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的悲哀
“香蕉人”这个称呼,特指来自中国的移民后代,它的意思就是外黄里白,皮肤是黄种人,内里却是全盘西化,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发明的这个称呼,贴切的简直没有道理。俄已无数次遇到了这种情况,明明是中国人,爸爸妈妈和孩子却全然不用中文对话,不是法语就是英语,转过头,夫妻两人交谈却又完全使用的是中文,这就奇怪了,是父母在有意锻炼孩子的英、法语水平吗?仔细观察后终于得出结论,那孩子根本不会说中文!
没有理由啊,父母中文普通话说的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孩子怎么会一句不会呢?其实,也不是完全不会,从父母用中文交谈时孩子脸上露出的表情来看至少那孩子能听懂。
俄的女儿今年已经11岁了,俄们带她来加国的时候,她刚刚5岁,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的中文在听说方面都没问题,只是俄们在使用成语、俗语、古文的时候她才会一头雾水,但是写就差远了,连国内小学二年级的水平都不到,尽管俄们坚持使用中文交流、每周送她去中文学校学习、在家里俄还督促她学习书法、妈妈教她念古诗,这些好像都没啥大作用,她依然连一篇50个字的中文日记都写不出来,为什么呢?细纠起来俄感觉还是环境的因素在作祟!
学习需要环境,尤其是文化方面,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氛围,无论什么经念着念着就保不准给念歪了,念歪了也就算了,下力气还有纠正的可能,怕只怕是念烦了、念怕了、念的没兴趣了,结果是统统扔进了垃圾箱,你连回收的机会都没有。俄的女儿就处在这个危机的边缘,实在令人头疼!
也许问题也出在俄们身上,还记得女儿刚入学时,俄们怕她的语言跟不上,在选择学校时都尽量避免上那些中国孩子多的学校,这样使她完全脱离中文,好快一些溶入新的学习环境。每每等女儿放学回来,俄们就打听她在学校的情况以及她新结识的朋友,她的回答百分之百还是中国小朋友,结果让俄们大失所望,就一再告诫她不要总是依赖中文以及依赖中国小朋友,要多结交其他族裔的孩子,不能把自己只限定在一个圈子之中,那样就得不到进步了!她肯定没听,因为至今她最好的朋友还是中国孩子!其实,俄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女儿的英、法语现在非常流利,出门办事的时候,俄还常常要依赖于她,当她和一大群中国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们之间唧唧喳喳说的不是英语就是法语,反而是她的中文水平却是毫无进展。
俄想俄们是本末倒置了,一开始就应该抓住中文教育不放,现在可好,年龄见长,抵触情绪也在长,中文已经成了她的累赘,她巴不得早点脱离这个苦海。俄们是教不了她了,只能寄希望于中文学校,但是中文学校的中文教育也不尽如人意。
蒙特利尔的几所中文学校大都有咱们中国大陆的背景,俄想在师资上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是那种授课方式是不是适合于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孩子。俄留意到,女儿的中文课本采用的是国内的课本,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的思想内容、精神风貌、语言方式与加国比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两种文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源于何处呢?你不熟悉的东西,你经常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有了距离,弥补起来可就费劲了,当这个距离足够远时,你永远不可能与之相交,哪怕近在咫尺,你们也只能擦肩而过。
俄不希望自己家里也诞生个“香蕉人”,可这个本来里外都黄的“芒果女孩”从内心深处正在逐渐的将自己洗白,俄是抓耳挠腮,纠结的要命,却又无计可施,究竟该何去何从?
想想还有欣慰之处,好在俄们坚持在家里说中文,彼此间也只使用中文交流,这使得俄家闺女还不至于彻底的“香蕉化”,俄知道有些国人由于害怕孩子的语言跟不上,就坚持在家里也全都用英语或法语交流,使得孩子的中文根本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成长,最后只能蜕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无奈的“香蕉人”,这就是中文的悲哀了! 黑版,也别怪孩子别给她太大的压力。孩子能够流利运用英法两种语言生活学习,这已经很不简单了。人学习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在无趣的状态下强迫学习的东西就是一种累赘。顺其自然,期望值降低点,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入乡随俗。。。。。。。。。 同意楼上的,就算你女儿会中文了,她的下一代?你管得着?
文化的诞生,融合,消失。不是以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的。 不怕拍砖,有时候觉得完全木有必要进行中文教育,反动的思想太多,把人弄坏了。。。。。。。。。
好像有人说过,人生识字糊涂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黑板好文,对于孩子,已经不错了,顺其自然吧。
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理想境地了。 我也很担心这个问题。因为等儿子长登的时候还不到4岁,不难想象以后中文的能力会到何种程度。所以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个说法是让小孩回国内念1年小学就能把中文的基础大下来。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还有,我想带一些中文的婴儿读物或儿童读物去,到时候时不时给他看或讲里面的故事,虽然大环境不利于学中文,但至少我想创造一个小的中文环境。只是不知道那时是否在疲于应付生活而无法抽空给孩子创造这个环境。哎~『洋葱头S74』 黑版,也别怪孩子别给她太大的压力。孩子能够流利运用英法两种语言生活学习,这已经很不简单了。人学习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在无趣的状态下强迫学习的东西就是一种累赘。顺其自然,期望值降低点,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
亦汐 发表于 2011-5-29 14:26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从国内出去的,心里对民族文化的眷恋根深蒂固,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对自己民族文化多一些认识。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即便将来也不见得回国发展,至少多一种文化认识对他/她将来的发展也会有帮助的。 本帖最后由 ahorse 于 2011-5-30 20:37 编辑
海外的华人群, 马来西亚的华人,中文相当好,其他地方的,能认几个字,写几个字,就不错了.
大马的华人.他们的教材,很古代化的.四大名著,是必读课.而且因为被压制的原因,有危机感,中文保存的好些.
离开这些,如何去学,确实 头痛. 恩,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俺觉得目前还要掌握英语和法语是关键。
至于汉语吗,他们可以听懂就可以了,不要强求会写。
至于长大以后,是否愿意写,就由他们自己选择了。 我们的孩子肯定比我们强,我们肯定比父辈强。不要刻意为孩子输入什么。 黑老师都快入籍加拿大了,都成加拿大人了。还管什么原文化。难道像alb或hr保持自己的文化吗?难道你来不是因为认同这样一种文化吗?
入籍加拿大了,还不承认自己是加拿大人。这才是文化上的香蕉人啊。
孩子多说一门语言当然好,尤其是现在中国经济强劲,可能相关的工作机会也多些。至于道德文化意义上的语言要求就没必要了。
孩子有孩子的道路和生活,父母哪能管到太多。 同意的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从国内出去的,心里对民族文化的眷恋根深蒂固,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对自己民族文化多一些认识。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即便将来也不见得回国发展,至少多一种文化认识对他/她将来的发展也会有帮助的 ...
小e 发表于 2011-5-29 16:55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对于接受体---孩子来讲,未必见的是最好的。这个得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有兴趣,那如果TA能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家长会欣慰;但如果孩子在经过父母引导以后(以后每年多回国来看看那么多名胜古迹,让孩子可以从直观的角度去接受中国文化),还是觉得学习是累赘的话,那就不可取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千万不要强制灌输甚至父母自己本身就患得患失闷闷不乐,这样的生活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我个人觉得,要快乐地学习,才会有快乐的生活。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孩子们可以比我们多掌握了解异国的文化,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心疼孩子! hehe.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孩子,如考查我们自己新移民一代,也是在这大环境里正吃着和不得不吃着不同“文化饮食”并极力消化和取舍。更有意思和奇怪的现象是,有些人在自我迷失和找不到强大参照物去做精神领袖来说服自己的情况下,后来成了文化煎熬中的多面手: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文化吸引和不同自身利益的驱使下,身不由己得说着不同时期互相矛盾的话。
这个现象在这段时期里,我一直在审问自己,目前我的答案是:我有我自己的特定文化,我只随着我的属性(爱好,兴趣,性情)去取舍,去融汇贯通。我不想建立不从我的基点出发的参照物。
黑老师,我觉得你的孩子不用你太担心,随她的属性象种子一样自由自在得成长。当时间,阅览到了一定时期:她会有种渴望去找到自己文化的定位。
分享一点前段时期我写的关于“迷失"的东东:
如果最初的基点坐标是建立在他人他物的参照物上,并拿他们去衡量自己尺寸和定位大小,忙碌得忘记了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基坐标。那么画出来的图一定是错洞百出,而且还必须花出很多的力量和时间来解决迷茫去找到自己
儿童时代的心智就如绘建筑图中的平面图,初中,高中和大学时代则是侧面图,工作后变成了立体图。这几年的心路过程,发现了解剖图。最惊喜的是我明白了曾经没有看到的美丽图层—-就是说,这些图层被我的潜意识封锁了,但当我unlock后,它们展现给我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其实人也如此。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特性,用多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感情和位置,导致水灰比过大,自己的凝聚性不够,强度当然变小:)
什么是民族?什么是公民?是谁赋予出这些形象上延展意思的不同?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弟兄?”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天父旨意中其中一条就是“爱人如己”。确实,血统不同和国籍不同有那么重要吗?有的时候,这些看似“骄傲”或者“卑微”的问题往往成了灵魂成长中的绊脚石
舆论和某种潜规则啧啧不倦得开辟着一个对己有力的市场和导向:拉扯着人群卷进太多的注意力放进学位,地位,美丽,金钱和知识大小的追求,羡慕,或者说奋争上,而个体软弱也常被自己的血性所激动和连累着。那么到底什么才让我们值得奋斗的果实呢?神说“Bu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gentleness, self-control; against such things there is no law.”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孩子,如考查我们自己新移民一代,也是在这大环境里正吃着和不得不吃着不同“文化饮食”并极力消化和取舍。更有意思和奇怪的现象是,有些人在自我迷失和找不到强大参照物去做精神领袖来说服自己的 ...
janezhu 发表于 2011-5-30 02:41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精彩的 看到王力宏,我有信心 本帖最后由 canada521 于 2011-5-30 16:36 编辑
我告诉朋友说想移民,他惊奇的说,你想让孩子成为“香蕉人”?懒得和他说了。讨厌这个名词!外黄里白怎么啦?碍着谁啦!开心就好! 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