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94|回复: 1

周俊生:“文章治市”要不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1 07: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证指数到达5000点以后,市场上的多空分歧又大了起来。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但是,在这种争论中,有关市场风险的文章在一些报章上又开始占据主要地位了。久经股市“炼狱”的投资者都知道,这样的处理,后面大有来头。


当市场终于摆脱“5·30”造成的阴影,人气渐渐恢复,并推动股指创出新高的时候,管理者的“恐高”思维似乎正在复苏。显然,管理者深陷于以指数高低来论市场之是非的泥潭,瞻前顾后、投鼠忌器,使他们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指定某些报刊发表一些皮里阳秋式的文章,来向市场传递某种并不很确定的信息,便成了调控市场的一种手段。在股市的诸多“中国特色”中,“文章治市”可谓是一个被娴熟使用的手段。

但是,这种“文章治市”的做法与资本市场的本质特性却是格格不入的。资本市场要求的是法律法规的公开性和一贯性,让投资者在明确的 “游戏规则”之下进行投资活动。如果说中国股市限于特殊的国情,还离不开政策的适当调控的话,那也需要政策的公开性和连续性。而“文章治市”却抛开了法律,以管理者的好恶来看待市场,他们认为指数太低了,就布置一篇文章来进行所谓的“吹暖风”,而一旦他们认为指数高了,就又布置一篇文章大谈市场风险。投资者不得不在 “游戏规则”之外,时时看着市场管理者的脸色,揣测报刊上有关文章的 “微言大义”,实在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它的直接后果是使一些真假莫辨的传言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本来,在报刊上发表有关资本市场的评说文章,是公民的权力,鼓吹也好,示警也罢,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阅读和思考。但在“文章治市”的背景下,某些文章被赋予了特别的色彩,而由于这些文章是根据一时一事的需要拟制出来的,其论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形而上学泛滥,其文风也往往不够端正。这种气势汹汹、来头很大的文章在中国股市不长的发展历史上并不少见。

“文章治市”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在中国有着深刻的文化土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刀笔吏”的一篇文章是传达“指示”的最佳通道,国人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义务。可喜的是,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入以后,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文章治世法,其市场已越来越小。希望今后在市场经济特性最为鲜明的资本市场上,不再出现一篇文章来管指数的咄咄怪事。如此,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幸。

目前的中国股市,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少严格的规制,内幕交易不断,都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但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依靠一两篇文章就可以大功告成的,而是需要管理者严格按照法律来管理市场、规范市场。我们需要的是“法律治市”,而不是“文章治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1 0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周俊生:“文章治市”要不得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3 22:32 , Processed in 0.14490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