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32|回复: 8

鲑鱼的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8 05: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鮭魚天生本能的堅持從大海迴游到出生地交配產卵,成群的鮭魚集體逆遊而上,回到加拿大卑詩省,內陸的大小河川與溪流中,無論水有多湍急、地形有多險峻,牠們都要在死去之前回到出生地,繁衍孕育下一代。其一生的故事,從出生、成長、順游進入海洋、在迴游到出生地,就像是一個週期旅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0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鲑鱼的种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06: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ZT

鲑鱼的故事

在太平洋里,生活有六种鲑鱼(salmon,我国惯常把鲑鱼叫做大马哈鱼,在加拿大的华人用粤语音译salmon称之为三文鱼),五种是在亚洲和北美的淡水河流里诞生的,另有一种叫做“麦苏”鲑鱼(MASU SALMON)的只在亚洲的河流里诞生。现在我来讲这里叫做“袜眼”的这种鲑鱼(SOCKEYE SALMON)的故事。

人们管我们这个鲑鱼家族叫袜眼鲑鱼,什么叫“袜眼”?简直是文理不通!我们长得根本就不像袜子,更不要说是有破洞的袜子了。听说给我们家族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老早居住在北美的印第安人管我们叫“苏卡埃”,后来来到这里讲英语的人根据“苏卡埃”的发音,就给我们取了这样的怪名字。我们不会说话,没办法,只好认了。

我的爸爸妈妈长大后和我们的家族生活在太平洋北部,那里的生活可好了,有很多我们喜欢吃的虾类和其它一些甲壳类生物,这些食物都特有营养,因此它们都吃得又肥又壮,身体里积攒了很多鱼油,人们吃的深海鱼油就是从它们的身体里提炼出来的。我们家族里有的鱼体重达到了12.7公斤,但绝大多数还是很注意减肥的,平均体重也就3公斤左右。它们长到四岁(在更北一些地方出生的要到五岁或六岁)的时候,在九、十月份,不知道是基因里的什么程序起了作用,也不知道它们怎么会记得它们是在那里出生的,像着了魔似的一起游向它们出生的河流的入海口。这时候,人们可高兴了,乘我爸爸妈妈它们光顾着要生儿育女,用刺网、拖网和拖钓等方法大肆捕捉,使我们的家族损失了近80%的“鱼口”。不过话说回来,要没有我们的牺牲,当年的印第安人冬天就很难过了;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就少了一种又好吃、又有营养、又便宜的菜了。


从海洋里进入到淡水河流里,我爸爸妈妈它们就什么也不吃了。幸亏这时候我爸爸找到了我妈妈结伴而行,否则要顶着湍急的河水逆流而上,又饿着肚子,这份辛苦是很难熬的。到了淡水里,我爸爸妈妈的样子也起了变化,本来它们身上的颜色是银灰色的,现在变成绿色的脑袋、深红色的身体;我爸爸的背弓起来老高,嘴里的牙齿也变大了,尖嘴利牙,很吓人的。我爸爸妈妈要为我找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它们可能记得它们的爸爸妈妈给它们找的地方是很好的,就一门心思地向上游游去。一路上的辛苦真是没法形容,因为是逆水,每向前游一寸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常有石头挡住了去路,必须跳跃过去;还一分钟也不能休息,要不断地摇着尾巴,否则急流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你冲下去。路真远啊,听说有四五百公里,我爸爸妈妈它们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一寸一寸地向前游,身体给尖锐的石头擦伤了,力气也越来越小了,很多叔叔和阿姨在半路上把体力消耗光了,静静地躺在河底死去了,那情景真是非常惨烈呀。不过在我们家族的传统里没有退却和怕困难等没出息的性格,我爸爸妈妈和剩下的叔叔阿姨仍然顽强地向前游去。


经过大约17天的艰难旅程,我爸爸妈妈它们终于到达了它们的出生地-亚当斯河的源头,这里不但风景美丽,而且非常适合我们生长,河底是松散的沙砾,水很干净,也不太深,加上快速流动,水里的氧气很丰富。这时,我们的家族的“鱼口”又少了一小半,不过,在这12公里长的河段里,密密麻麻几乎全让它们给占满了,先到的叔叔阿姨当然是找了最好的地方,我爸爸妈妈找的地方也不错,妈妈用尾巴用力挖一个深10到40公分的窝,爸爸则在周围游动,它的样子很吓人,又摆出一付如果你要捣乱我就要和你拼命的架势,使一些叔叔阿姨知趣地绕开了它们。妈妈在窝里产下一部分卵,爸爸立即给卵授精;而后妈妈又用尾巴将沙砾把卵盖住,以防止卵给吃掉或被水流冲走,然后又向前游,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卵产完,这时妈妈的尾巴磨秃了,没磨掉的地方颜色也变白了,她为了我们舍掉了一切。妈妈大约共产卵4000枚。我不知道我生在那一窝里,但这些卵里肯定有我,否则你们就不可能听到我讲故事了。妈妈在生产完后已精疲力竭,第三天就死去了,爸爸活得稍长一些,不出十天也死了。它们用它们的生命换取了我和兄弟姐妹的新生命,真是伟大的爸爸妈妈!


白天,老鹰、鱼鹰和其它一些动物会来吃掉我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的尸体,到了晚上,水貂、熊和土狼等也赶来饱餐一顿,为它们过冬准备好肥壮的身体。到了11月,河里又变得干干净净的,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们静静地躺在妈妈为我们做的窝里度过了漫长难熬的冬天,这期间,有的窝被冲下来的淤泥堵死了,有的窝里的卵被急流冲走了,有一半左右的兄弟姐妹还没有孵化出来就夭折了。春天终于来了,我们也变成了小鱼苗,但我们刚孵化出来时,身上还带着卵壳做成的小口袋,里面还有些残留的蛋黄,可以让我们在还不能捕食时得到营养,爸爸妈妈为我们考虑得真是周到呀。待我们长大一些,身长约有2.5公分,我们就沿着爸爸妈妈当年走过的路顺流游向附近的一个大湖。没想到到处都有危险,有一种叫彩虹鳟鱼的最喜欢吃我们了,我和其它一些兄弟姐妹侥幸躲过了它们的追捕,到了湖里我们这一家的兄弟姐妹只剩下800了,其它家的命运也差不多。


在湖里生活了一年,我们主要吃浮游生物、小虫子及它们的幼虫,湖里这种食物很丰富,因此我们长得很快,到第二年的春天身长达到了7.5到10公分。这期间,我们这个新的家族又被彩虹鳟鱼、苍鹭、江鸥、野鸭子和其它凶恶的敌人吃掉了四分之三,生活真是不容易啊。冥冥之中,海洋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虽然不清楚海洋是什么,但第六感觉告诉我们应该到遥远的广阔的天地中去。我们从湖里回到了亚当斯河,要沿着先人的足迹游向大海,虽然路途也很遥远,但因为是顺流而下,并不很累,没几天就到了河流的入海口,我们突然感到水变咸了,再往前游,水越来越咸,我们一下子难以适应,于是我们就暂时在入海口处住下来,好在那里有很多我们喜欢吃的甲壳类浮游生物,我们很快从长途跋涉后的疲劳中恢复过来并开始长壮。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身体上的黑色竖的条纹逐渐褪掉了,变为单一的银灰色而背部则是蓝绿色,使我们和海水的颜色差不多。

待我们适应了在海水里生活,我们就沿着加拿大海岸向西北方游,然后折向西南沿着阿拉斯加及其延伸的岛屿的海岸游去,一直游到东经178度北纬50度的地方再向东南方向折回来,游向加拿大海域。我们在海洋里生活了两年左右,很喜欢在海洋里的生活,我们兄弟姐妹都吃得很壮并逐渐成年了,但我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灾难,自然法则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我们在海洋里只能算是小鱼,有很多大鱼和海兽要吃我们,虽然我们有保护色,但它们都是一些有经验的猎人,两年下来我的兄弟姐妹被它们吃掉了一多半,等我们要回故乡繁殖后代时,所剩无几了。我因为体格强壮、比较机灵,加上运气好,总算活了下来,回到了我的故乡,我知道我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我要抓紧时间把我们的故事讲出来。


以上是我们充满惊险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就这样,当初的4000颗卵,仅有800颗能孵成鱼苗,游到海洋里时还剩下 200条幼鱼,等我们成年要回去产卵时就只有10条了,而能够回到故乡的仍然是两条上下,我们的“鱼口”基本上没有增加。看来,只有人类可以帮助我们调节“鱼口”。但今年我们家族回流的总数还是相当可观,达到了200万以上;明年回来的就少多了,只有35万条左右,后两年就更少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清楚;还有很多事情,虽然我们做的很好,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都搞不清楚,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到海里去,过了两年又要回到故乡,我们是怎么认识路的,等等,还是请你们帮我研究吧。


我们的家族还差一点就面临灭顶之灾。那是在1913年,人们要修后来叫做加拿大国家铁路的工程,1915年在一个叫海尔门(Hell’s Gate)的地方有45,000立方米的土石方滑坡堵塞了我们家族从海洋返回故乡的河道,只留下一条很笮的通道,并形成了落差5米的瀑布;后来又在亚当斯湖附近修建了一个大坝并投入使用,有时河水的水位低到使亚当斯河上游的河床几乎干涸的地步,鱼卵大半死亡了(这个问题直到三十年代中才得到解决)。那几年我们家族的“鱼口”急剧减少。从1937年到1985年,加拿大和美国政府花了几千万美元修建了几条让我们家族和其它鲑鱼家族回流产卵的人造鱼道,它还使水的流速变缓,使我们逆流而上时能省不少力气;两国政府和捕鱼协会还达成了保护和管理我们的协议。这样,我们的“鱼口”才逐渐恢复,1990年有220万条我们家族的鲑鱼回来产卵,人们捕捉了其中的160万条,形成了每四年一次我们大回流的壮观景象。考虑到我们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和我们对人类对我们关心所作的回报,我想大家都会认识到:应该对我们这种宝贵的资源很好地加以保护和管理。


【注】本文参考了以下资料进行写作:
Adams River
Salute to the Sockeye Salmon written by Murphy O. Shewchuk
Underwater World
The Incredible Salmonids written by C. Groot
2002/1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8 22: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不看此帖,一直不知大马哈鱼就是鲑鱼,而鲑鱼就是三文鱼   ……   马大哈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8 2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8 23: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好像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也有大马哈鱼,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9 00: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Post by 一杯清茶;446940
好像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也有大马哈鱼,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好象是银鲑。俄罗斯很多,因而鱼子酱很出名。伦敦泰晤士河也有大马哈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0 04: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第一人称的说法听起来很感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0 1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鲑鱼的一生

真是长知识啊,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4-6 15:46 , Processed in 0.12071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