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云:“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我也要像古人踏春游玩般的,细细品位成都。第二天,我便开始了我的市内休闲之旅。我的第一站就是向往已久的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就看到杜甫的半身像,清瘦但干练。下面的石碑上书有杜甫的生平。我是学中文的,对杜甫有一些了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时代,经历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他的许多诗篇,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尊他为“诗圣”。
草堂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廨、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工部祠则是后世为纪念杜甫而建。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我对朱德所提的楹联颇感兴趣。杜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故有“诗史”之誉。草堂内园林十分幽静,溪水蜿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并有春梅、夏荷、秋菊和四时幽兰相伴。令我最情有独钟的是浣花祠外的竹林,这里的竹林到处都有,而且品种多,我虽然分不太清,但对于久居北方的我来说,能看到这么多苍秀的竹已经实属难得。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杜甫《成都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