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3|回复: 8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19: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是一千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700万,寸土寸金,楼价之高,举世闻名。香港岛半山和尖沙咀的豪宅价格之高,铜锣湾的商铺租金之贵,也都成了经典。

内地大城市楼价飞涨,成为社会问题,民众怨声载道。有内地朋友问:“香港楼价这么高,怎么不见香港人抱怨?香港人不怕高楼价?”

确实,香港的楼价高,虽然前几年一度下跌,甚至一度造成了数十万“负资产”,然而近年楼价回升,和股价一样恢复和超过了97年的水平。而香港中下阶层的市民也确实不抱怨,因为,高楼价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买不起私人住宅,但是他们有房子住,这就是香港政府根据“居者有其屋”计划而推出的大批公屋、居屋和“夹屋”,让收入较低的市民,可以较廉宜的价格租或买这些住宅,用内地的词汇,就是类似经济适用房。

香港的经济起飞是在上一世纪的六七十年代;1967年的反英抗暴,使当时的港英当局察觉到香港的中下阶层市民的不满。港英也明白安居乐业的道理,于是经过研究,制订了“居者有其屋”政策,开始大规模兴建公屋。由于香港的土地资源大部分由政府所有,政府无偿批出公屋用地(但不是地段好、价格高的地块),由公营的房屋委员会兴建和管理,并制订了响应的政策,使收入较低的市民,按排队顺序和人口多寡,入住公屋(收租金)或购买居屋和“夹屋”,所谓夹屋是供夹心阶层,即既非低下阶层又无力购买私人住宅的阶层购买的住宅,其质量和价格稍高于居屋。

香港政府对于申请入住公屋和购买居屋、夹屋的市民,都有一套严格而公平的审查和管理制度,来自内地的移民,在居住满7年之后,如果收入较低,符合申请资格,就可以申请。虽然不公平的现象难以完全杜绝,特别是一些公屋居民后来发达了,却仍然霸着公屋,时有所闻,但是总体而言,香港的公屋制度尚称合理而有效。香港市民的大约七分之一,亦即大约百万人住在公营的房屋,他们构成了中下阶层的主体。

看官现在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香港市民不怕高楼价,因为符合条件的人,有公营的房屋可住,他们对私人房屋楼价的升或跌,也就无所谓了。香港楼价再高也不会出乱子,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政府善用土地资源,使中下阶层居者有其屋。

按:某人以300万元买一住宅单位,向银行贷款250万元, 后楼价下跌至200万元,卖出之后仍欠银行50万元,而住宅已经不属于自己,即为负资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9: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香港最贵的公寓:一平米32万港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转贴]中国房地产能否“独善其身”?


由地产股拉动的中国股市堪称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一朵“奇葩”。当全球股市受累美国次级房贷出现大幅波动,中国股市却在地产龙头的引领下继续自己的上扬之路。

  昨天,以万科(000002.SZ)为龙头的地产股在A股市场的表现足以傲视全球。因为受累美国“次按”问题的蔓延,周围股市已连续多日出现暴跌,首当其冲的正是金融及地产股。

  美国“次按”问题,简言之,就是美国“房奴”因还不起按揭贷款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问题,在过去几个月里,该问题已从美国蔓延至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波及的行业范围也从银行延伸至投资基金,甚至与房地产相关的公司。

  有趣的是,内地目前仍可以“独善其身”。除了全国房价仍保持着较高速度的上涨势头外,地产股也于近日迅速成为上证指数及深成指上涨的拉动力量。昨天大盘在中午曾出现一轮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尾盘在地产股的强势上攻下得以再度翻红。

  此前一天,大盘出现了大跌的行情,曾有人认为,这说明美国“次按”问题的影响已延伸至内地,但这种说法很快被昨天大盘的走势所否认。

  实际上,从全球的视角看,内地房地产这一轮持续几年的上涨,发生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行情之后。而此次因美国“次按”问题暴发而引起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迷的情况,被认为是全球资产价格下跌周期到来的信号。

  如果这一预测准确,则意味着作为最主要资产的类别的不动产,将面临全球性的房地产低谷。据最新的报道,美国一家房屋建造商也于日前传出破产的消息,虽然该消息后来被公司否认,但“次按”问题的影响层面正在扩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目前仍无法判断内地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受到这一轮在美国引发的房地产波动影响,但随着境外基金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介入越来越深,想完全“独善其身”的日子恐怕亦不远。

  在内地已收购多个写字楼项目的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受美国“次按”问题影响,旗下部分高回报房地产基金于上月底资产值最多跌去25%。据了解,麦格理银行不得不出售资产以减债。巧合的是,麦格理此前在上海收购的新茂大厦已于今年初转手。

  尽管目前已知的受影响的境外基金中仅麦格理银行在中国内地有房地产投资,但谁也无法预料美国“次按”问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多久,影响面将扩展至多大。至截稿时,仍有不少国家的银行或投资基金公布其受美国“次按”问题影响的情况,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

  目前无法获知境外投资基金会否因为美国“次按”的问题而减少或放弃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投资。但DBS唯高达地产分析师蔡金强表示,现在全球到处都是泡沫,但很难知道泡沫什么时候会以何种形式破灭,以及破灭后可能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现在都只不过是在找一些理由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而已”。(作者 翟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7 0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7 06: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7 08: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8 1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8 13: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研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8 14: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贴]何亮亮:香港人为什么不怕高楼价

资本主义社会也有比社会主义好的地方

这就是效率

Post by 霹雳游侠;708554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是一千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700万,寸土寸金,楼价之高,举世闻名。香港岛半山和尖沙咀的豪宅价格之高,铜锣湾的商铺租金之贵,也都成了经典。

内地大城市楼价飞涨,成为社会问题,民众怨声载道。有内地朋友问:“香港楼价这么高,怎么不见香港人抱怨?香港人不怕高楼价?”

确实,香港的楼价高,虽然前几年一度下跌,甚至一度造成了数十万“负资产”,然而近年楼价回升,和股价一样恢复和超过了97年的水平。而香港中下阶层的市民也确实不抱怨,因为,高楼价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买不起私人住宅,但是他们有房子住,这就是香港政府根据“居者有其屋”计划而推出的大批公屋、居屋和“夹屋”,让收入较低的市民,可以较廉宜的价格租或买这些住宅,用内地的词汇,就是类似经济适用房。

香港的经济起飞是在上一世纪的六七十年代;1967年的反英抗暴,使当时的港英当局察觉到香港的中下阶层市民的不满。港英也明白安居乐业的道理,于是经过研究,制订了“居者有其屋”政策,开始大规模兴建公屋。由于香港的土地资源大部分由政府所有,政府无偿批出公屋用地(但不是地段好、价格高的地块),由公营的房屋委员会兴建和管理,并制订了响应的政策,使收入较低的市民,按排队顺序和人口多寡,入住公屋(收租金)或购买居屋和“夹屋”,所谓夹屋是供夹心阶层,即既非低下阶层又无力购买私人住宅的阶层购买的住宅,其质量和价格稍高于居屋。

香港政府对于申请入住公屋和购买居屋、夹屋的市民,都有一套严格而公平的审查和管理制度,来自内地的移民,在居住满7年之后,如果收入较低,符合申请资格,就可以申请。虽然不公平的现象难以完全杜绝,特别是一些公屋居民后来发达了,却仍然霸着公屋,时有所闻,但是总体而言,香港的公屋制度尚称合理而有效。香港市民的大约七分之一,亦即大约百万人住在公营的房屋,他们构成了中下阶层的主体。

看官现在可以理解了,为什么香港市民不怕高楼价,因为符合条件的人,有公营的房屋可住,他们对私人房屋楼价的升或跌,也就无所谓了。香港楼价再高也不会出乱子,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政府善用土地资源,使中下阶层居者有其屋。

按:某人以300万元买一住宅单位,向银行贷款250万元, 后楼价下跌至200万元,卖出之后仍欠银行50万元,而住宅已经不属于自己,即为负资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8 00:52 , Processed in 0.16420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