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红河谷

[娱乐新闻] 包揽乒乓球金银铜牌,是好事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4 13: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河谷 于 2008-8-24 13:45 发表


报告亦汐:我从来没说过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使用了特异功能训练。我也没说过欧洲运动员使用过特异功能训练!




你,你,你别逼我找 ...


老红啊,你干嘛非拿面条不可,就如同你非要认为国家不能拿资金培养运动员,那是好事情呀

另外方面你说的国家没有投入资金让全民得到健身的保障,保障有足够的运动器械,这些我都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不一定非要一个萝卜一个孔,如果你说要拿资金出来的话,就应该杜绝贪官污吏,这些资金足够花在百姓健身上面了,那些钱也是个大数目啊



别争论了,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

对了,今天你练球了没

[ 本帖最后由 亦汐 于 2008-8-24 14:0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0 收起 理由
红河谷 + 10 赞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4: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举双手选亦汐做反贪局局长!

把他们吃大盘子的钱都拿来给人们造福!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2 收起 理由
小布布 + 2 人大、司法制度不健全,反贪局有什么用。 ...
亦汐 + 10 哈哈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4: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男排决赛,也好看

我才不管是谁谁谁在比赛,只要好看就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4: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娃哈哈,美国得了金牌


巴西该休息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4: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亦汐 于 2008-8-24 13:52 发表


老红啊,你干嘛非拿面条不可,就如同你非要认为国家不能拿资金培养运动员,那是好事情呀

另外方面你说的国家没有投入资金让全民得到健身的保障,保障有足够的运动器械,这些我都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不一定 ...


这是我所想说的,我希望国家拿钱给老百姓造福!不要仅仅花在那么几个尖子身上。


有些筒子说,奥运拿牌多,体现了中国的凝聚力。我想问这些筒子,四川地震时难到大家没看到“中国”这两个字的凝聚力吗?难道这个凝聚力是因为奥运会拿金牌而产生的吗?

还有的筒子说,奥运金牌多了,象征着国家的实力。那我想说,这届奥运会,美国、日本、德国等等经济发达国家金牌都比中国少,那就说明那些国家经济就不如中国?就说明中国真就是在全世界什么都是第一?

所以,说来说去,我就是不希望国家拿大把的钱花在奥运项目上,希望国家多做点奥运金牌以外的实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 收起 理由
小布布 + 1 金牌对体育事业的带动力量不可小觑。我这网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4: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世界范围内看,不是什么好事。

这几年欧洲就没再出什么高手,老佩从江嘉良开始干起,一直干到现在还不退休,说明什么?后继无人!

跆拳道这破烂玩意儿本来是韩国的雕虫小技,现在各国流行得不行,这点从金牌分布上就看得出。

两者相较,乒乓作为一项竞技项目的前景堪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红河谷 + 5 赞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6: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公平应该是靠规则的吧。

比赛的时候有比赛规则,比如各种比赛的犯规规定等;训练的时候有训练规则,比如不能用兴奋剂;除此之外,很难说谁公平谁不公平吧。前面我提人种对不同运动的优势,意思是,不同的人种参与某个特定的比赛,基因本身已经不公平了。

红老师主要是说中国的国家参与了,所以不公平。那所有中国的金牌估计都有这个成分,而国外也不是没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要绝对公平,国际奥委会应该对每个国家的运动员训练机制进行规定,比如,国家是否不许出钱资助运动员,比如职业球员是否可以参加比赛,比如在乒乓球训练的时候,不许使用模拟对手,不许国家参与进行相关研究,等等。可,这做得到吗?应该做吗?怎么才能保证其实施呢?所以我前面说,不如有三个奥运,一个职业的,不管用什么训练方法,不管国家是否有参与,等等。。。;而业余的奥运,可以严格规定;还有一个残疾奥运。可这不太实际的,我估计

国家应该花钱在哪,就是个更大的话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0 收起 理由
玫瑰金 + 10 说来说去,老红还是不自觉的偷换概念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6: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输出乒乓国手,也给自己制造点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CH 于 2008-8-24 16:32 发表
是否公平应该是靠规则的吧。

比赛的时候有比赛规则,比如各种比赛的犯规规定等;训练的时候有训练规则,比如不能用兴奋剂;除此之外,很难说谁公平谁不公平吧。前面我提人种对不同运动的优势,意思是,不同的人种参与某个特定的比 ...


看看美国奥运选手的来源:

http://www.china.com.cn/sport/zhuanti/2008ay/txt/2008-07/30/content_16100502.htm


美国奥运军团已蓄势待发 田径游泳成夺金主角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30  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美国《侨报》7月27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沙蒙撰写的文章说,随着参加北京奥运的美国游泳和花样游泳选手于7月19日抵达圣荷西州立大学报到,美国奥运军团已经蓄势待发,其夺金摘银的实力也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文章摘录如下:
作为夺金“大户”的美国游泳队率先亮相,虽然被誉为“金童玉女”的游泳高手──曾夺得奥运游泳7块金牌的天才型选手菲尔普斯和首次参加国内奥运选拔赛便一鸣惊人的霍夫等没有出现在公众和媒体眼前,但有足够实力摘取奥运全部游泳比赛32块金牌一半以上的美国其他选手,仍然是星光闪烁亮点迷眼。
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国奥运游泳选拔赛中,41岁的陶瑞丝以优异成绩击败了美国女子游泳领军人物考芙琳,夺得了素有“游泳池中飞人大战”的100米自由泳比赛金牌。这位带着两岁女儿的妈妈级选手从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两项纪录已经诞生:她成为世界游泳史和美国奥运军团中唯一参加五次奥运比赛的游泳选手,也是美国奥运史上年龄最大的游泳选手(56岁的女将卡拉汉则入选射击队,她将第四次代表美国参加奥运比赛)。当她1984年在家乡洛杉矶第一次夺得奥运会金牌时,她现在的大部份对手还没有出生呢。连菲尔普斯都喜欢称呼她“妈妈”,尊崇中不乏亲密无间。
陶瑞丝的再度入选奥运军团,也证明美国奥运参赛选手选拔制度的透明与公平。选手完全靠实力和成绩说话,任何“印象分”、“人情份”甚或“钦点分”都是无稽之谈。任何明星选手都要凭自己在选拔赛的发挥,才能拿到奥运入场券。而曾经的“替补选手”尚蒂在本次选拔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挤掉了他的朋友汉森,从而当之无愧地取得了奥运参赛资格。更令人感慨的是,他在选拔赛的一周前获知身患癌症(确诊为睾丸癌),但在医生首肯下,他决定将手术推迟到奥运比赛结束之后,因为他清楚:“奥运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想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我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和我站上奥运会游泳赛场的那天,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尚蒂的勇气在美国奥运军团被唤作“男子汉的精神”。
美国运动选手除篮球、美式足球等采取俱乐部制外,绝大多数都是业余训练,赛前临时组队集训,这既体现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也显示出在运动普及性极高基础上超水准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使是美国参赛奥运的篮球“梦之队”,也是临时从不同的俱乐部找球员来搭配,自然,其阵容选择由于高手如林,几乎随便撒网就足以组成一支抗衡世界上任何劲旅的“梦之队”。参赛本届奥运的美国“梦八队”12人名单 ,每个位置上都是NBA大牌 ,他们的目标就是为在雅典奥运会上只获得一枚铜牌的“梦之队”雪耻。 拥有科比等大牌明星的“梦八队”8月8日首战的对手就是中国队,而他们与姚明、易建联的招数则是互相清楚的。
相比美国游泳队北京奥运参赛的豪华阵容,美国奥运军团田径队更多达126位“武林高手”,包括15位奥运奖牌得主和31位世锦赛奖牌得主,泰森·盖伊、瓦里纳、菲利克斯、劳瑞·威廉姆斯和伯纳德·拉加特等国际田坛巨星是他们的领军人物。这些巨星曾在去年的大坂田径世锦赛上创造了14金的神话;而在8月的北京“鸟巢”,他们的目标显然也不低,超越上届奥运8金的纪录不是难题。据悉本次田径选拔赛一直受外界指责“过于残酷”,但美国田协主席罗伊坚信,这将是美国体育界历史上组成的最强阵容。“从短跑到长跑,不管田赛还是径赛,我们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有冲击奖牌的实力。”而美国田径队领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成都人、出色的中长跑教练李犁,则体现了选拔的多元化、包容性和成绩至上的原则。
有史以来的奥运比赛都证明了这样的定律──得游泳、田径者得天下! 美国奥运军团拥有游泳、田径各项目超一流的选手,也是历届奥运美国能够在金牌数目乃至奖牌总数上称霸的不二法门。这也给各国体育界启示,除了拥有特色项目的优势外,在田径和游泳两个大项目上普及运动,培养新秀,才可能在未来的奥运大赛中与当今霸主美国争雄。
除了游泳、田径足以独霸天下之外,美国奥运军团在体操、跳水、拳击、跆拳道、赛艇、网球、排球甚至马术、射箭等项目的实力,也都具有冲金扫银的气势。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天性热爱运动,因为生活就包含了运动,运动也成了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份;又兼社会稳定、资源丰富、运动设施普及,导致美国运动员在世界级的各种体育比赛中几乎都能所向披靡,从而又激发更多的民众和年轻的一代热爱运动。夺奖牌只是一种游戏规则下的程序,并非需要刻意为之的心态。这也是为何美国运动员在各种大赛现场总是相对轻松自如发挥的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2 收起 理由
玫瑰金 + 1 这仍然是体制问题,不是乒乓球问题 ...
小布布 + 1 非常不能赞同此观点。 你怎么知道美国队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7: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河谷 于 2008-8-23 22:11 发表
你中国运动员有国家花钱聘请的专职陪练,外国运动员没有,这同样吗?

你中国运动员有国家花钱雇用的专职的假想敌手,外国运动员没有,这同样吗?

你中国运动员有国家花钱雇用的专职研究乒乓球技术的专业科研队伍,外国运动员没有,这同样吗?

你中国运动员有国家拿钱来为你们聘请大把的专职教练,外国运动员没有国家拿钱来给你聘大把的专职教练,这同样吗?

这些因素,造就了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中国和外国运动员的“不一样”。


请陪练,只是一种训练方法吧,中国队实力是不是全靠它,很难说。上届男子单打中国输给韩国,

美国篮球队的球员有NBA这个超级大训练场,超过任何国家的“专业陪练”都在那呢,呵呵,这一点任何其它国家都不可能有的。巴西,阿根廷的足球后备,欧洲的超级足球联赛,中国也没有那样的条件,是不是也算不公平?中国的乒乓球后备,都比其它国家多,这一点其它国家也做不到的。很难说就是不公平。美国靠国内联赛也能撑起篮球产业,只要中国国内能撑得起乒乓球产业,自己玩也没啥。外国人不喜欢,应该还有其它原因吧,不会仅仅是因为得不到奥运奖牌吧?

我觉得,有些项目,某些国家好些,研究透些,可以促进那个项目的发展,比如,中国乒乓球,传统是直板打法,反手很被动,通过不断研究训练,创新了直拍横打,因为中国有那么多的乒乓尖端人才,才有了这个创新。那其它国家的选手可以从这个尖端创新中学习,估计过些年韩国日本的直拍选手也会用它了。所以,投入资金对尖端技术的追求,能促进该项目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就是凭着这些业余选手登上了上届奥运会的金牌状元的。

而中国是怎么当的状元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2 收起 理由
玫瑰金 + 1 老红为体制问题太揪心了,分辨不清了 ...
小布布 + 1 这又是体制好坏的争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凭借这种国家用钱专门培养奥运运动员的思想当了状元,就证明中国是体育大国了?就说明美国是体育老二了?我说的是指的全民体育运动。

前者和后者相比,大家都清楚,到底谁,是全民体育的老大。

因此,中国这种靠国家的钱硬堆出来个体育状元国,实在是没有必要。不如把那些买金牌的钱都送到基础体育设施中。

[ 本帖最后由 红河谷 于 2008-8-24 17: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2 收起 理由
玫瑰金 + 1 老红为体制问题太揪心了,分辨不清了;p ...
小布布 + 1 还是体制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7: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老师说的不是没道理,其实,美国的机制应该是更先进些的,也符合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不过,中国的国情很奇怪,民意是很看重金牌的,这一点不知道是否有异议。要是中国这次不是得到50块,而是得到了5块金牌,体操项目全面崩溃,乒乓球一块没拿,跳水全砸了。估计民众不会答应,呵呵。印象最深是体操队教练说,上届失去很多金牌,觉得对不起中国人民,压力特别大。要是民意想多拿金牌,也怪不得局领导们使用各种方法去获得好成绩了。只要他们的做法符合奥运规定,国家又有钱,民众又支持,好像也顺理成章呀。

说到底,可能又要说到谁是主人的问题了。如果政府是民意的选择,那大伙可以公投看看财政预算是否应该拨到体育项目上那么多。

现在我们说话也不算数,呵呵,没有发言权,中国能获得多些奖牌,自私些说,对海外华人,是件好事,呵呵。比得不到奖牌被人骂东亚病夫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这篇文章:

http://www.uublog.cn/blog/more.asp?name=jysgyn&id=1694


反思现代体育现象系列之三:、奥运金牌与“举国体制”


1、对奥运金牌的辨思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后,一篇名为《奥运金牌的陷阱》(以下简称《陷阱》)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的多个论坛流传,而后又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了各大门户网站上。在《陷阱》一文中,作者展示了惊人的数字。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总局的事业费从每年30亿元上涨到了每年50亿元。按此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花费了200亿元。如果以中国队在雅典获得的30 -32枚金牌计算,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亿元,“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7亿元人民币的一枚金牌!这个结论在网络及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应,人们在看电视上升国旗时,除了原有的兴奋与激动外,不免又多了一些复杂的心态。一些人更是利用网路纷纷对此发表意见,顿时争论四起。

有人认为:运动员的劳动应该值得尊重,比起那些歌星影星来说他们强多了,觉得培养运动员应该多投资,但投入7亿是多了点。一个国家的富强要靠经济,教育,军事等综合实力,单靠金牌是不行的!


有人认为:中国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倾全国之力搞竞技体育,去争金夺银没有必要,还不如搞点钱出来提高提高我们的军队战斗力。同时还振振有词的说,有这200亿投入到教育,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国防力量,台湾统一的问题迎刃而解!


有人认为:体育总局每年投入经费50个亿,四年200亿;加上各省、市的,四年总投入恐怕还有很多。这样的投入真是昂贵,的确不值。而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有上千万贫困人口和上千万失业人口,许多适年儿童因为没有钱上不起学,觉得,这些钱如果用于救助他们,用于祖国的希望工程,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他们也振振有词的说,很多农村学校,甚至城市学校,不是缺少体育器械,就是没有体育运动场地,学生在学校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都难,更不用说接受良好的学校体育教育,我们又何必投入那么多钱搞只有少数人参加的竞技体育,况且,中国要成为体育强国也不是靠几个人的竞技运动才能得来的!


也有人认为:一个国家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奥运金牌,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够提高国人的凝聚力,达到这个目的,投入巨大资金,是值得。觉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国人的体育竞赛中获得的凝聚力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


同样有人认为: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取得的不单单是金牌,而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的也不仅仅是金牌,而是中国的实力!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回的.


然而,对“7亿元一枚金牌”的结论,是同样需要我们怀疑和思考。《陷阱》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2000年至雅典奥运的四年间,体育总局事业费总额的200亿元,按30枚金牌平均下来得到的。对于每年事业费50亿元一说,未能从国家体育总局处得到明确答复,但即使这个数字可信,体育总局每年的事业费也并不是“奥运专项经费”,更不是“金牌专项经费”。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群众体育司、竞技体育司,体育经济司等11个司局级单位,还有体育科研所等事业单位,以及数十个国家队。这个复杂的系统,承担着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发体育市场等多项任务。


细细算来,金牌并没有7亿元那么贵,但透过人们对金牌成本的关心,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人们争论的真正核心,并不局限于国家对体育的巨额投入,更多的是关注接受并使用巨额投入的体育举国体制。实行了50多年的举国体制,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正在接受人们的质疑。

  2、解不开的中国情结
  改革开放26年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完成了市场化改造,而中国的国家体育机制还是与50年前建国时相差无几,依然是一个由业余体校、专业体校、地方体工队、省队、国家队层层叠落的体系。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当然也包括其他大型赛事的冠军,均由这一系统内产生。几乎全额依靠国家投入,而且还远远不够的透明度,使得这种模式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人们不理解,举国体制在现阶段的中国的还能生存有着自己的历史和理由。
 
新中国建国之初,老一辈革命家深痛于国人体质的羸弱,希望能借体育运动来增强国人体质,提高中国军人的身体素质,一直把竞技体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并由贺龙元帅担任了第一任国家体育部长。国家成立了大量的基层体校和各级体工大队,运动员的输送层层选拔,把竞技体育隶属于军队系统,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举国体育体制。在当时,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方面当时是计划经济,国家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都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另一方面,竞技比赛在当时还有着很厚重的政治意义和责任。

  在东西方冷战时期,体育比赛,特别是奥运会比赛,是双方阵营进行“热战”一个舞台。面对面的较量和金牌榜的得失早已超出了体育本身,每一次胜利都被喻为国家强盛或制度胜利的象征。现在的年青人恐怕很难想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胜后人们的狂热表现。近百年的屈辱记忆,以及建国后逐渐恢复的自尊,使得体育比赛成为封闭的国人少数几个可以提高自信的途径之一。在当时,那种国家经济实力和群众体育基础之上,如果仅依靠体育自身的力量自然长成,取得成绩前的长期等待恐怕也是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实也证明,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竞技体育成绩,举国体制的确有着显著优势。中国在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6枚金牌的成绩。而人口规模与中国相仿的印度,迄今为止也仅获得过十余枚金牌。
  必须承认,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不仅只有举国体制,即使在今天,奥运金牌对国人神经的刺激作用仍旧不小。现在国人对奥运会的热情仍然高于西方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国情。中国的普通民众仍不富裕,在体育锻炼上的消费能力有限,国内体育市场不成熟,这也是我国的国情。当人们对奥运成绩的期待高于市场所能提供力量时,举国体制就成为了现阶段的最好选择。
  3、世人悲叹的情缘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存在有着历史和环境的因素,但并不能回避其与国内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不协调。如俄罗斯般在前苏联解体时简单的弃而不用显然不可取,但不思改进也必然无法持续长久。
  运动员的培,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由社会来承担。美国奥委会一年的开支大约是4亿美元左右,主要来自私人和团体捐助。奥委会主要支持国家队和少数顶尖运动员,基层的竞技组织基本不管,英国、德国、日本等的也是如此。这些国家并没有放弃对基层竞技组织的投入,只是采取市场化的奖励制度,鼓励有能力的运动员不断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如美国每年用于对大学中的体育特长生和教练的奖学金高达数十亿美元,并且还有国家奖励基金为一些项目的普及提供帮助。雅典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体操成绩的迅速提高,就与美国政府大力推进体操运动的开展不无关系。
  对比发达国家体育制度,中国的举国体制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透明度和效率,这两点也正是批判举国体制的重点。
 
国家体育总局操作不透明,首先表现在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究竟是多少?如何支出?用在备战奥运上的是多少?公众没有适当的渠道来了解这些信息?由于缺乏公开监督,依靠推测得出的“7亿元人民币一枚金牌”自然会大行其道,即使在分析之后发现了该结论的纰漏。但再次推测得出的数千万元一枚金牌的结论,既无法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也依然无法评判这样的成本是否合理。

   另一方面,由于举国体制缺乏透明度,也表现在奥运会运动员选拔上。对于参加奥运会运动员的选拔,我国采取的是由各个职能管理中心,组织选拔,内定名单,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最后确定。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人为因素,特别是由于奥运会金牌与全运会金牌双倍的“联系汇率”,使得各省市区在竞争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自然不乏超常规手段,用中国眼下流行的说法,就是“相马”。
  雅典奥运会前的国内选拔,如,中国举重队选拔赛,完全是闭门行动,没有任何监督。九运会后输给李宏利已经宣布退役的占旭刚,为了创造所谓金牌三连冠的神话纪录,动用了所有“法术”和关系,获得一个照顾式名额,参加了雅典奥运会。按比赛成绩而言,占旭刚的成绩连当时全国前三名都进不去,以这样的状态和成绩去参加奥运会,无疑是自欺欺人。

相比之下,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大体育强国,采取的是一次性全国奥运选拔赛,无论你名气多大,无论你以前在奥运会上如何辉煌,无论你是否是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一视同仁,只认成绩,不认名气。澳大利亚天才泳星索普,在选拔赛中起跳时不慎滑落水中,被选拔赛组委会按照规则规定宣布取消比赛资格,当时这一决定震惊了世界体坛,最后如果不是另外一名澳大利亚泳手自愿把自己获得的奥运会参赛资格让给索普,索普就会在雅典奥运会上丧失获得游泳金牌的机会。

 
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甘亦农
2006年3月于常州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2 收起 理由
小布布 + 2 只看到投入,没看到产出。 你怎么不说带动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7: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河谷 于 2008-8-24 02:10 发表
中国凭借这种国家用钱专门培养奥运运动员的思想当了状元,就证明中国是体育大国了?就说明美国是体育老二了?我说的是指的全民体育运动。

前者和后者相比,大家都清楚,到底谁,是全民体育的老大。

因此,中国这种靠国家的钱硬堆 ...


今天正好看了奥运新闻发言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发言人说的比较客观的,大意是:虽然中国的金牌最多,但中国并不是体育强国。很多项目,特别是集体项目,田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划艇,拳击,自行车等,中国都很落后。

中国的项目很集中,就是那么几个传统优势项目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CH 于 2008-8-24 17:20 发表
红老师说的不是没道理,其实,美国的机制应该是更先进些的,也符合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不过,中国的国情很奇怪,民意是很看重金牌的,这一点不知道是否有异议。要是中国这次不是得到50块,而是得到了5块金牌,体操项目全面崩溃, ...


因为他们---国家教练,国家体育总局,花费了大量的纳税人的钱,他们自然觉得有压力。再说了,他们的压力一部分是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再一部分是觉得自己没赚到钱,没赚来地位的提升,当然,这后者的压力是永远不能说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 收起 理由
小布布 + 1 在那个位置上,有没有大把的花钱都会有压力。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7: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河谷 于 2008-8-24 02:28 发表


因为他们---国家教练,国家体育总局,花费了大量的纳税人的钱,他们自然觉得有压力。再说了,他们的压力一部分是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再一部分是觉得自己没赚到钱,没赚来地位的提升,当然,这后者的压力是永远不能说出来的。 ...


前几天做了比喻:他们相当于国企老总。中国的体育是个大国企。可能问题不是体育本身那么简单呢。

对了,红老师今天看西班牙对美国的篮球决赛了吗?十分精彩!西班牙很棒!虽败犹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面对众委员的议论,昨天也说了,“我希望下届乒乓球团体项目还能保留”。这句话显然显示了国际乒联的担忧。连我都想到了中国乒乓球夺金方式不公平,我想,国际乒联的委员们不会想不到吧?不过想到了,也没办法,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立法。所以,他们有苦难言,只能是想取消这个项目。


那么,取消这个项目,对乒乓球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显然违背了奥运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那么,既然取消是个消极的做法,为什么要谈取消?我想,面对中国的这种不公平竞争,他们也只能采取下策中的下策吧?


现在已经把上届的双打项目取消,改成了团体项目,伦敦奥运会时,我看,团体项目能不能留住还是个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 收起 理由
小布布 + 1 不能保留,你这个球迷会怎么想。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CH 于 2008-8-24 17:37 发表


前几天做了比喻:他们相当于国企老总。中国的体育是个大国企。可能问题不是体育本身那么简单呢。

对了,红老师今天看西班牙对美国的篮球决赛了吗?十分精彩!西班牙很棒!虽败犹荣。 ...


今天西班牙对美国?没看啊!很遗憾!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 收起 理由
小布布 + 1 替你遗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4 17: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河谷 于 2008-8-24 17:44 发表


今天西班牙对美国?没看啊!很遗憾!


我说嘛你咋老是要跟这个问题过不去,乃至错过了这么好看的篮球赛

快点,现在还来得及,中央1套还在重播,快点看,真的好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4 21:09 , Processed in 0.15354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