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60|回复: 2

俄罗斯30科技精英5年内神秘死亡 美特工成黑手?(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3 22: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北新闻网                         2007年10月23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微生物疗法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列昂尼德-斯特拉琼斯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安德列-布鲁什林斯基

在莫斯科与华盛顿关系日益紧张、俄罗斯与西方面临新冷战威胁之际,1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俄《一周论据》周刊惊爆内幕,称最近5年里有30名天才的俄罗斯科学家神秘死亡,另有数十人则遭遇袭击、记忆力神秘受损。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幕后策划者很可能是美国特工部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搞跨俄罗斯、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目的。

反生物武器专家神秘死亡

俄独立军事专家尤里-博贝洛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一系列神秘死亡事件早就应该引起联邦安全局的注意,因为其中有太多东西不可思议,而遇害者名单又是如此之长。”

在莫斯科一家名为“斯拉夫女人”的宾馆,其所有权归属俄联邦国防部。2005年6月7日从斯摩棱斯克来开会的抗微生物疗法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列昂尼德-斯特拉琼斯基教授就住在这里,第二天他还将前往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然而就在安顿下不久,这位年仅53岁的俄医学科学最年轻的通讯院士,就被发现神秘地死在宾馆走廊里。调查发现,斯特拉琼斯基头上遭重物袭击,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两部手机全部丢失。

斯特拉琼斯基神秘死亡正值特维尔州爆发A型肝炎,当时已有300多人被感染。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次传染病爆发是因为使用了生物武器,而抗微生物疗法研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研制出针对这种武器的制剂。

斯特拉琼斯基遇害一个多月后,乌拉尔地区的著名学者、俄联邦国家奖金获得者谢尔盖-沃夫克教授也步了他的后尘,在叶卡捷琳堡火车站中毒死亡。沃夫克的研究对象是惰性气体氙,最新的专著就是《利用氙气作辐射防护剂》。

尽管调查人员下了不少力气,但没有找到凶手的蛛丝马迹。直到现在,上述两起案件仍然没有侦破。

病毒专家曾被中情局瞄上

曾几何时,美国中央情报局曾指控俄著名学者涅莉-玛丽采娃向伊拉克转交天花病毒,认为当时的巴格达政府可能利用它制造细菌武器,军方能用导弹把天花病毒发射到很远的地方。天花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对疫苗有着非常强的抵抗性。美国情报部门是利用间谍获得上述情报的,而且在《纽约时报》没有报道此事之前,这一消息一直保密。

国际疫苗专门委员会成员、俄罗斯教授斯韦特兰娜-玛琳尼科娃指出,玛丽采娃博士一直给人“正派人”的印象,试图招募她当间谍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危险病毒的研究工作始终有严格的制度要求。

俄医学科学院疫苗研究所所长维塔利-兹维廖夫也表示,玛丽采娃最近20年一直领导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麻疹、红疹等传染病的防治研究。他还强调说,研究所拥有的所有天花菌株早在1994年就都送到了新西伯利亚。

两年前,涅莉·玛丽采娃去世了。她的死似乎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但和其他学者死亡事件一样,有美国特工部门的影子。

俄历史学博士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上将说:“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接连遇害?显然,有人现在正在建立单极世界,他们极力阻碍俄罗斯的科学发展,不让俄罗斯向世界奉献新的科研成果;他们要使俄罗斯处于臣服地位,把俄罗斯人变成某种形式的生物机器人;他们要征服我们的伟大祖国,摧毁俄罗斯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

心理战专家接连遇害

看起来,伊瓦绍夫的结论是对的:有人正以夺取俄最有教养、最有才能者的生命为己任,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死至今仍笼罩着神秘色彩。例如,2002年1月4日,科学院通讯院士、电机制造研究所所长伊戈尔-格列博夫在圣彼得堡遇害;2002年1月底,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安德列-布鲁什林斯基被人打死。

布鲁什林斯基主要从事反恐心理战术研究,他失踪的公文包里装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他本应该把这些资料送到五角大楼。就在布鲁什林斯基遇害前几个月,他的副手瓦列里-德鲁日宁教授被打死;

布鲁什林斯基下葬几天后,俄国立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主任、微生物武器及心理控制学专家瓦列里-科尔舒诺夫教授也被打死。他是俄罗斯最杰出的微生物学专家之一,其研究手段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实验室里被广泛应用。

接下来,全俄税务学院院长、心理防护专家埃利达尔-马梅多夫、军事心理学者米哈伊尔-约诺夫也被打死,后者公文包中有关使用心理手段控制敌人的秘密材料丢失;在接到多个恐吓电话之后,从事心理控制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阿尼金中毒死亡。

国家实用微生物学科学中心主任尼古拉·乌拉诺夫认为,这么多科学家一个接一个被杀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这是破坏俄罗斯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不知道他们遇害的细节,但清楚科尔舒诺夫遇害的后果,他的死让一个重要方向的科研工作停滞。”

没有什么领域可幸免

2004年4月20日,莫斯科国立大学计算机数学与控制论系教授维亚切斯拉夫-费多罗夫在莫斯科遇害,他的尸体在位于斯托列托夫街4号楼的家里被发现,凶器是一把普通的切菜刀;没过多久,又传出了59岁的俄联邦政府国民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瓦里亚金被杀的消息,他也死在自己家里,凶器同样是一把菜刀。

2005年9月,57岁的圣彼得堡矿业学院教授伊琳娜-普罗斯库里亚科夫斯卡娅遇害。在这起离奇的案件中,既没有人目击犯罪经过,现场也没有找到犯罪分子的指纹;在圣彼得堡被杀的还有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科研人员、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民族关系问题专家尼古拉-吉连科,他的著作《民族社会学》是民族关系科学领域真正的发现。

到目前为止,这些案件同样没有侦破。国家杜马反腐败委员会专家、法学博士谢尔盖-马克西莫夫说:“是否应该考虑这是英国人所为的说法?这些遇害的学者没有位于市中心的大规模不动产,而且他们基本都在60至70岁,根本无法和袭击对抗。”军事专家尤里-博贝洛夫则表示不解:“为什么我们的学者都被人残忍地打死?这是一种风格、手法,还是信号?我认为,很可能美国特工部门参与了这类谋杀案。”

2002年夏末,著名化学家谢尔盖-巴赫瓦洛夫神秘失踪震惊了整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出事那天,他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有人在市郊发现了他被肢解的尸体,调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解之谜。

巴赫瓦洛夫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同时领导着从事放射性废弃物再加工的“晶体”科研中心;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处理核潜艇燃料的方法,并在拆除失事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的招标中获胜。

巴赫瓦洛夫遇害不久,一名美国记者在《华盛顿时报》上发表文章,称这位47岁的教授可能与希望获得俄罗斯核武器部件的“基地”组织有联系。记者还引述了中情局的报告,证实“存在前苏联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的现实危险”。

俄国防部第12总局局长伊戈尔·洛伦金上将驳斥了美国人的这种臆想。

几十个科学家被“洗脑”

除了神秘遇害之外,还有几十个科学家被“洗脑”的离奇事件。

2003年10月中旬,著名核物理学家、46岁的矿业化学联合企业实验室副主任谢尔盖-波多伊尼琴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保密城市热列兹诺戈尔斯克失踪。根据特工部门公布的资料,波多伊尼琴有权接触秘密文件,他的工作包括清理核废料、生产人造绿宝石和其他纯净物质。

半年后,这位核物理学家返回故里,但是记忆已被清除。应该指出的是,莫斯科的谢尔布斯基研究所现在也建立了一个科室,专门从事人类记忆力恢复研究,有时也能部分恢复患者失去的记忆。

显然,记忆力被人为清除不是简单的惊吓结果。特别是类似波多伊尼琴这样的患者,他们的记忆力丧失完全是人为实验导致。在俄罗斯,被这样“洗脑”的人正在不断增加,但却没有科学的解释。

俄罗斯强力部门此前也有科研机构做类似研究,但由于资金紧张早已被关闭,参与工作的专门人才现在或下海经商,或远走国外,或离奇死亡。也就是说,俄罗斯正面临着没有心理专家的可怕局面。

早在2000年12月,美国就公开发表了一份令人感兴趣的文件:《2015年全球趋势:与非政府专家关于未来的对话》。报告最初公布在中情局网站上,中情局专家在其中将俄视为不稳定地区,并且预言她将在未来瓦解为8个国家,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削弱、国家封闭,称自然资源减少导致其越来越难以维系世界大国地位。

就在这份报告公布没多久,俄罗斯就开始发生精英科学家神秘死亡事件。专家认为,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上将说:“在我看来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首先,他们攻击我们重要的心理学家,因为正是心理学者深知我们的未来命运,并希望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术把俄罗斯文明维持在传统轨道上;我们敌人所最害怕的也正是这些心理学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2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俄罗斯30科技精英5年内神秘死亡 美特工成黑手?(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2: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俄罗斯30科技精英5年内神秘死亡 美特工成黑手?(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2-22 16:09 , Processed in 0.12793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