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司为一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家用电器。2004年12月31日,其总股本数(均为普通股)为800万股,债务总额为3000万元,平均利率为10%。该公司目前每年的息税前利润EBIT为1600万元,公司适用的税率为40%。随着我国家电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明公司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周围地区同行业竞争的压力。最近,该公司的市场分析人员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打算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建一个大型的小家电生产基地,该项目总共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4000万元,预计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息税前利润500万元。假定公司符合发行股票和债券的相关规定。 鉴于大明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公司总经理建议该投资所需的资金全部从外部筹集,在董事会上,总经理提交了三个具体的方案供决策参考,分别如下: 方案二:按11%的利率发行债券,4年期,每年年末付息。 方案三:按20元每股的价格增发普通股筹集一半资金,同时按11%的利率发行债券筹集另外一半资金。 (1)从筹资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角度,分析上述三个方案的优劣。 (2)试分析,当新增的息税前利润处于什么范围内时,假定不考虑财务风险,方案二在每股收益上要优于方案一。 (3)假定该生产基地建成后,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为公司新增的息税前利润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1000万元和1400万元,试分析上述三种方案4年的平均每股收益,从计算结果中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4)假定大明公司投资后每年的息税前利润和现金流量一致,2004年底现金流量为0,公司每年都采取固定的每股支付0.6元的现金股利政策,同样假定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为公司新增的息税前利润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1000万元和1400万元,则如果以未来4年平均每股剩余现金流量为标准衡量各筹资方案的优劣,结果又如何? 2007年12月26日,招商证券以63.2亿元“天价”拍得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基金48%股权,折合每股价格高达131.67元。这部分48%的股权是金信信托于1998年以4800万元的入股成本取得的,9年增值逾131倍。这一数字创下了中国基金公司股权转让的最大成交金额和最大增值记录。
然而,正是这63.2亿元的高溢价让2007年净利润高达50亿元的招商证券陷入了困境,其2008年的盈利状况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2006年博时基金实现净利润1.55亿元;2007年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达2500亿元,全年管理费收入逾30亿元,净利润10亿元;2008年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缩小至1610亿元,且由于2008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亏损将导致博时基金2008年度可能发生巨额亏损。
在2007年12月26日拍卖之前,普华永道以2007年博时基金的净利润为11亿元为假设,且估计博时基金的净利润在2008年到2013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20%、20%、10%、5%、5%、5%,预测期后将长期维持3%的增长率。
要求:
(1)
根据上述资料,以普华永道的假设和估计为依据,且分别以10%、15%作为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推算2007年拍卖时博时基金的公司价值。
(2)
为什么这次并购没有给招商证券带来效益的增长,反而带来巨大的盈利压力?
(3)
你认为评估公司价值时应当注意那些因素,以便防范并购中高估资产,形成泡沫,并购后发生损失。此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