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戈壁胡杨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09: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Post by 霹雳游侠;687726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且不说什么乱七八糟的空洞的世界观,教育观,我们的孩子,在北美,不会比我们,以及他们的同龄人在国内过得好,这是一定的。
请举出例子!!!!!我在加拿大所看到的:拉拉驹的小孩、渥太华出租屋的屋主的小孩、多伦多家庭旅馆的小孩,家长都说小孩过的好。大学同学的两个女孩在加拿大读大学已毕业,由于加国公司的聘请书来得慢,于是到美国一间公司工作,年薪5万美金。
请游侠举出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转载:外国专家听课后一句话 顿时让中国教育蒙羞!ZT



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出共鸣。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  

  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他们听到自己的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晰的声响……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家坐定,教课的老师走进来了。  

  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这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  

  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  

  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 

  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  

  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划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  

  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 

  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  

  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  

  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  

  我们问:为什么不理解?  

  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

  这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可是,教学、教学,在课堂上的45分钟,难道不是老师该教得精彩、精辟吗?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和踊跃回答问题,课外不是还有许多时间去练习和温习吗?

  这不仅是中国教师的理念。中国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能遇到好老师,不就是看重老师教的水平吗?儿子啊,你上课别说话,别做小动作,你得好好听!不好好听,你怎么能学会呢?所有的家长都这样说。

  可是西方教育认为:学生上课就是要说话,要动手,要又说又动,说做并用。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  

  不要问上述教师是谁,不要问上述那堂课发生在哪里,从都市到乡村,虽然许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位特级教师的水平,但此种教育方式在中国无数课堂里反复呈现。你会不会问:我们这样教,有什么不对吗?  

  我选择从这堂经典课下笔,是想一步就写出,这已经是我们行之已久的认为很高水平的课,但就是这样的课,是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的。这意味着中国要变教育,有相当广泛的现状要变,有相当艰巨的路程要走。

  另附:

  中国教育 到底缺少了什么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几个嫁了美国丈夫的中国太太也跟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抱怨过这个问题:我老公从不帮助孩子做功课,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他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他会让孩子再想想,他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而且,我如果是老师,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这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其中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二、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

  三、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转载:

一霖
发表于 2007-11-19 15:55
我逐字逐句地读完了这篇文章。就我个人来说,一个读完国内高中才来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体验过国内的那种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也同样体验着国外这种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教育。不过,我是无法比较任何阶段中西方的差别,因为我没有体会过国内的高等教育,也没有尝试过西方的基础教育。但唯一一点我可以做比较的是,我在大学里见到的同为大一新生的国内学生以及加拿大本地学生。

   
我重点要说的是,加拿大学生比中国学生的综合知识量明显少很多。加拿大学生虽说很小就已经接触互联网,而且利用互联网来自主学习。可是,相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的那些知识真的比我们初中学生都不如。我的一个加拿大朋友,他在当年他所在的高中已经是状元级人物了,但他如今却对一些经济常识以及政治问题,地理问题,仍是摸不清头脑。他常和我说,美加这边的学生真正学习知识是从大学才开始的。的确,他们在大学基本上上课听到的大多都以前不曾所闻。而对于一个中国的学生来说,加拿大大学每堂课上几乎大半内容都曾似曾相识。无论是北美的还是欧洲的。我们中国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完全是多面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国思想和图像引入中国。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现在书店里书的种类,比加拿大的要多十几倍近百倍。外国的,中国的,英文的,中文的,日文的,种类繁多。而在书店里看书的学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或成人都是很多的。我印象中的北京西单书城永远是那么拥挤。而我们回过头来看加拿大,书店里只有一些退了休的老人在书架间徘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MM翻看着时装杂志,而中国的种书店的火爆场面在加拿大这地方是很难见到的。书店内的状况以及国民对知识渴求的程度就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其实一个国家对个人的教育,不单单仅限于学校,教育可以是来自多方面的。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人说了,现在上网就能看书,很方便的,这才是加拿大很少人在书店看书的原因。我看未见得。在加拿大的大学里,学生只学习教授发的文章和所用的课本,看杂书的时间几乎没有。网络则是一种聊天工具,看看EMAIL啊,什么的,再加上加拿大的版权保护的比较好,在网上免费看书几乎不大可行。加拿大学生几乎是不看书不看报,所以他们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能上更多的课。

一个国家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就可以在无形中给个人一定的影响。只不过现在是后工业化时代,数码时代,数字在教育中的比重越大,所以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就不会被重视。加拿大的教育也就理工的教育路线。根本上说,像加拿大这种国家,文学领域的教育是很欠缺的。本人在加拿大读文科这几年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本国确实没有什么可以高功颂德的文化人。找了一大圈,也就只有加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可以称赞下。

而对于中国来说,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所有国人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对语言的把握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加拿大学生都不如中国同年级学生。可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虽是填鸭,但中国的教育添出了一个全面的学生。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高考制度的存在是完全有必要的,高考使得穷人可以打翻身仗,可以不用被压在社会底层。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高考制度的确让许多人得到了实惠。我们更不要忘了,我们只是一个才真正发展了20年左右国家。能已经取得这么伟大的成绩,我已经感到骄傲不已了。我们还需要努力,我自信中国人是强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12: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热烈的讨论,期待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09: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转载:
美国人这样教小学生
作者:不祥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

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

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

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顶起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3: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转载:

美国儿童读物里这样教孩子祷告
文章提交者:彼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前不久给我儿子买了本儿童读物《赐我恩典》(Give Me Grace),这本书适合2岁到4岁的孩子,内容如下:

星期一,让我用良善对待我看到的所有创造物,帮助我爱上帝所有的创造,使我的生命充满欢乐。

星期二,教导我信心和关心,教导我智慧,教导我分享;让我长大,使我强壮,在这一天里与我同在。

星期三,让光充满我,在白天黑夜引领我的心;赐我快乐,赐我恩典,让你的爱闪现在我的脸庞。

星期四,打开我的眼睛,让我看到天空中你的天使,让我知道他们的翅膀伴随着我,并且他们也总是聆听着我。

星期五,保守我所爱的每一位,从天上安慰她们,将她们的心带到天上并紧紧拥抱她们,帮助她们知道你在这里。

星期六,在这个清晨,让我为我的出生而感恩,将平安</B>赐给我灵,让每一天带着希望开始。

星期天,在一个安静的时间,请你祝福我这个小小的生命,在未知的每一天,让我活在圣洁里。

阿们。


原文:

Monday make me good and kind to all creatures that I find. Help me love God's whole creation. Make my life a celebration.

Tuesday teach me faith and caring, teach me wisdom, teach me sharing. Raise me up and make me strong. Be with me the whole day long.

Wednesday make me full of light. Guide my heart both day and night. Give me gladness, give me grace. Shine your love upon my face.

Thursday open up my eyes to your angels in the skies. Let me know their wings are near me, and that they will always hear me.

Friday keep the ones I love. Comfort them from up above. Lift their hearts and hold them dear. Help them know that you are here.

Saturday in early morn make me thankful I was born. Give my spirit peace within. Let each day with hope begin.

Sunday in a quiet time, bless this little life of mine. In the wonder of each day, let me live a holy way.

Am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3: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转贴]中美差距其实从儿童就已拉开......

时寒冰/
最近,读了一篇《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附于后,我未能查到作者姓名),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震撼胜过了很多重量级的评论和分析。
这位天使般的老师带给孩子的是公心、是爱、是团结互助精神、是理性的思维、是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怎么会没有爱心、怎么会受某种条框的拘束和限制呢?

我想起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组织我们学习赖宁。

我看到了这样的记述: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的少年赖宁,见到森林起火,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又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他,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赖宁离开我们去了,但是赖宁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赖宁是个好孩子,而且是个公心很重的孩子。但是,在森林着火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是教育孩子</B>如何躲避,而是走向危险呢?还有什么样的“国家财产”比人的生命更宝贵?赖宁的亲人将因此忍受怎样的痛楚呢?还有比这种教育更缺德更可耻更值得谴责的吗?尤其在今天,在一帮子贪官污吏大肆侵吞贪污“国家财产”的情况下,却继续教育孩子为某种财产走向牺牲天理何在!于心何忍!

在美国,当危险到来,老师绝对会告诫孩子们离开,并且,会告诉很具体的逃避风险方法。他们懂得,留下生命,财富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相比之下,我国对孩子的教育是何等的残忍啊!这种泯灭人性的教育在把多么优秀的人葬送在死亡之地!

可是,这样的道理我曾经并不知道。我曾经也希望像赖宁那样去救火,哪怕牺牲在火海中也在所不辞。直到高中三年级,一位年轻的有良知的历史老师的开导,让我们逐渐明白了许多真相,让我开始深思。做记者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我慢慢领悟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中蕴含的爱、包容和信仰才是最宝贵的。

那种诱导幼稚的孩子抢救所谓“国家财产”的教育,乃是一种极其可耻的禽兽不如的教育,因为即使禽兽,也不会劝自己的孩子为了救自己的巢穴冲向火海。一切物的东西都是可以重建的,但生命却不可。除了上天可以重塑生命,任何人都没有这种能力。

我们的教育,从小开始就在摧残孩子,抹杀他们的天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自私和奴性的种子。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开始根据孩子家长的权势、财富等,决定对孩子应该采取的态度;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慢慢学会讨好老师……

这种奴性如此根深蒂固,有些人虽然爬上领导岗位,依然改不了当初的奴才相,反而更甚。见到外国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奴才;见到老百姓,又表现出恶霸般的凶残。奴性的教育,同样毁了这群衣冠禽兽,让他们虽然出入文明场合却早已失去了做人的感觉,有的不仅不做人事,连人话甚至都不会说了。

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真正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破坏的乃是万恶的教育制度,这种抹杀良知、泯灭人性、摧残爱心、培养奴性和顺从、拒穷人于校外的教育,不仅是贫富差距的巨大推手,也是毁灭一个民族前途的罪魁祸首。倘若教育不改,靠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是永远也追赶不上美国的,并且,还将为所谓的GDP赶超让子孙后代付出惨痛代价。

中美差距从儿童就已拉开。中华民族要复兴,也应该从儿童开始,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痴人妄想。

附: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3: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附: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睿? 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ww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14: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学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0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这让我想起了三字经里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唉~~无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16: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西教育优劣世纪大辩论----发表亲身体验,挑战理论权威

大题目,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题目。每个移民家庭在移民的或早或晚都会问自己,温家人,问朋友这个问题:我移民,对我的孩子,究竟是好事坏事? 离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接受西方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将来我的孩子得到的,究竟是不是我希望他能够得到的?

but who know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4: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20: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看到这帖子
辩论不敢 ,挑战坚持两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2-4 21:59 , Processed in 0.15978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