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兵现有的作战飞机,主要在空战能力上存在不足。歼轰一7A的机动能力,大约相当于第二代后期战斗机的水平(这类战斗机包括F一4、米格一23和我国的歼一8II等,典型的技术特征为:空战推重比0.9~1,最大机动过载7~8G,最大爬升率200米/秒左右)。苏一30MK2虽然机动性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准,但是相对于主要作战对手来说,仍然相差一代。而且我方的飞机在机载雷达和空战武器上都落后较多,因此突防成功率会比较低。
隐身能力较差。歼轰一7A和苏一30MK2都是重型飞机,雷达反射截面积大,正面为10平方米量级,侧面为数10平方米量级,雷达在数百千米外即可发现,很难达成突击的隐蔽性。
电子战飞机不配套。要在完善的空防体系中突防,需要先进的电子战飞机提供掩护,而我国目前还缺少这种类型的飞机,尤其是缺乏能提供伴随掩护的电子战飞机。
因此,我国海军航空兵现有的武器装备,在面对2010~2020年作战环境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突防成功率低而损失较大,难以达成作战任务。 可以预见,在2020年之前,我国的新一代战斗机还难以成熟,而F一22和F一35等隐身飞机肯定会大量服役,所以主战飞机上存在代差这一局面在短时间内肯定会一直存在,要适应新的作战环境的需要,必须立足现有飞机的改造。
1.必须对现有战斗机进行隐身改造,例如采用符合隐身设计的保形油箱、半埋外挂、对飞机和武器敷设隐身涂料、对外型进行局部修改等,使战斗机在实战条件下,携带了武器和附加燃油之后,雷达反射截面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例如1~2平方米)。这样的飞机虽然还不能算是隐身飞机,但是可以降低敌方预警雷达的发现距离,提高突防概率。尤其是在电子战飞机的掩护下,本机的雷达反射截面越小,电子战的掩护效果越好。
2.装备相控阵雷达,改善航电系统,发展先进的超视距空空导弹,例如具有冲压发动机和毫米波制导雷达的空空导弹,在遇到拦截时可以对拦截飞机构成较大威胁。
3.发展天地一体化探测系统和数据链系统、自主精确导航系统。这样突防飞机就可以一直在超低空静默飞行,而由预警机或者遥感卫星提供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为攻击飞机指示目标,提高突防的隐蔽性。
4.发展远射程、高速度、抗干扰和智能化的反舰导弹,缩短战斗机的突防距离,而将最危险的突防任务交给反舰导弹去完成。
5.发展多种类型的无人机,承担侦察、预警、反辐射和战役佯动等任务。
6.完善电子战飞机的种类。例如可以将歼轰一7飞机改装成专用的电子战飞机,实施伴随掩护。
7.提高弹道导弹的突防性能,配合攻击飞机同时发动攻击,在攻击行动发起时可以威胁到敌方机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敌方空中力量的活动。当然这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严密组织。
海军航空兵未来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海军航空兵需要更先进的作战飞机来满足作战需求。一方面是要发展先进的舰载战斗机,另一方面,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完全以远洋作战为主,还必须保留岸基的远程攻击力量。
从二战后,歼击轰炸机从战斗机和轰炸机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机种。歼击轰战机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F-105、F-111和苏一22、苏一24等飞机,机动性能弱于同时代的战斗机,主要执行攻击任务,空战能力主要限于自卫;F4和“狂风”、歼轰一7等飞机,机动性达到第二代战斗机的水平,可以执行空战任务;F-15E和苏一30等飞机,本身就是由第三代的高性能战斗机改装而来,机动性能完全可以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双重需要。 那么现代的歼击轰炸机将发展成什么样的呢?
首先,必须具有隐身能力,否则在隐身战斗机和先进防空导弹的拦截下生存力太低。
必须具有高速飞行能力,才能缩短突防时间,而且在被拦截时有较大的逃生机会。
具有远程飞行能力,衔接战术攻击飞机和战略轰炸机之间的航程差。对于中国来说,飞机的攻击作战半径至少应当达到1500千米,才能对潜在的对手构成威胁。
上述的三点需求,要求飞机必须将攻击武器和燃油全部内置(或者使用隐身外挂吊舱),因此机体比高机动隐身飞机要更大、更重,那么在机动性上肯定有所下降,但是通过增大机翼后掠角,仍然可以保持高速飞行能力。如果不要求高机动性,可以采取无垂尾和小垂尾的布局。
这样的飞机,可以通过高机动隐身战斗机改进而来。和F一15改装成F一15E、苏一27改装成苏一30所不同的是,这种飞机肯定要牺牲一部分机动性。例如,洛马公司设想的FB一22战斗机,使用空重增加到22吨,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45吨,机内燃油增加到16吨,而且采用大后掠角的机翼,明显都不是针对高机动性所采取的设计,而是为了获得高速度、大载弹量和远航程。
美国在战术攻击机上有F一35,在中远程攻击上可以用B一2、B一1B代替,所以对FB一22的需求不是十分明确。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如果拥有一款类似的高速隐身攻击机,对于在东亚地区保持海上进攻能力和跨海攻击能力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海航部队苏-30MKK2战机夜间训练
中国海航部队苏-30MKK2战机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