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Post by molten > 最后多余的两句话 > > > > 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 > 说了些什么。 > > 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 > 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就变成了吵嘴,并且 > 会愈演愈烈,最终局面无法收拾。 > > 问题在于,这句话的内容往往和大家要说的事情毫不相干,所以,我把它称为“多余的 > 最后一句话”。 > > 举个例子吧。 我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办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 > 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 > 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 > 眼里不时露出茫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 > 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 > 她抬头看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 >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马路对面坐回去呗。但是售票员可没说 > 完,她该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了。“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售票 > 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地说。 > >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 > 乘去。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 > 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 > 北京人的形象。 > > 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 > 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 >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 > 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 > 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 > 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象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说 > 话还“您,您”的。 > > 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象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 > 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多了去了!” > >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 > 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您瞧大姐 > 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 > 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 > 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 >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 >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 > 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 > 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 > 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 >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 > 骂外地小伙儿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 > 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实在受不了了,他 > 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 > 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 >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 > 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儿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 > 说呢。 > >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 >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我先到派出所录了口供,然后到 > 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 > 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来着。我呼吁让他们都冷静一点 > 儿,有话好好说,有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 > 我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 > X,和她计较什么!
Post by 彩霞满天999 看着CADMUS和PRCLL的帖子,觉得移民真的很恐怖,简直有点象炼狱了,好像根本就不该去,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呢?真的很困惑。。。我自己也是面临取舍的,我知道CADMUS和PRCLL,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但是我还是纳闷,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一定认为移民好呢,毕竟好像大多数人认可的总该是正确或者有利的事情吧。困惑,迷茫。。。
Post by KittyCat cadmus:forty some那个问题你怎么不问我啊? prcll and pandaj:我怎么这么喜欢加拿大啊,帮我分析分析好吗?
Post by KittyCat 你是越来越不喜欢加拿大了吗?怎么样的生活才算在加拿大生活呢? 我越在国内生活越喜欢曾经在加拿大的生活?怎么办哪?
Post by 黎叔 估计XS-SHERRY这孩子出生于70年代,受过一点教育,但非名校,深圳,北京都打过工,说明工作不大稳定,如果工作好,钱多谁会轻易换呀。我认识几个小年轻,毕业的学校没听说过,可本人自信的一塌糊涂。很有点象这孩子的脾气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1 15:51 , Processed in 0.12624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