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查看: 7666|回复: 12

献给想吃政府救济的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吃救济的最大的后患是是世世代代都靠政府救济生活

曾有段时间在美国住公寓,邻居中有位同胞,是年轻的单亲妈妈,孩子三岁多,她上午在家里看国内的电视连续剧,下午去工作,孩子让一个中国老太太看着,晚上还要再到中餐馆去打工。

周末的时间,她常把小孩放到我家和我女儿一起玩,在送孩子来的时候常常顺手给我一瓶花生酱,或是一包奶酪。 一再道谢并告诉她不要破费,她照送不误。

从认识她以后,我就再也没买过这两样东西,心中不免疑惑,她怎么专买这个送我呢?

非常熟识了以后,问起她,她有点不大自然地说,因为她的收入低,所以她和孩子每周都会收到政府发的食品券。

最开始政府是直接发钱给穷人的,但是很多拿食品券的人都有抽烟喝酒吸毒的恶习,他们会拿救济金去买烟酒或其它东西,孩子还是挨饿。所以后来政府就改为发食品券,并规定了必须买牛奶鸡蛋面包奶酪饮料蔬菜水果......,每种东西的数额一定,不买这些指定的东西这部分钱就作废了。用这个办法来保证穷人家的小孩能得到全面的营养。

她们娘俩每人每月能领到100 元的食品券,吃都吃不完。

尤其是两人都不吃花生酱和奶酪,不买又浪费,所以每次都买来送人。

只是,她做两份工,怎么会收入低呢?在美国,两个人的家庭年收入一万三以下才算贫困,她的收入远不止这些。

她告诉我,白天的工作之所以不做全工,就是不想超过这条最低收入线。晚上是在中餐馆做招待,收入都是现金,不报税,没人知道。

她家的公寓租金也只是我们的三分之一,余下部分政府补贴。

这是我在加拿大和美国认识的唯一一位吃政府救济的同胞。

听说过有的中国留学生生了孩子的确困难,申请政府补贴的奶粉券和食品券,可那都是暂时的,一旦工作了,没有谁去干这事儿。

当时房价飞涨,周围没房子的中国人天天去看房子要下手买,有房子的也去看准备买第二套投资。

和她聊起来,她说自己在国内有四套房子,可在这里一套都不能买,一个劲叹气。

因为报税收入低,她想申请父母来美国探亲也不行。

原来吃救济的人,不管得到的救济是多少,银行都不能有超过一定额度的存款,更不能买房子,只能住公寓,因为如果你有了产业就不能算作是穷人了。而银行没有存款,使馆不给她父母签证。

房价像坐云霄车一样,如果前两年她买了房子,已经翻番了,赚到的钱哪里是区区救济金可比的?

再说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完全不同啊!穷人靠食品券过活,虽然饿不死,却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一旦留恋于一点眼前的便宜,就失去了努力向上的精神。

吃救济的最大的后患是孩子会循着父母的方式生活,好吃懒做,许多人家是世世代代都靠政府救济生活。

后来我们搬走了,通电话时她说她白天全天工作,晚上到学校进修会计,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拿到证书找会计工作了,已经买下了一栋房子,父母也来探亲帮她带孩子了。

不领食品券以后,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盼。

也有同胞是钱放在眼前都不拿的。

有位朋友曾经在一个很富裕的小城上学,有一个小孩,全家靠他的奖学金生活,在当地绝对属于贫困阶层。

他们信了主。

教会里有位男士在政府部门负责社会福利工作,每次主日见到他都劝他为孩子申请救济金和食品券,他都摇头拒绝。

当地物价低,朋友租个房子才二百多块钱,油价当时也便宜,一块多点一加仑,开个二手车,周末全家出去玩,他们感到生活的挺美好,没觉得自己穷。

后来到了年底,那位男士专程登门拜访,拿来一大堆表格,苦口婆心地劝他申请救济,说只要他签个名就可以领钱了。

原来当地穷人少,他们部门的钱当年没有全部发出去,他这个负责人很着急。

朋友说,我们千里迢迢到美国来不是为了吃救济的,我不会给我儿子申请这个。

那人一副明了他的难处的样子说:"你放心,你的申请绝对没有任何记录留下来,我们不会向任何部门泄漏申请人的数据。绝对不会影响你们将来申请绿卡。"

朋友听他这么说,急了,差点拍桌子:"我不是为了这些,我自己的儿子,能生就能养,有我吃的就饿不死他!"

那个朋友是南方人,个子不高,身材也偏瘦。但是当他和我们一帮朋友讲起这事儿的时候,他在每个人的眼里立即变得顶天立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7: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救济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努力。听说当地的一些土著人习惯靠救济过日子,他们的后代也不好好学习,不去争取靠自己的努力过好日子。

人啊,还是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丧失了长远的动力。

当然,实在有困难时也不要为了面子问题拒绝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1: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自己好吃懒做,却要求孩子上进,怎么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0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0 21: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11: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说,生了孩子,还能放着一年产假EI不要?孩子的牛奶金,多多少少每个孩子都有,发扬风格不领?低收入家庭的政府退税,一般刚来的新移民打点累脖,多半低收入,肯定符合条件拿退税的,是不是也要硬塞回政府?如果实在困难,努力工作了还符合拿福利的条件,当然该拿的就去拿,这就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我工作我交税,我需要的时候从政府拿补贴天经地义,这跟什么骨气没关系。

不过的确不赞同为了拿福利而故意减少工作,算计那点小钱。一直觉得所谓的福利只是一点补贴,靠那点福利绝对不可能让家庭过上好日子。前阵子有个争论加拿大税高不公平的帖子里我就说过,除非收入正好压到临界点,否则收入更高一些,哪怕扣了税,还是比收入低一档少扣税的纯收入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20: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金 于 2009-1-31 11:46 发表
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说,生了孩子,还能放着一年产假EI不要?孩子的牛奶金,多多少少每个孩子都有,发扬风格不领?低收入家庭的政府退税,一般刚来的新移民打点累脖,多半低收入,肯定符合条件拿退税的,是不是也要硬塞回政府?如果实在困难 ...
这个跟领救济还不一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1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的名称不一样罢了!申领条件和发放方式都一样的,基本上都是以收入为标准,低于一定收入就可以拿,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发生在美国而已。
转贴中提到的妈妈打现金工,报低收入,领食品补助,加拿大也有这种啊,愿意的话也可以翻译成救济。那个爸爸拿奖学金,低收入,在这也是有福利拿的,照他的逻辑,一样可以理解为救济。

[ 本帖最后由 玫瑰金 于 2009-2-3 12: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12: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昨天听到一个实例,真是叫人叹为观止!

一个朋友以前的邻居,来之前就把各项福利制度了解的透透的,英语还过得去,一来就找了个老外小铺子干活,干满半年就跟老板协商给她雷奥夫,马上就可以申请EI。这本来已经很不错了,很多新移民申请了EI之后利用空下来的时间多学英语,也不是件坏事。

可这位大姐在申请了EI的当天晚上,突然狂性大发,赤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大喊大叫,合租的邻居去拉她回来,她就狂打狂踢,完全失控的样子,有邻居报了警,警察把她送去医院,第二天挺平静的回来了,看到邻居们恐惧的眼神,还问,我昨天只是晕倒了啊?——然后呢,不久之后,她自己得意说漏了嘴,那天去了医院,医生鉴定说有精神问题,一般人只能拿到55%工资的EI,她可以拿到什么疾病的,基本上就是100%工资了。

对于这种,除了不要脸,真不知道还能怎么形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金 于 2009-1-31 11:46 AM 发表
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说,生了孩子,还能放着一年产假EI不要?孩子的牛奶金,多多少少每个孩子都有,发扬风格不领?低收入家庭的政府退税,一般刚来的新移民打点累脖,多半低收入,肯定符合条件拿退税的,是不是也要硬塞回政府?如果实在困难 ...


这种是吃自己交的税吧,跟吃别人交的税不同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3 23: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金 于 2009-2-3 12:43 发表
正好昨天听到一个实例,真是叫人叹为观止!

一个朋友以前的邻居,来之前就把各项福利制度了解的透透的,英语还过得去,一来就找了个老外小铺子干活,干满半年就跟老板协商给她雷奥夫,马上就可以申请EI。这本来已经很不错了,很多新 ...

还有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6: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细东 于 2009-2-3 21:25 发表


这种是吃自己交的税吧,跟吃别人交的税不同啦


有些是自己交了的,比如EI。但有些比如说政府的退税,食品补助,免费医疗(低收入不交医疗保险的,所以完全免费),不管你有没有工作有没有交税,收入资产在一定范围以下的都可以享受。按照那个所谓的“顶天立地”的逻辑,都是救济。

还有,新移民刚来享受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还没有交税就享受了,而且咱们打那点累脖工,交的税可能还不够从政府拿的福利多。但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并且自己也在努力工作的,都是理所应当享受的。将来工作能力增强了,交的税越来越多,享受的福利越来越少,难道我对社会就没有贡献了吗?不是那么简单的说自己的税别人的税,要不然谁都不用交税了,留着钱自己去看病自己建公共设施?

再说到我前面讲的例子,那大姐自己也交了EI保险的,正常部分的EI是她该拿的,不齿的是她这种不要脸的算计方式。

[ 本帖最后由 玫瑰金 于 2009-2-4 07: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4 11:44 , Processed in 0.26958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