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戈壁胡杨

[商业信息] 对我国经济基本面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6 1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中国统计局xx水的话很有份量,竟然导致全球股市大幅波动。这一点比较让人迷惑,

统计,应该是一些既有事实的归纳而以,如果统计局还兼经济预测,就玄乎了,再兼一些政治稳定职责,就更可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亦汐 于 2009-3-15 23:19 发表
坏帐准备计提以后,是有2个可能,一个是有可能会收回,2是永远收不回来.
其实这是会计的处理方式,一般人看不出猫腻.比如说利润做多做少,利润分配的时间等等,,,,,


请教 版,

1、坏账计提后,

能收回的是利润吗?

2、假如aig的资产是10000亿,负债是9500亿,实有资产是500亿,

他只报这两个月的利润,不理会负债,算不算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CH 于 2009-3-16 10:21 发表

如果统计局还兼经济预测,就玄乎了,再兼一些政治稳定职责,就更可怕了。 ...



行话叫:

讲政治。

比如想叫你看一场你不想看的电影,如果领导说这是政治任务,那么你就必须去。

如果你预测明年的gdp是增长6%,领导说要稳定人心要讲政治,你报出来的就可能是8%;

我们的古人,把骗敌人叫做计

我们现代人视人人为敌,用计是层出不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10: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戈壁胡杨 于 2009-3-16 10:26 发表


请教汐 版,

1、坏账计提后,

能收回的是利润吗?

2、假如aig的资产是10000亿,负债是9500亿,实有资产是500亿,

他只报这两个月的利润,不理会负债,算不算骗人? ...


老胡客气了,请教不敢当。
1,坏账计提以后,收回肯定要你并给本年利润的。否则税务局是不会让你逃脱的,因为还涉及到利得税。

2,我不明白意思。一般情况下,在报表上只显示期初和期末的财务信息。资产不等于利润。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加负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1: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亦汐 于 2009-3-16 10:54 发表




2,我不明白意思。一般情况下,在报表上只显示期初和期末的财务信息。资产不等于利润。资产等于 ...


这是一篇香港文章中的说法,我去找找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9: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16日盘後分析

转载:
在周边股市持续回暖的环境下,今日A股市场缩量震荡收高。全天沪综指在2100点获得支撑後,在银行股、地产股的助推下,出现震荡盘升的走势,不过从量能较低的水平看,仍然制约着股指的反弹空间。
今日早盘沪深两市股指双双低开,沪综指在开盘後一度逼近2100点,最低探至2108.61点,随着地产股强势崛起,股指开始企稳回升,不过由于石化、煤炭等权重板块走势偏弱,对指数拖累明显,股指在摸至2141.34点後开始震荡回落,早盘基本呈现震荡整理的态势。
午後开盘,股指一度顺势下挫,但是在金融、地产等板块突然上涨的带动下,股指开始震荡盘升,沪综指最高摸至2158.90点,同时深成指收复8000点大关,尾盘沪综指最终报收于2153.29点,上涨1.15%。
技术上,尽管今日股指成功收复5日、10日均线,但是2100点一线的支撑继续受到考验,目前市场仍处于横盘整理之中,市场心态比较矛盾,股指正面临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两难局面,随着股指波动区间的收窄以及量能的持续萎缩,短期大盘将面临突破方向的选择。
近期A股市场明显受到政策的影响。两会前,在强大的利好政策刺激下,A股市场摆脱海外市场剧烈波动,独立平稳运行。但是随着两会的圆满结束,市场预期中的利好并未如期而至,A股市场再度陷入缩量弱势震荡的困局,显然A股市场患上了利好依赖症。
3月13日,在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政府做了长期的、困难的准备,预留了政策空间,也就是说,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总理的讲话再次点燃了市场对後续利好政策的预期,但是笔者认为,温总理的讲话仅仅是彰显了管理层稳定中国经济的决心,尽管不排除後续利好政策的推出,但是投资者应该意识到,表决心并不代表着新的经济刺激措施马上会出台,在短期政策面面临真空期的背景下, A股市场的利好依赖症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一方面,据统计,上周沪市主力成交2831.17亿元,净流出110.07亿元;散户成交1265.96亿元,净流出13.32亿元。深市主力成交金额为938.20亿元,净流出43.06亿元;散户成交总额为1127.08亿元,净流出资金27.82亿元。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上周两市资金无论是散户资金还是主力资金都呈现出明显的流出迹象。可以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对两会期间出台利好政策的预期落空,二是上周公布的2月份宏观数据多数低于预期。资金的全方位流出无疑为短期市场运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一方面,年报风险将在近阶段集中释放。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A股市场披露年报和发布业绩预告的有1074家公司,2008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约为187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2%。
由此可见,08年年报将非常难看。虽然08年年报风险已经被前期股指的下跌有所消化,但仍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于09年业绩的预期,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总的来说,利好政策效应的减弱使得市场逐步回归现实,基本面以及资金的流向短期内将决定着股指的走向,随着股指波动区间收窄以及量能的持续萎缩,大盘窄幅震荡整理的走势有望进入尾声,市场将面临方向性的选择。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能否继续维持强势以及市场成交量能否再度放大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完)
利好政策效应的逐渐减弱,近期A股将更多地受到来自基本面以及资金面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不劳而获”的上涨

2009年 04月 02日
转载:
中国股市第一季度表现很好。或许太好了。

上证综合指数在全球股市中表现出众,涨幅超过30%。H股涨幅较小,上涨了3%。

中国股市的这一强劲表现却与最近有关中国上市公司收益情况的消息对不上号。据麦格理(Macquari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公布了2008年收益报告的公司中有近一半不及分析师的普遍预期,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企业收益高于预期。

今年1、2月份,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37%。不错,这只是反映过往情况的数字。不过这进一步印证了以下观点:即便中国经济有所好转,也尚未转化成更高的企业利润。

那些看好中国经济的人还指出银行贷款的大幅增长,这些贷款旨在利用政府5,86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不过,这两个因素都不一定会导致私人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增加,而只有这些需求才会真正提振企业利润。

分析师正慢慢转而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们可能仍过于乐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策略师娄冈(Jerry Lou)指出,直到3月份,分析师才开始预计H股成份股公司2009年的收益会下滑;现在他们的普遍预测是下滑1.4%。娄冈则预计收益的降幅会更接近26%。

所以,仍有空间让更多的现实情况体现在中国企业的收益和股价中。

Andrew Peap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不劳而获”的上涨

2009年 04月 02日
转载:
中国股市第一季度表现很好。或许太好了。

上证综合指数在全球股市中表现出众,涨幅超过30%。H股涨幅较小,上涨了3%。

中国股市的这一强劲表现却与最近有关中国上市公司收益情况的消息对不上号。据麦格理(Macquari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公布了2008年收益报告的公司中有近一半不及分析师的普遍预期,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企业收益高于预期。

今年1、2月份,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37%。不错,这只是反映过往情况的数字。不过这进一步印证了以下观点:即便中国经济有所好转,也尚未转化成更高的企业利润。

那些看好中国经济的人还指出银行贷款的大幅增长,这些贷款旨在利用政府5,86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不过,这两个因素都不一定会导致私人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增加,而只有这些需求才会真正提振企业利润。

分析师正慢慢转而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们可能仍过于乐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策略师娄冈(Jerry Lou)指出,直到3月份,分析师才开始预计H股成份股公司2009年的收益会下滑;现在他们的普遍预测是下滑1.4%。娄冈则预计收益的降幅会更接近26%。

所以,仍有空间让更多的现实情况体现在中国企业的收益和股价中。

Andrew Peap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3: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4: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想飞翔 于 2009-4-2 14:46 编辑

国内的经济现在是没有任何办法。只有继续吹泡泡,继续用各种手段提高国内人民的消费信心。
昨天看了清华一个著名的学者的发言,指出了问题的根本。他的观点就是没有自由就没有消费多元化,没有福利就没有消费信心。中国现有的内需根本不可能起来。中国就明显是投资过剩,美国就是消费过度。现在美国的消费过度没有了,中国的生产能力根本没有办法解决。19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起的,谁的生产能力越过剩,谁越惨。所以美国绝对不会是受伤最严重的国家,而是中国。
个人看法,中国现在是用各种手段,鼓吹经济在复苏,全世界都差只有中国最好。其实换个角度想,不这么做行吗?如果中国ZF天天喊经济完了玩了,只会更糟糕,而对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当然代价是,如果真的经济不能如宣传的那样很快好起来,盲目相信ZF宣传的企业可能会错误判断形势,有一定损失。
但是其实这个损失,说不好听,也是国家希望看到的。因为企业的投资损失也是一种消费。按照中国的储蓄率和企业积累速度,必然需要有大量的投资损失持续存在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企业和人民一直按照50%以上的积累速度,如果都是有效投资,那NN年后全世界的市场都不能满足中国的生产能力。同时无效投资就象挖个坑然后又埋上,然后又挖又埋。只要总体经济能支撑这么不断地做,肯定就能把这块GDP一直支撑下去,随着经济规模的加大,就可以挖越来越大越来多的坑来进一步发展GDP。
国内的经济形势还真不好判断,好的时候说好,差的时候也说好。要不50年代就不会饿死这么多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晖的演讲全文见下。我的转载出处是这里。不过在阅读过程中,似乎发现一些录入导致的小错误,例如“公民的权力,政府的责任”似乎应为“权利”。

时间:2008年3月1日下午

地点:万圣书园

主持人:律师观察网举办很多的活动,秦老师在各个方面给我们很大的支持,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

所有在座的朋友们可能都关注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重大的事件或者重大的现象,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之争,当然他们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怀,对整个转型中国社会公正目标的追求都反映了可贵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但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很不一样,新左派把所有的目光盯准全球资本化,认为资本化是反民族的力量。资本主义认为比这个更严重的是权力体制,长达这么多年争论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让我觉得非常有深刻洞见的学者就是秦晖老师,在很多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所有的观点立足于在转型社会中中国的真问题,也就是他所说的转轨的经济学,深刻洞见权力和资本,尤其是权力资本的实质,甚至说左派、右派,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但是我们应该超越两派之争有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西方的困境叫第三条道路。超越自由主义或者社会民主主义靠中国的真问题,可能有第三条道路就是今天演讲的题目,我们把它叫做更多的自由放任更多的社会福利,在今天的万圣书园写得更多自由更多福利,我们的广告自由在左福利在右,这就是邀请秦晖老师今天邀请的目的,通过秦老师的思索,追问中国当下的情景,伸出的家园到底是什么样的样子。热烈欢迎秦晖老师的演讲。

秦晖:

刚才国君讲得有点过誉,我讲过,我主张的不是什么第三条道路,我也不太同意超越左与右的说法,因为超越左与右往往意味着比现有的左派或者右派都要更高明。但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可能不是要比他们都高明的问题,不管他们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做到的一些事情,我们不管左派和右派都能做到,我觉得这恐怕是真正的问题。

为了区别所谓超越左与右和我的主张的区别,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的朋友出了一趟国,去了美国转了转,后来又去瑞典转了转,回来就做了一个报告,他认为美国和瑞典都很不好,美国自由竞争太过分,一点都不保护穷人,很不人道,两极分化很厉害。但是瑞典也不好,福利国家搞得太过分了,养懒汉,使大家都不求上进。所以我们都不能学美国和瑞典,我们要搞一个比美国和瑞典更好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所谓超越左与右,也可能是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大家知道,这话不是一点道路都没有,因为我们的确看到,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中,不管是实行所谓自由放任的国家,像美国还是实行福利制度的国家,像瑞典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八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一直有一种呼声要超越左与右,要走第三条道路,既不是福利国家,也不是自由放任等。可是我觉得,我们国家要讲这个话题恐怕是没有资格的,为什么?我和那位朋友说,你前面讲的那番话我都同意,美国的自由可能是太多了,我们可能弄不成,我们也不应该弄,瑞典的福利可能也是太过分了,从摇篮到坟墓都朝国家要,我们的确也做不到。可是我从中得出来的结论,可能和你恰恰相反。我并不认为我们因此就可以既不学美国也不学瑞典,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既学美国也学瑞典,美国的自由太多,我们学不了,也许这是真的,可是美国的福利总不多吧,美国的福利瑞典认为低得不得了,可是在我们看来还是很高的,中国人的福利保障不是连美国都达不到吗?如果美国的自由学不了,我们学学美国的福利如何呢?反过来瑞典也是一样的,瑞典社会福利可能我们学不了,可是瑞典的自由如何呢?美国人很看不起瑞典的自由,美国人认为瑞典人的自由太少,可是中国人的自由能有瑞典人那么多吗?如果我们的自由能够达到瑞典的水平不就不错了吗?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现在目前的问题恐怕是既要学习自由,如果美国的自由我们学不到,至少我们应该有瑞典式的自由,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人家搞福利,如果瑞典人的福利我们达不到,至少我们应该达到美国式的福利,美国式的福利和瑞典式的自由,也许在人家看来都是非常低的水平,美国人很看不起瑞典人的自由,瑞典人也很看不起美国人的福利。可是这种最低水平的自由和最低水平的福利我们不是也差得很远,中国如果达到美国式的福利,瑞典式的自由,我认为中国的社会就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说,先别说美国的自由太多,瑞典的福利太多,大家先从不多的东西学起,自由和福利达到最低的档次,比如我们的自由达到瑞典式的档次,福利达到了美国式的档次,那个时候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我们进一步把自由提高到美国的水平,还是自由这么多就可以了,我们把福利提高到瑞典式的水平,或者这个时候就有所为第三条道路,我们把福利和自由都提高到美国和瑞典之间的水平或者说美国加瑞典除以二的水平,这可能就叫做中间道路或者第三条道路,但是不管是中间道路还是第三条道路,至少都是在底线之上的。如果我们现在连最低的自由,最低的福利都没有,我们谈什么最高的福利,最高的自由,乃至中不溜的福利与自由呢?

在这个问题上,所谓第三条道路对中国人来讲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讲得道路,其实既不是第一条,也不是第二条,也不是第三条,就是人家条条道路都需要有的那么一个基础,或者说不管是什么左的道路右的道路,第一条、第二条乃至第三条道路,都是要建立在大地上的,我们恐怕缺乏的就是这个大地,说得更简单一点,不管是美国人还是瑞典人,都需要的那些东西,但是我们现在中国人还没有。可能和国内的左派朋友右派朋友都有比较多的交往,但是也对他们有过批评,而且都很早,早在1994年,我们今天讲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那场矛盾,所谓浮出水面之前好几年,我们就在二十一世纪海外的媒体上曾经批评过像崔之元、王韶光现在被认为是左派的朋友,包括国企改革这一类的问题,我们也批评过现在被认为是右派的朋友,当然话可以反过来,有时候并不是我批评他们,而是他们批评我,左派朋友右派朋友都对我有批评。

实际上现在中国既需要左派,也需要右派,正如我刚才讲的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左派为中国人争取福利,同时需要右派为我们中国人争取自由,中国现在的左派朋友和右派朋友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一些左派朋友争取福利不太成功,但是反对自由却非常成功,同样我们的一些右派朋友争取自由不是很成功,但是反对福利却很成功,有两个话题我是很不“感冒”的,一是我们的左派朋友特别喜欢反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我是赞同他们争取福利的,我特别不喜欢他们反对新自由主义。如果你说在欧洲,也许福利国家碰到的问题也许是新自由主义造成的,但是在中国绝不是这么回事。反过来讲,我对右派朋友要求增加自由,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等,我都是非常赞成的,但是一些右派朋友特别喜欢骂福利国家,我也是很不赞成的。我觉得如果我们中国左派争取福利,右派争取自由,我们国家就有希望。如果我们国家只是左派反自由,右派反福利,我们恐怕会陷入永远既没有福利也没有自由的状态,那就很糟糕了。

我觉得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怎么回事,对福利国家怎么回事,我觉得都有必要真正弄清楚,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很多朋友实际上是弄不清楚的。他们只知道西方的右派是反对福利国家的,西方的左派是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但是到底是为什么?反问题真正的背景在哪里,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分析。

今天时间比较短,新自由主义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讲了,我现在只讲一讲福利国家。为什么要讲福利国家呢?过去一年中国围绕这个问题有几件很有趣的事情。 2007年5月法国大选,搞了几十年的福利国家在法国产生很严重的弊端,以至于老百姓有了很强大要求变革的呼声,于是就把强烈反对福利国家萨克奇给选上了台,他是一个右翼候选人,但是我讲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右翼候选人。但是萨克奇的上台,就使得六十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到了里根、撒切尔时代讲得人越来越多,尤其到了WTO时代就突出所谓福利国家危机的话题,就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而且在我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人家都在告别福利国家,我们还要搞什么福利吗,就变成这样一个话题。

但是同时大家知道,我们党内民主派的老同志,大致就在萨克奇当选以后不久,大家可能都知道,谢涛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鼓吹民主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以福利国家为榜样,在那里提倡民主社会主义。谢涛老一辈希望中国变革老同志在那里长套民主主义社会的同时,通往希望改革另外一些日,尤其是经济学界的一些朋友,从欧美社会中那些反对福利国家的美国式的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他们那些问题背景出发,把福利国家几乎看成是万恶之源,把福利国家视为与集权国家一样的给予激烈的抨击,这不是去年才有的现象。

这二十年来,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历来一直是低福利,乃至是负福利的国度,却把改革几乎看成是纯粹的所谓去福利化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话题,就引起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对中国不满的,希望中国变革,而且也希望中国走民主化道路的这些人,新左派、老左派我就不说了,我只是说像谢涛他们哪些人和我们一些所谓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些人,这些人他们都希望中国继续改革,而且他们认为改革也是像西方学习的改革,但是他们要求学民主社会主义,另一个简直就认为福利国家是万恶之源,与以上两种声音截然不同当然还有一种传统的声音。谢涛那篇文章出来之后,骂谢涛哪些人,有些人以斯大林主义的正统之局谴责福利国家和资本主义是一丘之貉,或者有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福利国家那套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受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挑战的情况下,从苏联那里学去的。一般的老百姓这样说说不足为奇,《大国崛起》电视剧里头,在罗斯福新政一章也有这样的说法,罗斯福新政是学习苏联的结果,这反映了一个问题,绝大部分人,不管是赞扬的还是骂的,福利国家到底怎么回事,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因此到底什么是福利国家,人们也不太懂,一般只是说福利国家就是高税收高福利,这个话也不能算错,但是我觉得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有几个话题我们需要谈谈,第一,什么是福利国家。第二,什么不是福利国家。第三,为什么会出现福利国家。第四,福利国家的成就危机和现在的应对。第五,福利国家会消失吗?我们知道福利国家有严重的危机,第六,福利国家的历史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启示。我今天的演讲只讲前面两个,什么是福利国家,第二什么不是福利国家。

什么是福利国家呢?很多人一讲就是说高税收高福利,这个话也不能算错。通常人们讲的福利国家的典型,像瑞典,的确以高税收高福利为主要特征。但是我觉得,高税收高福利其实背后有一个更基本的机制,用我的话来讲,用民主国家干预的方式调整群己权界,在经济领域内适当扩大公共领域,适当限制个人领域,以便调整赢家通吃的弊端,实现所谓平等与效率的平衡,但是这里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平等主要是指结果的平等,至于程序的平等,在他们那里其实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已经解决了以后,才谈得结果平等的问题。

高税收高福利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方式,也是几十年来证明比较普世性可行的方式,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一般来讲,用民主国家干预的方法调解群己权界有种的办法,第一种办法用间接干预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模式或者叫新政模式,主要不是直接进行再分配,而是用赤字财政,扩大公共开支,举办公共工程制造景气,促进充分就业,给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方式称为新政凯恩斯方式。瑞典的一些学者像谬尔.达尔,所谓瑞典学派也有这样的主张,这种主张并不是直接的二次分配,提出这种主张的人,既主张二次分配,也主张刺激景气,像凯恩斯就是反对二次分配,因此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也是比较偏左的,但是他并不主张高税收高福利,并不主张用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谬尔.达尔两个方法都主张。凯恩斯虽然不主张二次分配,但是他实际上也是主张用国家干预的办法,他主张虽然不是直接的二次分配,但是实际上也是具有再分配功能的。罗斯福新政主要是采取这种手段。

第二种就是直接的二次分配,就是用累进税的方式,从富人那里筹集一些钱,用来照顾穷人,这就是所谓的福利国家的做法。

第三种做法是过时,就是国家直接办国有企业,用国有企业取得的利润提供公益服务。像这样的事情,现在做得比较少,但是在六七十年代,大家知道,社会党执政的国家,除了搞高福利,还搞过很长时间的国有化,而且不同的国家情况不一样,像英国工党,很多人都认为英国工党比一般的欧陆社会党更保守一些,没有瑞典社会党那么激进。但是,英国工党所谓没有瑞典社会党那么激进主要是指在高税收、高福利方面没有瑞典社会党那么极端,但是英国工党热心于国有化这一点而言远远超过瑞典社会的,所以英国工党在麦克唐纳时期,在工党第一次第二次执政时期,在国有化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虽然我刚才讲得几种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以一种为主,比如美国以凯恩斯模式为主,通常我认为美国福利二次分配的力度不高,美国的国有企业就更少了,连军火就业美国国家都是不搞的,都是私营企业。但是这个话也不能说得那么绝对,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美国再分配机制比较弱,不如瑞典强,那是和瑞典相比,如果和我们这个国家相比,还是很强的。我们经常说美国是低福利,在医疗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美国的福利性医疗保险覆盖率是很低的,只覆盖老人和穷人,一般的人都让你买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国家是不管的,至少对于老人和穷人福利性医疗保险还是有相当强的再分配功能。美国国营企业很少,基本深没有什么国营企业,但是美国具有强烈外部性的领域还是有国营企业,美国最大的水电站还是国营的,大古力电站,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水电站绝大部分属于联邦水务局所有的,通常我们讲的福利国家远远不止是高税收、高福利。

这就形成一个问题,假如福利国家既可以有税收福利二次分配的形式,也可以有国家干预投资,也就是凯恩斯式的模式,甚至也可以有一些国营企业,像英国工党那种所谓麦克唐纳那种模式,所有这些模式都有毛病,这是另外的问题,尤其是福利国家的国有企业,毛病还是特别大,有时候比专制国家的国有企业还难经营。它都是福利国家采取的方式,这里我就要问,既然如此,什么不是福利国家呢?我刚才的讲话已经提到了一点,有人说像福利国家这种民主社会主义只搞分配的,如果搞生产,比如说办了一些国营企业,他就是斯大林式的,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党式的。按照我的看法,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对,但是这里并不涉及到福利国营企业到底有没有毛病,应该不应该私有化,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认为国有企业当然毛病是相当多的,而且这20多年来,席卷全球潮流也是有的,并不是国有企业有没有毛病的问题,有没有国营企业,或者说是不是通过国营企业进行调节进行再调节,是不是可以作为是否是福利国家的标准,我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通常人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把福利国家当做所谓自由放任的对立面,什么是福利国家,很多人就说福利国家就是大政府,自由放任就是小政府。在宪政的背景下,这样说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尽管这里还有量化的判断,到底什么叫做大政府,什么叫做小政府,而且应该讲,说福利国家是大政府,自由放任是小政府,这个话其实不完全准确,确切地说,福利国家指的是大责任的政府,这个政府的责任是相当大的,一般讲得福利国家并不是讲权力无边的政府,一般讲福利国家绝不是指可以把公民抓到布拉格群岛的政府。通常人们讲的自由放任或者说新自由主义的国家是所谓的小政府,小政府是特指小权力政府,不是指不负责任的政府。无论这两种东西都有一种背景,都是在宪政的背景下谈这个话题。

在历史上如果就发生学的机制而言,福利国家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宪政制度并不是一种普世的制度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个时候人们提到福利国家,不管赞成福利国家还是反对福利国家的人,他们心目中的参照系都不是所谓的自由放任国家,从历史上来看,现在已经有人做过这个工作,有人认为福利国家最早从德语中产生的,在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产生的,福利国家这个词主要是一个贬义词,是德国极右翼认识骂魏玛时期执政社会党政府的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你们这个社会民主党只会讨好老百姓,只会对老百姓小恩小惠,不强调老百姓应该为强大的德国做出奉献,应该让老百姓为德国的伟大做出贡献,这些人他们认为地方搞的是小恩小惠,就是所谓的福利国家,社会党政府过度关注对人民的给予,而不是要求人民为德国的荣誉和而强大做出奉献。在这个话语中福利国家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在德国反对福利国家的及有意人士他们本身也是大国家主义者,他们鄙视福利国家的小恩小惠,而向往大帝国,显然他们绝不主张所谓自由放任。大家知道到了魏玛以后,形成德国纳粹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这些反对福利国家的人他们并不是主张自由放任的。

喜欢福利国家的人,在英语中福利国家一词据说最早是1930年由牛津大学国际政治学者奇摩恩第一次使用,和德语不同,在英语中这个词一开始就是一个褒义词,赞成福利国家的人使用的,奇摩恩用福利国家指出这是哪一类国家,不是用这个词和自由放任国家做对比,一开始指当时墨索里尼控制的法西斯意大利,后来来自纳粹德国,他讲的福利国家对应物也就是他的反义词福利国家与权力国家也就是强权国家相对应的。福利国家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国家,而强权国家是指把国家或者政府当成目标,而人民大众成了从属的工具那样性质的国家。在奇摩恩不久,英国经济学家舒斯特在1937年也开始用这个词,因为当时纳粹已经在德国掌权了,而且纳粹和英国的关系越来越糟糕,那个时候他就提出来,削弱独裁者在权力国家中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我们的福利国家能够表现出更能够为人民提供幸福,但是无论是奇摩恩也好,还是舒斯特也好,他们用福利国家的时候,基本上只是在学术著作中谈,这个词后来怎么在西方变成家喻户晓,这个词在二战的时候变得家喻户晓,起最重要作用的是,当时一个英国宗教大主教威廉.坦波尔1941年写的一本书叫《公民与教徒》。

二战期间是英国历史上很有趣的时期,面对集权势力外部的威胁,也就是纳粹德国的威胁。英国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在这种威胁面前团结起来,团结的背景有两个政治上左派和右派都赞成的宪政民主,这是和纳粹不能相融的东西。另外,在信仰上左派、右派都认同基督教,英国的教会在战前这段时间有一个有趣的变化,威廉.坦波尔这个人本身在加入基督教之前本身就是一个工党成员,是民主社会主义者,1968年他成为教会神职人员,也退出工党。仍然撰文主张进化式的社会主义,教会的选择实际上是介于社会主义(社会工党),我们这些教会人士的主张其实介于教会人士和异教徒,英国人当时讲的异教徒英国基督教历史上的比较左的那些异端教派,我们的选择介乎世俗社会主义与异教徒之间的一种主张,当时英国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对坦波尔进行过批评,他主张就是我们今天,左派批评瑞典时候讲的那句话,有人道面貌的资本主义。当时坦波尔地位还不是很高,的942年在特殊的情况下当选英国基督教最高教职,由于战争的缘故,教会和政府合作比较多,世俗的宪政民主和超越性的基督教信仰,这是当时左右两派捏在一起的东西,英国教会在这段时间就发挥了自从近代政教分离以来,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

《公民与教徒》这本书在坦波尔就任大主教时发表的“施政纲领”,在这本数里面特别强调教俗两界都应该在当前的局势下,建立一种福利导向的民主国家,福利导向的民主国家也是和纳粹式的法西斯式的国家是相对立的,还提出另外一个概念“战争国家”或者是军国主义国家,战争国家是对抗福利国家的安排。把德国、意大利当时和英美处于交战状态下的集权国家称之为福利国家的敌人,也就是所谓战争国家。我们看到在福利国家这个词的发生学背景中,无论在德语中还是在英语中,是作为贬义词还是作为褒义词,是反对福利国家极右翼人士用这个词,还是提倡福利国家的那些经济学家,像奇摩恩、政治学家舒斯、特神学家像坦波尔,他们当时都是把福利国家与集权国家相对立,而不是和自由放任国家相对立。至于后来人们经常提到的,福利国家与自由放任国家这种对立,实际上都是在排除专制集权制度宪政民主背景下才会出现的。

1947年,一位工党议员讲得一番话特别有意思,现在只要是民主国家都是福利国家,英国和美国都是福利国家,假如这样的话,怎么把福利国家理解为独特的政策呢?我刚才讲的哪些人,他们把福利国家和集权国家看成是一个对立的东西,而且认为似乎按照坦波尔的说法,集权国家就是军国主义的国家。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坦波尔时代,民主的福利国家实际上也在全力以赴进行战争,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即使英美这些国家也是在高度动员的体制下,和一般的和平时期还是有一点不同。像他们批评的强权国家,不管是纳粹还是意大利的法西斯,当然也包括后来的苏联,虽然我们都说他们是集权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也搞过社会福利,不能说这些国家就光打仗,不搞社会福利,要说这两者是相区别的,就要讲清楚区别到底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民主福利国家也要打仗,强权国家也会搞社会福利,两者真正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坦波尔在这本书里头就没有谈得很清楚,但是从我的理解来看,至少有这三点,可以把这两种类型的国家,民主福利国家和强权国家完全区别开。

第一,福利国家中的福利指的是政府责任,而不是大救星的弄权。弄权指的是,玩弄权力,但是我这个弄权并不一定是要从贬义来理解,你可以把集权领袖也理解为也许他是道德并不那么差的人,也许他是一个善良的专制者,也许他会善意地弄权,但是善意弄权也和尽责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家知道,什么叫做责任呢,所谓责任就是你不能不做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得做的那种东西就叫做责任。比如说在民主国家,任何一个人需要依法纳税,依法纳税和搞慈善是不一样的,搞慈善是你的权利,但是纳税就是你的义务,不可否认历史上很多的专制国家,从斯大林式的国家到纳粹德国,他们都搞过社会福利,但是和瑞典这一类的福利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那些专制国家如果有福利,肯定被认为是统治者的恩赐,皇恩浩大,如果不给福利,你也不能抱怨,不给是该的,给了是他的恩德,如果把你饿死了,你是活该的,那是困难时期,那是自然灾害,但是如果给了你一点饭,翻身不忘XX,幸福感谢XX。

但是在瑞典这一类的福利国家,比如说瑞典,他们享受了世界上很有名的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都是国家给的,但是你听说哪个瑞典人高喊帕尔梅万岁,社会党万岁,没有说幸福不忘帕尔梅,福利来自国民的税收,政府按照国民的要求,收了这笔钱就要求提供我应该要求的服务。换句话说,人民必须对福利感恩戴的的国家就不是福利国家,为什么必须对他感恩戴德呢?搞福利对这些国家的统治者来说,不是他的喜欢不喜欢都要搞的责任,如果喜欢的话就会赏赐于你,他不喜欢也可以不给你的权力,正因为是权力,他行使就得感谢,如果不行使你也没什么可说的,权力就有这个特点,投了你的票,你得谢票,不投你的票,也没什么可说的。

在瑞典大洋的民主国家,相当程度的福利那是政府的责任,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应该干的,那是被统治者要求的,统治者不能不满足的,至于统治者是不是喜欢福利,这个并不重要。所以我们看到,其实我们都知道瑞典社会党曾经执政很长时间,瑞典曾经在历史上也有过右派执政的时期,而这些右派其实他们是不喜欢福利国家的,但是他们也不能不搞很多的福利,为什么?因为不搞不行的,这是老百姓的要求,除非你能够说服选民取消福利立法,否则那就是你推卸不掉的责任。这个问题在很多转型的东欧就表现得更明显。大家知道很多的东欧1990年代巨变以后,第一波上台的人大部分都是右翼人士,也就是自由派人士,尤其是经济学界的经济学者,他们普遍都是在当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背景下,供应学派或者芝加哥学派的东西,他们都是不喜欢福利国家的,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捷克当时的总理克劳斯,克劳斯本人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学得芝加哥学派,他可以说是东欧新领导人中最直言不讳的一个人,他本人也是一个学者。他曾经多次讲过,他主张的是不带任何限制词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社会市场经济、福利市场经济这些提法都很反感,认为这都是胡说八道的,他要搞的不带任何限制词的市场经济,属于百分之百的资本主义。但是在民主的捷克,任何统治者,任何重大政策的出台都必须经过民主程序,我们知道老百姓古今中外都一样,作为统治者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他都希望权力越大越好,责任越小越好。老百姓都希望统治者的权力越小越好,这样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责任越大越小,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福利,老百姓希望政府既要马儿跑又不要马儿吃草,统治者希望我既能够吃山珍海味又可以不跑。因此东欧巨变很多东欧国家的老百姓,要求更多的自由,不愿意接受耿绍的福利,克劳斯执政八年间,捷克变成变成以全欧最高的就业保障和所谓退休金增长比工资更快而闻名,他自己被国外媒体称之为欧洲最大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其实克劳斯怎么回相信社会民主主义呢?但是他一方面必须以起点平等的平均分配还之于民,用这样的方式实现激进自由主义的政权私有化政策,另一方面奉行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民主政策,到了1995年他的一位师兄也是我们在经济学界很知名的一个人,美国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也是东欧转轨的一个著名的建议者,杰弗里.萨克斯,1995年他到捷克访问,这两个都人芝加哥学派的同盟,当时发生很有趣的争论,他建议克劳斯你要学习亚洲国家,主要是指亚洲四小龙,其中是不是包含中国在内我就不知道了,亚洲的低福利国家主要是指四小龙,后来又几位赞扬中国的人,一位是张五常,未来学家耐斯彼特,这两位先生都认为中国比美国更自由,主要的根据就是中国的福利比美国还要少,既然不是福利国家,肯定是很自由的国家,他们的逻辑就是这样的逻辑。

萨克斯就建议克劳斯你应该学习那些亚洲虎,应该摆脱那些福利包袱,促进经济的起飞,克劳斯怎么回答他的呢?克劳斯断然拒绝了这种亚洲思想,他声称高税收、高福利体现的是欧洲文明,改变这种社会政策并使之降低到亚洲国家的水平那是不能允许的。话这么说,民主国家也不都是高福利的,民主国家也可能是低福利的,但是这也必须是选民的选择。民主国家的选民也可能选择了高自由,而不是高福利,但是同样不是统治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与此相反,苏联的福利应该说也不少,尤其是到了苏联晚期,但是那并不是因为被统治者有什么样的权来要求,而是因为统治者,我们认为由于信仰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喜欢搞福利,因此就给老百姓搞了,如果他不喜欢,当然就可以不搞。苏联历史上很长时期绝大多数人口就是农民,没有什么福利的,在1921年、 31、46年前后曾经连续多次饿死几百人的大饥荒,如果在瑞典,乃至在并不是福利国家的其他宪政国家,统治者必然要承担责任,但是在苏联,这丝毫也不影响斯大林的威权,给不给福利乃至管不管死活是他的权力,所谓权力就是一件事情他想办你拦不了,他不相干你也不能埋怨。至于他有这种爱好,到底好还是不好,我觉得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可以说福利国家好,也可以说福利国家不好,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可以说,同样是搞福利,瑞典政府搞那是因为制度安排决定了政府有这个责任,而斯大林搞只不过证明了这个统治者有这个权力,并不是只有宪政国家才搞福利,但是承担福利责任的确只有宪政下才可能。专制制度下可能有喜欢福利的专制者,但是不可能有承担福利责任的国家。

我刚才得出的这个结论,与我们赞成不赞成福利国家并没有什么关系,你可以认为福利国家或者高福利不一定就是好制度,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在法国就碰到一位新自由主义的法国学者,他是对他们这个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批评很厉害,大家知道,法国的农业政策一直是很有争议的,对法国农民实行非常高强度的国家保护,这种政策美国人当然是很反对,在法国内部也有一些属于右翼的经济学家也是很不满的,他就说这个政策如何不好,当时我们在场的一位中国朋友中国学者就提了一个问题就很有意思,这么糟的政策,你们政府为什么要干?是不是你们这个政府喜欢搞政绩工程呢?法国学者就听不懂什么叫政绩工程,怎么解释他也不懂,为什么?政府不追求政绩那不就坏了吗,政府追求政绩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不明白的一点是,政府是要追求政绩,但是有一种政府只能追求讨好老百姓的政绩,不能追求讨好上级的政绩,有一种政府是喜欢追求讨好上级的政绩,但是并不是讨好老百姓的政绩,而这一点是没法通过翻译向他表达的。政府都是要追求政绩的,但是我们讲的政绩工程指的是地方政府为了讨好上级政绩,实行一种损害老百姓的制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政绩工程。可是我们理解的贬义词,你是没法给他翻译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法国,国家对农民的保护也许确实过分,而且弊端不少,但是政府的确是在农民的要求下这样做的,你可以说农民的这些要求不合理,不一定说老百姓的要求就一定合理,老百姓也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你可以说农民的要求不合理,却不能说他们的政府为了讨好上级制造政绩而坑害农民。讨好上级、制造政绩、坑害农民的做法,即便打着造福于农民的旗号与福利国家也应该是毫不相干的。我们通常讲福利国家是有弊病的,但是绝不是这种性质的弊病,所谓福利国家就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承担了福利责任,而不是统治者有很大的权力,他可以搞福利,你就感恩,他不搞福利,你也没办法,不是这样的状态。

第二,正因为我刚才讲得这个原因,福利国家中的二次分配肯定是正调节,而不可能是负调节,尽管这种正调节的力度可能有高有低,什么叫做正调节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调节,我们把他叫做正调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假如福利政策既然是老百姓要求于政府的,而不是统治者爱好的,就必然具有正调节的特点。老百姓中,如果穷人多,富人少,当然就会使多数决定产生的福利立法有利于穷人,这是没有问题的,有一些朋友会认为,长远地看也许反而不利于穷人,我们有一些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就会认为,如果二次分配太厉害的,实际上最后反而坑了穷人,我不管这个话到底对还是不对,那个话是长远的说法,至少当下来讲肯定是有利于穷人的。

有些人讲了,如果我们这个国家穷人只是少数,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是中产社会,绝大多数国民都是中产阶级,我们制定的福利政策会不会有利于穷人呢?通常也是有利于穷人的,这个道理罗尔斯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即使国民已经是中产社会,真正的穷人很少,我们假定人民是经济人,并没有强烈的慈善动机,但是只要罗尔斯讲得那种无知之幕的机制还起作用,我们虽然并不是穷人,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敢保证我们的一辈子都处于强者地位,我们都要假设我们也许还会老的,也就是说弱者的地位虽然我们现在并没有处于这种地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判断我们不会落到那种地位,我们不明白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这种背景下人民也会倾向选择于有利于最弱者的安排。对这样的逻辑,唯一的挑战就是来自近年为了论证NGO或者民间公益组织为什么需要提出来的理论,针对特殊弱势者的政策失灵理论,第三部门有提供公益和救助,有些人就说福利国家不是能干这个吗?有些人就认为福利国家在有些问题上是失灵的,所谓特殊弱势者,无知之模之外的,我确切知道我不会沦落到那种地步的弱势者,任何人都可能会生病,但是假如我不去逛妓院,我确切知道我不会得艾滋病,要实行一种特别有利于爱滋病患者的政策,也许我就不会赞成,因为我确切知道我不会得艾滋病。

有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说患艾滋病之类的特殊的病人,比如特别弱小的族群,比如土族人,只有几百人,人很少,投票显然不可能是多数,而且一般的人不会担心沦落为印第安人,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根本没有办法提出诉求的动物,再怎么沦落也不会沦落为熊猫。因此多数决定的福利国家政策,就可能难以对此提供足够的保护,这就是所谓福利失灵。因此,就需要另外有NGO或者第三部门,但是我前面讲了,一般来讲,这种特殊与人们无法肯定自己会不会遇到的所谓一般弱者,也就是老弱失业相比数量是很小,这个因为并不影响福利政策制度的正调节职能。

因此民主国家的任何福利政策都会对初始分配中的贫富差距多少起到缩小的作用,从数字分析的角度来讲,二次分配之后,基尼系数比初始分配要小,区别在于有时候这种调节是高福利,调节力度比较大,有时候这种安排是低福利,调节力度比较小,如果调节力度很小,我们就说它是自由放任或者说接近于自由放任,但是相反的调节,理论上在民主国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是如此。

我们在这里有一连串的数字,从1960年到1980年间,主要的民主国家二次分配前和二次分配以后,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高福利的北欧这些国家变化特别大,像瑞典,从0.39变成0.202,基尼系数下降了一半。芬兰从0.46下降到0.225,也下降了将近一半。西欧的法国、英国、德国这三个国家,就下降得少一些,下降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美国号称是低福利的国家,有人说近乎自由放任的国家,下降得就很少,从二次分配以前是 0.34,二次分配以后是0.324,也就是说只下降了一点。但是没有一个国家二次分配以后基尼系数反而上升的。

所谓的福利并不是处于民主选择,而是统治者的爱好,负福利、负调节就或者说反调节就绝不是不可以想象。350多年,晚明的黄宗羲就曾经提到过那个时候也有所为的福利制度,什么叫福利呢?凡是利都不希望老百姓得,凡是福我们都希望尽可能统治者得,这就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量进行二次分配给特权者提供福利的安排。反映在数字分析上,二次分配以后的基尼系数不但不降低,反而会升高。

其实这个现象并不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古代只是因为数据缺乏,我们难以计算基尼系数,但是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都知道,以前我们的皇上我们不知道他的工资是多少,一般来讲皇上不领工资,皇上从摇篮到坟墓国家财政包下来,而且三千家里,万顷林苑都是二次分配的结果,而且皇家之外,我们大家知道那时候有很严重的两极分化,最严重就是杜甫那两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什么人能把门漆成朱色有讲究的,不是有钱就能漆成朱色的,那是一种等级制度,只有权贵和高品级的官员才有可能这样的待遇,这是一种政治待遇并不是经济的富裕。朱门为什么会酒肉臭,不是做买卖赚了钱,土地比较多,收了比较多的地租,就算他们的土地比较多也不是自由买卖来的,其实也是二次分配的结果。

关于这个事就有一个话题需要解释,什么叫做二次分配呢?马克思曾经讲过,市场经济的分配,以劳动产品能力和活动进行私人交换形成的分配,也就是说我们讲得初始分配,由于民间的经济活动、交易、雇佣、借贷、租佃、继承、遗赠、馈赠等活动,也包括劳务收入等,形成的这种收入我们就叫做初始分配。国家权力进行的强制分配也就是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以统治和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分配,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分配。民间经济发达的社会,这个定义是没有分歧的。民间经济不发达的状态下又怎么样呢?

最近王韶光先生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是没有二次分配的,只有初始分配,而初始分配是由国家进行的,中国当时不需要二次分配,为什么?因为初始分配已经很平等了,所以就不需要二次分配了。这个说法王韶光先生是在为我国旧体制缺少一种正调节机制进行辩护,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我觉得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混乱。为什么?比如说我们设想这样一个话题,假如我们设想对于市场经济,存在很多初始分配一次分配的市场经济,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可以逐渐增加高税收、高福利的比重,比如我们可以对市场经济下初始分配我们增收50%的所得税,再增收80%的所得税,最后我们干脆抄家没产变成百分之百的所得税,这个逻辑是什么。这个逻辑是,假如我们对市场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增加高税收、高福利的比重,也就是说公认为是二次分配的比重,在逻辑上,当二次分配律达到百分之百的时候,这个经济就完全国有化或者社会主义化。如果说像王韶光讲得那样,完全没有二次分配,只有百分之百的初始分配,那就是彻底的自由放任,与计划经济不是恰好相反吗?所以,如果说完全的计划经济只有一种分配的话,恰恰是只有二次分配,而不是只有初始分配。也就是说,他只有国家权力进行的那种分配,就没有初始分配,实际上完全的计划经济几乎是没有的,战争时代的供给制可能是完全的,任何个人可支配的机动的收入都没有,但是现实中的计划经济其实仍然有两层分配体制的,一个是个人可支配的货币工资收入,二是等级化的福利,也就是住房、用车、医疗、哺育、食物特供等形形色色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待遇,计划经济下的工资尽管也是国家发的,不完全等同于民间经济中的初始分配,工资是货币,消费毕竟要通过私人交换的,因此仍然可以说,这是一种准初始分配,而福利待遇则是完全的二次分配。

我们知道,当时这种初始分配是不平等的,这就是毛泽东讲的有所为八级工资制,他称之为资产阶级法权,可是谁都知道,那个时候更严重得多不平等并不是什么八级工资,而恰恰是那种二次分配。早在1978年就有人指出,根据官方统计的货币收入,我们城市内部那个时候有大锅饭,1978年还没有改革。不过我这里要讲,即使在1978年城里头也有一些没有工作的盲流或者是纯粹的家属,实际上这些往往在当时的统计体系中不反映。不管怎么样,按照当时的这个统计,城市里头的工资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确是很平均,只有0.164,农村内部的分配公分的分配就要高一点,是0.227,也不太高,应该说还是很平均的,但是主要是由于城乡人口的待遇不同,尤其是所谓14项福利的不同。如果我们把城乡合计,全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达到了0.331,这还是1978年,号称是最平均主义的那个时代,而我们知道,0.331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已经超过了我刚才讲得所有发达国家二次分配以后的基尼系数,二次分配以前很多国家都是比较高的,包括北欧国家,像芬兰达到0.46,法国达到0.50,都是很高的,但是二次分配之后他们都降低了,美国最高也不过才0.324,其他国家都没有中国高,我这里讲得中国仅仅是指城乡差距,还没有讲城市内部的差距。

即使不讲城市内部的差距,仅此一项再分配就比任何发达国家再分配以后的分化要更严重,如果再考虑城市内部的负福利现象,像毛泽东曾经讲过,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就是城市老爷卫生部,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搞了一个所谓赤脚医生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左派朋友夸奖得非常厉害,但是这个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先不讲。即使这个制度真有那么高的效率,不过就是在1978年以前30年的时间内,也不过是仅仅几年的时间,30年时间内绝大部分是没有合作医疗的,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毛主席自己讲了,医疗制度是城市老爷卫生部,后来卫生部前副部长尹大魁先生讲过一句话,公共医疗开支80%用在领导干部身上,仅仅这一项再分配就很不得了,福利特权化,公共扶贫为公共化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负福利。那是因为对再分配的作用比零福利还要糟糕,零福利也就是说,初始分配形成的贫富差距没有缩小,但是至少也没有扩大,负福利的特征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贫富差距,严重扩大了以名义工资显示的不平等,而民主国家福利有高低,但是不可能有负福利,他们也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专制国家如果不引入负福利的概念,我认为就没法进行最基本的分析。国外的经济学家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只要他讲低福利,他就认为是自由国家。只要他认为是自由的他就认为肯定再分配力度是很低的,但是他往往就不可能理解,有时候不那么自由,再分配力度非常之高,但是这个分配完全是反向的,他们基本上是不讨论这个问题的。

改革之后有一个现象,由于走向市场经济,民间经济开始活跃了,因此初始分配的差距开始拉大了,初始分配的基尼系数开始上升,但是二次分配的负福利性质并没有因此改变,二次分配仍然是扩大了二不是缩小了的一次分配基尼系数。

这里有一个很具体的例子,我们国家原来农民是没有福利的,包括最典型的是没有医疗保障,最近几年我们开始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就是所谓新农合,很有成效,覆盖面已经很可观了,全国推行新农合,最领先的搞得最好的就是江苏省,江苏省新农合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5%,据说基本上已经全覆盖了。我最近看到他的一个材料,江苏省全省7500万人口,医疗福利基本上是这样子分配的,4500万农民已经参加了新农合,新农合人均筹款额是51元/年,1088万人城市那里没有工作的人,吃低保的人,他们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比有工作的人医疗要差一点,这部分的筹款率是每人120—500元/年,有工作哪些人,城市一般工厂里面的职工,总而言之是更高一档,这些人享有医疗资源每人1400万元,很少一部分人享有全额公费医疗,这些人有14.4万人,也就是说占江苏省全省人口 7500万人中的千分之二。这些人融资额每年是6000元,也就是说这些人中平均每个人享有是农民享有的110倍,但是他们的货币工资收入有没有农民的 110倍呢?我觉得是可疑的。如果按照这个数字统计基尼系数的话,医疗资源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84,已经远远超过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如果把二次分配加进去,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肯定是涨一块。我认为,尽管这样子,我们还是应该承认,江苏省做得还是不错的,至少农民得到的还不是零,还是得到了50几块钱,在全国来说,应该是很高的水平。

我知道另外一个数字,我的一位亲人,这是很确切的,他是享受全额公费医疗的,最近这个省开始搞了老干部保健制度改革,他们花钱花得实在是太多,就是定额管理,每人按照级别,给了一个定额,超过了这个限度国家就不给报了,但是这个制度很有意思,如果用不完这个钱剩余的部分可以发给你,给了人们节省的激励,以前那些干部乱花钱,住在医院不出来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可以使干部懂得节约,超支我要掏,如果节省下来我可以发给我,等于增加一笔收入。原来不知道他们要用多少钱,都是实报实销。

实行这个制度以后,据说效果不错,使得高干保健的支出下降了,实际上还是给国家节省的钱。我的一位亲人,这位亲人也没有多少权力,但是他资格特别老,45 年参加民族同盟的,以前GCD不承认他是革命的,只要不是GCD,就不是革命,但是现在他也成了离休干部,因为45年的时候他就参加过反蒋,资格比较老,虽然没有当过什么很大的官,实行定额制我就知道了,他每个月的定额是19000元,但是他身体很糟糕,19000元基本上全部用光,如果他身体很好,就会增加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我插队的那个村子现在已经覆盖了新农合,我专门问过,去年一年实行新农合之后,我们这个乡的农民平均每人在新农合项下每个农民报销了14元,14元和 19000元相差多少?工资和农民的相差绝对达不到那么高的程度,而且我认为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说应该是进步了,为什么?因为按照我刚才讲的,没有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他们用得更多,而且在没有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农民连这十几块还不能报,完全是零,应该说这还是一个进步。虽然我们现在的二次分配就是负福利色彩很浓的,但是比以前负福利成分还是要下降,还不是在扩张的。原来农民得到的成分是零,现在毕竟还得到了一些。

我现在仍然要讲,从性质来讲,我们仍然可以区分两种二次分配,一种是先有公平的自由竞争,再用民主的二次分配,减少竞争造成的不平均,把这个叫做福利国家。还有一种,先是取消自由,再以虚幻的平进步民主的特权福利造成严重的等级分化,就把它叫做负福利国家。一般来讲负福利国家就是用强权攫贫济富的品质,不公正甚于零福利甚至自由放任,负福利和福利国家的区别,大于民主国家中自由放任与福利国家的区别。所以在我们国家讲自由放任还是福利国家,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伪问题,福利最少的国家也不过就是零福利国家,零福利国家和福利国家的区别再大,也不会大大负福利国家与福利国家的区别,负福利国家如果变成了零福利国家,实际上也是向福利国家迈进了一步,至少不剥夺穷人,我不照顾穷人,至少我不剥夺他们了,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怎么样,都是朝着福利国家迈进,因此提出降福利的口号根本没有道理,已经是负福利国家,还要怎么降。要说增福利也不会和自由放任产生矛盾,再增,零福利差得很远,零福利才是自由放任。

在转轨过程当中特别注意负福利的问题,这是民主国家只会自由放任和福利国家之间进行辩论的经济学家是不重视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福利特权化、公共品不公共的问题,单纯增加公共品供应就未必有助于公正。

就住房制度而言,我要纠正一种说法,据说改革以前的住房制度是福利房制度,我们现在说住房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取消福利房,什么是福利房呢?福利房制度老实说在西方国家是普遍存在的,就是国家把住房保障资金拨给政府的房屋管理部门,由他们给穷人盖房子,以贫穷作为分配的唯一条件,这样的房子叫福利房。不同的国家这个分配标准是不一样的,像瑞典那样的高福利国家,只要你不是太富,都可以有住房保障,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放任国家,就只有很穷的人才可以享受,一般的低收入者是不能享受的,除非你是收入在免税线以下,属于国家明确要救济的人,才可以享受。但是有一点,都是穷人享受的,只不过是穷到什么程度的区别而已,这种制度叫福利房。不要说我们现在没有,改革以前我们也是没有的。

如果改革以前和这种制度近似的一种制度就是解放初期我们曾经有过一次,GCD进了城很多富人都逃跑了,或者国民党都逃跑了,当时政府手里头控制了一批空房子,当时的政府的房管部门用空房子安置了一部分社会上的穷人,把他们安置在一间大房子里头安置十几家穷人,在有些地方做了这样的安置。这种安置方式的确可以说有一点福利的色彩,但是那是一次性的,以后中国再也没有盖过这种房子,大家知道,以后我们中国的房管部门成为非常穷的部门,经费不要说盖新房子,就是维修旧房子都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社管公房,房管局管的直管公房普遍都是危房,就是北京那些所谓破破烂烂的四合院,已经快垮掉的房子,不是各单位管的,由国家房管部门管的,因为国家没有钱修,更不用说盖新房。国家的住房投资干什么了?拿去给了各单位,各单位基本上是这样子的,好的单位工资高、福利也高,住房也好,差的单位工资低、福利也低,住房也差,中国当时有一个部门国家明确讲不给提供住房的,国营企业国家名义上提供了承担住房的责任,经常不兑现,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国家至少还声称我将来会给你解决住房。有两种人国家声称不给他们解决住房的,城市二青系统的工人,大集体的工人,你没有这个待遇,国家不管这个住房的。第二种就是没有单位的人,包括农民,也包括城市里头没有单位的人。尤其是农民的住房最有意思,农村的集体化一开始就明确是生产的集体化, 1956年高级社标准章程明确说农民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资料,包括耕地、大耕畜、大农具都要入社,归集体所有。一部分是生活资料,其中包括住房和宅基地。集体不负责给你盖房子,不搞集体的住房福利,因此这部分东西不入社,都是私人的,宅基地是私人的,这是高级社标准章程明确规定的,住房也是私人的,小农具等一些生活资料都是私人的。按照这个规定,集体化是不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直到人民公社解体,1984年,虽然一些搞得比较好的先进的公社比如大寨和华西村,到了七八十年代社里给社员盖了新房子,但是这并不是统一的规定。中国的人民公社绝大多数一直到解体的时候,农民住的仍然是他们自己盖的房子。比如我插队的地方,一直我离开的时候,1978年我离开的时候,农民还是各自自己盖房子。非常奇怪的一点,1962年我们修订人民公社60条的时候,莫名其妙增加一条生产队境内一切土地包括宅基地都属于集体财产,收归集体所有。虽然土地收归集体所有,但是盖房的责任仍然推给你,我不给你盖房,但是你的土地我要拿过来,中国有权力没有责任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这一点。

中国单位住房制度就是典型的收入高、福利也高、收入低、福利也低,没有收入就没有福利,单位内部的分房也是负福利方式,有权有势的人工资高、住房也高,没权没势的人工资低住房也低,中国可以说是特权房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并不是什么取消福利房,而是对以前的住房特权进行变现和赎买,我们把特权变现给你了,或者用钱赎买,给你一笔钱,把特权给取消的,实际上也没有降低得了,实际上负福利也要,钱也要,以前搞得住房制度改革,基本上是对特权的赎买,基本上并不是什么针对福利的,我们中国以前就是从来没有福利房制度。以后中国如果需要建设福利房制度,绝不是改革太过分了,我们需要缓和一点的问题,而是我们要搞一种以前中国从来就没有过的福利制度。这就是现在所讲的廉租房制度,我们现在的廉租房制度恐怕还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福利国家的福利肯定是正调节,不可能是负调节。

第三,福利国家的福利必然是公民的权力、政府的责任,而不可能反过来,变成政府的权力,公民的责任。讲得简单一点,福利是我想要你要给我的,而不是你想强加于我的。如果权利义务关系一颠倒,就变了,公民失业了,需要政府给他提供就业保障,那就是福利,政府把你抓去劳改,那就不是,布劳格群岛、奥斯威新都不是福利。

如果政府给住在贫民窟的人承担责任,改善住房,给他们盖廉租房,那是福利,如果政府说贫民窟是违章建筑,我派出一大帮城管给你撵走了,这当然就不是福利。以前我们对街道流浪汉和乞丐有一种政策收容遣送制度,这种收容遣送制度大家都知道,当然是负福利,不是流浪汉需要救助,而是他把这些人给抓起来。有些地方搞了改革,在孙志钢事件之前,有些地方在先行进行流浪人员救助制度的改革,这个改革非常通俗易懂,天津早在孙志钢事件之前就有这个概念,当时的说法很简单通俗易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流浪者如果需要你救助,你不能不救,但是我如果想走了,你不能把我扣在那儿给我抓起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是什么意思,我享有被救助的权利,你有救助我的责任,但是你不能剥夺我的权力,如果变成逃都逃不及给我抓起来,而且还让我无偿劳教,去昌平筛沙子,赚够遣送费,甚至养活工作人员,我觉得这就是负福利了。

政府提供免费教育这是福利,政府把无力掏钱供孩子上学的家长抓起来,这就不是福利,政府提供养老保险是福利,国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让他自己耕田养老,不许留在城里给国家添麻烦那就不是福利。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有很多的权责倒置错误屡见不鲜,中国人非常容易权责倒置。有人就有一个说法,我们国家不允许农民自己处置自己的土地,这是有理由的,因为土地是农民的保障,而社会保障是不能私有化的,这是有一位明人再三讲,不管怎么驳他讲,也不跟你讲,还是照讲不误。这是什么意思呢?社会保障不能私有化,这句话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提供保障的责任不能私有化,也就是说所谓社会保障你如果碰到问题,这个社会是不是国家另当别论,有的时候可能是企业和社区,总而言之,公家有责任保障你,而不是自己保障你,这就是社会保障,自己保障自己,就把保障的责任推给你自己,那就不是社会保障的。我那位朋友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当农民老的时候,国家不承担任何责任,让他自己种田养老,国家唯一做的事情是剥夺他处置自己土地的权力,我不让你把你的土地任意变现了,我就假定你有保障了,什么保障,自己给自己干活,自己可以耕田养老了,我就有理由在城市里头既不给你盖福利房,也不允许你私搭乱建,因为私搭乱建会产生贫民窟,就给我们丢脸了,既没有自己解决住房的自由,国家也不给你福利,必须在城里干到35岁就回家,35岁之前单身劳工住工棚,35岁之后就回去,你反正是有一块土地的,为什么假定有一块土地,因为国家已经剥夺了你处置土地的权力,你是可以自己种田养活自己的。这种制度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也许是有道理的,我们国家很多制度兴许都有道理,这和福利风马牛不相及,你把他抓起来劳改有道理,不能说这是福利。道理人人会讲,但是是什么样的道理,你得讲清楚。

我这里要讲,现代福利制度当然也有某些个人责任的要求,在社会统筹式的福利中,比如说像德国搞得那些福利,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出资,在这种福利系统中,个人要交的保险金就是强制性的,不是你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的。但是这种强制性的个人责任毫无疑问只能是公家责任的一种补充,如果国家企业都一毛不拔,只是弄权强迫你自己买单治病,即便这种处于好心,与福利也是不搭界的。比如美国福利医疗保险只是针对很弱势的群体,一般的人是没有福利医疗保险的,但是政府有一些强制行为,害怕生病没有着落,要求所有的公民买最基本的医疗保险,美国人从来没有说这是福利,他认为他有理由这样做,这和福利没有关系。美国人讲得福利保险是指联邦财政和州财政给老人和低收入者提供的医疗保险,那是属于福利,我要你买的那些东西,那不是福利。

因此,福利国家的福利是公民的权力、政府的责任,而不是反应过来政府的权力、公民的责任,这三条加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福利国家,指的是在一种宪政条件下,公民要求政府为自己承担服务责任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机制。如果我们要求政府承担的服务责任很大,我们就不能不向他让步稍微多一点的权力。把这个叫做高福利的国家。也有可能我们害怕政府的权力大,不给他们那么多的权力,因此不能指望他们承担太大的责任,因此就是所谓低福利国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权力,但是不承担任何责任,或者只承担所谓的负责任,所谓负福利,实际上以剥夺弱势者给特权者提供福利的责任。这样的变革,我觉得和我们当代中国人追求自由的变革是一点矛盾都没有的。

就税收福利而言,实际上很多人都指出,中国国家部门,其中包括行政部门和国有垄断部门,从GDP中切的一块,实际上比世界上很多福利国家都大得多,我讲得完全不是赋税,赋税我们国家这些年都急剧上升,但是大家知道,除了赋税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行政性收费,有人说政府收入要占中国GDP三分之一,超过所有的福利国家,但是中国人得到的福利,尤其是所谓的政府那的确是很少的。所以我觉得,现在如果我们有一些自由主义,尤其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朋友,要求政府减税,那是完全有道理的,但是不应该要求政府降福利,在中国这样的条件下,要求政府减税和有一些左派的朋友要求政府增加福利这并不矛盾。如果我们的一些左派朋友忙于要求扩大政府的汲取能力,另外一些右派朋友忙于要求政府最好什么福利都不做。

民主的道路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定之规,从来不是事先设计的,假如不是想采取暴力的手段搞革命的话,让统治者觉得搞民主还是好象有必要的,为什么会有必要呢?如果统治者权力完全不受限制,责任的话没有人追问,他怎么回认为民主是有必要的,民主觉得有必要肯定是他觉得,他行使权力碍手碍脚,很多权力行使不了,很多责任又推卸不了,最后他只好讲,你让我承担的这些责任我承担不了,我跟你商量商量怎么样,我只能给你提供这些服务,你就给我授予这些权力就够了,这就有民主了。所以,任何一种民主,不管是从基层开始,还是从党内民主开始,有些人说民主应该从党内民主开始,有些人说民主应该从最基层开始,但是我觉得不管从哪边开始,一个最基本的机制就是,民主制度应该是从两个方面改变原来那种体制的权责不对应的状态,权力太大,因此公民自由小,责任太小,因此公民的福利少。应该从这两方面改变这种状态,一方面使得政府的责任越变越大,一方面使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受到限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才会有一种动力和被统治者签订一个契约,责任和权力到底应该怎么样结合?这种契约可能不是只有一种答案,政府的权力和责任都大一点,也可能是政府的权力和责任都小一点,但是不可能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东欧国家,当年团结工会在波兰要求的是什么,要求的就是福利,他们很多诉求如果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有些人也许会觉得不是很合理,团结工会真正掌权之后,他们强调政府要管物价,物价一涨,就抗议,政府为什么不保证我们有低物价的食品?后来团结工会掌权就自己把物价放开了,但是当时要求低物价完全是应该的,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哪怕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如果在宪政国家完全可以提倡自由放任,但是在统治者的权力完全不受任何制约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责任,统治者都应该承担,我认为没有什么理由反驳,没有什么理由阻止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这种要求完全合理。既然权力不受制约,责任为什么要受到限制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的责任受限制了,肯定是权力也得受限制,在同步的背景下。不管从下面还是从上面,不管是从党内民主还是开始从基层民主开始,如果我们的左派能够增加人民享受的福利,我们的右派能够增加人民享受的自由,我们就向宪政民主逐渐靠近。如果我们的左派在极力剥夺老百姓的自由,右派极力剥夺老百姓的福利,我觉得我们将会离那一天越来越远。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晖

目录
    1.个人经历
    2.研究方向及开设课程
    3.学术观点
    4.学术成果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本段]
1.个人经历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 。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编辑本段]
2.研究方向及开设课程
  80年代初秦晖主要研究农民史(土地制度史与农民战争史)。自80年代后期他转向研究经济史(主要为古代商品经济史及中外比较经济史)。 90年代他致力于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在结合社会调查与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学,包括狭义农民学(对农民、农业与农村社区的研究)与广义农民学(农民国家、农业文明与传统社会及其演进、改革与现代化的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乡村调查,主编了《农民学丛书》首批六本。目前研究的重点:历史与现实中的农业、土地、农民问题,前工业社会的不同模式,农民社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作为历史学者,秦晖的研究历程始于1978年,当年他成为文革后首届研究生,方向是"土地制度与农民战争史",关注的时代则在明清。此后二十多年来他的视野不断拓展,主要研究方向先后为:明清农民战争、明清经济、古代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商品经济史、农业农民史、地域史(关中、云南等)、改革革命与现代化问题的中外历史比较,作为比较对象的古代希腊罗马社会经济、近代俄国与美国史、现代南非史等。曾获:中国高校教师霍英东奖(199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1990年)、五次获陕西师大科研成果综合奖(1987年、1988年、1991 年、1993年、1994年)、陕西师大青年优秀论文奖(1989年)等。
  秦晖曾在陕西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先后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经济史、古典商品经济、计量史学概论、农民学、明清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封建社会形态学、农民社会现代化(中、西、俄之比较)、明清史、中国古代史(秦汉史)等。目前在清华大学开设有全校通选课《农民学与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系本科专业课《秦汉史》等。
[编辑本段]
3.学术观点
  

  近年来,秦晖在对中国与东欧改革前经济与社会的不同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比较和解释了中国与东欧改革的不同进程。并提出了以"契约转换"为核心的转轨经济学理论。他既反对以"交易成本最小化"来解释改革的新制度学派观点,也反对以批判" 货币主义陷阱"和 "市场万能论"为特色的"后华盛顿共识"对中国改革的解释。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改革的"成功"和东欧改革的"失败"既不能归因于姓"社"姓"资",也不能归于渐进、激进,更不能归因于以强权压制公共选择来减?quot;交易成本"。他主张区分改革前的两种"非市场经济"类型,即工业文明时代以最优化数理方法为基础的理性主义"科学计划"经济,和农业文明时代以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浪漫主义"命令经济",以及区分改革前的两种社会体制,即保护-束缚功能对称的"和谐共同体",和功能不对称的"不和谐共同体"。对改革的目的,无论是效率改进还是公平改进而言,脱离上述两种类型都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脱离" 科学计划"要付出效率损失,而脱离"命令经济"无须付出此种损失。脱离"和谐共同体"的过程要实现帕累托改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而脱离"不和谐共同体 "则只是一个放弃"负帕累托改进"的简单问题。但这种不同对改革进程的影响有时效性,因此中国与东欧转轨的成败还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而改革模式的选择仍是个尖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对农村改革、国企改革、股份制和证券私有化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案例调查。他认为经济转轨的实质是契约转换,其核心问题是交易权利的公正分配而不是"交易成本"的减小,是公共领域的改革而不是私人领域的改革。这里不存在效率与公正的悖论,而从获得的公正走向交易的公正,还是从权家通赢走向赢家通吃,才是真正的选择所在。
[编辑本段]
4.学术成果
  秦晖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化中的农民群体研究", 1992年他获得中国高校教师霍英东奖金。个人承担并完成了七
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田园诗与狂想曲》;参加国家六。五--七。五规划的历史学科重点项目多卷本《清代全史》与《清史人物传稿》,以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十卷本《陕西通史》等。
  1、《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1996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2、《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合著), 1996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3、《天平集》, 1997年,新华出版社。
  4、《市场的昨天与今大: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1998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5、《耕耘者言:农民学文集》, 199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6、《江浙乡镇企业转制案例研究》,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
  7、《学问中国》(合著), 199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
  他主编的《农民学丛书》除上述第一、二两书外,还包括:
  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肖正洪译,秦晖序。
  J·S·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李玉琪译,秦晖序。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户经济研究》。
  孙达人:《中国农民变迁史》
  有关论著:
  1、《问题与主义:秦晖文选》,长春出版社1999年;
  2、《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3、《五四新论》(合著),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9年;
  论文:近年来较重要的文章有:
  1、《传统与当代农民对市场信号的心理反应》,《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2期;
  2、《中国经济史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4期;
  3、《公平竞争与社会主义:"桑巴特问题"引起的讨论》,《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6期;
  4、《农民流动与经济要素配置优化》,《改革》,1996年第3期;
  5、《悄然的"土改"》,《改革》1996年第5期;
  6、《市场信号与"农民理性"》,《改革》,1996年第6期;
  7、《十字路口看乡企》(上)、(下),《改革》,1997年第6期,1998年第1辑连载;
  8、《"恰亚诺夫主义":成就与质疑--评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理论》,(香港),《中国书评》,1996年总第十期;
  9、《人民公社与传统共同体》(香港),《中国书评》,1998年总第13期;
  10、《拒绝"原始积累"》,《读书》,1998年第1期;
  11、《"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东方》,1994年第1期;
  12、《社会公正与中国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改革》,1998年第5期;
  13、《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方法》,1998年第10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4、《关于价格--供给反应的经济史考察》,载周晓虹主编:《农村社会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5、《农民流动: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90年代的农村与农民》文集,1998年;
  16、《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90年代的农村与农民》文集,1998年;
  17、《土地·公平·效率:关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土地》1997年第1期。
  18、《危险的"第一级火箭":论普鲁士-沙俄模式不能救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3年8月号;
  19、《淮橘为枳,出局者迷:评"有中国特色的"新左派》,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6年2月号;
  20、《"制度创新"还是制度复旧?--再问崔之元先生》,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6年8月号;
  21、《公社之谜-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8年8月号;
  22、〈宗族文化与个性解放:农村改革中的"宗族复兴"与历史上的"宗族之谜"〉,(日)〈中国研究月刊〉1995年8月号;
  23、〈身份制社会的特质:中国城乡关系中存在所谓"二元结构"吗?〉,(日),〈中国研究月刊〉1996年2月号;
  24、〈合作制与"传统集体主义"的二律背反〉,〈中国合作经济报〉1994年7月22日;
  25、〈公正至上论〉,〈东方〉1994年第6期;
  26、〈起点平等为何可能--二论公正至上〉,〈东方〉1995年第2期;
  27、〈公正、价值理性与反腐败--三论公正至上〉,〈东方〉1995年第6期;
  28、〈寓平等于自由之中〉,(香港)〈中国书评〉,1998年2月号;
  29、〈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载〈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30、〈"卖方缺位"与政治体制改革〉,〈改革〉,1998年第6期;
  31、《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号;
  32、《获取的公正与交易的公正》,《读书》2000年第2期
  33、《中国改革:历史与经济的评价》,《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1期
  附:主要历史学论著目录
  一、 专著:
  A、 个人专著
  1、《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2、《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合著), 1996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3、《市场的昨天与今大: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1998年,广东
  教育出版社。
  4、《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5、《陕西通史·明清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陕西通史·宋元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7、《陕西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南非之魂:曼德拉》(编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年。
  参与撰写的集体著作:
  1、 王戎笙主编:《清代全史》第二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秦晖撰写第二章)
  2、 清史编写委员会:《清史人物撰稿》中华书局1986年(秦晖撰写《高氏传》等部分栏目)
  3、 郭琦主编:《陕西五千年》陕西师大出版社1989年(秦晖撰写宋元明清部分约19万字)
  4、 赵文润主编:《中国古代史新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高等师范学院教材,秦晖撰写清代部分9万字)
  5、 史念海等编:《可爱的陕西》陕西师大出版社1991年(秦晖撰写宋元明清、历代农民战争、思想文化部分)
  古籍整理、点校
  1、(明)吴珄:《柴庵疏集》、《记忆》(二种合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二、 论文:
  A. 农民学与农民史
  1、《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1
  2、《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陕西师大学报》1989年:1;又见《新华文摘》1989年:5
  3、《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1
  4、《"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民国之清-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史研析之二》、《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3
  5、《恰亚若夫与苏联20年代生产-组织学派》、《国际共运史研究》1989年、2
  6、《碑县残碑与汉代蜀地农村社会》、《陕西师大学报》1987年、2
  7、《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香港)《二十一世纪》1994年,总23
  8、《"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东方》1994年、1
  9、《古典租佃制初探-汉代与罗马租佃关系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4
  10、《中国历代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函授教育》1987年、2
  11、《集体耕作与19世纪俄国土地公社》、《苏联历史》1987年、2(译文)
  12、《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时期的农民负担状况》、《苏联历史问题》1986年、1(译文)
  13、《20年代的农业专家与土地整理》、《苏联历史问题》1990年1-2(译文)
  14、《我的兄弟阿列克塞到农民乌托邦旅行记》、《苏联历史问题》1990年、3(译文)
  B.古典经济与古代社会
  1、《汉"金"新论》、《历史研究》1993年、5
  2、《关于西汉五株钱的流通问题》、《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2
  3、《关于建立古代社会形态学的一些构想》、《天津社科学刊》1988年、11
  4、《关于社会形态演进一般规律的假说》、《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1
  5、《唐代柜坊为金融机构说质疑》、《陕西师大学报》1990年、2
  6、《汉代古典借贷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3
  7、《关于古典经济中的平均利润率》、《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3
  8、《汉唐商品经济比较研究》、《陕西师大学报》1991年、2
  9、《再论汉唐商品经济之比较-兼答疑者》、《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5
  C.明清史与农民战争
  1、《清初"联明抗清"与农民军的独立地位问题》、《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辑刊》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2、《奉天玉和尚之谜(奉天玉为李占春考)》、《陕西师大学报》1983年、1
  3、《禅隐夹山说及其学风》、《陕西师大学报》1984年、4
  4、《奉天玉决非李自成之补证》、《李自成殉难通山史证(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
  5、《甲申前后北方平民地主的政治动向》、《陕西师大学报》1986年、3
  6、《沙定州之乱与大西军入滇》、《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从》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又载《张献忠与李自成(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7、《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从》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8、《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9、《后明韩主乌有说》、《陕西师大学报》1992年、1
  10、《"白毛毡"考》、《陕西师大学报》1993年、3
  11、《李自成归宿之谜》、《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85年、2
  12、《清宫档案与慈禧之谜》、《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85年、3
  13、《李岩之谜》、《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86年、1
  14、《"英明"的昏君-崇祯帝》、《中外历史》1987年、2
  15、《关于明代的"倭寇"问题》、《函授教育》1987年、2
  16、《清代人口问题》、《函授教育》1987年、3
  17、〈关于贺珍与清初陕南抗清运动的若干问题〉,〈清史论丛〉第8辑,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
  D、史学理论及其他
  1、《"范式"危机还是"前范式"危机?》、《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2
  2、《评文化决定论》、《文化研究方法论(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1992年
  3、《评"中国农民战争史-宋辽金元卷》、《东岳论从》1992年、4
  4、〈好望降临好望角:南非种族和解进程评述之一〉,《东方》,1994:5
  5、《圣雄人格与和解进程:南非种族和解进程评之二》,《东方》,1994:6
  6、《'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社会学研究》,1998:5; 1999:3; 1999:4连载,又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1
  7、《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冬季号。又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是否好,看老百姓的生活就一目了然了。
当前国内贫富差距实在太大,而那些所谓的暴发户们,是否有想到先富带动后富?值得质疑!!

“估计至2009年底,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将达到32万人,同比增长6%;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这是招商银行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昨天联合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的信息。(《重庆晨报》3月31日)
  09年底将有32万个千万富翁,这不由得让人感叹“中国富人真多”。然而,网民对这个消息似乎并不感到“欢欣鼓舞”,问题在于,这么多富豪中,有多少是带动他人致富的领路人?

  改革开放后,我们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期待这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带动大家致富。但现实印证了这个期待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而富人的种种问题却越来越凸显。从牟其中到黄光裕,悲情式的首富一个个落马,违法的手段居然也是那么的类似:圈钱、套钱、欺诈手段加上疯狂的炒作,一个个有着天文数字的巨富就这样诞生了。

  或许,讨论富人的“原罪”问题意义不大,因为我们看到,一些富人不仅仅是第一桶金来得不干净,而是桶桶金都有问题,不是原罪不原罪的问题,而是“原罪与现罪齐飞,钻营共寻租一色”的发迹模式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家在从事正当经营时,背后都有一些灰色和非法的东西存在,边生产边寻租。”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员黄少卿如是说,而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邱罡更是认为“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企业寻租活动猖獗。” ——也许,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潜规则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是某些富人的真实写照,这些“过把瘾就死”者,可能成为致富领路人吗?在胡润百富榜中,首富的陨落似乎成了某种必然现象,而新的首富又在不断诞生,富人数目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却越来越让人忧心忡忡,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富人阶层并没有发挥出我们期待的带动致富的作用。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好的例子我们也可以随手拈来。但作为一个阶层而言,我国的富人阶层并没有真正做到反哺社会、起到引领社会前进的作用,在很多新闻中,富人给我们的印象基本上是粗俗不堪的,是在风月场所一掷千金、丑态百出之辈,是在大学张贴“10万找处女”的猥琐暴发户。

  别以为我们仇富,我们的要求一降再降,如今,我们不再奢望富人都是标准的绅士和慈善家,唯一的底线是,我们希望那些疯狂掠夺着资源(比如某些黑心煤矿老板)、疯狂钻营(比如热衷于搞概念炒作、在饮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富人越来越少。也许,思考这32万富人中有多少是可以信赖的致富带头人,远比盲目高兴更有价值。面对32万富人,我们需要的洞若观火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乃至最后的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亦汐 于 2009-4-2 15:38 编辑

31# 梦想飞翔

GDP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个:出口,进口,政府公共基础建设,投资(外商内部企业再投资扩张),和消费这样5个方面组成。
当前,出口减少了,进口也得控制点;同时现在400亿的资金多数是去搞公共基础建设;至于投资,发动民间剩余资本比如说开放某些原本垄断的行业;消费方面,大张旗鼓搞家电下乡运动,发消费券等等。。。。。。这些动作无法是想保8啊。但是消费方面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你得要让百姓收入高起来钱袋鼓起来。

飞翔说的那些损失也是一种消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谢谢你,又长学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其实乙烯是自己开公司的,最容易理解这点。
比如你的一个朋友觉得形势好的不得了,钱多得没有办法花了,决定在某地开个分公司再赚更多的钱来刺激一下自己,投资N多钱,1年后发现销售为0. 自然关门。但这个朋友有的是钱,自己原来的公司还在赚钱,那点损失不心痛,准备明年继续。那么从你朋友公司的角度,这一块新公司,GDP贡献为0,但不会是负数,只是零,减少的是以前赚来的钱,那些钱是以前创造GDP过程中赚来的,和今年无关。但是开新公司的过程中的所有开支会给社会、其他公司和个人带来赚钱的机会,这就创造GDP了,加上乘数效应,就会创造一大笔GDP。
就像一个公司销售1亿,利润为0.但一样创造大量GDP。另外一个公司销售100万、利润20万,其创造的GDP和前者比较是可以忽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0 收起 理由
亦汐 + 10 赞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6: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中国统计局xx水的话很有份量,竟然导致全球股市大幅波动。这一点比较让人迷惑,

统计,应该是一些既有事实的归纳而以,如果统计局还兼经济预测,就玄乎了,再兼一些政治稳定职责,就更可怕了。 ...
FCH 发表于 2009-3-16 10:21
这个你就说错了把,不是中国统计局说话引起全球股市波动,而是某些庄家借统计局说话来使全球股市波动 的,知道什么是借题发挥把,股市就是利用人们的心理来借题发挥,华尔街利用中国来炒做,来说事的例子多拉,股市的上涨和下跌都是需要借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3: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其实乙烯是自己开公司的,最容易理解这点。
比如你的一个朋友觉得形势好的不得了,钱多得没有办法花了,决定在某地开个分公司再赚更多的钱来刺激一下自己,投资N多钱,1年后发现销售为0. 自然关门。但这个朋友 ...
梦想飞翔 发表于 2009-4-2 15:56
请教飞翔,这个GDP产生的过程是不是就是5大因素里面的"投资"这方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公司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次金融海啸就是那些美国杂种骗人的结果
戈壁胡杨 发表于 2009-3-16 10:13
是呀,美国人造成了本次金融海啸的爆发,说明他们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管理混乱无次序,加上无限扩大金融衍生品等等,还有犹太人麦道夫丑案等深刻揭露了该金融体系的漏洞...幸亏,国内的金融体系全球化程度慢了点儿,不然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1-8 11:55 , Processed in 0.2309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