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这是由池莉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活秀》中女主角来双扬的生活原型,一个风韵尤存的汉味女人。以前来吉庆街宵夜,总喜欢在她这里卖些鸭脖子做下酒菜。而那时她的生意非常红火,常常是不到10点就卖光了。如今,时过境迁,人依旧是那个人,鸭脖依旧是那些鸭脖,可由于拆迁的原因,她的小摊却已被移到夜市的边缘处,门前冷落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因不堪忍受夜市的喧闹,在“来双扬”的卤味摊上买了一些食品,带回来了。瞧瞧,这就是偶今晚的夜宵。(嘿嘿,终于让大家看到鸭头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牛肉面不惟武汉独有,但位于汉口京汉大道黄石路口的这家“小牯牛面馆”的牛肉粉,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算是武汉人改良后的特色小吃。偶是因为当初看见很多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门口吃早餐,才好奇地来试试,一试就爱上了。以后每次来武汉,总要找机会来吃上一碗解解谗。我所吃过的牛肉粉,贵阳的花溪牛肉粉算是一等的美味,再就是这小牯牛的粉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将宽米粉在开水中烫过,装入白瓷碗中,加入熬制的牛肉汤,再加入秘方卤制的牛肉和牛筋,撒上红油、葱花,一碗香气扑鼻、勾人谗虫的牛肉粉就上桌了。想当年,我姐来武汉,这样的牛肉粉她一口气吃掉两碗,令偶无比崇拜。现在她只有在多伦多流口水的份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用牛肉粉的汤汁泡着现炸的油饼吃,非常非常非常好吃!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位于汉口黄石路正在修缮中的基督教堂——荣光堂。平常的日子总是冷冷清清,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这里礼拜。可是到了平安夜这晚,这里却成了年轻人的海洋。平安夜的荣光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读书的时候偶也和同学们一起来凑过热闹,印象中唱诗班的歌声非常动听。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豆皮也是武汉的名小吃之一。卖豆皮的百年老店是位于汉口中山大道的“老通城”,现在除了招牌外,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虽然国营老店垮掉了,但豆皮依然是武汉人最钟情的小吃之一。街头巷尾的早点摊上,处处可见其踪影。这是汉口花楼街的小吃摊上新出锅的豆皮。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梁实秋老先生在谈及武汉的豆皮时,说他不明白这款食品好象和豆子一点都不相干,为什么会叫“豆皮”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偶观察了一下老板娘的制作过程。先是往锅里放入少许油,再放入调好的蛋浆摊成蛋皮,然后把煮熟的糯米饭均匀地铺在蛋皮上。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在糯米饭上面撒上炒熟的猪肉、香菇、榨菜、豆腐干、葱花粒,盖上锅盖闷一会,用锅铲把豆皮切成小块,出锅时把有蛋皮的那面放在上面。豆皮都摆上台了,偶还是没看出哪里和豆子墀扯上了关系。老板娘生意很好,没好意思问。俺胡乱猜猜,是不是蛋浆里加了豆粉?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江汉路步行街的尽头,位于江滩附近的雄伟的西式建筑,便是鼎鼎大名的江汉关了,现在依旧是武汉海关的办公地点。钟楼上的老式时钟每逢整点准时敲响,方圆数里都能听见。江汉关前的广场,是武汉市民历年来聆听新年钟声、迎接新年到来的地方。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海关楼右边是日信洋行的旧址,现在是销售名牌时装的商场。照片右下角的雕塑是反映武汉工人运动的。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江汉路上的月亮小吃店,店主是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以卖油炸臭干子而出名。现在搬到了马路对面,改名叫“臭而香”了。我还是喜欢原来的名字,和那两个女孩子很相配。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Post by 猪儿妈;465463说到武汉的小吃,不能不提的是热干面。这里据说是武汉最好吃的一家面铺——李记热干面。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上,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入口旁边。看这排队的人群,应该是很好吃才对。排队的人群从右边那个价目牌的下面转了一个直角才来到队尾,估计有30多人。
『开心』 这里的生意好的状况,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
SARS的时候,大街小巷的饮食行业都熄火了,他的门前还有排队的时候,生意做到这份上,真不容易『崇拜』
一路奖过来,评价机会用完了,明天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