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在已经这家工厂工作了四周了.
这是一家办公设备生产厂,主要生产办公室用的门窗桌椅板凳(没见过产品,只见过零部件). 我每天干的活各不相同,但多数是把门窗等的边框放到某台机器上(里),然后再一按或一踩开关,机器就咔咔咔i或吱吱吱地打孔/钻眼,最后我再把这个边框从机器上拿下来,摆放好.
这些活从体力上说并不很困难,这几周感觉比较困难的有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调节好工作节奏.这里的所有工作对我来说都是新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一般说来,在老职员培训后,我再试验几次就能掌握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因为这些活难度不大,不需要操作者有很高的智商,像我这种智力程度的正好.
我说的调节好工作节奏不是如何提高速度,而是如何降低速度.因为是新手,在掌握了基本要领之后,我就想尽量的快做,做好,结果常出现把活提前做完的情况.然后小工头就会给分配新任务,新任务又完成了,再没有任务了怎么办?小工头就报告中工头,说:"我这里有人'贤人',你看着处理吧."中工头就领着我到别的小组,问有没有活,有活就在这个小组干,没活就领着我再到别的组.一开始没觉得怎么样,次数多了就觉得比较尴尬,好像自己真的很没有用似的.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频繁出现,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颇费了一番心思.中国有句古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还有一句话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还有一句话,叫"有志者事竟成",...英语也有句话叫"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还有一句话,叫做“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在上周四(12月1日)想出了一套办法,并在周五进行了试验,虽然还有些不习惯,办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成果还是很显著的。
具体办法如下:
1。改变来回走动的速度。原来在取放材料时我的走动速度大约为每秒两米,现在改成每两秒一米;
2。改变步幅。为了不使自己的速度显得过慢,我必须缩小步幅,由原来的每步75厘米变成每步37.5厘米;
3。由原来的”机器工作时,我准备材料“变为”机器工作时我看着,我准备材料时机器等着”。
4。。。。。
(此部分待补充)
这个办法在周五进行了初步试验,效果还不错。周六加班的时候就没有使用此办法,因为周六的活儿比较多,不需要我磨洋工啦。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磨洋工”这个词儿还真有讲究,一个“洋”字用的好生了得,以后有空了要研究研究这个词的来源。
第二,如何与小工头相处。
我所在的小组的工头是一个65岁的老头,20世纪80年代来自波兰。虽然已经65岁,但走起路来干起活来都很快。可能是岁数的缘故,也可能是民族习惯(因为好几个波兰人和他性格有些像),也可能是他本身的性格如此,他得脾气有些古怪,性格有些暴躁,很没有耐心,被我们亲切的称为”死老头子“。
进这个小组的第一天,我跟他打招呼,要问他我该干什么,他却绕着圈躲着我,我还以为他没有听见我喊他,就追着他问,他恶狠狠地说,”I'm not a teacher",在中工头的干涉下,他才给我安排了活儿,让阿升(同组的一个中国人,后文会单独介绍)给我做示范。
干了两天后,可能是看我干活真的很认真,不磨洋工,他就不知一次的跟阿升说我是个”good man“,”good guy“,又跟中工头夸我,不止一次。本组没活了,他带着我到印度婆那一组,又跟印度婆夸我,说我能干,哈哈哈哈哈,我心中窃喜,那个美啊。
好景不长,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时不时地过来找茬责备我一番。虽然我感觉比较迟钝,心胸比较宽广,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可是还是感觉出了他的这种变化。我观察了一下,他不仅对我这样,对小组的其他几个人也时不时地发脾气。一看这样,我心里还平衡一下(哈哈,阴暗的心理)。阿升说,”每年年终要点货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别理他,就当他FP好啦”。可是,如果FP太多,也会影响空气质量的,进而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影响产品质量,影响公司信誉,。。。,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所以还是希望他这种古怪的行为尽快消失的好。
年终点货已经结束一周了,周五周六的时候他的古怪的脾气没有再发作,希望下周他的“病情”能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