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8|回复: 0

[闲聊话题] 佛教的善与他善是风马牛不相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1 17: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的善与他善是风马牛不相及
善的问题是道德的核心问题。佛教追求生命的不朽与完善,教人正确认识人生和世事、正确对待自己和众生世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发明察事物本来的真智和为人处世的方便智慧,达到利己和利众的目的。


佛教认为,从效果上看,人们起心动念,说话做事能引起好的结果就是善。
佛教强调行善意识指导下的修行,一是要广结善缘、与人为善。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及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许多“善缘”和“净缘”,就叫做“广结善缘”。只有纯洁心灵、与人为善、待人以诚,以心换心、平等相待,才能广结善缘;
二是要善语待人。净化语言是净化心灵的关键,良言相待会使人感到温暖。佛主释迦十分重视使用纯正净善的语言,在八正道中规定正语是成佛必不可少的路径之一;
三是要慈悲为怀,具同情心。佛教主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指的是素不相识的人、毫无关系的人,也应该同样关心爱护。同体大悲是指宇宙众生与我如同一体,骨肉相连、休戚与共。要把别人的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不幸看作是自己的不幸。慈悲为怀就是把在苦难中的众生解救出来,并给他们带来欢乐;
四是要舍己为人。要以自己的财力、智力、体力去救济贫困者和满足求索者,以美善的语言、行为给别人送去快慰,把美好、真诚的情感布施给别人,这既是为众生造福求智也是使自己积累功德,以致求得解脱的一种方法。
佛教所倡导的善,体现在政治生活中,则是以法治化,布施持诫,泛爱人物,善摄眷属,人民殷盛富乐丰实,更相敬爱,共相娱乐,呈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
佛教修行中行善积德的故事屡见不鲜。相传当年释迦牟尼行菩萨道时看见一只母老虎刚生下小虎,由于太饿、身体太虚弱,看到眼前的儿子,就想把它吞下肚里。释迦牟尼当下悲心彻入骨髓,忘掉自己而舍身喂虎,这就是释迦舍身喂虎的故事。释迦牟尼还有个“割肉喂鹰”的典故。传说释迦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的肌肉生长复原。”誓愿刚毕,菩萨身上的肌肉果然立即恢复了原状。秃鹰感动佩服,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佛主释迦的行善意识和奉献精神被后来的大乘佛教所继承,提出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自利利他”的思想,要求人们慈悲为怀,博爱众生、乐善布施、济困扶危,对人要“以衣施予”、“以食施予”,乃至不惜将自己身上的器官施予给人,这些都体现了佛教的行善、劝善、向善思想。

可是现在有那么一些人却认为:善是宇宙的特性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表现,又是大觉者们的基本本性。所以,一个修炼者一定要修善,同化善的宇宙特性。庞大的天体是由宇宙善的特性所成,换言之他们把“善”说成是“宇宙的特性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表现,又是大觉者们的基本本性”,是一个可以用“空气微粒、石头、木头、土、钢铁、人体”等去表现的物质名词,这与佛教中善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奉劝一切虔诚的佛教徒千万不要轻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1-24 13:09 , Processed in 0.15800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