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解禁潮惊涛拍年线 本报记者 刘诗颖 王芳艳 蒋云翔 2008-2-23 0:14:00 转自21世纪网
2月22日,银行股板块又经历了新一轮的恐慌性杀跌,当日该版块跌幅达到4.61%。
导致当日银行板块暴跌的是招商银行(600036,SH)的一则公告。公告称,公司有限售条件的2532396325股流通股将于2008年2月27日起上市流通。
此前,银行板块已经经历了浦发银行(600000,SH)两天跌去16%市值的噩梦。
不只是银行板块。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在2008年,出现限售股权出售的公司多达1200家以上,各种限售股份所需资金总量超过3万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当前流通股市值的1/3。
大小非解禁的洪水猛兽之前,谁在猖狂出逃?谁在相机而动?
根据本报记者多方调查,到目前为止,面临解禁的多数企业并未出现抛售狂潮。但相比2007年,减持的数量已开始大幅度增加,随时可能套现的阴影极有可能造成股价滞涨。
惜售银行股
银行股是解禁潮中的重灾区。2月,银行限售股解禁迎来2008年第一波高潮:兴业银行(601166.SH)33亿股、招行23.6亿股,解禁市值约2200亿元。5月,浦发银行3.17亿股和交通银行(601328.SH)132.43亿股解禁,二者市值约1800亿元(按1月底股价)。
以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解禁的限售股包括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和首发战略配售股份,合计高达32.79亿股,是其现有流通股数量的4倍有余。
"我们还没有卖掉一股兴业银行的股票。"一家投资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在2006年年底以大约10元价格收购了2000万股兴业银行法人股。
兴业银行将于3月20日公布年报,到时可能要公布分红方案。他预计极有可能是十送十。而且,自1月中旬以来兴业银行股价大跌,他希望等到市场转好再卖。
很多投资者都在等待更好的收获季节。早在2007年10月,民生银行(600016.SH)就有限售股解禁,民生的北京一股东拒绝抛售,理由是资金压力不是很大并且难以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
但他并不坚定,也是一个随时要走的"套现者"。他说,"如果明年股市就跌到2000点,我们肯定跑了。对于2008年不能有太高的预期,但对于熊市是否来了还不好说。"
更多按兵不动的大股东则由其公司性质和战略决定。一位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认为,一些国资公司需要在某些产业领域进行股权控制,政策上和战略上都不允许抛售。
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均认为,一旦因为限售股减持而造成了市场的大幅波动,中国证监会将联合国资委及其他管理部门共商对策,国有股减持绝不像想象的这么容易。
"至少在2月5日当天,前十大股东中没有一家抛售。"兴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有关人士说。
根据TOPVIEW数据显示,兴业银行2月5日法人持仓占比为82.1%,到2月19日降到81.5%,按照兴业银行流通盘约40亿股计算,这段时间法人股仓位仅减少了约2400万股,市值约10亿元。
华夏银行(600015.SH)同样面临解禁,其第一大股东首钢公司有关人士说,自1992年华夏银行成立至今首钢一直都是第一大股东,现在首钢也不会因为看重短期利益而抛售华夏。在首钢的产业规划中,产业资本的发展水平、速度要有金融资本作为支撑,首钢计划以华夏银行为平台,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运作。
红塔集团更表示,对所持有的金融股权并无套现计划,甚至希望增持华夏银行。红塔是华夏银行和交行股东。
红塔集团现在现金存款就有100多亿,并无套现冲动。相反,如果套现寻求其他投资,则需要重新审批,尽管国家烟草总局此前希望该集团集中精力做主业,但最近已有所放松。
不过,业内对银行前景的看法也产生了分歧。
有人认为银行股东数量较多,股权数额巨大,如今前景难料。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某人士认为,银行业将成为股权抛售的主要行业。
他提醒记者注意一个现象,就是泛海集团大笔抛售民生银行的股权。"泛海集团的主营是房地产,过去十年间,不少民营房地产公司的大股东出于战略考虑,都投资了商业银行。现在房地产遭遇宏观调控,主业资金紧张,这个时候出售银行股权就成了缓解资金压力的一个好办法。他认为,如泛海集团,因主业资金吃紧而出售商业银行股权的现象将频频出现。
此外,他认为商业银行在2008年将经历盈利的顶点。到2009年景气周期将过去,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坏账上升,盈利迟缓的局面。"2008年上半年,是处置手上银行股权的好时机。"
持有兴业银行4000万股、招商银行5216.4422万股和交通银行1.5亿股的东电B(900949.SH)近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授权经营层在上述股份结束限售期后,适时进行减持。
解禁重灾区:周期性行业?
联合证券报告指出,进入2008 年,大小非股东的减持行为变得十分频繁。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月共有8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17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的股份占1月份全部解禁非流通股股数的24.79%;远高于2007年全年7.50%的水平,减持力度明显加剧。
"我们在2007年1季度减持了部分股权,4季度再次减持了3000多万股权。"谈到公司对中信证券(600030,SH)的投资,雅戈尔(600177,SH)董秘刘新宇告诉记者。
雅戈尔十年前以每股1.6元的价格入股,继而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
"减持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和公司自身需要。"刘新宇表示,通过减持获利巨大的股权,可以进行其他的投资或经营。雅戈尔2007年四季度减持3000万中信证券,获利接近30亿元。
"减持的理由很简单,投资获利巨大。作为强周期行业的典型,中信证券面临成长性下降的风险,在这个时候,减持是理智选择。"上海一位曾经持仓中信证券的基金经理表示。
某私募基金经理认为,具有强周期属性的证券、有色等行业可能成为大小非解禁的重灾区。因为相关行业的业绩受周期影响波动很大,如果在景气周期不抛出股票,拐点一旦形成,股价的走势将如同过山车一般。"投资界流行一句话,投资周期性企业过了头,比玩轮盘赌还要危险。"
"是否卖出剩下的股权是不确定的。"刘新宇坦承,仍然持有中信证券大部分股权,主要是看好它行业龙头的地位和持续稳健的经营能力,但是如果市场或者公司发生了大的变化,不排除进一步减持的可能。
但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研究员梁静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强周期行业的减持压力主要会集中在非控股股东或财务投资人身上,这不仅仅存在于证券等行业,各行各业都可能出现。目前股指处在高位,如果财务投资人需要资金或是感觉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投资预期,很有可能会减持股权,回笼资金。
"以中信证券为例,截至2007年三季度,中信集团的持股比例只有23%左右,如果它还要减持,再经历一次再融资,控股权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至于民营上市公司,"现在市场估值仍然较高,理性上来说,民营企业的套现冲动较大"。某券商自营部负责人表示。
不过,从苏宁电器(002024,SZ)、大族激光(002028,SZ)、伟星股份(002003,SZ)等多家优质民营企业来看,经过了公开发行和再融资,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大多不到33%,如果再减持,控股权地位难以为继。倘若A股真正进入了全流通时代,难免会发生竞争对手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恶意收购的事件。
易方达基金总裁助理肖坚曾在苏宁电器等多家成长股获得高额收益。他认为,虽然不少企业市盈率高企,但成长性依然有保证,大股东大笔减持的行为不会是常态。"除非大股东不再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
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2008年有限售股权出售的公司多达1200家以上,各种限售股份所需资金总量超过3万亿元。
某私募经理认为,从行业来看,证券、有色、银行等周期性行业减持压力最大,国家绝对控股的7行业——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减持的压力最小。从股权地位来看,控股股东的减持压力小,财务投资人的减持可能大;而从所有者性质来看,国有控股公司的减持压力小,民营企业的减持压力大。
解禁下的对策
解禁潮汹涌而来,持有大量公司股票的投资经理们将采取怎样的策略应对呢?
一有外资背景的基金经理说,解禁最直接的是造成股价滞涨,以民生银行为例,解禁到现在股价只要有所上涨,就有股东抛售打压股价,也就是所谓的滞涨现象。
联合证券报告分析,民生银行是1月被减持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减持市值约为17.38亿元。从市场表现看,民生银行明显疲软,1月份股价下跌了19.03%,是自2006年4月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某人士表示,有解禁预期的公司股价下行压力很大,以今日发出解禁公告的招商银行为例,可能到了2月27日当天,并没有什么股东卖股票,但很多投资者在事前都会减仓以回避市场风险。
招商银行近期的市场走势确实反映出了这样的心态。2008年以来,公司股价下跌接近10%,以2008年的业绩计算,目前动态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不过,从K线图上看,下降趋势还将持续。
"很多基金趋势投资的倾向非常明显。"国泰君安梁静坦承,基金比的是相对排名,如果别人都卖了,你还没有卖,一旦股价发生了波动,净值排名的压力会很明显。
在解禁压力下,也有抱定长期投资理念不放的机构。
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它们公司从第一只产品成立到现在,就一路持有招商银行,从来没有尝试过波段操作。如今,该股已成为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我们看好招行的盈利模式和管理层的执行力。"
不过,在招商银行近期难看的技术图形面前,他无奈地表示,"每月定期定额买点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如果长期持有就意味着要和短期剧烈的波动做斗争。那么,短期内回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我们的策略就是买入一些小市值的股票,股东解禁意愿不强,而公司的盈利依然能有保障。" 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某人士表示。
不过,即使投资了一些小市值公司,也难免会遇上大股东减持的"陷阱"。
投资界人士介绍,2007年3季度,湘潭电机集团对其控股的湘电股份(600416,SH)进行了减持,此举遭到了持有该股的基金等投资机构的一致"讨伐"。因为,在所有类型的限售股减持中,投资机构对于控股股东的减持最为警觉。
在市场的压力之下,大股东停止了其抛售股票的行为。但一些投资机构抛售了公司股票。
"毫无疑问,如果我重仓的股票出现了大股东主动减持的现象,我会全部卖掉该股,因为这标志着大股东对公司的未来缺乏信心。"某私募经理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