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逸飞之死与博士跳桥(一)
什么是悲剧 ? 可以活的,却死了;可以成的,却败了 ……
---- 题 记 ----
中国娱乐圈的本命年于 2004 年开始。一年之中,诸多演艺大腕纷纷撒手人寰 ---- 陈逸飞 、高秀敏 、傅彪、古月(特型演员,毛的扮演者;原名胡诗学) …… 老天爷才知道:接下来会是谁。
加国今年也不清净,接二连三发生新移民自杀事件。尤其蒋博士桥上纵身一跳,令无数的人堕入无限的虚无空间。嘘唏之余,人们不得不把思想重新清理一遍,去正视一个古老而简单的问题:生命是什么 …… ?
先说陈逸飞 。
陈逸飞可算是中国最早的新移民,同时也是最早的海龟 。当年,他凭大型油画 《 埋葬蒋家王朝 》一举成名 。移民美国后,上帝再次眷顾于他 ---- 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向邓小平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 ---- 陈逸飞的油画《 故乡的回忆 》。从政界人物的角度看,哈默此举,不过是例行外交惯例交换纪念品而己;可从艺术家的角度看,陈逸飞无疑被上帝之手托住,名声如日中天 …… 一个雄心勃勃的庞大商业演出,从此拉开序幕 ……
回流后的陈逸飞,凭上海男人那种特有的精明,侠雄厚的背景资金,在商场上简直如鱼得水 ---- 承包《 中国青年 》 杂志增刊,将这份奄奄一息的共青团官办刊物,打造成深受小资青睐的《 青年视觉 》,发行量一路攀升,广告纷至沓来 …… 紧接着 “ 逸飞服饰 ” 在全国开花;后来的那些钞票,便数得有些费劲了 ---- 逸飞模特 、逸飞视觉设计 、逸飞广告 、逸飞火锅 、逸飞影视 …… 一大堆陈氏公司倾巢而出。人们弄不明白:一个艺术家, 哪来这么充沛的精力与巨大的能量 ? 陈逸飞的奇迹,无疑是艺术界的一个商业神话 。
遗憾的是,神话到底也有穿帮的一天 ---- 先是与《 中国青年 》 撕破脸,陈氏不得己而退出。此次博彩,陈逸飞无疑受了愚弄,白白学了次雷锋;而东家则坐收渔利,烂盘子甩出去没多久,谁知捡回来竞变个聚宝盆 …… 再就是逸飞电影票房惨淡;《 海上旧梦 》 、《 逃亡上海 》等三部片子,没一部叫座 ;令陈大师脸上挂不住 。 争强好胜的逸飞向公众承诺: “ 一定要拍一部观众喜爱的电影 !” 《 理发师 》正是在陈逸飞近乎庄严的宣誓中开镜,谁知竞成了他未完成的绝唱 。
此戏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波三折 、高潮迭起的离奇故事:先是资金搅得陈大师心烦意乱;后是与男主角姜文的合作碰撞多多----上海男人 P K 北京男人 …… 一看题目,读者便可猜出会发生什么。原以为:好戏会因姜大腕不买帐搁挑子 、剧组散架 、尽赔 800 万而收场;谁知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的陈逸飞,偏咽不下这口气 ---- 两年后,他又把剧组重新整合,再度开机 …… 似乎是想证明:少了你姜文,我陈某照样干!甚至拍得比你好 …… 大家都知道 : 演员出身的姜文, 曾在大姐刘晓庆的倾力帮助下,导演过一部获奖影片《 阳光灿烂的日子 》 …… 也就是这部片子,为姜文招来 “ 吃软饭 ” 之恶名 ---- 姜文在前方过 “ 导瘾 ” ;大锛头刘姐在后方成天陪企业老板们吃饭、照相,筹集拍摄资金,充当支前模范 …… “ 姜二爷 ” 美称由此而名;这“ 二爷 ” 是啥意思,不说都清楚 …… 也许,正是在某种信念的强力支撑下,病入膏肓的陈导重伤不下火线 …… 最后终于倒下 ---- 永远也没有机会再起来 。
对急于展现理发手艺的陈师傅来说,这真是倒霉透了:刚开始理发,还没动几剪、主顾围脖一摔 ---- 跑了,让陈理发师拿个剪刀干站着;好不容易找到人再理,还没动几剪 、理发师却倒下了 …… 新师傅上任,决心继承陈导遗志:将理发进行到底 …… 可真是到 “ 底 ” 了 ---- 2005 年,逸飞逝世一周年,在悲痛气氛中杀青的《 理发师 》做为纪念版隆重推出 …… 没想到,这将是一个被忘却的纪念:票房惨淡不说,平时热衷于名流韵事的媒体, 居然不买死人帐,连个象样的影评都没一篇 ;大都只登个火柴盒 、豆腐块似的消息了事;有的媒体,压根不登。这部投错娘胎的影片,象位入错门的顾客,历经两位理发师的手艺,不幸被理成阴阳头、走上大街不仅不被同情,反招取笑 。
( 待 续 )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