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48|回复: 14

[中国时事] "带负荷融冰"这个技术难题在毛泽东时代已经解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5 1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月的这场大雪之所以为灾如此严重,停电因素占了一半。之所以停电,是因为输电线结冰压倒了铁塔,压断了电线。目前电力系统救灾最大工作量是除冰,而除冰方法基本是人工作业,效率低不说,而且既艰难又危险--牺牲的电力工人都是在除冰作业中牺牲的。

然而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毛泽东时代中国早已开发出"带负荷融化线路覆冰技术"(见附录:《电力企业最有效最经济的融冰措施----------1984年宝鸡就开始带负荷融冰了!》),而且一直在用--可惜只有宝鸡供电局一家。换句话说,如果这项技术已经全国推广了,这次灾情不会那么大,而且已经那些牺牲的工人是可以不牺牲的。

"带负荷融化线路覆冰技术"是70年代(即毛泽东时代开发)的,是按毛泽东时代的路子--"组成技术攻关组,自主研发并实施"搞成功的。"几十年来,这一技术更加完善,如今在融冰站内通过微机监控系统,可随时掌握线路覆冰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融冰操作。"--也就是说,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可靠技术。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开发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在中国却默默无闻,除了开发这一技术的宝鸡供电局外无人理睬?不是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吗?为什么如此"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却被打入冷宫?(因为大面积断电,损了多少"生产力"?)这才是最值得今天吃足了雪灾断电之苦的中国人深思的问题。

瞧不起毛泽东时代的一切,对毛泽东时代开发出来的东西不屑一顾,满脑子"引进新技术"、"国际接轨",捧着金饭碗要饭,放着中国自己开发的对付积雪结冰最有效的"带负荷融化线路覆冰技术"不用,事到临头全靠工人顶风冒雪手工作业抢修,导致本可以避免的牺牲、本可以避免的大面积停电、本可以避免的大面积受灾--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附录:电力企业最有效最经济的融冰措施----------1984年宝鸡就开始带负荷融冰了!

1984年宝鸡就开始带负荷融冰了!

西安晚报

本报宝鸡讯 (记者 郭欣) 1月10日以来,持续多日的暴风雪造成南方很多地方多条输电线路断线、倒杆。可是位于宝鸡重冰区的输电线路却安然无恙。昨日,记者从宝鸡市供电局了解到,他们采用的是全国唯一的带负荷融冰技术。

据了解,宝鸡供电局负责维护的110kv马向I、II线(宝鸡马营变电站到凤县向阳变电站)承担着对宝成铁路供电的重要任务。马向线主要沿秦岭山区分布,其中有13个基杆塔处于海拔1547米左右的秦岭梁顶,属于重冰区。在没有采用带负荷融冰技术前,线路覆冰严重时,需要立即停电,然后人工用竹竿打冰、破冰,不但费时费力,还易对导线造成伤害。

宝鸡市供电局于上世纪70年代,组成技术攻关组,自主研发并实施了"带负荷融化线路覆冰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线路本身,通过自耦变压器升压后在双分裂导线形成回路,产生电流,通过导线发热自动融化覆冰。1984年,宝鸡供电局在秦岭深处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融冰站。起初,还需人工到现场观察线路覆冰情况再进行融冰。几十年来,这一技术更加完善,如今在融冰站内通过微机监控系统,可随时掌握线路覆冰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融冰操作。

融冰站站长雷维斌告诉记者,持续多日的暴风雪造成线路覆冰急剧攀升,特别是秦岭重冰区,常常是刚融完冰,几个小时后线路就又结冰了。所以,他们随时组织人员到现场察看融冰后线路覆冰情况,安排人员24小时守在控制室,一旦覆冰传感器报警,就要立刻进行融冰。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融冰站就进行了12次融冰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5 14: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5 15: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5 17: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5 22: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1: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怕当时的技术是亩产万斤。而且从原理上说,负载融冰只能在线路之间,并且耗电巨大,作为实验还可以,全面使用的话三峡大坝恐怕就要冒烟了。这还不算上融冰时短路的危险。

高压铁塔架上面进行负载融冰就更不可能了,把电流接到铁架子上的话,铁架脚边的老百姓可就危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1: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猫 于 2008-2-6 01:42 发表
就怕当时的技术是亩产万斤。而且从原理上说,负载融冰只能在线路之间,并且耗电巨大,作为实验还可以,全面使用的话三峡大坝恐怕就要冒烟了。这还不算上融冰时短路的危险。

高压铁塔架上面进行负载融冰就更不可能了,把电流接 ...

老猫你是这个专业的?
怎么说的这么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1: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怕当时的技术是亩产万斤。而且从原理上说,负载融冰只能在线路之间,并且耗电巨大,作为实验还可以,全面使用的话三峡大坝恐怕就要冒烟了。这还不算上融冰时短路的危险。

高压铁塔架上面进行负载融冰就更不可能了,把电流接到铁架子上的话,铁架脚边的老百姓可就危险了。




楼上的,够弱智,
还真把这话茬当回事啊~~~~~~~





[ 本帖最后由 霹雳油侠 于 2008-2-6 01: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1: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霹雳油侠 于 2008-2-6 01:46 发表




楼上的,够弱智,
还真把这话茬当回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1: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霹雳油侠 于 2008-2-6 01:46 发表
楼上的,够弱智,
还真把这话茬当回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2: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3000万元投资“永动机”并无不妥---转贴

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志信最近在人代会上发言说,“去年有个研究员发现了一种电流不断旋转的现象,并称其实验样品有望发展成可在手机上长期使用而不需要充电的电池产品,就请求将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试点工程’立项。有关研究机构论证多次后,发现这只是一种半导效应,不可用于一直发电。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两个月后,有关部门却在四川对这个项目立项,并投资了3000万元” 王志信认为这是科技腐败,余以为,此言差矣。

  我认为,我国之所以在基础领域的研究老是落后于西方国家,就是因为像王志信这样的人太多了。王志信这样的人自认为学识高,其实是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多得很。
众所周知,历史上,瓦特看到水壶盖被水蒸气冲动这一现象就发明了蒸气机,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想,当时他们据此去搞创新、搞发明的时候,恐怕并不被周围的许多人看好,如果有人去成心阻挠,近代科技的历史可能就要被改写。我们不应该人为的去搞太多的限制,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研究电流不断旋转的现象,去发明在手机上长期使用而不需要充电的电池产品这样的项目,要是放在西方国家,不过就是一项风险投资而已。这么大个中国,拿出3000万元,来投资这个有风险的项目应该说还是值得的。据我所知,西方国家每年的风险投资额是很大的,成功率也不是我们所想象那么大。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如果十拿九稳地去搞科研,结果必定是十拿九稳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




瞧瞧,这里还有高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5: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知后觉”这个现象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

温哥华冬天,电车电缆结冰了,早晨4、5点钟,第一辆开出的电车就是用来除电缆上的冰的,这款电车还是用了几十年的旧款车,公司已经引进了大批美观新款电车,本来打算淘汰那些旧车的,可后来发现新款的电车只是漂亮,碰到电缆结冰,就走不动,于是“毛泽东时代”电车那强有力的大辫子,又派上大用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09: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霹雳油侠 于 2008-2-5 10:13 发表
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志信最近在人代会上发言说,“去年有个研究员发现了一种电流不断旋转的现象,并称其实验样品有望发展成可在手机上长期使用而不需要充电的电池产品,就请求将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试点工程’ ...


狗屁所长,连物理常识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6 10: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pple3800 于 2008-2-6 09:31 发表


狗屁所长,连物理常识都没有。


喂,过年不能讲粗话知道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8 1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青天白日旗子怎么这么熟悉呢,给温发邮件不更好吗?灾害就是灾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8 18:13 , Processed in 2.72535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