚她说的是否事实,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会理解她的反问:没拿奖牌又如何?


加拿大人最引以为荣的冰球,就是职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4 14: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杀破狼 于 2008-8-14 14:23 发表


加拿大人最引以为荣的冰球,就是职业的。


我在加拿大社区体育中心看到了在冰球场上练球的大孩子和小孩子。呵呵,真是喜欢!


对于这样的社区体育中心什么免费健身设施都有的国家,那么,我举双手赞成它的职业体育运动。这正是我所希望的。要在顾及全民的健身时再去搞什么体育精英!
否则,别打肿了脸去充胖子!老百姓的社区健身设施光秃秃的,却去热衷于什么金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5 20:58 , Processed in 0.19897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