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武大现在的食堂已经很有水准了,俺经常去哪里蹭饭吃。偶在武汉时就住茶港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元旦又到武汉,听朋友说户部巷也要拆迁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以前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有武汉人特有的大嗓门,有油烟里挤过去的匆匆路人,这里的烟火气息亲切又鲜活。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道。有谢家的糍粑面窝、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但是,如今的户部巷也有如北京的门框胡同,面临着拆迁的恶运。原来巷口由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的牌楼已不知去向,只有这两座石狮见证着这条小巷的百年沧伤,兴衰存亡。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唉,与时俱进。。。少了多少儿时的回忆
过早的习俗估计也存留不了多久了
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缅怀记忆中的户部巷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老人和孩子们最喜欢的白糖米发糕。大米磨成浆,调上味,放在摆有窝状小格的笼中蒸熟食用。还有一种做法是简单地在大平锅里摊成两块薄薄的圆饼,那就是清茶说的米粑。但是现在很难见到了。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挂在小店门口的腊味向食客们告示着严冬的到来。立秋以后,武汉很多人家都开始腌制腊鱼、腊肉、蜡鸡、辣鸭等,以备冬季食用。偶最喜欢的是腌青鱼,切成小块,或与五花肉红烧,或蒸熟后用木棒捶打,撕成细丝,拌以小麻油食用。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油炸藕元是千湖之省湖北的地道风味小吃之一。外酥内嫩,藕香扑鼻。花一元钱买上一小串,喜辣者刷上辣酱,趁热囫囵而下,好吃!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油炸糯米鸡也是让人怀念的小吃。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每到冬季的夜里,接近下晚自习的时间,就会有小贩在楼道里提着篮子叫卖用棉猴捂着的热气腾腾的糯米鸡,可用食堂的饭票换购。偶第一学期飙升20斤的体重,80%拜这糯米鸡所赐。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这是新近推出的一种小吃,用土豆丝和胡萝卜丝拌入稀面糊中,再放入适量咖喱粉,用小火煎熟即可食用。一元五角两个,很可口。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户部巷中的新贵——叶老憋飘香饼店,很多时候,其门口都是人头涌涌,大排长龙。这得益于其招牌牛肉饼连续几年在武汉的小吃节上获得金奖。这么大的名气,偶可要尝尝。事实证明,排队还是值得的。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卤菜锅,不由得让人食指大动。一元一串,荤素都有。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河南的“鞋底”烧饼(因其形状酷似鞋底而得名)经过武汉人改良,不论从外形还是口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松软喷香的梅花糕,就是把米粉、沙糖、果脯分层撒入这个精致的木制容器中蒸熟的。回复: 小吃记忆——武汉篇
Post by 猪儿妈;545708油炸藕元是千湖之省湖北的地道风味小吃之一。外酥内嫩,藕香扑鼻。花一元钱买上一小串,喜辣者刷上辣酱,趁热囫囵而下,好吃!
极好吃!!!俺一口气可以吃四十粒,好想念啊。。。。『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