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78|回复: 0

[转贴]三十年前的一次“政治任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0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年前的一次“政治任务”

1968年,17岁的我从北京去山西襄垣县插队,1972年春被推荐到北京清华大学学习。5月的一天,我突然被学校党政办公室叫去,一位代表党委的同志向我郑重地传达了一份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大意是: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露西•杰文斯女士想拍一部以北京一家人为背景,勾勒出具有几百年历史的2 = false;">纪录片</B>《故宫》,以此反映中国解放后发生的巨变,希望此片能为促进美中建交和中国加入联合国起到一定宣传作用……他又告诉我,北京市外办经过严格审查,从众多家庭中确定由根红苗正、子孙满堂的我家接受这项“政治任务”。

我认真看了一遍这份标有“国务院办公厅”的红头文件,其中在“注意挑选家庭出身好”的条件下,还有周恩来总理亲自用铅笔加的批示:“在校表现尚好的人。” 校领导交待说:“国家很重视这件事,过去外国人只是用文字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而这回是西方人第一次以图像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中央办公厅将文件转到市政府,市政府又转到市外办。露西希望通过北京一家人的生活,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你们家就代表了中国,你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完成。课还要上,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去。”接着又叮嘱了一些外事纪律。

我回到家后,才知道,父母所在单位以及两个妹妹、两个弟弟所在的工厂、学校,都由他们的领导分别通知并做了工作。当时尽管我和家人并不知自己上银幕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有一点确信无疑:这是党组织交给我们的光荣政治任务,一定要努力完成。为谨慎起见,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张颖受周总理委托,亲自到我家实地查访,看了我的爷爷、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家里的生活情况,又向当地派出所和居委会作了深入了解,以决定能否让美国人直接来我家。

开拍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在外国人面前都显得非常紧张,有时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几次。然而当我们刚进入角色,露西又有了点困惑:全家人不管男女老少,衣裤都是黑蓝灰三色,男的都穿军绿球鞋,女的都是方口偏扣黑布鞋,三代站在一起就像部队一样。后来我大妹刘美蓉只好向一位刚结完婚的新娘子借了件红衣裳,每次拍完片,都小心翼翼地把衣服</B>叠好,生怕弄脏弄坏,二妹刘惠敏则去邻居家借了件暗紫色格上衣。

拍片中还有一件令露西头疼的事,就是群众围观。那时政府年年“五一”、“十一”下文件,要求群众见到外国人不许围观,要不卑不亢,有礼貌等等。文件虽然传达到各家,但群众一见到染着红头发、涂着紫嘴唇、衣服艳丽的露西,金发碧眼的加拿大籍照相师奥瑞女士,露着胸毛、一脸大胡子的世界著名新闻摄影家汤姆,便不由自主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像在动物园里看动物一样,紧追不放。开始中方工作人员还解释:“这样不尊重外宾,影响他们的工作。”见围观人根本不听,后来就只好轰,但轰这边,人又跑到那边。露西不得不尽量将拍摄时间改在故宫静园后或每天开门之前。

拍电影</B>挺累的,尤其是在大太阳底下,浑身晒得直冒油,又累又渴又饿。有时外国人拿出汽水、面包请我们吃,可一想到要不卑不亢,不能丢中国人的脸,我们就婉言谢绝了。可老外挺认真,还以为你真的不饿、不渴呢。唉,其实那是蒙自己呢。《故宫》中有一组镜头,要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正在提高。当时正赶上中秋节,广安门菜市场突然摆上了各种新鲜蔬菜,应有尽有。那个年代,老百姓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凭证且限量,而惟独那天肉菜全不限量,敞开供应,只要排队就能买上。我父亲的单位为让我家在外宾面前表现出中国人的自豪,还特地补助他100元钱,母亲攥着相当于自己3个月工资的钱,乐滋滋地挤在买菜人群中。

近三个月的拍摄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露西一行,对他们为积极促进中美关系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而我家参与拍《故宫》这件事,媒体既没报道,我们也没和别人说,连自己在电影里究竟啥样也不知道。直到一年后1973年,我才在一位清华政治老师的陪同下,一块去中苏友好协会看到了这部长达57分钟的英文纪录片《故宫》。

《故宫》在美国放映后,立即引起轰动,许多美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当年这部影片</B>还获得了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

(蒋遵和摘自《纵横》作者刘志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2-22 14:56 , Processed in 0.09920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