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43|回复: 3

[金融投资] 转一篇谢清海的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4 05: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清海和他的惠理基金,以及他们的投资方式,是我比较认同的:学习价值投资的精髓,但是又不死板,而是灵活地运用。

也从他的一些具体投资中,发现到过类似于“阜丰”这样的好股票,当然,如他所说,他仍然有1/3的时候会看错,另外一个我关注过也投资过的“冠军科技”,应该算是其一了吧:当阜丰从金融危机的低谷上升了二三十倍的时候,它还在原地踏步。尽管有1/3的出错,1/3的正常决策,但仅1/3的明智投资也让他取得了非常好的回报。

他另外一些得意的投资包括比亚迪,中国石油等,这两个投资都比巴菲特买入的还要早。不过不知道他下文里提到的卖出过早是否指的比亚迪,我怀疑是,至少也是属于卖早了,据说他只赚了200%,而从巴菲特买入后,至少又升了5,6倍,他可以有10倍的回报的。卖得早的“毛病”,我也犯了,比如上面提到的阜丰,没有追加投资,也没有能完美地享受到一个大餐的全部。这或许跟价值投资的思维方式有些相关,当众人都看好的时候,价值投资者会认为投资已经正常或者超常估值,而没有想到市场有时候是有很强的惯性的。




------------------


下面是转载的内容:

--------------------------------------------

在香港,经历过1997年的金融危机、科网泡沫破灭、SARS袭击等多次股坛地震仍然发展良好的基金 并不多,惠理集团(ValuePartners)就是其一。

1993年,记者出身、来自马来西亚的谢清海与合伙人叶维义在中国香港成立惠理基金,从最初300万 美元,逐渐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本地基金公司之一,并成为香港首家上市基金公司。最新资料显示,该公司的管理资产总值为46亿美元。

作为惠理集团创办人、主席兼首席投资总监的谢清海崇尚价值投资,而被称为“亚洲 巴菲特”。11月19日,在惠理香港总部,谢清海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由下而上”的核心选股策略娓娓道来。

价值投资与做股东

CBN:惠理在业界以价值投资理念闻名,可否具体阐述一下你奉行的价值投资的内涵?


谢清海:价值投资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愿花太多钱买股票,别人可能会以为投资是在买股票,其实我们是在买生意,做一个公司的股东。对于每一家被投资公司,我们都会看它做的生意好不好,有没有前景,经济发展趋势又如何,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行不行,然后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真的想做这个公司的股东吗?

投资者在买股票时,我认为不应该想着这只股票可不可以炒作,这样想的人绝对不是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人。

坚持价值投资并不容易,需要前期研究。今年我们考察了2000家公司,最后决定投资的也只有150家公司。在这选择过程中,我们坚持3R,正确的生意(Rightbusiness)、对的管理层(Right people)和对的股票价格(Right price)。


CBN:在过去一年,你们也是这么做的吗,成效如何?你们当时投入多少现金,占你们总资产的多大比重?

谢清海:可以这么说,我们是很好的“逆向投资者”。去年金融危机后,人们都害怕担心了,我们却将钱都放进去投资,做百分之百的投资者,所以现在可以尽享市场复苏的成果。

2008年10月市场下跌时,我们基金现金比重是30%,到今年初降至10%,6月份是5%。你可以从这里看出我们的现金流转。这种方法让我们可以享受复苏成果。所以说,我们是逆向投资者,市场好时我们谨慎,市场差时我们勇敢。

坦率地说,去年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惠理基金同样未能幸免。不过,在经受了回报下跌以及随后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犹豫不决的考验之后,公司在今年的市场复苏中发现了机会。我们目前最新数据是85%~100%的回报率。

2008年后,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丧失,很多基金特别是小型基金受到严重打击。那时我的公司却受益于上市,因为我们是最透明的。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训练新一代基金经理,我们用5年时间内部训练基金经理其实是在进行人格测试,我们投入很多资源在人才培训上。

金融危机中,我们的客户赎回情况很少,很多客户是长期的客户。即使在金融危机中,我们基金过往10年的复合年均净回报是20.5%,但不幸的是,新增客户也不多,特别是在麦道夫“庞氏骗局”后。

CBN:你刚才提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性,那你认为全球经济前景如何?

谢清海:前景并不好。我认为在未来3~5年会有第二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政府特别是美国的印钱、零息政策等救市计划,即使是中国的高增长也只是因为刺激政策。我认为这种势头可能会持续6个月到1至2年,但迟早会下滑。现在市场上现金流动量很大,很多投资者也确实有钱,我们在等待他们出现。总的来说,我认为短期是牛市,中期是熊市。


“自下而上”的操作手法

CBN:你主要采用“由下而上”的投资策略,具体来说有哪些步骤?

谢清海:“由下而上”的选股策略我坚持用了20年,经验证明它确实有效。做惠理的基金经理需要有七项技能,这些技能都是与我们的“由下而上”步骤相关。

第一是原创性。中国概念股至少7000只,我将它们分为被低估的、正常估价的和高估的。如今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往往是属于后两类,而我只关注第一类,可能只有5%的比例,我们要找到这些股票。这些被低估的股票往往是公司本身出现问题。比如台湾股市的股票和中国移动。

第二是调查研究。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的价值投资的调研方法,即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和多德(David Dodd)的传统调研法。

第三是做决定。做决定听起来简单,其实很难。训练做决定的能力可以玩扑克牌、围棋、中国象棋、21点。我本人最强的地方就是原创性和做决定。

第四是交易结构。现在我们基本不在股票市场上买股票,而是直接和公司协商,买可转换债券等,在美国叫做PIPES(私募股权融资的一种)。价值债券持有人实质上是股东,有四五十家在港或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我们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持有股份。在股市一单单买太麻烦,通常我们和公司协商用折扣价买到股份。这也是人际技巧,人们一般通过股票经纪买,而我们直接和上市公司老板商议。

第五是执行。一般是专业交易员进行,我想说的是,如今我们年轻的基金经理一般不具体做交易执行业务了,现在我们有三四位专业全职交易员来做这项工作。但其实我们这一批人,特别是我自己,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股市交易中,专业交易员知道最好买卖的时间。比如(香港市场)每天收市前最后10分钟是价值最“真实的一刻”,其次是早上开市10点钟、中午12:30和下午2:30,其他时间并不重要,买家和卖家大家都在进行伪装,试探市场反应。

第六是维护。继续调研、分析和关注选中的公司,关心“成长中的宝贝”。

第七是退出。老实说,作为价值投资者,我在何时退市上做得不好,一般是太早退出,正如我们之前有项投资,一切都很完美,直到退出那一刻,虽然现在看退早了,但是其实也赚了不少。

CBN:你们团队在上述七项投资策略的表现如何?

谢清海:我们在第二项研究无疑是做得最好的,可以打A;第四项稍弱些,我打C,其他都可以算得上B以上。

其实就我个人总结来说,我过往的所有投资决策,错误率是33%。也就是说我这一生所做的投资决定,有三分之一是错的。我们现在含我在内,有6位最重要的有买卖执行权的基金经理,每个人风格不同,但是都在实行价值投资。以前只是我一个人,选的股都是低市盈率和简单的公司。现在其他5位基金经理和我的风格不完全一样,但是我们都是用上面的7项技能。


寻找被低估的中国股票

CBN:你们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被低估的股票,具体谈谈现阶段怎么操作呢?

谢清海:最好的地方是B股,还有台湾股市,它还没有完全从股灾中恢复。

我们目前更重视中国中部地区的公司,比如我近期考察了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新疆。在沿海或者大城市,已经有太多聪明人寻找投资机会,比如你去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确是有大量的好公司,但是有关的研究和关注的投资者也已经很多了,你可能不是第一家。而去中部城市,理论上我可能能成为第一个找到机会的人。


同时我也愿意买中小型市值企业股,因为有更多机会得到好的价钱。

最后,也是一种对冲方法,我们的基金会选择黄金和石油以及煤炭类公司。选择石油能源和煤炭,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长期来看,能源与商品从来都是紧缺的物资,所以我们长线持有石油类公司。而对于黄金,我们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长期保持5%的资金投资在黄金实物,以备万一。

CBN:想问一下,为什么这么看好中国?有哪些行业是你们看好的?

谢清海:和其他海外基金经理一样,我相信人民币一定会升值,长期持有人民币最好的方法是持有这些使用人民币的公司。因为其他人民币相关产品已非常昂贵。

中国政府和银行还是有很强的储备,包括信贷还是会很强。虽然对全世界我感到悲观,但对中国就相对乐观。我特别喜欢高股息收息率的中国股票。

和自上而下的方法不同的是,我们不是按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行业个股的方式选股,当然我必须承认,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选股方式,只是我自己并不擅长,我擅长的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并不会特别关注哪个行业,而是看重具体的公司本身。

CBN:中国的房地产呢,你们也看好吗?许多境外投资者把房地产看作是博人民币升值的工具。

谢清海:我的一位基金经理专注于中国房产,他认为市况还是很好。他认为基本面是好的,在中国房贷低,人们仍能买得起楼。而房产供应也降下来了,比如深圳,之前有两年半的空房都积压没有卖出去,我们当时很惊讶,认为根本没有需求,但情况短时间就逆转了,现在深圳地产市场只有6个月的库存。

而热钱也仍将不断进入中国,热钱必须找地方去,那房产就是好去处。政府可能会防止房价再上升,但房产价钱一定不会跌,否则会引起太多社会的不稳定。热钱一定还会持续来,直到人民币升值为止。这是一种单边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谁不会进来呢?

谢清海简介

谢清海,二十多年前只身从马来西亚来到香港,曾于《亚洲华尔街日报》及《远东经济评论》担任财经记者,专注东亚及东南亚市场的商业及财经新闻。之后任职于香港MorganGrenfell 集团,并于1989年创立并领导该公司的香 港股票研究部门,进行坐盘交易。

1993年与叶维义共同创办惠理基金,开始一直担任公司的投资总监,后兼任董事总经理一职,掌管公司的业务及企业活动。

作为亚洲区的价值投资先驱之一,谢清海被称为“亚洲巴菲特”、“香港王牌基金经理”、“打工皇帝”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Noah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15: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5 23: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5: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4 04:37 , Processed in 0.18073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