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主持人卡佛蒂辱骂华人是"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 一些西方媒体借奥运圣火传递鼓动的反华喧嚣,使一度甚嚣尘上的“妖魔化中国”又卷土重来,部分西方有识之士也感觉到了这股风潮。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托马斯·海贝勒不久前撰文说,西方一些媒体的负面报道是在歇斯底里地“妖魔化中国”,最可悲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忽视了。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则引述欧洲理事会外交关系委员会执行主任莱昂纳德的话说:“过去5年谈论的都是关于经济机会,但最近6个月谈论的都是中国在苏丹和西藏造成的威胁。”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强调接触、机遇和责任的声音多了,似乎“妖魔化中国”渐渐淡出。但这次一些西方媒体借机炒作中国话题却让我们看到,“妖魔化中国”其实并没有远去,一有机会,它就会跳出来作怪。
“妖魔化中国”之所以还有市场,是因为某些西方人的“中国观”并没有改变。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后发生巨大变化,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过去。很多人不了解中国,不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恰如海贝勒所说:“对很多德国人来说,他们无法判断有关中国的信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本来就不了解中国,当然也就谈不上客观评判。”
当西方人面临企业外迁、工作机会外包以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很快将把他们甩在后面时,当他们看到“中国制造”出现在西方大大小小的商店里,来自中国的旅游者成群结队地走在巴黎、伦敦、纽约的大街上,有些人对这个没有按照西方模式发展的大国有一种不由自主地疑虑、忌妒、恐惧,有的人甚至是仇视。
这种看中国的复杂心情,主要还是源于西方人价值观体系中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法国总统文化顾问弗雷什在剖析这种心态时说,“西方总是好为人师,四处赐教……从来都不大知道如何跟中国打交道,中国的变化也使他们不容易看清问题。”长期以来,西方人的基本思路就是“西方的就是正确的”。在他们的心理预期中,像中国这样一个与西方价值观念不同的东方国家,这样一个没有按照西方既定模式发展起来的国家,怎么会不引发世界性的问题,又怎么会不对西方构成挑战呢?一些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才很容易接受那些把达尔富尔等问题与北京奥运会联系在一起的蛊惑。
改变西方人的中国观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和平发展,用事实说明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主要是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中国没有给世界找麻烦,反而促进了国际上不少麻烦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来说不是“零和游戏”,也不以西方的衰退为代价。相反,中国的繁荣给西方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虽有竞争,但更有合作与共赢。二是面对中国的发展,西方人应该调整心态,适应中国的发展,习惯于与中国平起平坐地讨论问题,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汲取精华。当然,这两个过程将是长期的。对于走上强国之路的中国来说,需要以更多的自信与耐心来与心态复杂的西方打交道。(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丁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