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7-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日志
- 阅读权限
- 20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 02: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盛再次大赚66亿元:海普瑞不要成为下一个西部矿业
2010年04月30日 07:00证券日报
虽然高盛在美国方面“麻烦”一堆,陷入丑闻风波,并没有阻碍高盛在中国掘金的步伐。
入股仅三年,高盛在西部矿业[12.27 2.00%]身上大肆攫取70亿元暴利之后,高盛又把目光投向当下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0.00 0.00%],企图再次大赚一笔。此外,高盛所持工行131.8亿H股也将于28日解禁。
日前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身上,高盛也闻到了钱的味道,高盛旗下全资子公司GS Pharma持有海普瑞4500万股:以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将浮盈65.89亿元,获利约93倍。
海普瑞实际控制人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公司发行后72.01%的股份,上市之后,这对夫妇身家有望达到407亿元。
2007年 9月GSPharma以 491.76万美元投资,占股 12.5%,发行后摊薄为 11.3%。发行价为 148元,对应09年 EPS市盈率为73倍,4月 26日网上发行。尚未挂牌股价就已过百,远远高于其他医药板块上市公司市值。
GS Direct成立于2007年7月17日,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为毛里求斯,其执行董事为Stephanie Hui,中文名为许明茵。也就是说,在GS Direct成立不到两个月,高盛即将海普瑞锁定为投资标的并斥资参股。
GS Pharma对海普瑞的持股是分两步完成的。
2007年9月3日,海普瑞药业股东会审议接受GS Pharma对公司增资491.76万美元;完成增资后,GS Pharma共持有海普瑞药业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比例。其中,490.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688.23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0.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09年,海普瑞股本总额由9000万股增至36000万股(每股1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由人民币9000万元增至人民币36000万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至此,GS Pharma持有公司的外资股变更为4500万股。
分析人士指出:以上述两次参股的股数和价格综合计算,GS Pharma所持4500万股股份的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发行价计算,则GS Pharma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将净赚65.89亿元,获利达93.27倍。
海普瑞主营肝素钠原料药研究、生产及销售,是目前国内肝素原料药行业唯一通过美国 FDA认证的企业,并且通过了欧盟 CEP认证。公司主要产品为肝素钠原料药,产品 99%以上出口,客户包括 APP公司、Sanofi-Aventis、Sandoz、Opocrin、Aceto 和 Chemi等。
也有分析师提出:“公司产能和规模迅速增长带来公司管理和质量风险。新竞争对手进入,上游原料供应也会带来盈利风险。”
听证会对高盛可能打击有限
妥协是利益博弈的结果
4月16日,高盛被美国证交会控告涉嫌欺诈的丑闻传开后,英美等国立即表示对高盛展开法律调查。然而,即使在罪证已经相当充分,美国政府能否真正撼动这座“金融大鳄”,着实令人担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周五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指高盛集团在涉及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产品上,涉嫌欺诈投资者,造成投资者超过10亿美元损失。这次被视为是美国监管机构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动真格打大鳄的行动,震惊了华尔街,却似乎还没有震动华尔街。
而此次对高盛的制裁,是对动摇华尔街的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挑战,然而目前来看,美国政府“作秀”成分居多。
赵锡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说高盛是针对整个金融业的,从高盛案例开始,之余是否波及公司及行业还不得而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进入调查阶段。对高盛而言,更多的是名誉受损,受到监管部门指控,盛需要作出澄清,至于调查结果如何,还得看事态发展。尽管高盛在中国有业务,但实际对中国影响不大,高盛各户众多遍及全球,中国企业与高盛的业务是否受到波及还不能肯定。”
有业内人士认为,最终结果极可能是高盛和美国证交会和解,高盛赔偿了事,至于其他受损失的投资者如果索偿,也仅会限于民事范畴,对高盛打击有限。
“从美国处理危机、矛盾做法来看,最终大多是妥协,各方面力量达成博弈的均衡,就目前来看,就华尔街和其他方面利益的纠纷来看,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华尔街的地位非常特殊,有方方面面的影响力。其他,是在SEC、美联储等监管部门力量背后,国会、行政和选民的力量博弈的结果。”赵锡军表示。
他告诉记者:“更早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以后,金融业加强监管产生银行业、证券业分离的法案,导致行业格局的变化,但是并没有阻碍金融业的发展,是一个妥协。”
“之所以是妥协,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是要找到防止类型情况再出现的原因,防范于未然。金融业的发展是不断突破原来的规则,创造新的市场和金融产品,上个世纪30年代的危机也许不再出现,但是有另外的隐患仍在,一劳永逸解决危机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只能一步步解决问题,找到方法,通过监管调整避免类似问题出现。”赵锡军如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