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
发表于 2012-1-15 10:56:10
懒猫同学:
wes认证还是值得做的,一来或许可以转些微观经济以及公共选修课的学分,二来这个认证在某些场合用得着----比方说考某些证或者某些需要出示学历的地方。
布偶
发表于 2012-1-15 11:02:11
大宝,车牌的确要早考,特别是g1。
会开车你还是飞不起来,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在多伦多的日子更方便。
身为主妇和孩子的妈,我是学习、二胎两误啊。『洋葱头S67』
布偶
发表于 2012-1-15 11:17:45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1-15 11:40 编辑
过去的一周很忙,最讨厌的是一周有三天早上八点就要上课。
周一早上六点半爬起来,梦游般地一边给孩子准备午餐和零食,一边想----这辈子都没试过几次这么早起床,闻鸡起舞真是命苦啊。想着想着,耳边想起公鸡的叫声----女儿的起床儿歌里,有段鸡叫声(老公说是猪叫)。
感谢女儿配合,每天晚上八点半前入睡,早上六点八个字早起。过往几天上学都很早,周四更是七点三十五到校----天还没全亮,全校第一个学生。八点多之前到达学校的孩子,全部到一个地方玩,我们到的时候,老师有两个,孩子就zy一人。
上课很累,七门课。周一三节,其它二十一节集中在周二至五。
lamjin
发表于 2012-1-15 11:20:29
估计你会上的很吃力。
布偶
发表于 2012-1-15 11:27:07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1-15 11:29 编辑
第一周没有考试没有作业尚能对付,下周开始估计要开始滴眼泪了.
好在有一点点基础,能听得懂七八成左右,只是经常上到下午就累得要倒下。
布偶
发表于 2012-1-15 11:36:59
和这边上学相比,国内的大学时光真是无比悠闲。
金融和管理会计的老师建议我们享受开学的前两周,因为未来我们会忙到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会朋友^_^。
虽然不轻松,但我会坚持。
布偶
发表于 2012-1-28 07:02:26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1-28 07:05 编辑
上周开始感冒,烦。
昨天到学校接女儿时,她正在玩玩具,我轻轻拍了她一下,娃回过头对我咧开笑容。
走出校门,女儿说:
"妈妈,刚刚你拍我的时候,我以为是爷爷。"
"爷爷?"我问。
"是呀,我以为是我的爷爷奶奶来接我放学。"我第一时间反应是----娃的精神状态不是太好。
回到家,娃开始咳嗽,夜里发烧。
前天去看家庭医生,他才纳闷,明明经常见到我,但病例显示上次看病是九月(十二月感冒咳嗽自己好了,没看医生)。
我回答,那是因为总是来看医生的是我女儿。
这不,今天娃又得去医生那报到。
老的着凉,小的感冒发烧咳嗽,郁闷。
sanyi
发表于 2012-1-28 09:52:12
上周开始感冒,烦。
昨天到学校接女儿时,她正在玩玩具,我轻轻拍了她一下,娃回过头对我咧开笑容。
走出校门,女儿说:
"妈妈,刚刚你拍我的时候,我以为是爷爷。"
"爷爷?"我问。
"是呀,我以为是我的爷爷奶 ...
魔人布欧 发表于 2012-1-28 07:02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都挺不容易的。
偶现在每天下午都给自己放假,不去听课,还好是一个管得比较松的学校,要不,整天这么绷着,真不知哪天就累垮了。
lamjin
发表于 2012-1-28 10:25:54
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都挺不容易的。
偶现在每天下午都给自己放假,不去听课,还好是一个管得比较松的学校,要不,整天这么绷着,真不知哪天就累垮了。 ...
sanyi 发表于 2012-1-28 09:52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状态啥也上不下来呀。
coco枫树下的懒猫
发表于 2012-1-29 10:46:14
啊,最近忙起来好久没上来,才看到,多谢布欧『洋葱头T9』
要转学分是不是要细到每门课程那种?
懒猫同学:
wes认证还是值得做的,一来或许可以转些微观经济以及公共选修课的学分,二来这个认证在某些场合用得着----比方说考某些证或者某些需要出示学历的地方。 ...
魔人布欧 发表于 2012-1-15 10:56 http://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布偶
发表于 2012-1-29 10:55:01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2-8 10:37 编辑
http://www.senecac.on.ca/fulltime/stuserv/adpol-15.html
转学分详细介绍
读COLLEGE的部分信息写在马普尔小姐和杀破狼的帖子里:
http://www.ourdream.ca/forum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826&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sort%26amp%3Bsortid%3D119&page=23
http://www.ourdream.ca/forum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087&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sort%26amp%3Bsortid%3D119&page=11
布偶
发表于 2012-2-8 10:23:44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2-8 10:33 编辑
http://www.ontariosciencecentre. ... ky+Mountain+Express在科技馆IMAX® Dome theatre看“Rocky Mountain Express”,
“Five Hundred Miles”这首歌响起来的时候,想哭。
布偶
发表于 2012-2-8 10:24:54
转帖:
http://www.itdzs.com/Articles/Show.aspx?Id=1163
最后一颗道钉与人头税
1885年11月7日9时30分,在加拿大西海岸的老鹰山口(Eagle Pass)附近的克莱拉奇(Craigellachie)聚集了一大片兴高采烈的人。一名身穿礼服﹑头戴大礼帽的绅士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拿起铁锤,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筑工程中的最后一颗道钉(Last Spike)敲进铁轨。
从此,横跨加拿大的铁路大动脉将大西洋岸边与太平洋之滨连通,也终将犹豫不决的卑诗省纳入加拿大联邦的版图。然而,在这次重要的庆典中,却没有一个为修筑太平洋铁路贡献良多的华人劳工出席。而且,从铁路建成那一刻起,加拿大华人延续半个世纪的恶梦也开始了。
2005年11月7日,为纪念该铁路建成120周年,加拿大“安河华裔人头税家属联盟”当天下午在“铁路华工纪念碑”举行纪念仪式。铁路华工的女儿杨翠贤特意赶到现场,并将保存于家中的珍贵“铁路道钉”交给了“纪念加拿大铁路华工基金会”主席盘占元。杨翠贤认为,父亲和铁路华工们为加拿大历史做出的贡献、以及加拿大政府早年对华裔的不公平政策,都使得她要站出来,呼吁人们不忘历史、关注“人头税”赔偿问题。
想当初卑诗(B.C.)省在1871年谈判加入加拿大联邦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就是修建一条能把卑诗与加拿大东部各省连接起来的铁路。虽然当时连卑诗省的代表对是否真能成功地穿越洛基山,修成这条铁路没有太大信心,但联邦政府的代表竟很痛快地答应了这个条件。因为这条铁路不光是对卑诗省,对加拿大联邦也是太重要了。
可是,协议已签署了三年了,那条铁路却连影子也没有。
在这三年里联邦政府光是在铁路勘探上就已花费了五十多万加元。那时候线路的勘查全凭人的一双脚一步一步地跋山涉水地走出来。虽然现在去洛基山旅行的人把那里描绘得像人间仙境似的,一百多年前那里却是险山恶水。
那些勘查铁路线的人沿着河谷走,走着走着四周就全是悬崖绝壁,再无路可行了。他们就只好攀悬崖爬绝壁,走那些山羊都难通过的山崖。举目四望,眼前一层层的大山阴沉沉地挡在那里望不到尽头,山巅是皑皑的白雪。低头看,脚下是滚滚激流,连印第安人的独木舟也难行。
要在这样的险山恶水中修筑铁路是谈何容易!可是加拿大的发展确实需要这条铁路,铁路开工刻不容缓。终于在1880年联邦政府与由英﹑法﹑美三国的铁路专和财团组成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PR签订了协议,拉开了太平洋铁路修筑的大幕。
淘金筑路 华人涌入加拿大
太平洋铁路公司一估计,得需要一万名劳工来修路。在当时卑诗省还是个尚未真正开发的省份,只有当地的印第安人和为数不多的欧洲移民,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因此CPR就招收了大批华人劳工。
尽管早在1858年,就有华人到现在的加拿大淘金,然而华人真正大量涌入不列颠哥伦比亚却是在1880年至1884年之间,为的就是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第一批来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788年(乾隆52年)登陆英属北美(今天的加拿大)的西岸。这些从澳门来的中国人木工跟了一个叫James Meares的英海军队长到卑诗省的温哥华。
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是在鸦片战争后。当时的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台山县,来避开国内的贫穷和政治不稳定状况。来加拿大的广东人大多数都是从香港进入加拿大。中国人在1858年(咸丰8年)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又叫卑诗,但是只是一个殖民地)出现。
然而通常是一户人家的钱仅够送一个男性去那里工作。一旦这个人找到了工作,他就会把挣得的钱寄回家,并且梦想着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但是生活并不是如他们所想像的那样。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工资极低,饱受欺辱。
当时,卑诗省的飞沙谷(Fraser Valley)有个淘金潮。这个淘金潮吸引了很多中国人和旧金山(三藩市)的华人来卑诗。太平洋铁路一上马,他们中的许多人就被招聘为劳工。
1880年(光绪6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聘请了五千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请了七千名华人。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三百英里的工程,但这三百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矶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光绪7年)底,最初的五千名华工当中,仅有约一千五百人生还。
华人的吃苦耐劳早就是闻名于世的。在太平洋铁路修建中华人劳工的工资比白人劳工低很多,但干的却是白人劳工不愿意干的最苦最累的活儿,也从不去招惹是非,所以开始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不久省政府为了偿还多年积累下的债务,提高了当地许多税项。烟酒税提高的更多,但这对华人劳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些万里迢迢背井离乡来此卖苦力的华人劳工干活儿的惟一目的就是挣钱养活远在中国的家小。因此他们既不吸雪笳又不喝威士忌,也很少到街上去消费。他们挣得那点工钱除了吃饭全都存了起来,准备有朝一日带回家去。所以加税很少加到华人劳工的头上。
本来长期以来,许多加拿大人就对华人存在歧视。华人的外貌、语言及生活方式与加拿大人有很大不同,也没有任何的接触与交流,导致许多加拿大人对华人的错误看法。
一些加拿大人指责华人生活在拥挤的生活环境中,身上会携带病菌。而且许多人认为华人的生活单一、不讲究质量、生活水平低下,所以华工的工资应该比白人低。因为最早的中国移民都是男性,人们总以为他们不需要养家糊口。许多华人遭到辱骂和袭击。华人尸体甚至不能埋葬在外国人的公共公墓中。
于是当地的一些白人劳工便愤愤不平起来,认为这些华人既抢了他们的饭碗,又占了他们的便宜。这些白人就组织起来个团体,到处抗议铁路公司招聘华工。他们竟然声称即使不修太平洋铁路,也不能招聘华人。
但如此艰巨的任务,这么紧的工期,公司不招聘华人,到哪儿去找这样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又便宜的劳动力?所以他们越抗议,铁路公司招聘的华人劳工反而越多。当地的华人招满了,又从太平洋那边一船一船地招募来了五六千华工。太平洋铁路工地上的劳工华人占了一大半。
华工血泪筑就太平洋铁路
1881至1884年之间,约有一万七千名华工为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来到了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华工一天的工资是一美元。他们要靠这一美元购买食品、日常用品等来维持生计。而白人一天的工资是1.5至2.5美元,而且还不需要支付日常开销的费用。
华工做的是最累人、最危险的工作,比如清扫路基、用火药开山等,但是工资却是最低的。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山体崩塌、爆炸等,所以意外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一旦生病又得不到合适的治疗,许多华工只能依靠草药来医治疾病。
中国铁路工人住在工棚、帐篷、货车里。他们在露天烧饭,主要吃米饭和大麻哈鱼干。由于收入极少,他们不吃蔬菜和水果。许多人因此得了坏血病(因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
工棚相当拥挤。饮食、生活环境恶劣。许多人都病了。由于冬天气候寒冷,只能靠生火取暖。铁轨越铺越多,工人不得不移到另外的工棚去。当要搬迁时,华工常常带着帐棚、生活用品等徒步四十多公里去下一个工棚。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挖掘机推土机铺轨机之类的机械,施工全靠人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放炮崩山。然后用锹稿修路,用双肩将铁轨扛到路基上铺好,再一锤锤地把道钉敲进铁轨中去。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极为艰险的条件下完成的。
著名的法瑞瑟河谷从耶鲁到里屯的58英里路段,山体全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直上直下。深深的河谷中激流飞溅。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15条主要隧道,最长的一条有1600英尺长。工人们在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绝壁上凿洞,搭上栈道以便点炮崩山,险象环生!
一个又一个的华人劳工因飞石、滚木、哑炮和落崖而丧命。他们说,那段路每向前铺进一英里,就会有六名华工送命。可以说是华人劳工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打通了洛基山脉的崇山峻岭,将横跨加拿大的大铁路铺到了太平洋边上。
可是在庆功仪式上,竟然没有看到一个华人的面孔。这些真正的筑路英雄竟然没有资格参加最后的通车仪式。
太平洋铁路的建成通车最终将西海岸的卑诗省归入加拿大的版图,使加拿大成为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世界第二大国。这条铁路给加拿大带来了荣誉和自豪,也带来了繁荣和昌盛。但对参加筑路的华人来说,却是从此半个世纪的恶梦的开始。
过河拆桥开征人头税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1885年(光绪11年)完成之后,不再需要华人苦力了。除几千名华工返回中国以外,多数华工因付不起车费,只能留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主要是在维多利亚、温哥华。一些人居住在铁路沿线的小城镇里,还有一些人则在富有的白人家里做花匠、厨师、佣人等。他们的吃苦耐劳和勤奋肯干就变成了一种竞争性的威胁。为此加拿大政府开始关上华人移民的大门。
一个带有明显歧视性质的只针对华人移民的新税法出台了。规定每个新移民来加的华人要额外缴纳50加元的人头税。1891年这一税款增加到100加元,两年后又猛增到500加元(这个数目是等于2003年的8000加元)。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尽管如此苛刻,仍没有有效地阻止华人移民来加。于是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民国12年)7月1日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又称为排华法)。除了商人,外交官员,留学生,和特别个案以外,排华法的条款禁止了华人进入加拿大境内。还有,在排华法生效前进入了加拿大的华人要同他们的地区当局报到,以及他们每次出国的时候,他们最多可以逗留在加拿大境外两年。
在这个排华法案实施的24年间,除了极少数特例外,几乎所有华人新移民都被加拿大政府拒之门外。其中也包括了当时已在加拿大的几千名华人劳工的妻子儿女。从此,不知有多少华人家庭被迫过起了天各一方,无法团聚的生活。
1920年代到1940代末,正是中国国内战火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这些家庭的男人们在异国他乡拼命工作,希望能有一天挣够了钱回乡与家人团聚。而他们留在家乡的女人们则在战争、饥荒和瘟疫中只身承担起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
直至到战后,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仍是一个单身男子社会,因为当时的中国家庭难以筹措那么多钱送他们的女儿去加拿大。而且,由于当时大多数华人大都不能够说流利的英语,他们躲避在唐人街。鉴于当时的反华情绪变得太过激烈,加拿大的华人开始了向东定居。由于当时的加拿大已经有很多条例禁止华人从事多个行业,华人只可以做白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例如洗衣店和三文鱼加工。
加拿大在1939年(民国28年)9月10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加华人对加拿大的战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华会馆要求全体会员购买加拿大和中华民国的战时债券。有些华人还加入加拿大军队。可是,当时的政客不愿意派华人上阵,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在战后给华人公民权。但在1942年(民国31年)2月15日,日军佔领马来亚并俘虏了10万英军。加拿大政府在1944年(民国33年)派了一批华裔加军到马来亚。他们的任务是要训练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作为间谍,为盟国打听情报。但是在1944年(民国33年),二战的结果实际上已基本定局,所以华人间谍的影响不大。
移民政策渐宽松 华人贡献获肯定
因为加拿大华人在二战的贡献,而且有些反华条例违反联合国宪章,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民国36年)废除了排华法并恢复在加华人的公民权利。可是,当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华人的配偶和子女。由于实行共产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和在韩战中对朝鲜政府的支持,在加华人要面对一股新的反华浪潮。北京政府成立后,加拿大的华人都被主流视为中共的间谍(虽然大多数的加拿大华人都是亲国民党的)。
直到1967年,加拿大政府改变它们的移民政策,将“出生地(Place of Origin)”一栏删除。因为这个新政策,1967年后有很多中国人用“独立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1949年到1970年代中,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来自中国大陆、有资格赴加拿大团聚的申请要通过加拿大驻香港高级专员批准,因为加拿大在1970年10月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邦交。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以后,将所有(尤其是对亚裔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废除。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后令华人社区觉得他们被加拿大主流接受。还有,因为“九七”问题就快来临,有很多香港人选择移民到加拿大。因为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前)和加拿大同是英联邦成员,所以香港人可以很容易来加拿大。根据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的数字,1991至1996年间“每年有大约两万个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佔香港人移民外国的大半和加拿大总移民的20%。”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超过了香港和台湾成为最多华人移民的出生地。而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群体,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根据加拿大移民和国民部2002年的数据,由2000年起,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拿大移民人口是比例最大的,每年大约有三万人移民到加拿大,佔加拿大移民总人口大约15%。
现如今,当人们乘坐火车穿州过省,沿着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一路傍窗欣赏大自然美丽风光,有翠绿的山麓,平坦的大草原,蓝宝石般的湖泊,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就在火车铁轮有节奏的“铿锵”声中,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条120年前建成的铁路,平均每公里就埋葬着一个当年筑路华工的英魂?是华工的汗和血,伴着铁轨铺成了这条促进加拿大统一和推动经济繁荣的国家大动脉。
是啊,跨越北美大陆的大铁路是加拿大人的骄傲和光荣。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光荣上面的污点和在这自豪背后的耻辱呢?有幸的是今天当年华人劳工在修建太平洋铁路上的杰出贡献终于得到了承认。
2006年4月4日,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夏巴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公布施政报告,重申政府将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的立场。这是历史上加政府第一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人头税”问题。6月13日,加拿大联邦保守党政府宣布,总理夏巴将在6月22日于众议院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作出正式道歉。(
那时枫叶
发表于 2012-2-8 10:33:07
有情MM这儿信息总是最全最好的。。。『我顶』
janezhu
发表于 2012-2-8 10:52:30
VLeyCX3Em-c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Lord, I'm one, Lord, I'm two, Lord,
I'm three, Lord, I'm four, Lord,
I'm five hundred miles a 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
Lord,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
Not a shirt on my back, *(1)
Not a penny to my name. *(2)
Lord, I can't go back home this-a way.
This-a way, this-a way,
This-a way, this-a way,
Lord, I can't go back home this-a way.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注释
(1).Not a shirt on my back:穷得衣不遮体
(2).Not a penny to my name:不名一文
janezhu
发表于 2012-2-8 10:59:31
本帖最后由 janezhu 于 2012-2-8 11:16 编辑
翻开历史的一页
布偶
发表于 2012-2-8 11:10:43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2-8 11:15 编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A%E6%AD%B7%E5%8F%B2
華人還在興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作出偉大的貢獻。卑詩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聯邦的條件是聯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條連接加拿大東西部的鐵路。1880年(光緒6年),鐵路公司在廣東省聘請了5,000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請了7,000名華人。雖然鐵路華工只是負責大約300英里的工程,但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中最艱巨的一段,因爲這段鐵路要穿過险峻的落基山脈,白人大都不願意去冒險。所以,廉價的華工是最好的人選。到1881年(光緒7年)底,最初的5,000名華工當中,仅有約1,500人生還。
布偶
发表于 2012-2-8 11:23:04
本帖最后由 魔人布欧 于 2012-2-8 11:25 编辑
电影配的是这个版本,悲凉。
http://youtu.be/bwB2A9HHaCU
Title: Five-Hundred Miles
Performed by: Peter, Paul and Mary
Written by: Hedy West
Published by: Warner/Chappell Music
Canada (SOCAN),
O/B/O Unichappell Music Inc. (BMI),
and Atzal Music Inc. (BMI)
http://www.rockymountainexpressfilm.com/team/team-credits/
janezhu
发表于 2012-2-8 11:27:24
不幸的是,这段具体的历史已经很少在英文媒体里出现了......
雨润无声
发表于 2012-2-8 12:59:44
不幸的是,这段具体的历史已经很少在英文媒体里出现了......
janezhu 发表于 2012-2-8 11:27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在中文电影里,也希望能有同样触动灵魂的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