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日志
- 阅读权限
- 50
|
发表于 2007-6-6 2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請霹靂講故事
Post by Don;651218
迄今的考古發現顯示中原地區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商之前, 或者可以大約說是夏時代, 文字的出現則出現於商, 古文明的三要素是青銅, 文字和城邦. 由此可以馬虎猜測商之前的中原地區尚未形成明顯的古文明, 堯舜可能處于石器時代, 人所居住的空間還限於部落, 夏時期有可能介于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之間, 即使有可能的城邦存在, 也應該處于幼稚時期. 當時人的活動范圍可能僅限於早期城邦及其周邊的幾里地, 部落或者早期城邦之間可能有某種結盟關系, 可能存在某種形式上的盟主, 但部落和城邦之間本質上是相互獨立的, 盟主是從眾多部落或者"城邦"推選出來的, 盟主并不意味著享有號令特權, 而更多的可能是對其他相對弱小的部落和"城邦"的責任, 盟主和其他會員之間可能存在早期的"朝貢"現象, 但應該屬于禮尚往來的范疇而不是"納貢稱臣"的意味. 說到這種早期的"朝貢", 春秋時期還是這樣, 堯舜或者夏時期的"朝貢"應該不會比春秋時期具有更多的政治意涵.
所以我覺得"全國性質的中央政權"一說可能有需要推敲的地方.
炎帝族, 或者後來說的"東夷"之勢力一直非常強大, 直至西周初期被幾乎徹底摧毀.
这段话,我总的感觉阿DON的观念似乎偏保守一些。
首先,我们先琢磨一下司马迁:
上古先秦,史官记史是严肃的,他们严肃的程度,几乎是我们不敢想象的,阿DON应该知道这一点。
他们是由家庭代代世袭的,君主不能干涉史官记史记事记言。司马迁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司马迁的史记内容与现代成果相违背(个别错字、年代的计算方法等不在其列),有的,是一次次的相印证。司马迁写的《殷本纪》,与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的帝系相一致,司马迁当时必定是看到了关于商的书籍才敢于写上去的,由此推断《夏本纪》也应是真实的。
徐旭生先生1955年在河南发现了二里头文化,从文明程度、规模,对照古文献考虑,大部分人认为这里应是夏都,而西方学者要我们拿出直接证据,确实没有,我们到哪里去找到一件陶器或甲骨,上面刻有:这里是夏都的文字?
还要多说一句,司马迁生活的时期,儒家的权威还没有确立,所以说他的史记,是在他利用手里的权利,翻看汉朝宫廷收藏的各种不同版本的史书,加上他多次去全国各地的考察,与各地上古遗民的接触,最后不受干扰写成的。
我非常相信司马迁的史记。
商王武丁前和夏代,还都处于探索之中,三皇五帝在西方眼中更是传说时代。原因是没有任何地下考古可以证明。所以,五四运动中,有人否定了武王克商前的历史,待发现甲骨文后,又否定了盘庚前的历史,至今,西方学者仍有人怀疑夏的存在。更别说以前的炎黄之争了。
但由此而断定商以前,中国没有形成明确的古文明,以及那些文明低级化的猜测,恐怕不是很恰当。
举个例子来说,匈奴人,他们在中原以北,存在了几千年,有自己的宗教中心,行政中心,遗留下来了不少婉转悠扬的歌词,纵横千万里,组织严密,同中原政权争斗了千百年,他们的最高君主,撑利孤涂大单于,始终由一个家族掌握,真所谓“万世一系”,远远长于日本天皇家族史,可是匈奴人始终没有文字。这能说他们没有文明,或没有明显的古文明吗?
当然,我承认,中国古文明的深度和广度,远不能跟古西方文明相比,这里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开个玩笑通俗点说:我们比他们进化的慢
可如果低估了中原地区的古文明程度,也未必很恰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