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78|回复: 7

[中国时事] 加拿大移民回流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9 23: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温哥华三月一日电 加拿大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量移民并没有永久生活在加国的打算,许多正值工作黄金年龄的移民纷纷“回流”,这些人士中逾三分之一是二十年间到加国的年轻男子。

  据此间媒体报道,该报告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到加国男性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人年龄基本介于二十五至四十五岁之间。分析数据表明,大约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在随后的二十年中相继离开,百分之六十的人则在抵加后的第一年就“回流”。

  报告说,移民离开比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专家分析称,导致移民去留的原因主要是原居住地的经济状况和商业周期。报告显示,来自香港和美国的新移民最容易回流,有一半人在近十年内陆续返回。

  在解释原因时,报告认为,语言障碍是一个主要因素,掌握双语和熟悉法语的移民居留者较多,而已婚移民比未婚移民的居留时间要长百分之二十五。

  根据报告指出的标准,外来移民凡在登陆加国境后前五年内从未上交纳税申报单或虽在前五年内上交但以后四年或四年以上从未上交的,即被认为是已经长期离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网渥太华11月1日电(记者赵青杨士龙)谈及十几年前中国人移民加拿大的热潮时,一位华人朋友夸张地说:“每个从北京飞往加拿大的航班都塞得满满的。”而十几年后的今天,不仅这一热潮正在逐渐消退,且在已经移居加拿大的中国移民中悄然兴起了一股“回流潮”。

据加拿大移民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今年6月申请移民加拿大的总人数为1.19万,而2004年7月则为3.71万人。香港申请移民加拿大的人数也在直线下降。

相反,新移民中“回流”的比例却在增加。据加拿大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20年里,移民时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的男性移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最终选择离开加拿大。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中,15%的人在加未呆满一年就选择了回国。

导致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加移民部处理移民申请效率低,中国申请加拿大移民个案积累严重,申请人等候审批时间普遍变长。目前,家庭团聚类移民平均等候时间为14到16个月,技术移民则平均需要等待近6年。

长期从事移民顾问工作的陆炳雄告诉记者,如此漫长的等待不仅非常不合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更多潜在申请者的移民热情。许多新移民也因无法忍受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痛苦,只好选择回国。

其次,新移民找工作很不容易,生活窘迫者为数不少。因为加拿大不承认外国学历,又规定求职者要有在加工作的经验,这对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尤其对很多拥有高学历的技术移民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学教授宗力对多伦多等6个城市的新移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31%的人从事专业工作,多达22%的人面临失业。加统计局的一份报告也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入境的移民,经济状况不但没有超过同龄的加拿大当地人,差距反而日趋扩大。

谈及中国移民减少的话题,加拿大前税务总署高官、上世纪70年代从印度移民来的苏雷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发展这么快,条件越来越好,机会又很多。”

此外,因特网等信息传递与沟通手段的进步,使中国人得以更快捷、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了加拿大。不可否认,看到移民市场的巨大商机,有不少中介机构在发布有关加拿大的信息时往往“报喜不报忧”,一味强调这个国家的环境好、福利好和制度健全等,却隐去了移民后可能将面对的一些关键问题。近几年“回流”的移民也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不少中国人移民心态回归理性。

多伦多一家华文媒体总编捷克佳在谈及个人看法时,首先引用了当地报纸在报道双料博士蒋国兵自杀事件时的标题:“新的国度,绝望的感觉。”他认为,一些在国内事业有成的人来到加拿大后,却只能从事端盘子等体力劳动,调整心态并非易事。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没有年轻血液的持续注入,这个国家不会有充满活力的未来。正因如此,加移民部上述最新统计数字披露后,引起了各大媒体和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指出,如何更加有效、更加有序地吸引高质量的移民,如何保证对移民的吸引力常盛不衰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下一代熱衷回流香港 ,衹要肯挨肯搏前景更美好

  【時報訊】香港回歸前後,加拿大吸納了不少香港移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這批隨父母移民來加國並接受教育的生力軍,本應在畢業後投身本國就業市場。但實情卻是,他們寧願選擇離開家人,獨自回流香港,期望返回他們土生土長的地方,可以闖出另一片天空。

  一九九五年隨家人移民到多倫多的Joey,在這裡完成了高中並畢業於西安大學化學系。她表示,在大學期間,教授對待華人與白人學生的態度明顯不同,令她深感被歧視,更加强了「加拿大不是屬於自己地方」的想法。

  Joey在二00一年大學畢業,本來,以她的專業學識,要在加國找一份高薪厚職絕對不難,但她還未正式找過一份工,便决定回流香港。她於一個月後找到一份與本行有關的工作,雖然月薪衹有一萬多港元,工作時間又長,但她仍樂在其中。「相同的工作,在加拿大的薪金的確會比香港高。但加拿大稅重,年輕人又用不著政府的福利,生活指數亦不見得比香港低。在香港,如果肯挨肯搏,就有機會升職加薪。縱使早幾年香港經濟差、薪水低,但相比起來仍是香港較吸引。」

  她指出,差不多九成由香港移民到多倫多的舊同學,都相繼回流尋找工作機會。她有一位大學同學,在加拿大畢業後數年都找不到合適工作,最後衹可在茶樓當侍應,反而回流後不久便找到本行工作。也有一位同學,五年來港加兩地來來回回地做過工,最後還是選擇定居香港。所以,他們都有著Joey一樣的想法,縱使獨自回流在應付日常生活上比較辛苦,但工作的滿足感及多姿多彩的生活樂趣卻足以凌駕一切。「無可否認,加拿大的環境與生活質素的確比香港優勝,但我們還年輕,應著眼於工作發展。我不想在一個悶氣沉沉的地方,强迫自己融入主流,既要看人家面色,卻又看不到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移民回流者多是高学历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简晓初 环球时报记者 张楠伊

[编者按]加拿大华人多,据2005年加拿大《环球邮报》的年度统计显示,华人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第一大少数民族,而且,自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是加拿大移民的最大来源地。然而,当庞大的大陆移民潮涌向加拿大海关时,另一股“回流”潮悄然生成。随着“回流”这个新名词像“海归”和“海待”一样耳熟能详时,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移居海外的人选择回来?他们的“回流”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加拿大不是移民永久家园

据加拿大国家统计局3月初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20年里,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并没有把加拿大当成永久家园,而是选择了回归祖国。其中,移民时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的男性移民中,有1/3的人最终选择离开加拿大。调查结果还发现,新移民 “回流”比例与其来源国、经济背景和移民类别关系密切。

正如专家分析的,中国经济发展是海外华人移民“回流”的动力,和中国相比,加拿大的社会活力明显不足。大多数人为了在事业上有更好发展、生活上稳定感更强,选择了“回流”,有15%的人移民加拿大不到1年就返回中国大陆了。

“回流”者具有高学历特点

“回流”华人移民具有一大特点,48%的人在加拿大获得最高学历,正值工作黄金年龄“回流”。这部分人以教授、商业和财经等专业人士为主。

其实,大陆移民并不是兴起移民“回流”潮的先锋。1997年前,大批患“97恐惧症”的香港居民纷纷举家迁移加拿大,但回归后香港发展势头依旧,而加拿大经济持续滑坡,就业成为移民的首要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入籍后“回流”。台湾移民随后也加入了“回流”大潮,大陆移民取代港台移民,占据了加拿大移民舞台的第一把交椅。

“回流”人士基本分3类

近年来,大陆移民也刮起了“回流”风,究其原因,两岸三地的“回流”基本上可分为3类。

第一,由于加拿大社会长期不认可海外学历和工作经验,大多数人移民后都面临就业困境,很多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改变专业,艰难转向。在温哥华一家美容院打了两年工的陈女士不想再继续这种生活,2005年初回了国,并很快在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薪水不薄的工作。陈女士对记者说,大多数人回国都是为了事业发展考虑,有的人为了寻找更大的市场和发挥空间,更多的人只是想找一份体面合适的工作。

第二类人出国前目标非常明确,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记者在多伦多大学认识不少移民学生,他们的心情比那些为了生活打工的人轻松得多。来自广州的赵先生说,他在大陆生活很惬意,出国前就知道自己要受苦,但面对没有工作的高消费生活,他始终乐观,因为“我就是来镀金的,拿了学位就回国”。

第三类人为了家庭团聚。由于加拿大政府不断收紧移民政策,父母申请移民比较困难,重孝道的子女往往为了家庭放弃移民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流”大潮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65%的人说不后悔,45%的人说“回流”后工作更称心如意,罕见“回流”后再回到加拿大的例子。尽管加拿大移民局还没有就华人移民“回流”现象明确表态,但不少加移民专家都认为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移民中的“海龟”回流潮

【万维读者网】“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 CANADA)最近发表的一项有关移民和人口变化的统计推测,到二零一七年,即十二年以后,加国大城市的有色移民人口总数将超过一半。特别是中国移民的人数增加得更多更快。

统计显示,从一九八一至二00一年的二十年间,每年平均有三万五千四百个华裔移民来加。今天,来自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华裔移民的人口总数已达百万。是加 拿大最大的有色族裔群体。他们之中平均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受过大专教育,其比例双倍于本地人口。华裔移民知识和科技水准之高,应成为像洛山矶、纽约和多伦 多这样大城市企业争聘的对象。很多主流社会会把这一现象称做加拿大的“亚裔化” (CANADA’S ASIANIFICATION),“我们的潜在优势”(OUR HIDDEN ADVANTAGE)和中国“脑力增益”(BRAIN GAIN)。然则,这些智慧和脑力却并未被妥善利用。这批身怀高智慧和高技能的华裔移民正朝向加国涌进的移民潮的相反方向逆流,回归原地寻找机会。

加国招徕高教育水准移民政策吸引了很多这样的人才。但是他们来加以后的处境却并不理想。很多人的学历和技艺不被承认,只能从事低薪和体力工作。少数有幸找 到本行工作的,缺乏晋升机会,无法施展自己的特长。经过几年折腾以后,纷纷回流。加拿大主流社会早已认识到这点。但对上述的华裔移民的不断回归祖邦潮流特 别关注。这是因为加拿大正准备从世界上最庞大最热火的中国经贸市场上争取更多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而这批正在流失的懂得两国语言商情和习俗的人才,正是加 中贸易急需的“脑力”。而且其回流的比例已达百分之二十,远远超过其他族裔高科技人才百分之八的外流速率。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加强对海归人士的优惠政 策,这股脑力外流的速度和幅度正在上升和扩展。“海龟”这个名词一向只在中国知识界和民间使用,现在连加国主流社会也熟悉了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媒 体把这一名词注译得更加详细和富有情意。三月廿七日的英文“星报”著文称这批知识份子是出生在太平洋彼岸,必然会游经千百里回去故居的 “海龟”。但盼望他 们仍会回来。

对大洋彼岸这个十三亿人口的经贸市场,西方工业国家正积极争取机会,且各有斩获。唯独加拿大,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尽管渥太华的主观努力,加国工矿企业的 对华贸易额仅占中国国际贸易的百分之一点六,与二十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长,还萎缩了四分之三。事实上加拿大的工业不但在对华出口上成绩欠佳,且有成为中 国丰厚外资收购的目标和对象。加拿大的油页岩矿藏、有色金属公司和其他重工业生产设置都在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采购单上。中国只要动用六千亿美元外汇储备中 的“零头”就可以把它们买下。这正引起了加国主流社会的过敏反应。和美国一样,加国情报机构正在捕风捉影地要防止中国利用当地移民“窃取工业情报”。联邦 的议员开始提出警告,要“严密监察和详细审核”中国对加国工矿企业的收购意图。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及增强对华贸易,加拿大很自然地想到,要如何留住和利用上 述这批“海龟”人士为加国效劳。他们毕竟是加国公民。理当为国出力。

然而,要全部留住这批华裔加国公民中的精英份子,使其成为推进加中贸易和多方面交流的重要动力,并非易事。主要是他们找不到留下来的“引力”。据数周前 “加国统计局”发表的一篇报告显示,九十年代移民就业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一,当地民众的就业率是百分之八十。高科技移民的就业就更低,很多人生活在加国低薪 边界线以下的生活水准,或者说生活在一身贫困之中。温哥华“弗雷色大学”(SIMON FRASER UNVERSITY)经济学教授,加国移民问题权威唐·地伏兹(DON DEVORETZ)著文称,历史上的移民一向是在加国落地生根,工作终老后,才有人回故居退休养老。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移民,在这里完成了高等教育以后就离 开,为别的国家工作和服务。这批人正当壮年和一生中贡献最大的时期。唐·地伏兹,以其自己所教授的一个挤满操国语学生的班级为例,“他们中的大部份都会在 毕业后到别的国家工作”。他指出,这些智慧很高,学业有成的中国学生往往在本国的学历不被承认,工作极端困难,只能接受待遇菲薄不受尊重的工作,挣扎在贫 困线下过活。他们对加拿大越来越迷茫。地伏兹因而向联邦国会的有关机构警告称,加拿大将越来越远离“首选”的和 “出名”的移民国家的固有地位。

加国的有色移民终有一日从少数族裔变为多数族裔,但华裔移民中的“海归”人群却在不断增多。“海龟”的回流暗流不但越趋激荡,且极难阻止。这是急欲从加中贸易和交流中获取厚利的联邦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中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0 0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全球闹粮荒,你们不在加拿大享受地广人稀,粮食充足的生活,非得回来跟本就粮少人多的国人挣口粮,哎,移民哪,你们就争争气,为中国解决点人口压力吧。拜托,拜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1: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1 18: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2 10:50 , Processed in 0.17557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