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楼主: 悠悠草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7: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真的很美,也很悲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zdlg168;754416
写的不错,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7: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土著狼;754592



不是。

电影是根据王亚平 1978年 发表于《 人民文学 》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讲得是一位老公安,如何拯救一位文革受难者的故事。

张志新的电影,永远不可能出;至少,这代人是看不到的 ……




谢谢教授解释, 但是......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还不能出电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7: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七)青春年少时

我们的劳动继续,但是渐渐变少了,由以前的每天劳动,变成了班级轮流劳动。这个时候的劳动,除了修建学校的操场外,就是去学校的农场。这农场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峡谷,风光旖旎,设施简陋,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农场有四个简单的茅草房:一个是男生宿舍,一个是女生宿舍,一个是厨房,一个是厕所。劳动主要是种草药,和豆类,要挖地施肥,多数地在半山腰和山坡上。我当时由于开毛主席追悼会时,由于营养不良,血糖过低而晕倒过一次,后来老师们在劳动时都很照顾我。让我在厨房洗米蒸饭,给土灶里面加木柴。做饭唯一的缺点是要比别人起的早。但是比在山上晒太阳出体力,要强多了。要是遇到下雨的时候,同学们就不用去山上干活了,多数女生会聚集在厨房里,帮我干活,我只需要给她们讲故事就行了。那个时候,主要给她们讲苏联特务的故事,多数是我自己编的,但是好像编的不错,每天被她们催促着,作为连续的故事,接着讲。我的劳动强度和数量也因此减轻了不少。

我们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很严格。常常在吃过晚饭后,把我们集中在男生宿舍里,给我们讲《斯巴达克思》和《牛氓》的故事。从那时起,我们知道了罗马帝国,知道了角斗士,知道了革命者。有时候我们不点灯,天黑了以后,听完故事就洗了睡觉。女生当时是青春期,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很在意,很好奇,很神秘。常常猜测哪个来了月经,哪个没有。然后有的同学因为经期不能下水,不能干重体力活为由,请假不去劳动,另一些大受启发,也如法炮制。女生常常会避开同伴独自上厕所,不让别人看到或猜到自己的秘密,除非特别要好的朋友。这也是那时检验是不是好朋友的一个依据。(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7: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北极星;754839
悠悠草是哪里人?我们那里也是叫包面的。憋尿的经历我也有过.
老乡? 泪眼汪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09: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悠悠草;754880
老乡? 泪眼汪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0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1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我只有听的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23: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从头越;75502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7 0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悠悠草;754879
女生当时是青春期,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很在意,很好奇,很神秘。常常猜测哪个来了月经,哪个没有。然后有的同学因为经期不能下水,不能干重体力活为由,请假不去劳动,另一些大受启发,也如法炮制。女生常常会避开同伴独自上厕所,不让别人看到或猜到自己的秘密,除非特别要好的朋友。这也是那时检验是不是好朋友的一个依据。(待续)
呵呵,俺姐也是这么跟我说的,还说那时她比别的同学发育的好一点,可当时的想法是觉得很羞,羡慕那些“平凡”的同学,呵呵那个时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06: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从头越;75502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谢谢分享!
呵呵,不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06: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greecanada;755076
我只有听的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06: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Ruibin;755940
呵呵,俺姐也是这么跟我说的,还说那时她比别的同学发育的好一点,可当时的想法是觉得很羞,羡慕那些“平凡”的同学,呵呵那个时代啊~~~
看来环球同此凉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0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八)时不我待

初中两年里的最后一次分班,标志着我们的学校生活结束了一个旧时代,揭开了作为学生读书学习的新序幕。初中一年级的下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开始分快慢班,为考高中做准备。那是第一次听说上高中要考试。所有的劳动都结束了,连体育课也不再有,更不用说其它的文艺宣传活动什么的了。国家的高考制度已经恢复了,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读高中的也好,在上山下乡在农村的也好,只要没有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的人,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补习文化课,准备高考,一年,两年,有的人一直坚持考,不管几年,直到考上为止。高考成了当时青年人的唯一出路,惟有通过高考,上大学,才能成为社会精英,才能不被时代放弃或淘汰。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能够考上大学的,后来真的成了中国发展的顶梁柱,社会的精英,除了当时的高干子弟外,这一批考上大学的人,日后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了,这是后话。

就当时我们的学校来说,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围绕着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在校的那一批高中生,有点才华的,会读书的人,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一批人,也是后来除高干子弟外,社会上居官最高,对社会贡献最大,挣钱最多,最顺应社会潮流的一群人。毕业生上山下乡的政策到他们这里,成了终结;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填补了社会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最重要的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术机构的位置。他们的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变革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是一次平民也能成功的典型范例,至于那些上山下乡后考上了大学,他们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和不同程度的事业发展,其中的苦与乐,只有他们自己能够说出来,这也是后话。(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7 0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Letscheerfor;754857
张志新
"2000年6月16日《南方周末》第一版上剪下来的一张张志新同志的照片——一头黑色瀑布般秀美的头发,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个丰润而紧抿的嘴唇,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无论是谁,都可以从这张"老照片"上读出"美丽"二字--不,不仅仅是美丽,还有五十年代少女所特有的纯真朴实。"

每次看到张志新,都会想起林昭。在那种极端环境之下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自我,需要多大的勇气。两位都是女性,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7 0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张志新的电影,大概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记得是在《读库》还是什么书上读到过一篇文章,讲某画家在文革后创作了关于张志新故事的连环画,结果当然是不许发。

悠悠草姐姐这篇写得真好。
对于文革往事,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06: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Post by 无心可猜;756008
张志新的电影,大概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记得是在《读库》还是什么书上读到过一篇文章,讲某画家在文革后创作了关于张志新故事的连环画,结果当然是不许发。

悠悠草姐姐这篇写得真好。
对于文革往事,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
是啊,很多东西经历了才刻骨铭心,不会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09: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九)人生能有几回搏


文化知识的学习突然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当时报纸电台大力宣传的好像是叶剑英写的一首诗“攻城莫畏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对于要考高中,并且两年后要考大学的我们,很多东西要补。在学校补的多数是数理化,政治是一直要学的,文学,历史,地理是我的空白。那个时候的补课,除了数学,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因为从此以后,我的班主任老师个个是教数学的。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又分了一次班,班主任还是数学老师,我被分在了两个重点班中的一个,开始刻苦地,静下心来学习了。


初中的两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弥补了以前的种种不足,非常高效率的两年。除了学校里的题海战术外,我自己也读了不少书。依然是一个人独自住着,有了很多时间,学习,做梦。这梦的根源就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没有系统的读书。也许那个时候开始就喜欢文字胜过数理,学校以外的时间,全用来看书了。就连那本过了气的有关“农业学大寨”的《虎头山上红旗飘》都被我看了无数遍,陈永贵,郭凤莲这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到现在都不需要回忆,就能记得起来。还有就是一整套《星火燎原》,讲的是整个长征的过程,以回忆录的形式写的,有很多本,也不知看了多少遍。而后的《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女儿们》更让我对自然和中国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期间,《红楼梦》,《水浒》,《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也看了不少,有些书看了也不记得名字了。好像有一本手抄本,讲什么“梅花党”的,也看了的。同时,也少不了背背唐诗宋词,练练毛笔字。对古文,古诗的喜爱超过了其他科目,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让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考高中之前,开始陆续参加一些语文,数学竞赛,尤其是古文竞赛,是全校无论高中初中一样的试卷,读初中的我,得了个全校第二。终于到了考高中的时刻,还没有来得及发愁,就出了结果,考上了,也不知道更多的信息,只是听说作文考了个全区第二。看来我与第一无缘,第二也不错。考上的,上高中,没有考上的就上初三,皆大欢喜。就这样,很多从小学一年级就同学的朋友们,从此分开了。(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10: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越看越有味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1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原创)我记忆中的“革命”岁月(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19 07:53 , Processed in 0.15361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