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vivienne98

[社会百态] 历史的底气——中国制造的万国来朝,Z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10、带着甜枣回家(上)
  
  11月9日,英国人抵达杭州。在这里,松筠向长麟交接了工作,剩下的路程将由长麟来陪伴英国人。经过徵瑞、松筠的传递,接力棒终于送到了长麟手里,并由他冲刺:把英国人“请”出天朝。长麟就是前面提到的浙江巡抚,如今他已升任两广总督,上任的途中,顺便“照顾”一下英夷。
  
  由长麟作陪,这让马戛尔尼着实的兴奋,毕竟广州受两广总督的辖制,那里的英国商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长麟的手里,通过长麟来改善英国商人在广州的待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此时的马戛尔尼已经把要求放到最低点:不要空着手回国。
  
  长麟给马戛尔尼留下的印象非常好,他和松筠一样的客气与热情,这使得马戛尔尼倍受鼓舞。实际上,长麟的任务和他的前任一样:抚慰并监视英夷。而远在北京的乾隆依然通过驿道上飞驰的快马,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11月14日,英国人从杭州出发。17日,长麟与马戛尔尼进行了一次会谈,这让英国人重新看到了希望,因为长麟询问英国人对广东的贸易体制的看法,并要求马戛尔尼写一份书面报告。
  
  兴奋的马戛尔尼于11月17日将他的书面报告交给了长麟。在这份报告中,比较新鲜的是,英国人强烈建议废除广州的公行制度(有关公行制度,详见第七章)。长麟并没有答复马戛尔尼,他将这些建议迅速向乾隆做了汇报。长麟的一系列举动让马戛尔尼的希望再次燃烧起来,他不知道的是,长麟依“惯例”把他的书面报告按照天朝式翻译润色了一番。
  
  沉浸在希望之中的马戛尔尼决定趁热打铁,经过在北京的打击和热河的教训,马戛尔尼学乖了,空手而归的危险让他不得不放下高贵的尊严,他于11月23日给乾隆写了一封问候信:“英咭唎国使臣马戛尔尼谢大皇帝恩典。我们国王敬大皇帝大福大寿,实心恭顺。如今蒙大皇帝看出我国王诚心,准我们再具表文进献,实在是大皇帝大寿万万年,我们国王万万年听教训。这实在是大皇帝的恩典,也是我国的造化。大皇帝又不嗔怪我们,又不限年月。我们感激喜欢口不能说,我国王也心感激。求大人替我们奏谢大皇帝恩典。此呈系托马斯当东亲手写。”
  
  注意最后一句的落款,这是小斯当东亲笔写下的,就是那个会说汉语、会写汉字的小孩。所以,这真的是英国人写出来的,并不是天朝式翻译。至少在表面上,马戛尔尼写了一封符合朝贡规则行为要求的信,尽管并不代表英国人接受了朝贡规则,但至少表明马戛尔尼此次出使已输的体无完肤。实际上,这封如此恭敬、卑谦的问候信并没引起乾隆的注意,因为他以前看到的信函都是这样的。
  
  一件小事又重新让英国人找回了尊严。长麟想吸烟,一旁的马戛尔尼从口袋里取出了一个磷瓶,点燃一根火柴后交给长麟。这根火柴着实吓坏了长麟,他不明白马戛尔尼为什么能把火放到口袋里而不被烫伤。实际上,一根小小的火柴的确让当时的中国人着实惊奇了一番,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孙玉璋在《异闻琐录》中这样记载:“英夷所贡杂物,有自来火者,长仅盈寸,一端五色洋药,擦之而火爆发。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叹为鬼物。”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火柴的雏形:发烛,又叫做引火奴。它与后来的火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发烛是引火的工具,也就是说必须先有火源,然后再依靠发烛引火。火柴就方便多了,一划就燃,这是中国人惊奇的原因,也因此,火柴最初被中国人称作自来火,很形象,正好可以与传统的发烛区别开。这件小事让马戛尔尼写下了这样的结论:“在工业和科学上,比起西欧国家来,(中国)实在处于极落后的地位。”
  
  12月9日,使团收到了乾隆的诏书,大皇帝已经批准了英夷今后可再来“进贡”。不过,让马戛尔尼失望的是,乾隆对马戛尔尼的建议只字未提,或许在乾隆看来,英夷可真能叨叨,朕可没时间陪你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0、带着甜枣回家(下)
  
  12月19日,英国人终于到达了广州。广州也举行了仪式,就像英国人在路过的城市中看到的那样,广州的军队也操练起来。英国人在审美疲劳中也突然反应过来天朝此举的目的:看似是尊重,实际上天朝是想表明,军队已做好一切准备。当然,故事的脚本也在无聊的重复着,英国人并没有乾隆爷所希望的那样吓破了胆儿,而是很开心:广州的军队如同以前见过的天朝军队一样,是一支由弓箭武装的军队,大英帝国的军队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他们。
  
  到了广州也意味着马戛尔尼马上就要离开天朝了,英国的船队已经在黄埔侯命。长麟也做到了送佛送到家,直到马戛尔尼离开天朝前的一刻,长麟还在继续给英国人喂着甜枣。与松筠不同,长麟不仅在嘴上安抚,也多少用实际行动体现一下,他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在表面上满足了一下英国人的一些要求:1794年1月2日和1月5日,长麟在广州城贴出了两个告示,第一个告示规定了一般百姓如果粗暴对待夷人将要受到的刑罚,第二个告示规定了官员盘剥夷人将要受到的刑罚。
  
  可以说,长麟的甜枣给的很成功,英国人是笑着离开天朝的。再准确点说,马戛尔尼本身也渴望着甜枣,前文说过,他不想空手而归。显然,长麟的甜枣为他回国后的报告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马戛尔尼在向伦敦汇报时,强调他的出访是成功的,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尽管使命没有完成,但天朝政府已经重视英国,并且给予英国商人一定的优惠,这些迹象让人鼓舞,他敦促内阁趁热打铁,再派出一个新的使团。马戛尔尼是自欺欺人吗?有可能,因为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完全失败,尤其是这项花费巨大的出访。
  
  1月8日下午1点,马戛尔尼带领使团离开了广州。1月13日,“狮子”号通过了虎门炮台,马戛尔尼抓住最后的机会观察天朝:“(虎门)防御很薄弱。大多数开口处没有炮,在少数几处有炮的地方,最大的炮的直径只有6英寸。”马戛尔尼预言,这个要塞会被英国军舰轻而易举的摧毁。1840年的鸦片战争证实了这一点。另外,在离开天朝之际,英国人还考察了澳门附近的岛屿,并且指出香港岛非常适合殖民。根据这一报告,1841年,英国军队将米字旗插在了这个岛上,一年后的《南京条约》确定了英国人对该岛的合法殖民。
  
  在马戛尔尼离开天朝之际,我们有必要看看乾隆给乔治三世的回信,当然,按照按照朝贡体系的规则,这封信应该被称为敕谕,一种皇帝给臣子的文书。可以说,乾隆因为这封敕谕而名震西方,这封敕谕的内容被后世的西方学者广泛引用,从而塑造了一个自大而又无知的天朝形象。让人替乾隆难过的是,他的这封信的内容更多的被西方社会当作休闲娱乐之用:茶余饭后当作笑话看。那么,这封敕谕里到底都讲了些什么呢?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符合敕谕行文的规则:皇帝给臣子的文书)。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乔治还真是孝敬)。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这么孝顺的孩子值得表扬)……(以上省略一百字,主要讲述乾隆对使团人员的恩惠)……(以上省略六百多字,乾隆主要是叨叨他为什么不准英国大使常驻北京,下面将是这封敕谕的重点内容)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我们天朝地大物博,我皇帝老子很勤政,并不稀罕宝贝)。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这次念你们诚心进贡,我盛情难却,只好收下了)。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其实呢,我天朝如今万国来朝,争相向我进献宝贝,我们什么都不缺,这都是你们家马戛尔尼亲眼看到的)。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所以,我们天朝根本不需要你们英国的东西)。……(以上省略几十字,乾隆又开始叨叨不准英使留京的事,他真的老了)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乂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老乔啊,你要理解我,以后要永远恭顺我,这样大家才能太平啊)。……(以上省略几十字,主要讲述给老乔的赏赐)王其祗受,悉朕眷怀。特此敕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最危险的结论(上)
  
  英国人终于离开了中国,这群不速之客在这里待了半年。对于这个古老国度,他们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马戛尔尼认为只要有和平的希望,英国人就不应该对天朝动武:“我们现时的利益,我们的良知和我们的人性禁止我们去考虑派兵远征中国,除非我们绝对肯定我们的忍耐没有用。”他承认:“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并制止他们从海南岛至北直隶湾的航运。”
  
  但是,他又认为,如在战场上打败天朝,很有可能导致这个庞大帝国的分崩离析。谁会从这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呢?是沙俄。不要忘了,马戛尔尼曾出任英国驻沙俄的公使,对于沙俄在远东的野心,马戛尔尼非常清楚:“将使俄国有机会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统治权并攫取蒙古诸省;面对如此有利的时机,叶卡捷琳娜二世原有的野心就会暴露无遗。”马戛尔尼认为如果贸然发动战争将会使沙俄从中渔利,英国人并不能捞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他主张继续走和平的道路,他坚信因为他这次出使所打下的基础,只要继续派遣使团,天朝迟早会接受西方规则的。
  
  值得注意的是,马戛尔尼的逻辑表面上虽有些道理,但细细推敲,却分明是有问题的,一场战争就能导致帝国的分裂?显然,他在这里运用了夸大的手法,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是错误的。当然,沙俄趁英国军队的入侵,从而攫取了中国大量的土地倒成了现实。
  
  其实,马戛尔尼在内心深处已经意识到战争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但他不能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就意味着这次出使是完全失败的。前文说过,马戛尔尼非常要强,他不会对英王说自己完全失败了。一个害怕被人指责为失败者的人,怎么可能从他嘴里说出会给自己打上完全失败烙印的战争提议呢?
  
  接着,马戛尔尼对天朝又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1794年9月6日,英国使团回到了英国。从出发到回家,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在使团快要到达英国时,马戛尔尼就给这次出使盖棺定论了:“由于皇帝的旨意而对使团表示的敬意对中国人的思想起了有益的影响:英国人不再是他们蔑视和辱骂的对象了。从此中国人的态度对我们好多了:而这一切的巩固还有赖于东印度公司的努力。”这个定论充满了乐观情绪,也回避了很多重要的问题,比如,中国并没有接受西方的规则。
  
  马戛尔尼还希望把这股乐观情绪带给所有的英国人。然而,英国使团在中国的真实遭遇已经开始流传起来,这在伦敦掀起了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马戛尔尼,并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有意思的是,英国官方还是比较维护马戛尔尼的定论,这看起来更像是皇帝的新衣,官方也不想向民众宣布花费巨大的出使任务完全失败了。不过,真相还是一步步的揭开了。马戛尔尼最大的贡献也就此产生:他使英国人彻底改变了对天朝的看法。各种各样的见闻让以前那个令人向往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渐渐暗淡下来:“中国人所吹嘘并得到许多欧洲历史学家承认的中国对其他民族的优势全然是骗人的”、“一个民族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人们是根据孔子的说法向我们介绍中国人的:理论上的中国人,而不是事实上的中国人”、 “他们的偏见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只有用暴力才能消除”……就这样,一个自大、落后又愚昧的中国形象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来,英国报纸是这样讽刺的:“这就是中国人,昔日他们还是人类无与伦比的精英,今天已降为人类学研究的奇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危险的结论(中)
  
  不过,英国人的确按照马戛尔尼的建议继续尝试着和平的路线,在马戛尔尼回国后的第二年,乔治三世又给乾隆写了一封信,马上就要退位的乾隆又给乔治下了圣旨:“天朝抚有万国,琛赆来庭,不贵其物,惟贵其诚。已饬谕疆臣将贡物进收,俾伸虔诚。”英国第二个出访天朝的使团也在筹备中,后来因为老斯当东生病,搁浅下来。1796年,乾隆让位给他的儿子嘉庆,天朝进入了嘉庆时代。
  
  然而,等待是让人焦急的,天朝方面的无动于衷让英国人想尝试一条新的道路。1802年,英国人借口防止法国人入侵,派舰队来到了澳门海面。虽然澳门租借给葡萄牙,但天朝向来认为澳门是自己的领土,并设置澳门同知来管理澳门,实际上,此时的天朝的确还拥有澳门的主权。
  
  所以,英国人的大胆行为激怒了天朝,天朝以中断两国贸易相威胁,终于迫使英国人离开了澳门海面。英国后来给天朝的解释是:“法兰西欲侵澳门,故举兵来护,讹言请勿轻信。”嘉庆帝给广东方面的上谕:“有犯必惩,切勿姑息。无隙莫扰,亦勿轻率。”
  
  英国人显然想在天朝主动接受西方规则前,就在中国攫取一块租借地,澳门是最好的选择。不死心的英国人又迎来了新的机会,1808年拿破仑的法国占领葡萄牙,英国人再次借口保护澳门不被法国占领,派军队去了澳门,这一次,英国人获得了流亡的葡萄牙王室的许可。与上次始终未敢登陆不同,英国军队这次悍然占领了这座城市,大胆的英国舰队还闯入了虎门,严重威胁着广州。
  
  嘉庆皇帝震惊了,他不敢想象一个小小的蛮夷居然敢占领天朝的土地。与三百年前明朝海军驱逐这些蛮夷不同,在这起突发事件中,天朝的海军始终没有出动,其实,此时的天朝已没有象样的海军了。所以,天朝只能派遣大批士兵造成大兵压境之势,再中断双方贸易,逼迫英夷退出澳门。这一次,英国人又退却了,毕竟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而且英国的反法同盟正在与拿破仑的法国进行战争,他们还没有把精力投放在东方。
  
  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标志着拿破仑的失败,英国终于有精力关注一下东方,他们又开始尝试以和平的方式让天朝接受西方的规则。1816年8月29日凌晨,嘉庆皇帝端坐在宝座上,他是在忙于政务吗?不,他是在等待英夷的磕头。站在门外的是英国特使阿美士德,他率领着英国第二个使团与大皇帝的距离只有一扇门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危险的结论(下)
  
  这个使团与马戛尔尼使团进京路线几乎一样,而且使团里还有一个天朝方面的老熟人,他就是小斯当东,就是马戛尔尼使团中,那个会说汉语的小孩,他如今已经成为阿美士德使团里的副使。与上次觐见一样,觐见礼仪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天朝的官员认为英夷不向天下共主的大皇帝磕头是无法饶恕的错误,他们还向嘉庆保证英夷会行三跪九叩之礼的,所以,嘉庆决定召见英夷。于是,官员们就导演了上面的一幕:英国人在午夜刚到达北京时,就被这帮官员带领着去觐见皇帝,他们想趁英国人疲惫不堪、精神恍惚时,逼着英国人磕头。
  
  嘉庆的大殿很安静,虽然已是凌晨,但他依然兴奋的没有睡意。23年前马戛尔尼觐见他的父亲乾隆时,他也在场,他非常介意英夷不向他的父亲磕头。如今,他终于可以帮他的父亲出一口鸟气了。然而,此时的殿外已经吵翻了天,天朝的官员们都在逼迫阿美士德磕头,阿美士德以他没有国书和礼服,自己又异常的疲劳为理由拒绝了。应该说,阿美士德的拒绝很得体,然而向皇帝下了保证的官员们却顾不了这么多,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动手拉扯阿美士德:今天磕也得磕,不磕也得磕。英国人愤怒了,事情也就这样闹大了,从语言冲突到肢体冲突,双方都推搡起来。
  
  此时,嘉庆宣英夷觐见。大殿里空空荡荡,并没见到英夷的踪影,官员们进来汇报:英夷贡使突然病倒,不能觐见了。嘉庆笑了笑:正使不能见,副使也可以,大皇帝可不和蛮夷计较这些。官员们已经汗流浃背:这个……副使也病倒了。直到这时,嘉庆才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也愤怒了,他命令英夷滚出天朝去,就从现在开始滚。可怜的阿美士德刚踏进北京就被驱赶出去,他甚至还没看清北京是什么样子。从此以后,英国人再没有派遣使团。
  
  阿美士德走后,天朝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鸦片越来越多了,大烟馆已随处可见,吸食者众。而由于英国的鸦片走私,天朝的贸易顺差变为逆差,大量白银从天朝流入英国人的口袋里。时间又过去了23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了,这个意外的消息震惊了伦敦朝野。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院正在为是否远征天朝进行激烈的辩论,一位老者站起来准备发言,全场登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老者的份量,他就是托马斯.斯当东爵士,就是那个47年前跟随马戛尔尼和老斯当东来到天朝的小孩,就是那个仅用两个月便把汉语学得有模有样的神童,就是那个亲手用汉字写下:“大皇帝大寿万万年,我们国王万万年听教训”的孩子,就是那个跟随阿美士德被嘉庆皇帝驱逐出北京的副使。所有议员都静静聆听着他的发言,再没有一个英国人能比他更熟悉天朝了。托马斯.斯当东对所有议员讲道:“我们进行鸦片贸易,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呢?没有。当两广总督用他自己的船运送毒品时,没有人会对外国人也做同样的事感到惊讶。”
  
  “北京朝廷有权强化司法措施以制止鸦片贸易。但迄今为止对外国人最重的处罚是禁止经商或驱逐出境,现在它能粗暴地判处他们死刑吗(英国传说林则徐要处死英国的鸦片贩子)?这种追溯既往的做法是对人权的不可容忍的侵犯。中国人要像对待他们的叛乱分子一样用剑刃来对待英国人,我们要小心!如果我们在中国不受人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并且渐渐地在全世界都会如此!正在准备中的战争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它的结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根据胜负,这些影响又将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要输掉这场战争,我们就无权进行;但如果我们必须打赢它,我们就无权加以放弃。”
  
  他最后说道:“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还是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演讲结束了,大英帝国下议院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赞成:271票,反战:262票,对华战争案就这样获得了通过。9票的差距让人惋惜,可是该来的终究要来,英国人已经等了47年。
  
  1840年6月,英国远征舰队出现在广州海面,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历史翻开了最沉重的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参考书:

  
  佩雷菲特(法):《停滞的帝国》
  何伟亚(美):《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斯当东(英):《英使觐见乾隆纪实》
  马戛尔尼(英):《马戛尔尼日记》
  《清高宗实录》
  故宫博物院:《掌故丛编》
  
  其他参考书
  
  《清史稿》
  费正清(美):《观察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4: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喜欢不喜欢,请给俺加分分。

评分

参与人数 8财富 +55 收起 理由
紫燕喃喃 + 5
吕夏潮 + 5
wx76 + 5
戈壁胡杨 + 5 精品文章
玫瑰金 + 10
梦想飞翔 + 5 精品文章
apple3800 + 10
Ruibin + 10 good look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9: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15: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没有钱了,都花出去了。明天给阿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vivienne98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see good see,提醒一下微微安,上次那个盎狗鲁啥克星人历史的帖子还没贴完哪~~~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vivienne98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18: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vivienne98写的吗?

写得很好!

一口气看完。

可喜的是,历史已翻过去200-100多年了。国家开放的使小民可以享受西方的“淫技”。

可笑的是,今天的官场规则和那时候相差无几,上下还是老把戏

可悲的是,当官儿的还是那个鸟官样,小百姓还是那个可怜的小百姓样,没什么长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戈壁胡杨 于 2008-4-26 18:52 发表
真是vivienne98写的吗?

写得很好!

一口气看完。

可喜的是,历史已翻过去200-100多年了。国家开放的使小民可以享受西方的“淫技”。

可笑的是,今天的官场规则和那时候相差无几,上下还是老把戏

可悲的是,当 ...
在国内的时候,一位官员告诉过俺,丫头,想从政么?先把官场现形记看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08: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要再是战争的形式使我们的国家发生变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2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戈壁胡杨 于 2008-4-26 18:52 发表
真是vivienne98写的吗?

写得很好!

一口气看完。

可喜的是,历史已翻过去200-100多年了。国家开放的使小民可以享受西方的“淫技”。

可笑的是,今天的官场规则和那时候相差无几,上下还是老把戏

可悲的是,当 ...


写的很好!

一口气看不完。


想想这个问题。就像生长在父母吵架的家庭中,孩子以后的婚姻多半也是伴随着吵架。

也好比一个长工,多年努力终于把老财打倒了,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一个和老财家一样的深宅大院。

我们的为人处世的哲学,都是从上一辈中学来的,只不过这个辈的范围大了点。

所以,在我们的世界中,始终人治大于法治。从古至今,有西游记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8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海航行靠舵手,就怕舵手喝醉酒。
我们一直都这么担心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2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族本身就是蛮夷,还叫别人蛮夷,可笑。感谢英国的鸦片战争,民主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0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一段历史,长进知识,感谢!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来清政府怂恿义和团杀传教士,招来八国联军侵略,这段历史真实记载很少,很想了解学习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22 20:43 , Processed in 0.17922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