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查看: 35337|回复: 198

[移民感悟] 首丘集——域外偶得(我的加拿大移民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05: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anse 于 2011-4-13 05:31 编辑

首丘集——域外偶得(我的加拿大移民生活)
文  坐忘斋书话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46779.shtml

注注网友的帖子,关于几个旅途碰到的陌生人的人生起伏,打动了我,我一时手痒,回了几句,发了几句感慨,注注兄表示想听我的故事,我答应了。

还有别的网友,也表示了对我在写作方面才华的鼓励和期许,其实我写得很少……如果不算博克的话,我基本没怎么写东西……

时间比较紧张,我也不可能专门为这个写新的文字,那就搬出旧作吧,而且我也没在闲闲书话贴过这些文字……

这就是我博克里文字筛选之后的合集。

为什么开这个博克呢?只是因为一年之前,要移民了,国内的亲朋,从此天涯海角,远隔重洋,所以我决定开博记录自己的生活,亲朋们能够知道我的动向,在精神和感情上,并不会因为物理时空而生疏隔阂,另一方面,也算是作为我这个家族的移民第一代,忠实记录下新移民的生活,也许若干年后,会有一丁点史料的意义,这些,都是初衷,写着写着,就变味了,我不再客观,冷静,理性,这个博克它活了过来,它仿佛精灵,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魔力……它成为我的园地,我的主,我同呼吸共忧乐的灵魂伴侣,也是人生导师,在写作博克的过程中,负面的情绪得到发泄,芜乱的思绪得到梳理,沸腾的激情得到冷却和沉淀,光荣和梦想在悄悄地,一点一点地在现实中铸造成型……

在很多年以前,我是一个经常逃课的——优等生,很多教授的课,在第一堂的时候,我总是满怀憧憬和热情去听,然后,灰溜溜的,非常失望地熬到下课的时候出教室……再也不会进这个教室第二次了……

C教授的第一堂课,我还记得,印象很深刻,“为什么写作和因为什么而写作是不一样的……”

其实他这句话讲得很好,算是低调地振聋发聩,若干年后,我仍然记得这句话,并且仔细咂摸思考,它在我这里发酵成熟:为了爱情/荣誉/理想/名气/金钱/国家/写作,写作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之后的宾语;而因为……而写作,写作本身是最后的旨归,因为爱情/荣誉/理想/名气/金钱/国家/,不管是因为什么,那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写作”,停顿和驻留在“写作”这里……

有一次看杨丽萍的现场舞蹈,这个女人,这只孔雀,这个精灵镌刻在了我的灵魂里,然后看她的访谈,她说,从小就跳舞,跳舞就是一切,跳舞是表达,如同吃喝拉撒睡,我怎么能够离开?我亦如是,把舞蹈和杨丽萍置换为文学和我。

我在文学中成长为我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它,但是,又似乎很远,我几乎没有写过什么文学作品,文艺理论研究的作品也少,可是我受过这方面的科班训练,虽然我是半路出家,本科是和文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硕士是外人看来,就算是文学爱好者,也会觉得枯燥得要睡觉的理论研究。中国的人文学科教育,我这个专业的,老实说,离世界水准还差十万八千里,虽然我已经是在中国最好的学校和最认真最有学问的教授门下。

毕业之后,我又是做着和文学相关的工作,教书,为了生计的缘故,去了没什么研究氛围,但是在现实待遇上相当优渥的单位。对于工作,我很认真,这个,也许是我总是没有写什么东西的缘故。我认真得像个“大大的神经病”,这是我在博克里经常自嘲的一句话,但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之下,我那种绝不妥协,誓与风车战斗到底的态度,倒的确是很像“大大的神经病”。我一路高歌,狂飙突进,彪悍威猛地生活,仿佛在用我虎背熊腰的灵魂拼命地拥抱生生活,那么大的劲,生活都快被我的热情扼死了。

终于,我不堪忍受了,我嫌这种生活太像个小白脸,没意思,我总想着寻求别样的生活,虽然移民申请已经提交了,但是在我去欧洲旅行之后,我简直快成了“包法力夫人”。哦,哦,为什么我的眼睛里满含泪水?因为我想要“高雅的”,“浪漫的”,“富裕的”生活,哦,不,不,不是,我不是包法力夫人,只是戏仿,要知道,我一向油嘴滑舌,和男人兄弟们学习了很多恶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这个冷酷的成年人的世界,作为一个真正羞怯,甜美,文雅,真挚深切而细腻柔情的人,我不愿意倾诉内在的我自己……

为什么我爱欧洲?当我下车踏上德国的土地,当我闻到那黑土地和阳光的味道,当我看到那绿色的宁静麦田,我想到这是哥德和巴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简直晕眩得轻微颤抖……虽然我没来得及去觐见歌德故居……欧洲的一切,除了景色秀雅,静谧安详,富足文明,还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感和美感,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我——在那种生活里,我被迫成为李逵或者董贝(《董贝父子》),虽然实际上我是个林黛玉——在欧洲一下子被打回原型,从那之后,我发誓,即使这次申请加拿大移民不成功,无论如何,我也要努力争取到这种环境里生活的权利……

凡是我梦想的,我都能实现……

生活被我的熊抱搞怕了,所以,它又一次向我投降,我实现了,顺利移民加拿大……

西方,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比较文学专业出身,并且有志于学术的人,如果没有在西方生活的经历,那我可以说是在专业方面一辈子都没入门……

对我个人来说,意义就更重要了,西方文化,对我来说,是源头,也是圣地……

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深受西方文学作品影响,而且,因为在文化思想上没有受到任何压制和束缚,加上英才天纵,所以,经典西方作品贯穿了我整个灵魂煅造成型的过程……

我怎么可能遏制这种去探源和朝圣的渴望和激情呢?

移民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之后,这里的双语环境(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文化氛围,政治制度,历史传统,自然景观,民情风俗,都给我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处理实际的具体事物时,我仍然和原来一样实干,冷静,理性,而在精神感情上,我忽然舒展起来,长久以来,过于超负荷运转的灵魂,因为置身于这个洞天福地,我忽然展颜微笑了……

是因为什么带来这种变化呢?是因为这个切实保护女性和孩子福利的国家制度么?是因为这里明媚的水天一色和蓬勃怒放的郁金香么?是因为这里无处不在的音乐和体育么?是因为这里各种肤色、年龄和语言,但是同样友好的笑靥么?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来到这里,怀念了,憧憬了,哭了,笑了,死了,活了,舒展了,生长了……

我的脚正在蒙特利尔生出根须来,我的灵魂,也在融入这个西方文化环境,我在拼命地,拼命地学习语言,英语和法语,语言,语言它是什么?语言是思维,语言也是文化的根;但是另一方面,我忽然发现,我是那么那么地爱中文,这一年里,我写了比我这一辈子写的总和还要多的中文,全都是博克的形式,母语写作,仿佛是一根脐带,把我的心魂和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管脚的动作,我的头,在故园遥望,三步一回顾,狐死首丘兮!

孩提时代,约摸七八岁,母亲为我订阅了《少年儿童报》,上面有一首于右任的诗作《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我看到这首诗,幼小的心灵里遭逢了怎样的感动啊!就像金庸小说里经常写的“心上好像被重锤敲了一下!”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的文学的感动……

现在,因为怀念故国的缘故,我会经常在心里浮现这首诗,每当于此,热泪盈眶……

这个集子叫做“首丘集——域外偶得”,就是说狐死首丘,我会永远地怀念中国和中国文化,永远不能割裂,“偶得”的意思,取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的,虽然我写得很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写作上,我一直都很有自信,如同在别的方面,嗯,我要忍着,不能得意洋洋又说出在博克里经常用的那句话“我可真牛逼呀真牛逼真牛逼!” 好歹我也是在正儿八经写序啊,怎么也得文绉绉一点不是?

是为之自序,:)

评分

参与人数 19财富 +98 收起 理由
幸运彩虹 + 5
awajing + 3
morriconean + 7 崇拜。。。
红酒 + 7 精品文章
tulip_purple + 5
jmadele + 1
蓝色薄荷 + 7 支持!~
suzhen + 5 精品文章
Fanjet + 7 第一次可以评7分,送给tanse.
阿钫 + 5 天啦,洋洋洒洒自撰的序,有点迫不及待的期 ...
尚竹缘8 + 1
叮叮与轩轩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3-22 12:49 星期一 晴.

文  坐忘斋书话

春天正是迁徙天

终于还是决定开个博,这是自留地啊……种种啥更加随意,西瓜,芝麻,豌豆,菟丝,芙蓉木,薰衣草,断肠花,苞谷,高粱和大米,诶,我总是这么务虚,怎么到最后才想起填饱肚肠的东西……
  
  决定放点音乐上去,绕梁三日,挥之不去的,是帕帕吉诺《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生命之痛苦,不可承受之重,湍流险滩,全部淡化为遥远的背景,最最真切的,正在流动和发生的,是欢乐,如此酣畅通达的欢乐,如此明净沸腾的欢乐,笑谑和幽默可以瓦解一切:故作庄严的权威,煞有介事的学问,冷酷无情的虚伪。如此的温暖,如此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在天涯混迹多年,决定在天涯开博,但是因为对音乐不熟,弄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把音乐放到博客上,而且电脑有点小问题,于是转投ZJ大力推荐的blogbus,那里的字很小,忒小了,真着急,又浏览了下别人的博客,影像很美,文字太小资,受不了那个调调,溜之大吉也……回归天涯。
  
  离开中国的日子可以倒计时了,还有9天。
  
  白日里惶惶……
  
  不过如同博客模板的那只飞翔的鸟,这是我的心。
  
  生活在和我个人的价值观念处处诋唔的环境里,真的太痛苦了,其实我很难理解别人为什么可以做到安稳地在那个环境里继续生活,这里承载不起我的热情,憧憬,生命的能量,我如同外星人一样生活在地球上,有无数的磕碰,尴尬,哭笑不得,鸡同鸭讲。其实只有两条路,要么适应环境胜出,要么远走高飞,可是我真的适应不了……我仿佛是吃另外的精神饲料成长的一个物种,与环境彻底的格格不入,而且,我怎么会接受阉割和驯服呢?不自由,毋宁死。莫道女儿无血性!
  
  不是没有留恋的,我在这里奋斗了快七年,奋斗,一点也不夸张,这里有我的事业,我是把它当作事业而不是职业的,有我的朋友,同事也可以是朋友的,真的很难忘记那些亲切的情谊和畅谈,虽然也有过冲突和误解。
  
  对于北京,就更加复杂了,在这个城市待了十多年,朋友,足印,都刻在了这里,虽然始终我对它心存疑虑和疏离,最后选择了远去,但是在转身的一霎那,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又重温了一遍去年约莫这个时候去欧洲的录像,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真的已经压抑得受不了了,对于环境,打算去欧洲读书,可是娃娃爹当时没有工作,我总不能辞职一走了之,又打算申请访问学者,获得口头御赐恩准的申请资格之后,忙得人仰马翻去办理手续,要盖章的时候,校方忽然变卦,当然,如果我有足够的智商情商和常识,应该早就预料到,要么放弃屁颠颠操劳,要么迂回曲折让上大人同意,可惜这些方面我都不及格,所以愚蠢又可笑地铩羽而终。现在好了,我终于得到了自由,可以去我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真是快乐得想跳个舞呢!拜拜了那些成事不足,毁人有余的嘴脸!没有什么能够抵挡自由的脚步和翅膀。
  
  百废待兴,筚路蓝缕,这是移民生活的勾勒草图。
  
  刚刚看完《红色禁恋》,主题并非移民,却是以移民为背景。不管清教伦理中有多么违背人的天性的东西,但是当时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移民是怀抱理想而凝聚在一起的,我们这一批中国移民的情形呢?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就我的了解而言,也许十五年不足以成立中国移民的有组织的互助的群体和活动,也许中国人的天性并不热衷和擅长公共事物。
  
  彻底办理完了辞职手续,意料之外,竟然系里给我开了个饯行会,这是十年来年轻人离开所没有的殊荣了,我也算是傻人傻福。
  
  朋友们的饯行饭,吃得很难受,这一去,基本就是不回还了,好在,还有网络,现代科技万岁!
  
  对于生活琐事,我一直都很低能,XY的劝诫如在耳前,我打算尽量努力去学习做好。
  
  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都办好了,机票,接机,短租住处,换汇,开户,行李还没有收拾,箱包和打包带都准备好了,这些都是我和娃娃爹一起办好的。
  
  这阵我热衷于烘焙,只有这样亲力亲为,才能表达我对朋友们的感情。
  
  另外,在新的环境里,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入乡随俗,像中餐一样对西餐得心应手。
  
  今天要做的,就是翻译好一封推荐信。
  
  在读书和工作之间,我一直左右摇摆,如同当年快毕业的时候,在硕士论文和找工作之间来回晃动。
  
  不过,读书和工作大概没有那么多的冲突,问题也不大,随物赋形,顺势婉转。
  
  在刚刚到达的那段时间里,我打算玩转蒙特利尔,带上我的相机,我要边走边拍,也许可以顺便写下游记。
  
  这几天,北京总是有沙尘暴,“下土啦!下土啦!”,不过,春天已经来了,万物复苏,生命萌芽,真是美好的季节。
  
  加拿大的春天,更加美,空气要洁净许多,期待……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2 收起 理由
sanyi + 2 感同身受!
那时枫叶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5: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千重,水千重,莫道山水不相逢。

文  坐忘斋书话
2010-03-27 20:39 星期六 晴.  

今天孩子奶奶去苏州了。

  我心里很难过……
  
  等我们在加拿大安定下来还是把老人接过去吧,虽然相处起来很不愉快,双方在个性、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冲突,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称心如意的事情,在完全体验到老人对儿孙的眷恋和依赖之后,因为我和她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择耳根清静而隔断这种牵挂,是非常残忍无情的事情,所以,在霹雳雷霆地发脾气之后,冷静下来,我还是愿意在一起生活。
  
  我爸爸很让我头疼,虽然一想起来我就特别地光火……但是,现在我也把这看成应分,人不能选择父母,既然是这样,我还是决定好好履行我的责任和义务,至于感情,我也接受和理解我对父亲的感情的缺失,如果人出生到成长没有得到父爱,那么让ta成年以后爱父亲也很难!
  
  我对父亲没有太大的要求,一、我希望他保重身体,注意营养,睡眠充足。二、我希望他不要再惹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不可能像在国内一样扑过去灭火了。三、如果他愿意和我一起去加国生活,那么等我安定好以后,也会照办。
  我很感激那些帮助我照应我爸爸的长辈和朋友,否则我真是非常放心不下,现在虽然远隔万里,我也能非常迅速地知道我爸爸的动向。
  
  那天回PKU办事,非常感慨,很久没去了……如果说北京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那么在PKU,在那些参天古木,在那些飞檐红瓦,在那些清矍智慧的老教授的眼神里,还能捕捉到一点点性灵的气息。以PKU为圆心,我混迹于此多年,这里仍然是原来那样,三天一变,三天一变,方向感极差的我,很快就找不着北。
  
  想起那天一个过行人红绿灯的细节:虽然不是发生在PKU附近,绿灯就亮了一分钟,我们夫妻俩,正当壮年,没提重物,没带孩子,在这个时间内过去,即使没有川流不息地别(四声)着我们的汽车,我们也必须紧赶慢赶地过。小汽车就那样心安理得,一辆接一辆地拐弯,我们等了四五辆,没有一位车主有停下来的意思,牛恼火了,说,“你给我拿着”,把纸袋放到我手里,“看我砸他!”,“你算了吧!”我赶紧抢道推着他过斑马线了。
  
  吾师去外地了,一去就是两年,寒假见了一面,这两天他回京办事,也是匆匆,未能晤面,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老同学勉勉给我写了一首送别诗,复制如下:
  
  送*君之加国的十四行
  
  
   谁说你的眼神不忧郁和迷茫
   就是一颗勇敢的心
   也难免顾望祖国和家园的仓皇
   呵,流浪的人们
  
   相聚然后离别
   早已不流行那个写在笔记本上的赠言
   难道地球越来越小
   已经容不下那软软的悄悄话
  
   我们用QQ和MSN
   来包裹越来越脆弱的精神
   远行的*君
   祝你一切顺心!
  
   逍遥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早晨有扬沙,中午晴朗
  
  
  
  
  
  
  北京的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漩涡,转啊转啊转啊,跑啊跑啊,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奔忙,却仿佛是游戏里罩上防弹伞的小人,另辟蹊径在跑,没有选择大多数人拥挤不堪的道路。我只为我的心,我为我的心活着,其余的,都是狗屁,该滚的就滚,该弃的就弃,所以,尽管人到中年,我仍然兴兴头头,如孩童一样大喜大悲。
  
  处理杂务,在这个城市里转呀转,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她变得很快,她很大,可是这些繁华喧嚣都不是我的……一看到那些很高很高的楼,我就发晕,这是一个恶梦,生活的噩梦……
  
  我又想起欧洲的宁静和美,还有镌刻在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和历史感,我的灵魂乐意在那样的地方徜徉。
  
  也许我真的不属于北京,她不让我流连,流连而不愿离开,我只是留恋,留恋而已。
  
  又像搬家时候那样,牛开始收拾行装,我使劲拍他的马屁,“真能干啊!真会收拾啊!”这个该叫“拍牛屁”。
  
  这一次搬得最远,山千重,水万重,谁说山水不相逢?
  
  娃娃俯首往前冲,两只手伸出来背后面,这是表示坐飞机,“爸爸、妈妈和娃娃一起坐飞机去加拿大。”
  
  娃娃越来越可爱,我真爱他!
  
  娃娃把我的润足霜拿出来,要往床单上挤,牛说“娃娃,这是你妈妈擦脚的。”娃娃连忙伸出脚要脱鞋,牛:“你去沙发那擦吧。”娃娃乐颠颠跑过去,往沙发上挤出一大“坨”,“阿baba了(三声)阿baba了!”他高兴地说。他以为爸爸要他把润足霜擦在沙发上。
  
  母亲的本能是保护孩子,这种本能超越大脑。生物本能的信息贮存在小脑里,那天出了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娃娃跑过马路,奶奶没看住他,我一回头,飞速冲过去挡在车面前,好在车速不快,刹住了。我又怕又气,在路边狠狠打了娃娃屁股几下,娃娃也知道自己闯祸了,没哭,脸上都是认错的表情。我跟他唠叨了很久不能在马路上乱跑横穿的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2 收起 理由
sanyi + 2 惊险啊。我也曾经吓出过一身冷汗。理解。虽 ...
那时枫叶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5: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文  坐忘斋书话
2010-04-03 17:39 星期六 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拿到签证和移民纸的那天,到最迟登录加国的日期,是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两个月里,我们必须办好这些事情:预定机票,安顿落脚之处,收拾行李,办理离职手续,办理娃娃的免疫证明,(如果有时间的话)准备我们两人求职或者读书的推荐信,和朋友们道别。
  
  这个准备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自然而然,我们夫妻做了个比较合理的分工,我负责外联,阿牛负责内务,有些不能帮忙替代的事情,就各人自己解决。
  
  外部的事物性程序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随着时间流逝宛转的,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每到一处,每见一人,都会唤起我的回忆,过往的时空印象重重叠叠扑面而来,移民进行到那个程度,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我的灵魂却频频回首流连,一步三顾。
  
  最后一个月,就是在饯行饭当中度过,有两个朋友不约而同送了玉给我,“君子如玉”,jql这么说,“坐飞机保佑平安。”
  
  Fy和JM并不认识,但都是我的好朋友,她们说了异曲同工的话,“几乎不能够相信你会去那么远,这不像是真的。”现在即使是在回忆中敲下这些,也是眼睛湿漉。
  
  还有许多许多的朋友让我感念……
  
  STB和NK一家来送行,离开家的那一刻,阿牛把窗帘拉上,光线一下黯淡下来,仿佛我的房子在用光影和我告别。
  
  跨洋搬家,六个大包托运行李,六个小包随身携带,亏得朋友们帮忙。道别这两家朋友,师妹JF也赶到机场送行。
  
  上飞机之前,我群发了一条短信:此地一为别,举鹏九万里。不畏易水寒,唯念故人情。
  
  对于诗词格律,我很不通,这首完全没有平仄,还借用了唐诗,不过它能表达我的感受。
  
  行李太多,基本不能带书了,我就带了一本唐诗,一本宋词,还有一本李白选集,其实在国内,除了红楼梦,我基本不怎么读古书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2 收起 理由
sanyi + 2 了解。我放弃了我最爱的元曲,因为太重。 ...
那时枫叶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5: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之方随处见

文  坐忘斋书话
2010-04-05 17:59 星期一 晴. 
 我们选择了加航,一个是因为听说加航座位宽大,比较舒服;另一个是因为我有一种形式感至上的念头,既然选择了移民,那么就要在每个细节上争取早点熟悉和融入当地社会,加航全部工作人员都是加拿大人,也算是首先在飞机上就踏入加国的意思。
  
  事先在论坛上,或者先我们一步踏入加国的新移民朋友那里知道可以电话预订座位,但是事情一多,订座位就拖到了最后,被告知没有三个连在一起的座位了,不过因为在网络上掌握的充分信息,这个季节乘客不会太多,所以也不是很担心,果然上飞机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坐到了一起。
  
  在这里小小感慨一下,网络真是个好东西,这次技术移民加拿大,所有如何办理申请手续的信息全部来自网络,移民官方网站以及“加拿大家园”,“驿路枫情”是我常去的地方,不但省去了中介费用,还因此认识了一些很好的新移民朋友。
  
  国内的航班上,工作人员就像从选美比赛里挑选出来的,首先要年轻,然后是身高的要求,最后是貌美或者英俊。我泱泱大国,人口基数大,经得起这么挑;加拿大一共才三千万人,大概这么一挑就有点吃紧,也可能有违就业公平的原则,所以加航上很多空嫂,空婶,有的甚至一头银发。
  
  我们先从北京飞温哥华,然后在温哥华办理入关手续,再从温哥华飞蒙特利尔。
  
  第一段航班上,中国乘客的人数人过半。坐我们前面的,也是技术移民过去的一家三口,他们是2007年从武汉移民过去的,现在温哥华生活。男主人更加积极地融入加国,语言关已经过了,也找到了工作,女主人是个温柔漂亮的音乐教师,她的英语还是不行,在家里带孩子,偶尔教几个学音乐的学生。男主人告诉我们,要多和西人交朋友,不要老是在华人堆里混,这样英语才会进步,多去教会什么的,能认识西人。这种意见我也听说过,但是心里比较抵触,对于教会的信仰,我现在基本是不置可否的态度,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教会,我觉得有些动机不纯。男主人随口发了一句感叹,“以前的北京-温哥华航班上,基本全部都是中国人,现在移民比以前难了,这样才变得好些,飞机上只有一半中国人了。”在那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听错了,把这句话迅速在脑子里重复了一遍,没错,就是这么说的,然后我仔细咂摸吞咽了这句话,我承认自己活该,这样的后果是很不舒服,的确很不舒服。
  
  这段旅途一共九个多小时,凑巧的是,航班上小孩子特别多,娃娃高兴坏了,看到别的小孩子,很积极地上去搭讪或者拥抱,还追着一个小姐姐要给她饼干吃,和另外一个小姐姐热情地拥抱在一起,像天线宝宝里那样。
  
  在温哥华机场,我们有三个半小时的转机时间,入关手续,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办完,另外还要考虑取行李和安检的时间。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下航班,快速来到新移民办理入关手续的地方。不过,那么多的随身行李,外加婴儿推车,注定了我们的实践要和理论脱节,而且是严重脱节,我们几乎是最后到达海关的新移民。
  
  把在飞机上填好的海关申报表交给一个工作人员,出示了护照、签证、移民纸,他给我们一个用于排队等候的号码,我们等了最少一个小时。
  
  娃娃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我们在移民,不知道我们在进行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事情,不知道我们已经在一个陌生的国土里落地,他在大厅里玩得很开心,把一张湿斤纸放头上摆出各种造型,笑得打跌。
  
  这里要说说我的英文水平,我不是竞技型选手,但是很喜欢学习外语。作为七十年代小镇出生长大的中国人,我和一大批同龄人一样,也是到了初中才开始认识“ABCD”,我的英文启蒙老师也是说带着方言的英文。一直到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决定改掉自己的方言英语发音,于是跟着复读机从国际音标开始,狠狠纠正了一段时间,应该说效果还不错。我学习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成年之后在北方生活了十多年,一般很少有人能从口音上听出我是南方人。
  
  实际上这十年来,尽管我的工作不需要英语,但是我基本没有丢下英语,而且并不是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除了“写”以外,“听说读”我都有所注重,所以不管是去欧洲旅行还是这次移民加拿大,我开口和老外交流的时候没有任何怯场,而且也没有出现英文发音很不准确而多次重复的情况。我是移民的主申请,必须考雅斯,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复习,我基本算是裸考(没复习上的考场),虽然分数不高,但是也过关了。
  
  很快一个小插曲充分验证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取完行李,我们去温哥华飞蒙特利尔的登机口。接机的朋友要我们到达温哥华之后给他打一个电话。问了一下当地时间,我确定还有换零钱打电话的时间,就决定让阿牛和娃娃在四楼等着,我去三楼换零钱。可是一进电梯,竟然不能直接去三楼,我又回到了二楼托运行李的地方,我的方向感极差,属于路盲级别,这下可傻眼了,只好问工作人员,我想换零钱往蒙特利尔打电话,应该去哪里呢?
  
  一路上,在我向这边的西人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一般都是这样发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现在我正在具体做什么达到我的最终目的,可是出现了麻烦blablabla……这并不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新移民处境以及西人的办事风格而这么做的,仅仅是平时的习惯而已,我的好朋友有一次看到我在qq上帮她问询什么事情,忍俊不禁,说,你用词怎么这么严谨哪?
  
  没想到这种风格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西人的风格似乎是帮人帮到底,当他们了解我的最终目的的时候,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很快地选择最方便达到目的的方法帮助我。
  
  那个工作人员是一个穿浅蓝色衬衫的中年人,他确定我是一个人,而我的家人在等候我之后,他就说,我带你去买电话卡,后来我估计,那个电梯不设置三楼,可能是因为三楼就出了温哥华机场了。出去以后很不方便,所以蓝衬衫带我去二楼某处买电话卡。我买了一张5加元的电话卡,蓝衬衫说,你直接原路回去就可以了,然后他先走了。
  
  其实回到那个二楼的电梯一共就一分钟的路,路痴就是路痴,我竟然往安全门那里走,走错了!而且我无头苍蝇的古怪行为引起了一个年轻警察的注意,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警察,反正他穿着黑色的制服,大概是安全人员之类的,他就很严肃地发问,“你为什么在这里?你从哪里进来的?这是安全门,不让走,你的护照呢?”可怜我一等一的良民,听到警察这么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心虚了,一下就急了,Blabla说了一大串,意思是某位工作人员带我来这里买电话卡,但是现在我走错路了,我的证件全部在我丈夫那里,他和我的孩子一起在四楼等我,我们马上要飞蒙特利尔。我必须回到那个电梯那里去四楼。小警察很严肃地说,我不能从那里穿过去回到电梯,必须走另外一条路,这我可坚决不干!因为原路回去我都犯晕,还让我走另外一条没走过的路,那我就等着迷路误机吧!我们的争执吸引了另外几个黑制服,他们都过来了,看着我们争执。小警察特别地坚持原则,就是不让我从原路回去,我眼睁睁看着那个电梯口在玻璃门里,也不敢往那边走,真地很恼火,而且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害怕误机的焦灼开始扑过来。
  
  救星终于出现,蓝衬衫过来了,他和小警察解释了一下,我说,抱歉,我可以走了吗?蓝衬衫说,当然可以,对不起。我赶紧大步流星往电梯口走,一会儿蓝衬衫过来了,又用手势向我致意抱歉,我还之以微笑和“谢谢你”。


在候机口,距离起飞还有一个多小时,这里有很多公用电话,我问了一下那个电话卡的使用方法,稍微复杂点,反正我问的那几个西人他们也不大明白,其中一个人告诉我错误的使用方法,旁边一个女工作人员听到了,她可能也吃不准,没有马上纠正,当我在电话机那里尝试的时候,她过来了,主动告诉我,刚才那个男工作人员说错了。实际上这种电话卡是IP电话,而公用电话机都是投币电话,所以如果不投币,是不能直接拨号的,我按照这位女士的提示拨号,还是不对,过了一会儿,她又告诉我,应该投币,然后再按照之前的步骤操作,哦,总算对了!可是我太菜了,竟然把朋友的电话号码记错了一位数,简直……电话无人接听,我以为朋友的手机没在身边,只好放弃。
  
  这位女士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充分体会到加拿大人这种助人到底的精神,扪心自问,我在北京的街头碰到新来者,虽然也会尽力而为地提供帮助,但是绝对没有做到这种一定要帮到底的程度。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些加拿大人碰到北大清华附近逡巡的“没钱回家”的外地人,不知道会被骗成什么样子。
  
  从北京飞温哥华的航班,过半数是华人;而从温哥华飞蒙特利尔,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华人了。
  
  娃娃一路上兴奋而心满意足,但是一上飞蒙城的航班,就开始大声哭闹,可能是时差没有倒过来,也可能是过于疲累,而且他一边哭一边大声说“爸爸滚”,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样,我很尴尬,阿牛拼命哄他,但是没有用,一个台湾人(可能是)拿了两块糖过来安慰他,“弟弟别哭。”他说。这趟航班不提供免费食物,不过有免费的水和饮料。空姐过来给娃娃倒了水喝,他还是哭闹得厉害,不停地说“爸爸滚”。我们手忙脚乱地把行李放好,一个男空乘和我说,“Control the situation.”(控制好局面)我只好要阿牛把娃娃强制性地安顿在座位上。
  
  在闹腾的过程中,娃娃还把我的索尼mp4踩坏了,阿牛把这个装在自己的衣兜里。我真的很心疼啊!不过算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
  
  过了几天,我开始和娃娃谈这个事情,”从前有个娃娃,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他不舒服,就大声哭,还说要爸爸滚,这个娃娃是你吗?“”是“”他做得对吗?“”不对。“爸爸,我以后再也不说‘爸爸滚’了。”娃娃那天主动和他爸爸道歉了好几次。
  
  飞机准时到达蒙特利尔机场。
  
  不管是温哥华机场还是蒙特利尔机场,都没有北京机场那么豪华现代,我朝威武也。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民主政府用每一笔钱都要经过纳税民众的允许,所以不敢一掷千金。
  
  在取行李的地方,一对拉美裔的中年夫妇/情侣见面之后拥吻,旁若无人,热情奔放。
  
  我询问公用电话机在哪里,工作人员A表示我可以用他们的电话,这次打过去,有人接了,是个西人老太太的声音,一开始是法语,然后是英语,可怜的老人,凌晨被我错误的拨号吵醒。我终于意识到电话号码记错了,赶紧查一下,终于联系到接机的朋友ML.
  
  Ml虽然在加拿大生活很多年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没有过语言关。所以他没有很确切地说清楚在哪个出口等,此时他已经在出口了。
  
  我又是一路一通狂问过来找出口,可怜我这磕磕巴巴的英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简直是无所不用其及,比我一辈子用的英文还要多。在来之前我听到过种族歧视的一些说法,不过,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可能很少,也不是完全没有。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很友善和朴素,心灵纯真朴素,这是我的感性体验,也没什么实在的根据。
  
  
  好不容易找到了出口,这么多的阿拉伯数字出口,到底是哪一个呢?行李和山一样,真发愁。
  
  迎面走来两个工作人员,女的是拉美人,男的是东南亚一带的人。我只好又重复了一遍ml说的”唯一出口“,女的说,没有唯一出口,有很多个出口,我说,现在我的朋友约好了在出口等我,怎样才能找到他呢?
  
  ”你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么?“”我知道。“
  
  男的把他自己的手机拿出来,我报上号码,接过电话……
  
  女的问我,“现在你知道如何和你的朋友碰面了么?”
  
  “是的,谢谢你们。”他们微笑着放心地走了。
  
  Ml的车子奇迹般地塞下了我们的行李还有儿童推车,当然还有我们一家三口。
  
  Ml的年纪五十多一点,很有生活的阅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他对我们很好,给我们很多帮助。
  
  短租的房子就是他帮助找好的,位置很好,在guy-carcondia附近,是蒙特利尔的市中心一带,因为是短租,所以租金也比较便宜,550加元一个月,3个半的房子,相当于国内的一室一厅。
  
  对于新移民来说,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在网上找家庭旅馆,他们也可以负责接机,但是,异国他乡,初来乍到,朋友接机的温暖感觉真的要远远胜过家庭旅馆的商业服务。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2 收起 理由
sanyi + 2
那时枫叶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城米贵&法语好听口难开

文  坐忘斋书话
2010-04-11 07:58 星期日 晴. 

 到蒙的那天是4月1号凌晨,上午九点多钟起来,我们一家三口就到住处附近转了转。
  
  蒙特利尔是个岛,街道都不是正南正北,本来我的方向感就差,所以完全晕头转向,仅仅是靠着这里有个麦当劳,那里有个超市这类标志来记路。
  
  一出公寓,就是一个咖啡馆,这里是大学附近,学生多,很多咖啡馆,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很多学生一边喝咖啡一边用笔记本,咖啡馆一般都提供免费无线上网。很多路人手里一杯咖啡,边喝边行。
  
  蒙城的人来自世界各地,金发碧眼,黑珍珠,褐色的拉美人,五官扁平的亚裔,包得严严实实的中东人,大头巾印度人……在街上走了不到五分钟,很多族裔和人种都看到了样本。
  
  4月份已经是春天,空气略微清冽寒冷,我穿着羊毛外套,牛穿带薄绵的夹克,娃娃穿着薄羽绒服。第二天气温陡变,上升到二十多度,不少露背装靓女出现了。我们虽然已经减少衣物,但是也没跟上天公的速度,热得流汗。
  
  我顺手拍了几张照片,比较喜欢这个城市,它的建筑有自己的风格,不像北京,丧失了灵魂。
  
  我们在downtown附近转了一下,不敢走远,因为m会在下午一点带我们去买手机。
  
  沿途看到一座绿色尖顶的教堂,蒙城教堂很多,在住处步行半个小时之内,就有五六个。不大,很古朴,外立面都是繁复而对称的花纹雕饰,我还没有时间如游客般仔细观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园都在教堂里,或者和教堂为邻。我们住处附近的几个幼儿园,都是这样。
  
  还没有倒过时差,也没有太从容的心情仔细观察,仅仅一些粗略的印象和感受。我觉得外国人比较有个性,不像中国人那么有共性,穿着打扮,仪表神情,都能体现出来。街上是短袖和羽绒服共存。
  
  这里的车果然是让行人的,后来一个温哥华待了几年的朋友告诉我,这是法律规定的,哦,这样的法律蛮好。
  
  这里的路人也比较有礼貌,相对国内。
  
  不知怎么就走到一个一元店,这种一元店的东西质量还可以,不是价廉质次那种。
  
  超市里的肉,蛋,奶都很便宜,和国内的价格差不多。这里有种迷你小胡萝卜,手指大,可爱,味道也好,也不贵。水果应季的也不贵,很新鲜,味道很足,不像国内的有些水果,也许是用了太多的激素,味道寡淡。
  
  不过很多东西的价格,在我们习惯性地乘以6.7后,都很贵,一瓶老干妈2。99加元,付钱的时候,心疼得肝尖儿颤。大米一加元多一斤,而且是国内的那种南方早稻米,味道不怎么样,不能和北方那种晶莹润泽的大米比。面包便宜且种类多味道不错,也许为了经济上的盘算,我们要改变饮食习惯,弃大米投面包了。
  
  街上馆子很多,多是西人馆子,鲜艳的比萨图片是我唯一能看懂的,对它实在不感兴趣,价格也让我望而却步,乘以6。7之后。西人喜欢坐在路边的位子上,悠闲地吃喝谈天,多少令人羡慕。
  
  蒙城所有的招牌公告都是法语,我几乎两眼摸黑,服务人员都说法语,只有你强调自己仅仅听得懂英语对方才会换英语。街上人们摩肩接踵,谈笑风生,话语飘过来,又原封不动飘走,我完全不能吸收一点。
  
  在后来的几天里,有个遭遇让我多少受了些刺激,和语言有关。
  
  
  买快餐的时候,侍者是个五六十岁的白人男性,他完全听不懂英语,这个快餐店不在downtown,也许这是会出现不懂英语的侍者的原因?于是他就把我转给旁边另一位白人老头侍者,我随便点了餐,老头问我要不要加”onion”,在这之前,我真的不认识这个单词,所以很茫然,一下子我糊涂了,我说,抱歉,我仅仅懂得英语。
  老头用升调说了三遍“onion”,我很窘,老头的表情带着一种不是很友善的态度,情急之下,我说,”Sorry,my mother-tongue is not English.”老头用嘲讽的态度说,“Oh,Your mother is English?You cann't understand English onion?”这句话我听得很清楚,配合他那嘲讽的表情,我倍感羞辱和愤怒。 不过,做一个文明人,已经很多年了,所以我只是目无表情地沉默了一下,而且这时候我已经看到了那白色的洋葱末,我表示要这个。
  如果我的英语或者法语流畅到可以反唇相讥的程度,我是绝对不会沉默的。这个小事情深深地刺激了我,无论如何,我一定不要因为语言被困住,即使我会陷入窘境,也绝对不要是因为语言上的无能无力。
  
  之前我的计划是先读麦大的英语证书班两年,但是似乎这个班要到九月才开学,在蒙城待了一周,处处都是法语,我仿怫聋子和文盲,虽然英语也能解决我要处理的事情,但是不懂法语,就如同永远被隔绝在世界的语言玻璃墙外,只有用英语敲敲门,获得允许后我才能进去,我不能接受这样被动地生活。我决定改变计划,先去参加政府为新移民开办的法语零起点学习班。
  
  顺便说一下,“onion”这个单词,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2 收起 理由
sanyi + 2 也许他是开玩笑?何必太认真。 ...
那时枫叶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5: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衙门“之厥如&唐人街!唐人街!》

文  坐忘斋书话
2010-04-15 01:06 星期四 晴. 

 中国的政府部门,遑论威严堂皇与否,一般都是独立的建筑物,上书金字招牌,或者白底黑字之醒目宋体,”某某衙门“,哦,错,某某机关或者单位。必有门卫,必有会客单要填写,难怪”一入衙门深似海“,哦,是”侯门“,一入衙门,泥牛入海,这是常事儿。
  
  虽然在中国过了我们的半辈子,但是我们都是死性子,对于不觉得应该如此的事物,我们都不会在心里形成定式,所以在去了好几个蒙特利尔的衙门办事之后,我们才忽然醒悟到,这里没有什么衙门,只有为纳税人服务的公共部门。
  
  我们办一系列定居手续所去的相关政府部门,每一个都是混居在商业大楼里,没有警卫,没有会客单,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如果不是事先做好了功课,确定了门牌号码和楼层,在这里路过十次我也不会想到这是政府某单位某办事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蒙特利尔移民局,那个办事员老太太竟然在那么拥挤狭窄的空间里专门准备了给小孩子的玩具和糖果。
  
  我们先去办理太阳卡,这个就是医疗保险卡,联邦移民在魁省居住三个月之后生效,需要租房合同证明你在这里长住,但是如果新移民刚到,来不及办理租房合同,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融,要求你在某个日期,往往是一个半月之内把租房合同传真给它,也可以办理太阳卡。
  
  这里排队的人很多,由于正好是复活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可能积累了一些人,所以队伍排了很长,当然没法和中国的长龙相比,但是也有三四十人了。办理这手续的包括新移民,但不仅仅是新移民。亚裔不多,只有四五个,排队的秩序很好。这里不少黑人,他们很多都会说法语,也有很多白人。新移民往往是拖家带口,全家出动,队伍里不少小娃娃,但是没有出现什么孩子跳,大人叫的局面,不过有小娃娃哭闹的。
  
  这里所有的政府部门办事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先是排号机取号等候,前台接待,这一步可能会要填写基本信息和情况,然后分流一下,再有具体的办事人员处理,如果再复杂一点,会约另外的时间一对一服务,比如蒙特利尔移民局那种针对新移民的咨询帮助。
  
  然后就是社会保险卡,俗称工卡。这里是一个宽敞开阔的大厅,也许只有新移民才办理这个?这里比办太阳卡的人要少,大概二三十人。人们坐在座位上等待,还有许多电脑席位,供大家免费查询新移民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这里的亚裔同样 不多,碰到一个和我们同一天飞往加拿大的中国新移民家庭,孩子和我家娃娃一样大,男女主人都比我们年轻几岁。倍感亲切,聊了两句。后来又来了一个单身四十岁左右的中国女性,本来我也想笑着点个头,聊两句,但是她那一副冷若冰霜,高不可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冻住了我。
  
  在这里还闹了个笑话,办理工卡的时候,是一位瘦高的白人工作人员处理这个事情,但他带了一个徒弟,一个东南亚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大概四十岁,年纪看上去比这个白人要大。
  瘦高个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这位是实习的,他会观察整个过程,你们不介意吧?我说,当然不介意。阿牛的听力不好,所以这番对话完全是春风过驴耳,啥也没听明白。出门后,他跟我说,诶,还给我们配了个中文翻译啊。我吃惊地说,“翻译在哪里?”忽然我明白了,“哈哈哈……”狠狠嘲笑了他一通。阿牛嘴硬,说,“哪有那么大年纪的实习生?比那个正式的年纪还大呢!”“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看里的大只佬教授,从CSI初级探员做起,还不是年纪一大把的小兵。”
  
  办理完工卡,我们就去蒙特利尔银行,阿牛在国内已经办理好开户事宜,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这里办一些简单手续就可以拿银行卡了。这个银行有中文服务,这是我们来蒙以后唯一得到的中文服务,所以,如果英文不能沟通,在蒙特利尔还是比较麻烦。办事员是王先生,也许是汪先生,他似乎是香港人,大概五十多岁,他心情很好,看起来银行这种极度需要耐心、细致、严谨和重复的工作一点都没影响他的愉快乐天。办公室内放着他桌球得了三百分的得奖证书,我是一点也不懂这个,阿牛比较佩服他这个成绩。
  
  娃娃这几天在我的耳提面命之下,忽然来了一个大满贯的表现,他彬彬有礼地对王先生说,“这本书可以看么?”他指着办公桌上一本蓝色的彩页,这是一个对客户宣传的小册子。
  王先生笑眯眯地答应了,还夸奖了他一番。出来以后,我把这件事清编了几句夸奖他,”从前有个娃娃,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银行办事,看到桌上有本书,他很想看,但这本书是银行老伯伯的,不能乱动啊,他就很有礼貌地征求老伯伯的同意,’这本书可以看吗?‘这个娃娃是谁呢?是你吗?”超级自恋的娃娃此后就经常复述这个故事,他的简化版本:“从前有个娃娃,‘这本书可以看吗?’”
  
  这个蒙特利尔银行对面就是唐人街,一个牌楼,写着“唐人街”几个字。我们顺便进去看了看,两边都是商店,饭馆,门面都不大。肚子很饿了,我们推着童车,可是一看到那幽暗狭窄的门,就不想进去了。
  
  这里的中文都是繁体,而且是很奇怪的中文,魁北克翻译成“古壁省”。饭馆的名字也很怪,商店大多是杂货店,我看了看价格,好像也和别的地方差不多,不过我对价格之类的不敏感,也许判断错了。货品的陈列不大整齐也不大清爽,触目所及是香烛以及中国的养生保健品之类,这里和downtown仿怫是处在不同的时空,我们好像一下子回到港片中的清朝街市。
  唐人街给我的感觉很不好,如果这代表中国人在蒙特利尔的群体形象和位置,中国人在这里还没有自己的声音,更不用说文化上的互相尊重、认可和交流。唐人街或者中国只是作为一个猎奇的异域的符号而存在,并不是一种足够丰厚或者强健的平等主体。
  
  也许唐人街不能代表中国,在我暂居的guy-concodia附近,这里有很多的中国人,他们多是留学生或者移民,平均年龄二十八岁,这只是我目测的印象,不一定准确。不过也许是因为来的时间太短,我还来不及了解这里的中国人,不过,这两天我稍微看了一下报纸,听了一下收音机,我也不能找出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更加年轻的华人融汇进这个社会,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过,也许我这种想法本身就很荒唐,如同鱼想像陆地上的人是各种形状的鱼,就是想像不出两条腿是什么样子。到底什么是移民的最好状态?是熔炉的融汇还是马赛克的组集?这是一个过于宏大的问题,对于个体来说,所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搁置,时间和实践会证明一切。
  
  待了十来天,我的中国胃实在对西餐忍无可忍,西餐就是麦当劳肯德基的种种翻版,实在乏善可陈。而我们的老祖宗,是不是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都用到厨艺上去了?惆怅而无奈地想。某天中午路过唐人街,实在受不了饥肠辘辘,杀到小肥羊大快朵颐,加上小费,一家三口花了三十二加元,真是很好吃,但是小肥羊这口,在国内,我基本是觉得太一般般了……
  
  昨晚做梦,梦到我回到中国,因为还要处理什么事情,回到单位,小光头和悠悠故人坐我后面,不知怎么变成同学了。没有任何过渡,又回到故乡,和xq聊天,我忽然想起回来两三天,太忙,竟然忘记早餐吃米粉了,懊悔不已,错过了好几次吃米粉的机会,xq说,你明明这几天都是吃的米粉么!我愕然,使劲追想她说得对不对。然后又是去姨妈家,姨妈正在楼上大声说到我的名字,因为想念我,她还不知道我回来了,我高兴得大叫,“*姨,我是**!我回来啦!”
  
  醒来无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0 收起 理由
那时枫叶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05: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类非原创长贴一般没什么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0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7: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0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一下,是原创的,我就是坐忘斋书话,我在不同的论坛有不同的id




tanse 发表于 2011-4-12 15:19


这样啊,那是校友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08: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9: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09: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诩业余文学青年也曾经背过成语词典,但是有些词还是头一次见,比如"筚路蓝缕"...
汗一个,我就不百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 于 2011-4-13 10:38 编辑

祝贺楼主的新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0: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雪了。

文  坐忘斋书话
2010-04-27 23:50 星期二 晴. 

 昨晚带娃娃去散步,顺便去超市,前面结账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拉美女子,她只会说法语,她很喜欢娃娃,一直逗他,娃娃啥也听不懂,我告诉她我们是新移民,所以娃娃还不懂得法语,她立刻用不大灵光的英语说“欢迎来到加拿大!”,还拿出一小盒类似于桑椹的水果给娃娃,开始我笑着道谢,推却,但是她真的很热情,我也就收下了。
  
  这里和美国的中文论坛上有不少歧视黑人或者其他族裔的声音,我很烦这调调。
  
  这里夏天的时候,天黑得很晚,虽然下午六七点了,但是天光仍然大亮,似乎昨晚有什么球赛,酒吧里坐满了人,别喝酒边看球,时时发出雷一样的欢呼声。
  
  今天上午十一点左右的时候,忽然飘起了雪,娃娃先看到,喊了很多遍,“下雪了!下雪了!”我们都以为他趁嘴胡诌,没理他,结果他说的是真的,是粉状的雪,飘飘洒洒,纷纷落落。
  
  蒙特利尔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正好相差12个小时。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5 收起 理由
suzhen + 5 精品文章
那时枫叶 + 10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2-24 15:50 , Processed in 0.13416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