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巴巴儿的花两块钱去苹果店买了个《三只小猪》的APP,准备睡前哄儿子高兴,讲个带PPT的高科技故事。结果还没讲到我拿手的大野狼“huff and puff”那段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味儿。怎么农场里的小鸡爱吃菠菜?老大的草屋里装上了壁炉?老三的房子里居然还配上了cable TV? 强装着胸有成竹状讲完了故事,看到结尾恍然大悟,原来我买的是一个politically correct版本的童话故事。
Political correctness俗称PC,跟电脑没什么关系,中文翻译叫“政治正确”。很多人初听到这个词会觉得这不像是Made in USA的东西,实际上这可是地道美国本土制造的特产。这里说的政治正确不带有官方意识形态的色彩,而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侵入并占据美国人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个人或者机构对于自己的语言、思想和行为等进行反省和改进,以力求消除对社会弱势群体呈现出歧视。
起初,PC的最主要影响表现在语言上。简单地说,即便宪法早就赋予了美国人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一个人在公众场合下说话都要掂量掂量。不小心触碰了PC的敏感词,虽不至于被投入天牢,但被社会舆论所群殴是迟早的事儿。有人评论这是一种powerful form of censorship,还挺形象。
今年春天,奥巴马政府把“Islamic extremism”等词汇列入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敏感词;两个月前,Muhammad因为带有种族宗教针对性被动画片《南方公园》列为敏感词;康涅狄格州New Haven中学的毕业生今年拿到的毕业文凭和以往一百多年都不太一样,里面的“in the year of our Lord”被列为敏感词“屏蔽”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