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60|回复: 0

关东军肝胆欲裂,迷雾重重的诺门罕之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3 0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客:中华崛起 - 时间:2007-10-21 baidu

      68年前,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当时侵占中国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地区和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暴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由于种种原因,的史料披露甚少,许多真相蒙在鼓里。近来,俄罗斯资料解密,日军参战人员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回忆录,人们才对这场血战有了更多的了解。 

  表面上,诺门罕之战的起因是所谓的“满蒙”边界问题。 

  1924年前,内蒙外蒙均属中国领土,外蒙属喀尔喀部落,内蒙属巴尔虎部落,双方边界的某些地段未划清。其中哈拉哈河以东15~20千米的诺门罕敖包划给了喀尔喀。外蒙独立后把诺门罕划入境内。1931年,日军侵华后,认为边境在哈拉哈河中心线。其根据是1920年代日军干涉苏维埃政权时在西伯利亚找到的一张苏军远东军事地图。 

  日本关东军是“皇军”精锐,野心勃勃,长期蓄谋入侵苏联。1937年,苏联国内“肃反”扩大,许多高级军官遭到清洗处决,苏军指挥机构陷于瘫痪,战斗力大为下降。日军跃跃欲试,向苏军挑衅。1937年8月,驻朝鲜日军攻击苏军张鼓峰阵地,先胜后败。日军不仅未吸取教训,反而摩拳擦掌,准备向苏联进行更大的挑战。诺门罕边界问题便是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借口。 

  日本关东军有一批青年军官,素来主张并策划侵略性的进攻方案,其中辻政信和石原莞尔出力最多。1939年4月,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签署《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为日军放开手脚进行军事行动开了绿灯。在经过几次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后,关东军将第23师团派往诺门罕地区准备大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斯大林对诺门罕冲突非常敏感,他深知一旦在日军面前示弱将引发更多的冲突和战斗。必须给日军以重创,以儆效尤。苏军第57特别军(驻蒙部队)被派往哈拉哈河前线,它的编成内有坦克11旅和装甲7旅,还加强了3个远程重炮团和几个新型战斗机(伊-16型)大队。除苏军外,蒙军2个师也在前线参战。最关键的是,年轻而富有经验的朱可夫将军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 

  1939年5月,日军和苏蒙军爆发了一系列冲突。日军利用步兵突击和近战进攻,苏军利用炮兵和装甲兵优势反击。到6月初,第一次诺门罕战斗结束,日军死亡失踪524人,丧失了许多步兵武器和装甲车辆,参战的东八百藏联队被打成残废。小松原中将的第23师团开赴战场,发誓报仇。 

  主攻的小松原师团和助攻的第7师团共有兵力2.6万人,火炮212门,飞机180架,坦克82辆、装甲车36辆(属日军第1坦克师团),汽车400辆。与日军对峙的苏军有4个旅,火炮150门,坦克250辆,装甲车300辆,汽车1500辆。苏军的火炮平均口径比日军火炮大,射程远,弹药基数多2~3倍;苏军坦克比日军坦克装甲厚,火炮口径大。苏军的作战特点是诸兵种合成机动作战,而日军除了步兵急袭(主要是夜袭)外,几乎没有什么新招。 

  日军的作战计划由辻政信少佐制定。由于苏军作战阵地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日军正面仰攻困难,采取了跨越哈拉哈河向苏军纵深大迂回的战术。 

  7月1日,日军23师团主力抵达哈拉哈河下游东岸阵地,待命。次日,日军利用工兵架设的舟桥越过哈拉拉河达到西岸,经整顿后挥军向苏军阵地后方杀去。 

  日军迂回路线上的唯一阵地是巴音查岗沙丘。它只有60余米的相对高度,由蒙军骑兵6师15团防守。蒙军抵抗2小时后全部牺牲,巴音查岗沙丘被日军占领。 

  朱可夫将军判明形势后果断采取了行动。他先让重炮火力覆盖巴音查岗沙丘阻滞日军推进,继而苏联轰炸机不断轰炸日军的工兵浮桥和两岸补给纵列,切断日军东两岸联系,最后,57特别军主力的坦克旅和装甲旅向巴音查岗阵地发动大规模反击。 

  巴音查岗之战是坦克机械化部队对步兵的一场大战,新武器装备赢得了战斗,日军伤亡惨重。 

  苏军以T-28坦克群为首,组成多个梯形方阵快速逼近了巴音查岗沙丘,日军架设在高地上16门37mm反坦克速射炮,虽拼命射击,但根本阻止不了这么庞大的坦克集团的冲锋,反而很快被坦克炮一门门地击毁了,各联队只好收集燃烧瓶,命令“肉弹敢死队”出击。(据日方资料记载,第23师团出发前曾给每人发了一瓶汽水,要求喝完后灌满汽油随身携带,日军士兵这才知道是要做燃烧瓶)。日军士兵三三两两地抱起反坦克雷、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燃烧瓶甚至绑上迫击炮弹,高呼着“万岁”冲向了坦克,大部分人还没跑出几步便被打得血肉横飞。但随着苏军坦克冲入敌阵,速度降了下来,反扑的日军越来越多,担任火力支援的苏军BA-10装甲车顾此失彼,加上夏季长途疾驶,苏军坦克的汽油发动机外壳极为灼热,一旦被燃烧瓶投中,便会迅速燃烧。一些防范不及的坦克被“肉弹”陆续击中,冒起了黑烟。有些日军士兵甚至爬上坦克,用铁锹、枪托捣毁潜望镜、天线。一名苏军装甲兵少校回忆道:“随着坦克缓慢前进,隐藏在散兵坑内的日军火力点一个个地被清除掉了,但硝烟中的日本兵并没有撤退,反而身上挂满手榴弹从掩体中冲了出来。虽然接二连三地被我们用机枪打倒,但人越来越多,起初是单个士兵的‘肉弹’攻击,后来发展为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几百人的自杀攻击。有一些坦克被陆续击毁了……”雅柯夫少将命令全旅立刻与日军脱离接触,苏军波涛汹涌的钢铁洪流暂时退下去了。但日军23师团的士兵在大沙丘上已经尸横遍野。 

  巴音查岗沙丘双方鏖兵的同时,刚过河的第23师团司令部也危如累卵、险象环生。浮桥被苏军封锁后,炮兵联队的山炮、野炮很快打光了炮弹,成了哑巴。殿后的预备队——第7师团第26联队被侧翼包抄过来的蒙军装甲营死死地缠住,36辆BA-10装甲车始终与日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让“肉弹”有机可乘,打得第26联队几千人进退两难。一个协同作战的苏军坦克连则直扑日军指挥部,坦克炮弹纷纷在其周围爆炸,参谋长大内少将中弹阵亡。小松原此刻手中无一兵一卒,望着快速逼近的坦克,十几个军官绝望地拔出了东洋刀准备剖腹。幸亏一个刚刚抢渡过河的速射炮中队赶到了,救了小松原一命。日军七手八脚地架好火炮,仓促开火,由于双方距离已非常近,两辆苏军T-26坦克猝不及防被击中,冒出了火焰,其他几辆坦克猛烈还击一阵后,因情况不明退了下去。小松原亲眼目睹了这场短促的反坦克战,短短的7分钟,虽击退了苏军坦克连的进攻,但速射炮中队只活下来6个人,剩下1门炮。小松原第一次对战胜朱可夫.的苏军失去了信心。经过拼死挣扎,残存的23师团撤到了哈拉哈河东岸。 

  巴音查岗之战后,日军放弃了 同苏军机械化部队的野战,转入漫长艰苦的阵地攻守战。 

  在小松原迂回巴音查岗的同时,日军安岗中将的第一坦克师团从南北两翼攻袭了河东岸的苏军阵地。日军坦克在白天的进攻中被苏军铁丝网缠住覆带,无功而返。在夜袭时乘苏军疏于防守,摧毁了苏军一个榴弹炮团的20余门火炮,这也是日本坦克兵在诺门罕战役中的唯一建树。 

  朱可夫为对付日军坦克,把第11坦克旅和第7装甲旅从结束战斗的巴音查岗抽出,在河东岸与安岗的坦克师进行了一场坦克大会战。由于日本坦克装甲薄,火炮口径小,吨位小,被苏联T-26坦克T-28坦克、T-130克不断击毁。日军坦克经此战后畏敌坦克如虎,再也没投入一场正面交手。日军的战法完全放在夜袭上。 

  7月初,日军一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夜袭,战况惨烈。 

  炮火准备后,各路日军同时发起了进攻。第24工兵联队照例是冲在最前面清障排雷,被苏军的机枪和迫击炮打死打伤不计其数,联队长川村也在排雷时被诡雷炸死。障碍扫清后,日军各“肉弹突击”队和新调来的火焰喷射器小队迅速扑向苏军各火力点,黑夜中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缺乏夜战训练的苏军步兵连队顿时慌了,经验不足的一线指挥官忙乱之中竟下达了放弃阵地的命令,防线立刻垮了。日军趁势夺取了苏军一线阵地,夜袭成功的信号弹先后在几处高地上空升起,小松原和安岗放下望远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天刚亮,苏军就展开了猛烈的反击,一排排烟幕弹落在了日军刚占领的阵地中央,四处弥漫的烟雾呛得日本兵涕泪满面,整个前沿形成了一片浓厚的烟雾云,什么也看不清楚。苏军的BT快速坦克群趁机高速冲进了日军速射炮阵地,连打带压,将日军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夜才拖上来的反坦克炮撞了个七零八落。苏军第5机枪旅也一拥而上把日军全部赶出了阵地。日本兵被苏军坦克撵着屁股一直打回了出发阵地,苏联的轰炸机群同时把一堆堆炸弹扔到了第23师团各联队的头顶上,一路上关东军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小松原师团白忙活了一夜,除了遗尸上千之外,什么也没捞到。 

  第二次夜袭中,日军第17师团主攻,出击时大雨滂沱,士兵狼狈不堪。好不容易靠近了苏军第149摩步团阵地。可是苏军白天早悄悄地在前沿布设了一种新型阻拦步兵的钢丝网,这种细弦一般的刺网贴近地面10公分左右,直行绊脚,伏行挂肩,苏军昵称之为“琴弦”。几千名日军很快便被“琴弦”给缠住了。第149团发现有夜袭之敌,立刻呼叫炮火来袭。第149团团属炮兵连早将前沿每块区域编号了号,测定好了射击诸元,接到通报后按测好的数据一通猛打,进退两难的日军在炮火打击下叫苦不迭,最后丢下大片尸体逃了回去。 

  虽然日军在伤亡惨重的第三次夜袭中攻占了2~3千米纵深的阵地,但朱可夫将军已经改变了战法,除使用探照灯、照明弹外,新配备的PPSH38转盘冲锋枪在近战夜战中也发挥了作用。朱可夫采用了昼攻夜撤的战术,大量使用炮火杀伤日军,并在两军前沿划出10千米的炮火封锁区,大大减刹了日军夜袭的冲击力量。据战后统计,日军三次大规模夜袭伤亡五千余人,队属火炮损失一半,苏军阵亡263人。日军浴血换来的阵地被苏军炮火死死盯住,毫无价值可言。 

  就在日军死守在诺门罕沙丘的战壕中时,斯大林日夜关注着前线。苏军胜负关系国威国运,大后方全力支持前线。7月15日,苏军前线部队扩编为第1集团军,扩增了6个飞行团581架飞机。新增1个T-28坦克旅、1个伞兵旅。苏联重轰炸机深入“满洲”腹地轰炸了富拉尔基铁路桥。日军战区兵力也增加到8万人,但再也无处抽调兵力了。 

  苏军深刻理解草原合成军种作战的实质问题,抽调2500辆汽车和油槽车,昼夜不停地从650千米外的后勤基地向前线运送炮弹、弹药、汽油、食品以及其他军需物资。战斗中,苏军炮兵始终保持比日军炮弹多3-5倍。强大的炮兵火力对日军人员和士气杀伤极大。 

  7月22日,日军发动总攻前,关东军炮兵司令内山指挥大口径火炮与朱可夫的重炮大战了一场。日军全天发射炮弹1万枚,苏军发射3万枚。朱可夫还剩20万枚炮弹可打,而日军炮弹已消耗了2/3。在兵工生产和后勤能力的竞赛中,日军已经失败。 

  日军虽然在师级规模的攻击中占领了东岸苏军阵地,但刚一爬上西岸陡峭的大斜坡就遭到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的反击,付出高昂代价后,被迫撤回东岸。 

  与敌人相对峙,并不是朱可夫的目的。旷日持久的边界战争会牵动整个苏联的战略态势。朱可夫制定了围歼日军2个前线师团的作战计划,希望用胜利来制止苏日全面战争。 

  朱可夫将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使用两支用坦克加强的摩托化突击部队,从南北两边突破日军阵地后向纵深突击,两军会合后把日军的突出地带兵力全部包围,并形成牢固的对内正面和对外正面,打退日军预备队的解围反击后,以优势兵力消灭包围圈中的日军部队(23师团和7师团),这一计划颇像后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总攻计划。 

  为计划成功实现,苏军大量集结和前运作战物资:1.9万吨炮弹、6500吨航空炸弹,燃油2.3万吨,食品和其他物资9000吨,共6万吨。铁路线前伸350千米,使用汽车和油槽车约6000辆。而同期日军仅运送了1500吨物资,共使用700辆卡车。 

  除战争的后勤保障外,苏军进行了大量伪装、欺骗、战术佯动,并施加严格彻底的保密。面临如此危急的态势,从前线部队到关东军司令部,日军上下浑然不觉。 

  8月20日,苏军发动大反攻,装甲车、坦克、步兵、骑兵、汽车,在大量炮火掩护下,向日军阵地突击。日军顽强抵抗,战况殊为激烈。经过了昼夜激战,日军伤亡殆尽,前沿高地(多是一些大沙丘)失守。苏军突破阵地后,使用装甲机动部队南北夹击,形成了合围。 

  日军没有预料到对方会动用如此强大的兵力火力进行深远包抄。这同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的反应类似。由于缺乏机动预备队,火炮的炮弹不足,没有对包围圈外部发动像样的突击。反而由包围内坚守的日军部队,放弃筑好的阵地,向苏军反击。由于苏军准备良好,所有反击均被击退。反击日军遭到歼灭性打击后,兵员大喊,无力防御即设阵地了。 

  到8月29日,包围圈中的日军大部分战死。残部突围,又遭到苏军装甲部队截杀,生存者寥寥。 

  面临着日军第6军彻底被歼的命运,关东军不甘心失败,又抽调了4个师团和大量炮兵,汽车兵增援,准备和苏军死缠烂打。但8月27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得以从容把欧洲部队东调。9月3日,关东军大本营在反复权衡之后,下达命令:主动停止诺门罕战斗。 

  当年日军发表的战时公报称:诺门罕作战日军伤亡合计7696人。苏军自称伤亡1300人。经过战后多年的反复核对和解密,1980年苏联称伤亡共18815人。日方在上世纪70年代承认,战死在诺门罕的士兵为180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1-22 00:11 , Processed in 0.20814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