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楼主: morriconean

[我的观点] 加拿大技术移民人才浪费?Noooooo!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5 1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行政化,行政官僚化,官僚流氓化.这是我所看到的最贴切的说法.
想同流合污也是有条件的,等读到博士,就做不到了.高校的财务处长能把"零"写成"雨"和"今"的组合,在这样的人领导之下,博士如何去做,要是我,我也会跳楼!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7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4: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武大政变里面的副校长的水平,能不难受!可喜的是俺跳出了火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4: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ma 于 2009-10-25 14:55 编辑

在高校有19年,见过国内的博士是如何被羞辱的。
所在的那个系读了博士的只有一个留了下来,而那一个原来也做过行政工作.系主任考在职的硕士,考了几次外语,就是过不了,不光博士看不顺眼,连硕士日子也不好过。你的讲课费能3年后再统计工作量,而课时费是学校里每学期都发下来的,他能3年不发。再统计时也不准确,给谁关系好,谁的工作量多。想整谁就是谁,3年一聘,每一次都抓一个或2-3个不合格的,不抓博士抓谁,博士水平高啊。抓了博士别人都高兴!每一次评估都能按领导的意思办,里面有教师互评打分,行政人员给教师打分,学生给教师打分,发表论文算分,每一次评估都是脱层皮。还把一门课按排两人上,让你们之间打,无法形成合力,所以领导的领导艺术那是真高。博士能有那心眼吗?不被整趴下就不错了。
所以,在这边,见过很多国内的教授移过来的,有78级的,也有国内有名的高校的。有浙大的,大连海大的,广工大,川大的。过到了快50了,还是要出来,假如情况好一点,谁能下决心出来重新开始!
国内的高校教授们在这边重新再做学生,心理的疼痛屈辱,还愿再提吗?
在这里过简单的生活,即使做Labour,也不愿再回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7财富 +53 收起 理由
简单人生 + 10
梦回唐朝 + 5
未飘落的雪 + 10
Ruibin + 10 无可奈何
morriconean + 7
ms.teacher + 1
Im-Julia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4: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也是优秀的,在国内再过这样的生活吗?大人还好说,孩子再来一次?想到这样,心痛的就会流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5: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环境留不住人才啊,心理郁郁的自杀,太可惜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7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5: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高校有19年,见过国内的博士是如何被羞辱的。
所在的那个系读了博士的只有一个留了下来,而那一个原来也做过行政工作.系主任考在职的硕士,考了几次外语,就是过不了,不光博士看不顺眼,连硕士日子也不好过。你的讲课费能3年后再统计工作量,而课时费是学校里每学期都发下来的,他能3年不发。再统计时也不准确,给谁关系好,谁的工作量多。想整谁就是谁,3年一聘,每一次都抓一个或2-3个不合格的,不抓博士抓谁,博士水平高啊。抓了博士别人都高兴!每一次评估都能按领导的意思办,里面有教师互评打分,行政人员给教师打分,学生给教师打分,发表论文算分,每一次评估都是脱层皮。还把一门课按排两人上,让你们之间打,无法形成合力,所以领导的领导艺术那是真高。博士能有那心眼吗?不被整趴下就不错了。
所以,在这边,见过很多国内的教授移过来的,有78级的,也有国内有名的高校的。有浙大的,大连海大的,广工大,川大的。过到了快50了,还是要出来,假如情况好一点,谁能下决心出来重新开始!
国内的高校教授们在这边重新再做学生,心理的疼痛屈辱,还愿再提吗?
在这里过简单的生活,即使做Labour,也不愿再回去了。
dongma 发表于 2009-10-25 14:46


读过大学的各位,你们难道们不知道高校教师、中学教师的窘迫地位吗?

1950年之后,教授、博士算狗屁啊?!不如饭堂一个给人舀汤的大师傅有权力

那些狗屁不懂的行政人员最吃香!

专治教授、博士。

教授、博士家徒四壁,

你看看那些个系里的行政人员,都捞得个盆满钵满。

评分

参与人数 3财富 +14 收起 理由
明月夜 + 2
妮子 + 5
morriconean + 7 赞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4: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万个博士里面,不也就死了一个嘛。不是博士不博士的问题,是这人心理有问题。动不动就以死来解决问题,只能伤害到爱你的人,然后让无关紧要的人八卦一下。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愿意找经历丰富的,不愿意找高学历刚出学校的。弄个人命出来,担待不起啊。这就叫,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4 收起 理由
平儿 + 7 赞同观点
morriconean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4: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每年自杀的那么多人,为什么就他引人注意啊?因为博士嘛。但是博士怎么了?博士了不起啊?博士也是人啊。万一要是有个领导人跳楼自杀了,那媒体更有的说了。媒体就是骗子!

博士自杀,就说生存压力大。换句话说,谁他妈生存着没有压力啊。民工还他妈没自杀呢,你博士自杀个P啊,神经病。在哪都是活,自己活的开心就好,心态最重要。别整天什么事都当回事。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5 收起 理由
Im-Julia + 10
梦回唐朝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6: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万个博士里面,不也就死了一个嘛。不是博士不博士的问题,是这人心理有问题。动不动就以死来解决问题,只能伤害到爱你的人,然后让无关紧要的人八卦一下。
小鸟神威 发表于 2009-10-26 04:52


长期在象牙塔里专研的人,心理当然比在社会上摸打滚爬的人脆弱。而长期在社会上摸打滚爬的人也不可能有心思去做研究了。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折射出了一个普遍的严重社会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10 收起 理由
未飘落的雪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6: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哀在于不能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并获得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回报。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17 收起 理由
Im-Julia + 10
morriconean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内读博士就是一种悲哀,家里有本事有路子的读到本科就足够了。
现在读硕士、读博士多数是为了找个体面点的工作,也就是说迫于就业压力,真正喜欢科研、为科研现身的人是少数,都是迫不得已,或者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7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内读博士就是一种悲哀,家里有本事有路子的读到本科就足够了。
现在读硕士、读博士多数是为了找个体面点的工作,也就是说迫于就业压力,真正喜欢科研、为科研现身的人是少数,都是迫不得已,或者说是没有办法的 ...
梦回唐朝 发表于 2009-10-26 08:47


学了是否用得上和是否真正喜欢学是两码事,况且那位跳楼的是在美国念的博士,当年出国可是风风光光走阳光大道的。的确现在国内很多硕搏士是在混文凭,但我也的确亲眼目睹真正喜欢并愿意献身科研的人迫于现实环境而郁郁不得志或无耐转行或逐渐被磨灭了研究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3: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沒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麼從3樓走到頂樓11層,然後縱身躍下的。這位32歲的海歸,今年6月才從美國芝加哥市返回中國。回國之前,他的悲劇毫無徵兆,似錦前程在等待著他。然而9月17日淩晨2點,在留下了6頁遺書後,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綜合樓頂樓。就在跳樓前6天,他還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10月22日《華商報》)

  一個青年才俊選擇這樣極端的方式離開塵世,于他自己而言,也許是一種解脫,但留給他人的必然是綿綿心痛。尤其讓人足堪痛惜的是,涂博士正值當打之年,從今年6月返國,到他棄世,不過3個月時間,在3個月究竟發生了多麼驚心動魄的事情,導致他忍心拋開幼女奔向天國?我們不得而知。

  拘泥于資訊的不完整,我們無法猜定涂博士的死因。報道稱,跳樓疑與評職稱有關,即,他的死可能和他提前知道了評選結果有關——或許他得知自己沒有被評上副教授。儘管這只是猜測,並未得到證實,但我們無需諱言職稱之惡,日前,中青報報道,職稱已成中國之“累”,多數人贊成取消職稱評審,調查發現,職稱評審造成尋租、作假、腐敗現象嚴重;名額分配中潛規則重重,拉關係等現象層出不窮。凡是洞悉現實語境中的人都知道,這些病灶絕非虛言。

  在職稱原因之外,其實最該關注的是涂博士的遺書,而遺書中的幾句話更讓人心驚肉跳、感喟不已。遺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這幾個字,可謂字字如刀,讓人不寒而慄之餘,備感悲哀。在大家的印象裏,學術圈相對單純,乾淨,人事鬥爭少,生存壓力相對不大,由於都是學人,都是高智識階層,彼此之間應該保持尊嚴,溫文爾雅,再不濟,也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則,不會那麼赤裸裸,更不會撕破臉皮,窮兇極惡。由於大家素質較高,也很少存在坑蒙拐騙,所謂的“性、知識分子和謊言”之類的劇情,很難發生。

  但現實告訴我們,如今的學術圈已經不是當年的學術圈,或者說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學術圈,那種乾淨、單純的學術圈只是一相情願的幻覺而已。涂博士所感嘆的殘酷、無信和無情,想必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親身體會的,非有切膚之痛,難有如此痛切的判斷。事實上,就近年來,我們通過媒體公開報道的資訊看,學術圈也早非凈土了,我們所能想像到的惡,幾乎學術圈都有。學術不端,比如抄襲還算等而下之的,學術腐敗也讓人見怪不怪了,學霸林立,互相傾軋,騙取國家科研經費,欺世盜名。屢屢有人感嘆,學術圈已異化成名利場,此話不假,看看一個個學人,為了一點名與利,不惜撕破臉皮打破頭,就足以知道名利具有的殺傷力了。還有人感嘆,學術圈只有利益,沒有學術,不管此說是否誇張,但就我們的觀感而言,確實失望。

  著名學者丁東談到當今中國的學術生態環境,頗為激憤,他稱,當今學術體制有如此基本特徵:一是以官治學,權力本位。二是量化管理,這是以官治學的技術管理模式。三是設租尋租,權錢交易。這是以官治學的直接後果。四是壓制創新,劣勝優汰。以胡蘿蔔為主,並不是不用殺威棒。當然,這只是丁東的一家之言,但我們不得不嘆息,在許多時候,丁先生所總結的富有針對性和真實性。在這樣的學術生態環境下,不諳世事的人確實很難適應,也難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總之,一個海歸博士的非正常死亡,讓人唏噓不已,在唏噓之餘我們不能不關注一下當下的學術生態環境。不管涂博士的死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當下的學術生態環境都堪憂,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也到了非整飭不可的地步了。(秦淮川)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7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23: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大学的各位,你们难道们不知道高校教师、中学教师的窘迫地位吗?

1950年之后,教授、博士算狗屁啊?!不如饭堂一个给人舀汤的大师傅有权力

那些狗屁不懂的行政人员最吃香!

专治教授、博士。

教授、博士家 ...
戈壁胡杨 发表于 2009-10-25 20:5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共识,就是把“海归”、“海归博士”归类为:缺乏社会实践,没有工作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差,只会在实验室搞搞小课题的那一类人。可能我们有些偏激了(不要拍我噢),但这类人中,有一部份确实是这样的。

前几天,我老公把他们公司的一个“海归”给辞退了,理由是对方没有工作经验,实在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人连英语都说得结结巴巴。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2: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共识,就是把“海归”、“海归博士”归类为:缺乏社会实践,没有工作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差,只会在实验室搞搞小课题的那一类人。可能我们有些偏激了(不要拍我噢),但这类人中,有一部份确实是 ...
平儿 发表于 2009-10-27 11:30


俺平常上一个美国留学生论坛比较多,最初吧,想当然就觉得这些在美国读了书的孩子英文都是呱呱叫的。慢慢的发现他们经常问些很基本的英文,有的人上班没法输入中文,输入的那个英文也叫一个支离破碎。俺不好说其中有些可能只是刚刚出国的,可也看到很多屁挨着地了,工作了好几年的,上网求助说日常汇报工作的邮件都表达不清……

怀疑他们是不是只要在实验室里做出数据就可以毕业啊?想想又觉得不能啊?谁知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2: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加拿大技术移民人才浪费?Noooooo!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共识,就是把“海归”、“海归博士”归类为:缺乏社会实践,没有工作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差,只会在实验室搞搞小课题的那一类人。可能我们有些偏激了(不要拍我噢),但这类人中,有一部份确实是 ...
平儿 发表于 2009-10-27 11:30

共识
就是大概率事件

大概率事件应该是70%吧

也就是说,70%的
“海归”、“海归博士”为:缺乏社会实践,没有工作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差,只会在实验室搞搞小课题的

那一类人。


这美国学校老培养这样的人出来,是不是该关门大吉了?

不过java说过,能在美国找到专业工作的人绝对不会回国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3: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都难,就不要说什么远大的治国,平天下,或者在知识界有建树;有的时候,国内是功利心太重,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


希望“博士”在另一个世界找到一块属于他的天地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4: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仅回国了三个月,就要求领导实践所有的诺言,未达到就自杀,好轻率,好脆弱!

任何一个公司里提拔员工,也是要放个胡萝卜在你前边牵你半年一年的呀,总要看看真正的技术和能力吧,靠耍嘴皮子就能得到赏赐,岂不更可笑

更希望这条新闻的主角因为其他原因而选择不归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morricone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0 21:54 , Processed in 0.20663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