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ljwgzhy

[置业安居]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8 13: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14: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偶也感兴趣~~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0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究竟怎么做才最省钱,很难说。但自己买地建房子肯定是可行的。这里买别墅也等于买地,是一个Lot那样买的,大家说买house怎么怎么样,是同时也看这个house的设计,建造年限什么的。有不少人的选择是,买一个很旧很旧的house,几十年没人住那种,这样的house就比较便宜了,其实值钱的就是那块地,然后把这个旧house推翻,按自己的意愿重建。

当然,一定会涉及很多报批手续,但能建自己的房子,这些手续又算什么呢?到时候别忘记了我是做建筑的,说不定那时候我经验够了,可以找我帮你们设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16: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Post by Susanna;503496
究竟怎么做才最省钱,很难说。但自己买地建房子肯定是可行的。这里买别墅也等于买地,是一个Lot那样买的,大家说买house怎么怎么样,是同时也看这个house的设计,建造年限什么的。有不少人地选择是,买一个很久很久的house,几十年没人住那种,这样的house就比较便宜了,其实值钱的就是那块地,然后把这个旧house推翻,按自己的意愿重建。

当然,一定会涉及很多报批手续,但能建自己的房子,这些手续又算什么呢?到时候别忘记了我是做建筑的,说不定那时候我经验够了,可以找我帮你们设计啊!


Yeah!!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2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是加的林业大省,该省林业受美国软木材反倾销关税的冲击,多家工厂关闭,数千名工人失业。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木材商和建筑商正计划前往中国发展,以求打开中国的软木材市场。
  BC省面积95万平方公里,天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针叶森林覆盖了全省56%的土地,这些森林出产的木材、新闻纸、纸浆、木瓦与屋顶盖板等,约占全加软木材产品的50%。但温哥华木材商和建筑商认为,中国市场对加的木材需求很少,特别是建筑材料,不了解加的木材建筑标准。这其中原因主要是大多数中国房屋都由钢筋与水泥建成,中国建筑标准多以上述建材为考量,建房时很少用木材。加拿大人盖房与中国人建房,特别是建造小洋楼时,在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加拿大人盖房,包括在农村建房,多是先打好地基,然后用木材搭好框架,铺设各种线路和管道,做好内装修,最后再把外墙用砖包上。这种房远看像是砖瓦石料盖成的,实际上内部全是木结构。这种木结构房屋的最大优点是密封、防尘、保温等性能良好,缺点是隔音差,发生火灾时不好扑救。一般情况下,三四个工人十多天就能建好一幢两层、三个睡房、带地下室的小洋楼,这种式样的小洋楼售价约为20万加元(1加元约等于人民币5.10元)左右。加建筑商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住房也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迈进,中国政府已制定政策鼓励更多民间企业建造房屋。而且新的环保政策,也增大了从国外进口木材的数量,这都为加建筑在中国推广木结构房屋提供了方便条件。过去几年里,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尝试过使中国建筑标准增加木结构住房,并训练当地承包商掌握木结构建筑技术。
  目前加拿大在日本已拥有相当数量的软木材市场,2000年加出口日本的木结构房屋材料已超过20亿加元。其中93%为BC省出口,然而同年输往中国的建筑木材仅为1880万加元,其中77%来自BC省。中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住房业发展有巨大的潜力,建筑材料和式样发展趋势也必然会多元化,加过去在日本推广木结构建筑标准比较容易,因为日本传统的房屋多为木造,而日本目前新建房屋中,更有半数以上是木架结构,但在中国的新建房屋只有1%为木架建筑。
  BC省林木业协会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建立木结构房屋建筑标准,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渐推广木结构房屋。目前BC省72%的软木材出口美国,21%销往日本,其余7%销往世界各地。加木材界人士分析,BC省要打开中国木材市场还需要时间和努力,近期虽然仍依赖美国市场,但这并不代表BC省忽略了中国市场,因为如果不及早策划,中国的木材市场有可能被其他竞争者先机夺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9: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转: 温哥华市附近正在建筑中的一幢木结构小洋楼。
   邹德浩摄
house.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9: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转:安大略省一家木屋建筑商正在修建一座用原木做材料的豪宅,这种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售价约为70万加元。
  邹德浩摄
《市场报》 (2002年02月22日第四版)
bighouse.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http://www.lanxun.com/bmx/bmx032/nm03213.htm

老王盖房记  何剑
中国人讲究树碑立传。碑要后人替先人树,传则灵活得多,什么人都可以写,什么人都可
以被写。此番要写的就是一个可写可不写的人和他的一件可写可不写的事儿。

      话说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有一户新移民家庭,户主姓王,人称老王。老王一家四
口,夫妻俩再加上一儿一女。92年老王和太太在城西郊区买了一栋房子,是那种两层结构,独门
独院,前面带车库,后面有草坪的典型美式小洋楼。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是美国老百姓一辈子
要实现的美国梦的一项主要内容。如今老王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又是老大不小的半路出家,怀
揣50美金闯荡江湖,居然就圆了不少老美还圆不成的美国梦。虽然买房的钱有80  %是从银行借来
的,所以严格他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房还应该算是银行的。可想起在国内时大筒子
楼里那间十二平米阴面小屋,老王内心那份成就感,就简直可以和当年在中国考上名牌大学相比
了。一家人欢欢喜喜搬进新居,邀朋宴友,分享快乐,自不在话下。

      有了房,就算是有产阶级了。从前在国内提起小业主,总认为是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
悠哉悠哉的。现如今自己也迈进了小业主儿的行列,才明白满不是那么回事。老王夫妻刚来美国
那几年,一直租房子住,房子里的水管电线炉子马桶,甭管哪儿出了毛病,一个电话,房主(lan
d1ord)马上就得来修。记得有一次,房东亲自来修水管,跪在地上,撅着屁股,脑袋扎进水池下
的柜子里,裤头儿都从腰上滑下一半,一个劲儿走光。等从水他下拔回脑袋,已是满头大汗,汗
流夹背了。现在房子是自己的了,没人替你负责 ,一切问题都要自己挂在心上。按说对付房子这
点事儿倒也难不倒老王,老王是学工出身,动手能力又挺强。更何况这房子又是全新的,毛病本
来就少。可问题就出在买了个新房上面。这正应了“有利有弊”这句俗话。

      在美国,买房的花样儿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全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买旧房,一类是买
新房。买旧房不用多解释,就是原来的房主住了几年几十年的房子,因工作调动,财务紧张,离
婚,失业,孩子离家上大学,小房换大房,大房换小房,种种,种种原因而转卖。再一种是有人
具有投资眼光儿,早早看准买下一块地,待城市发展到这一块儿,地价上涨了,光卖地皮赚钱有
限,就找上一家盖房公司,请人家在自己的地上盖新房。边盖边卖,盖一栋,卖一栋。旧房的坏
处是东西旧了,爱出毛病,好处是原来的房主已经把窗帘,壁纸,地下室,甚至房后的凉台,暖
房全装修好了,省了不少的事。新房刚好相反,毛病虽少,一切基本建设全要从头儿搞起。一般
美国老百姓,从小没受过“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教育,因此目光短浅,只知经营自己的自留
地。互相影响的结果,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风俗,新房买下一、二年,地基下沉磁实了以后,就
在自己房后或搭个凉台(deck或patio),或盖栋暖房(greenhouse),也叫三季房(three
season house),再不然就乾脆再扩建一间房(Room Addition),又叫四季房(four season
house)。美国有句话,“女人的衣服总少一件,男人的房子总少一间。”就是从这儿来的。

      老王和他的新居度过了蜜月期之后,也开始策划在房后干点儿什么。

      不承想老王的太大没和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外面搞起了华人协会和中文学
校。更想不到的是,在美国干点儿不挣钱的社会工作还挺难。太太干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就冲老
王发脾气。老王本是个守家待业,与世无争的主儿,平时最爱干的是和东西打交道,最不爱干的
是和人打交道。可眼瞅着太太着急上火,急头白脸,心想旁人的忙全帮了,自己老婆的忙总不能
不帮。这么一念之差,就陪着太太上了贼船。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悠忽
就是几年。

       话说96年初夏一日,老王早上一觉醒来,想想太太并未安排什么工作,房前屋后己久未照
料,今日是周未,正好清理一番。起身下床,绕房走一周,割罢草,浇完水,站在自家廊下放眼
四邻一望,不知什么时候,左邻右舍的后院全起了变化。有的砌了个平台,有的搭了个暖房,还
有的乾脆又扩建了一间房。只有自家屋后,还是光秃秃的,好象在向邻居揭发这家主人的无能或
不经心.老王坐不住了,到左邻右舍去取经。不问还好,一问大大地吓了一跳.左边儿杰佛家只
砌了个小小的平台就花了3000美金,对门儿大卫家盖了不大的一间三季暖房,花了一万五,质
量还不怎么样。老王越想越觉不值,正要打退堂鼓,斜对门的默罕莫德来借小推车,顺便邀请老
王去参观他加盖的四季屋。默罕莫德是巴基斯但人,他在屋后加盖的房又大又好,最令他得意的
是,房子是他自己所盖,并未包给外人。所以成本大大下降,只花了一万五,比包出去省了多一
半。看着默罕莫德一脸的得意之色,老王心里有些不服气。巴基斯但和中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
他巴基斯但来的人能干成之事,我们泱泱中华大国之人何以干不成?想到此,责任心加上爱国心
,很少下决心的老王居然未和太太商量就做了个决定:自己盖间房。

      要说做什么事情,非得有一股热情才能干成。老王自从下决心盖房之后,就象着了迷。先
从图书馆借来一大厚本图文并茂教人如何盖房的书(美国就这样绝,凡是你能想到的,总有人写
出来教你如何干)了解了盖房的整个程序之后,就一步步落实。首先是设计。老王大学里学的是
核反应堆,研究生念的是计算机和经济管理,搞建筑设计并不在行。但老王念大学本科时学过工
程画和机械制图,如今把对付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本事拿来对付房子,焉有不成之理?老王一面
感叹“艺不压身”,“学问是自己的”这些中国古训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面付诸于行动
。找来一套作图软件,每日下了班儿,吃过饭,就心安理得地往家里的计算机前一坐,搞起他的
设计来了。说老王心安理得,是因为以前老王坐在计算机前心里总有些发怵,担心太太说他不务
正业。虽然老王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证明计算机的本事是“玩”出来的,可心里还是不踏实。这
回不同了,是为了全家在搞基本建设,老王心里理直气壮,干活的效率就特别高,没两天,房子
的外观图就出来了,再两天结构图出来了,又两天,每个局部的细图也出来了,连每根木头都画
得清清楚楚。

      有了图纸,下一步就该到市里去审批了。在美国盖房和中国不大一样,哪怕你是在自家后
院修个小平台,也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审查的内容有两项:一是盖房的地点是否合法,二是建筑
结构是否合理。美国的房子全是个人私有财产,而且经常买卖,所以家居附近的整体环境非常重
要,直接关系到售房时的房价高低。中国来的移民因为国情不同,常在这事上和老美邻居们闹些
矛盾。中国的房子虽然不归个人所有,但老百姓大都认为房前屋后为自己的领地,想干什么就干
什么,别人无权干涉。所以在美国买了房后,充份发挥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有烘乾机不
用,在房后晒衣晾被的,种粮种菜的,堆杂物破烂的,特别是老人们来美探亲,看不懂美国电视
,子女们为解老人寂寞,家中安上卫星天线,一个直径三尺的大圆盘天线放在门前,往往弄得老
美邻居们怨声载道,街道居委会三天两头儿来提意见,只好安上篱笆,栽上树,挡住行人视线。
美国的房子,屋后一般全有个草坪,大的有几英亩,小的也有零点几亩,虽说是自己的财产,但
只有房子后面二、三十英尺之内可以加盖建筑物,过了那条线之外,连个狗窝全不许搭,否则就
算违法。再就是任何建筑,哪泊是一个小木头平台(deck),全要由专门的建筑工程师审查图纸,
看是否合理。象中国搭防震棚,小厨房那样边干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绝对行不通。

      老王虽然心灵手巧,却有一个中国老百姓的通病-怕见官。虽然太太一再开导他,说美国
的官儿也是为人民服务,不会卡人。就算不成,还可以拿回来重画。可老王心里还是紧张。慎了
好几天,想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就让太太陪着,去了城建局。排在前面的几个老美神定气闲,
成竹在胸,图纸交上去,个个都有毛病。老王心里发怵,手心出汗,诚惶诚恐地双手递上图纸,
那位建筑工程师拿在手里翻阅一遍,冲老王笑笑,说“Great(非常好)”,就算批了。要说老王
这么容易过关,倒也不是撞大运,全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举个小例子,有外地朋友要开车来玩
儿让老王画个路线图,老王总是在纸的右上角画上一个小坐标,在冲上的箭头上写上一个“北
”.图中各段距离还要尽可能按比例。太太没老王画得好,“心里不服气,就鸡蛋里挑骨头,说谁
还不知道上北下南。老王说,“画地图没坐标等于没画。”太太说既要画就画全点儿,把东南西
北全写上。老王说,“知道了北还找不到东南西,画了也是白画。”本市的朋友打电后来问到家
里怎么走,太太在电话上说:先往左,再往右,见了红绿灯再往左,再往右。老王在一旁听
得脑子里一片混乱,忍无可忍地大声加以纠正:往北,往南,再往北,再往南... 令老王百
思不得其解的是,不少人倒认为太太给的指示更清楚明白。说穿了倒也很简单,群众的大多数和
太太一样,只认左右不识南北.老美群众也是一样,不信就卧亿一下在外面迷了路,去加油站打
听道儿,十有十回往左往右地一通乱指。

      拿到了批准建房的许可,老王心里的压力就去了一半儿.下来就该挖地基了。哥伦布市在
地图上的纬度和北京差不多,冬天有二、三个月的霜冻期,所以房屋的地基深度要求在地面以下
三十二英寸,以防受冻后到夏天一化地基下沉。老王是个白面书生,本事再大,挖地基这活儿也
是不能自己干的。于是请外面一家公司来挖。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爸爸带一个儿子加一辆挖
土机。讲好了价钱签了合同,就开始挖坑。本计划半天干完的活儿,整整干了一天。原来老王家
的房子是盖在一个改了道的河床上,地下尽是大石头。本来只需挖一条三折的沟做墙基就成了,
结果因为石头大多,太大,整个来了个大开膛,挖了一个 30X15 英尺的大坑。把那父子俩给累得
半路打了退堂鼓,原来讲好的要为木头平台打的几个孔也不干了。要是换了美国人,不干算毁约
,毁约就要打官司。可老王不是美国人,虽然住在美国,中国心不变,和他的绝大多数中国同胞
一样,不但怕见官,也怕打官司。又觉着自家地里石头这么多,也真难为了人家父子,倒反过来
对人家说了好几个对不起,和和气气地分了手。再下来就要往地基里灌水泥了。办法是到专门卖
水泥的公司里讲好买多少,什么时候要。那种公司有专门的水泥车,车身是个大圆筒,水泥砂子
石头和水放在里面,边开边转,到了地方混凝土也和好了。司机把导板接好,一个开关一揿,混
凝土就源源不断地流进地基里。这活儿虽然是机械化,可疏导混凝土的活儿还是要人来干,而且
是高强度的活儿.如果司机没有打点好,他一个劲儿地往下放混凝土,都流到外面,造成浪费不
说,干了以后一大坨,想弄走都搬不动了。老王有个朋友叫老孙,老孙曾在部队当兵去过西藏,
体质经过考验,说帮忙没问题。20 美金递到司机手里,赶上司机心情也比较好,又看老王不是那
种膀大腰圆的体格,还算是照顾慢慢地放混凝土.就这样,老王老孙两人是紧着搂,几下子就汗
如雨下了,忽然问老孙脸色煞白,心跳加速,说道,我不行了,蹲在地上半天才缓过劲来。老王
心里老大过意不去,老孙感叹说体质大不如从前了。

   混凝土地基(footer)干了以后,在上面要砌砖做地基墙(foundation),高出地面一、二尺。
每块空心的水泥砖重30 磅,总共要砌三百多块。砌砖也是个累活儿,而且要求严格,需拉线,用
水平仪量才能砌得横平竖直。砌地基那几天正赶上大雨滂沱。为赶进度,老王和他近80岁的老岳
父战风斗雨,买了帐篷支起来干。上面大雨哗哗,下面汗流满面。大庆人战天斗地,大寨人斗地
战天也不过如此。过路的老美看的是目瞪口呆,也确实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到了勤劳勇敢的名份。
地基墙砌好了,要往回填土,填好了土还要铺一层石子。然后钉地板梁,铺地板。这些活儿虽单
位时间强度不大,可也都是力气活儿。老王约了朋友老张,俩人一边儿干一边聊。老王诉有老婆
有家的苦,老张诉没家没业的苦,倒也不寂寞。几个晚上下来,一个大平台出来了。

      美国的房子和中国的不同。中国的房子是砖结构,砖墙一通到顶儿.美国的房子在地基之
上是木结构。反正美国地广人稀,又只有二百年的开发史,木材有的是,盖房时可着劲儿地糟蹋
。一栋新房盖下来,光扔掉的木材就不知能打几个大立柜。

      比起灌混凝土砌砖墙来,起房架的活儿要相对轻省些,但技术要求更高了。虽不是非八级
木工不可,也不是拨拉一个脑袋过来就能干的。所谓起房架就是按着房子的高度,以及每面墙的
宽窄先在钉好的大平台上钉几个大木框,门窗都留出来,然后一个个立起来,每个木框之间用角
铁和大钉子连接固定,房子的架子就起来了。在美国无论你是一百万,还是二百万的房子,全是
这样搭积木一样搭起来的。起房架的关键是计算和施工都要准确,稍有差错,房子就会七歪八斜
.此事也不是不可为,难就难在老王这个人活得太谨慎。不像他的太太,在国内时依靠组织依靠
惯了,把这个好传统带到了美国,相信群众相信党,凡事都不担心.老王则不然,凡事总爱多往
坏处想,防患于未然。房子属百年大计,质量问题再高度重视也不过份。

      就说92年两口子买房时,曾先后看过二十栋上市的房子,美国人卖房子就象嫁女儿,装修
得富丽堂皇。老王的太大喜欢看房,一直遗憾没当上房屋经纪人。每看一栋,进了门,左瞧右看
,到处乱转,用老王的话说,“俩眼不够使的”。老王小事随着大太,迂上这种关系家计民生的
大事,心中自有计较。每人一栋房,管它是传统式(tradition)还是现代式(contemporary),
也不看地板是大理石还是硬木的,一头就钻进地下室,拿卷尺量木头的粗细,梁与梁的间距,然
后上来向太太通报。如果木头的粗细和问距不附老王心目中的百年大计要求,其他一切都免谈。
老王太太对老王这种迂腐的观点一直不以为然。您想想,百年老屋的观念是哪辈子的事儿了,美
国入平均每五年搬一次家,房子盖那么结实留给谁,老王嘴上讲不过太太,可心里质量这个情结
就是解不开。别的且不说,单说买木料,到店里单眼吊线,一根根地挑,又要直,又要沉,还得
没裂缝.钉同样的架子,人家要是用一斤钉子,老王得砸进去两斤。看着木头上一个个紧紧相连
的钉子眼儿,老王心里才感觉踏实。

      房架子立好,就该上顶了,这时就有几个小混混起哄说,上梁要喝酒,不喝酒将来房子会
塌。这事儿可让老王犯了难。心想盖房累得和三孙子似的,哪有心思请客喝酒?不请客喝酒又担
心将来真的对房子不利。人到了某个年纪,特别是再有了儿女财产,就会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对
神灵这种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哪方神祉都不得罪的为好。为这事,老王愁眉不
展了好几天。有一日,想着想着,忽然豁然开朗:美国这种加盖的房子根本就没梁。一条条的木
头,从原来房子的边缘上搭到新立起的架子上,这叫椽子,不叫梁。既然没梁,自然不需要喝上
梁酒了。

      一个矛盾迎刃而解,另一个矛盾接踵而来。老王虽然能干又肯干,可人非圣贤,都有缺陷
.就如同练武功的都有练门(练门即练武之人最薄弱的地方).老王的练门就是伯登高。可上房
就非得登高,不但登高,还得在房顶上干活。老王在房下游走了几日,虽有几次鼓足勇气爬上去
,却是怎么上去的,怎么下来,终于没能战胜户己。没办法,请了一位朋友老陈来帮忙。老陈不
但轻功好,而且胆子大,在房上干活不坐也不蹲,而是一边走一边往木头里钉钉子,行走于房上
如履平地,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搞定了。

      钉好房顶就该上瓦了。美国房子的瓦是一片片的粘着砂子的油毡(shingle),据说是又防
水又绝热。安装的方法是把一块块的“瓦”用钉子钉在房顶的木头上。老王虽怕登高,这活儿还是
决定自己干。一来不想老麻烦朋友,二来只有自己亲手钉上去才放心。老王对房瓦的担心还有个
小故事。刚搬进新房那年的冬天,一晚的大风雪,早上起来,邻居过来告诉老王,房后的瓦让风
刮下两片。房子还在保修期,打个电话,瓦就安上了。可从此老王就担上了心.每逢刮风下雨,
老王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围着房子转一圈儿,看有无瓦片被风刮下来。后来又发展到连街坊四邻的
房顶也都扫描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异状。老王不但眼尖,耳朵还灵,新盖的木结构房子白天热
胀,晚上气温下降冷缩,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听见声音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老王居然能说出是
哪根木头在叫。隔着墙皮,就好像有特异功能。弄得老王的太太总怀疑老王上辈子是狗转世。

      瓦上好以后,就该安窗户安门了。这种细活儿,老王干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一则老王
心细,二则认真守规矩。就说出门开车,老王从来是循规蹈矩,有警察和没警察一样。就不像他
太太,虽然交通规则考了一百分,转眼就忘了。闯红灯,超速就不用说了,该停的不停,不该走
的楞走。美国有些路口有写着“stop”的牌子,得停下来,看清左右没车,才能过去。老王的太
大艺高人胆大,常常一看左右无车也无警察,一加油门就过去了。还有一些路过窄,是单行线,
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大太却不管不顾地逆着开,有一次居然沿着高速公路下行线往上开,害得警
察也逆行追上去,好歹是在高速公路出口前追上了。老王常常苦口婆心地告诫太大,要守交通规
则.可老王自己也有时在路上发生紧急状况,倒不怨老王,是对方造成的。这下轮到太太来告诫
老王了,太太自己不守交通规则,颇能理解不守交通规则人们的心理,什么时候别人会犯什么规
全心有灵犀,故往往能防患于未然。太太开导老王说,从前在国内怎么学的,你吃饱了,还得时
刻想着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阶级兄弟。现在也一样,你守规矩了,也要时刻不忘还有
不少不守规矩的革命群众,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么。

      闲言少叙,安上窗户和门以后,老王的房已盖得快接近尾声了。墙里塞了保温层,上了墙
板,天花板,接下来又铺了地板,再把电源开关一安,这房就算盖成了。新房落成,朋友们都来
道贺,甭管真的假的,人人赞不绝口。老王自然是喜在心头,乐在眉梢,好在谦虚惯了,倒也没
忘了姓什么。太太开始还跟着傻高兴,后来越听越不对,怎么人人都只夸老王能干,那老王盖房
这一年,家中洗衣做饭,买东西带孩子,大事小情,全是太大一人包下来了,没功劳有苦劳,怎
么就全不算数了呢,再往远了想,万一这房子一住几十年,将来的孩子们到这儿来参观,只说…
我爷爷”如何如何,没“我奶奶”什么事儿,不就彻底成了个被遗忘的角落了吗?考虑再三,终
于让老王的太太想出一个主意,白纸黑字,写传的人和被写的人同样永垂不朽。于是,老王的太
太就在失落之余写下了这篇传记,一半为老王,一半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22: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内部
housein.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谢谢susan xie!!!

太好的文章了,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7: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可以先造几个模型, 再到图书馆借本书看.再造+几个模型
1
底板.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7: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7: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23: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太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23: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我可以出3d模型效果,动画也可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8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要是在加拿大 盖一间中国明清式的宅子,不更爽。

我就一直有这个梦想,买块地,自己慢慢盖,盖他3,5年都行,泥水工,木匠,电工,都自己来,盖好了管300年,曾曾孙都可以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0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真象喝了一壶明前龙井
Post by Susan xie;518463
http://www.lanxun.com/bmx/bmx032/nm03213.htm

老王盖房记 何剑
中国人讲究树碑立传。碑要后人替先人树,传则灵活得多,什么人都可以写,什么人都可
以被写。此番要写的就是一个可写可不写的人和他的一件可写可不写的事儿。

话说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有一户新移民家庭,户主姓王,人称老王。老王一家四
口,夫妻俩再加上一儿一女。92年老王和太太在城西郊区买了一栋房子,是那种两层结构,独门
独院,前面带车库,后面有草坪的典型美式小洋楼。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是美国老百姓一辈子
要实现的美国梦的一项主要内容。如今老王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又是老大不小的半路出家,怀
揣50美金闯荡江湖,居然就圆了不少老美还圆不成的美国梦。虽然买房的钱有80 %是从银行借来
的,所以严格他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房还应该算是银行的。可想起在国内时大筒子
楼里那间十二平米阴面小屋,老王内心那份成就感,就简直可以和当年在中国考上名牌大学相比
了。一家人欢欢喜喜搬进新居,邀朋宴友,分享快乐,自不在话下。

有了房,就算是有产阶级了。从前在国内提起小业主,总认为是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
悠哉悠哉的。现如今自己也迈进了小业主儿的行列,才明白满不是那么回事。老王夫妻刚来美国
那几年,一直租房子住,房子里的水管电线炉子马桶,甭管哪儿出了毛病,一个电话,房主(lan
d1ord)马上就得来修。记得有一次,房东亲自来修水管,跪在地上,撅着屁股,脑袋扎进水池下
的柜子里,裤头儿都从腰上滑下一半,一个劲儿走光。等从水他下拔回脑袋,已是满头大汗,汗
流夹背了。现在房子是自己的了,没人替你负责 ,一切问题都要自己挂在心上。按说对付房子这
点事儿倒也难不倒老王,老王是学工出身,动手能力又挺强。更何况这房子又是全新的,毛病本
来就少。可问题就出在买了个新房上面。这正应了“有利有弊”这句俗话。

在美国,买房的花样儿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全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买旧房,一类是买
新房。买旧房不用多解释,就是原来的房主住了几年几十年的房子,因工作调动,财务紧张,离
婚,失业,孩子离家上大学,小房换大房,大房换小房,种种,种种原因而转卖。再一种是有人
具有投资眼光儿,早早看准买下一块地,待城市发展到这一块儿,地价上涨了,光卖地皮赚钱有
限,就找上一家盖房公司,请人家在自己的地上盖新房。边盖边卖,盖一栋,卖一栋。旧房的坏
处是东西旧了,爱出毛病,好处是原来的房主已经把窗帘,壁纸,地下室,甚至房后的凉台,暖
房全装修好了,省了不少的事。新房刚好相反,毛病虽少,一切基本建设全要从头儿搞起。一般
美国老百姓,从小没受过“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教育,因此目光短浅,只知经营自己的自留
地。互相影响的结果,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风俗,新房买下一、二年,地基下沉磁实了以后,就
在自己房后或搭个凉台(deck或patio),或盖栋暖房(greenhouse),也叫三季房(three
season house),再不然就乾脆再扩建一间房(Room Addition),又叫四季房(four season
house)。美国有句话,“女人的衣服总少一件,男人的房子总少一间。”就是从这儿来的。

老王和他的新居度过了蜜月期之后,也开始策划在房后干点儿什么。

不承想老王的太大没和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外面搞起了华人协会和中文学
校。更想不到的是,在美国干点儿不挣钱的社会工作还挺难。太太干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就冲老
王发脾气。老王本是个守家待业,与世无争的主儿,平时最爱干的是和东西打交道,最不爱干的
是和人打交道。可眼瞅着太太着急上火,急头白脸,心想旁人的忙全帮了,自己老婆的忙总不能
不帮。这么一念之差,就陪着太太上了贼船。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悠忽
就是几年。

话说96年初夏一日,老王早上一觉醒来,想想太太并未安排什么工作,房前屋后己久未照
料,今日是周未,正好清理一番。起身下床,绕房走一周,割罢草,浇完水,站在自家廊下放眼
四邻一望,不知什么时候,左邻右舍的后院全起了变化。有的砌了个平台,有的搭了个暖房,还
有的乾脆又扩建了一间房。只有自家屋后,还是光秃秃的,好象在向邻居揭发这家主人的无能或
不经心.老王坐不住了,到左邻右舍去取经。不问还好,一问大大地吓了一跳.左边儿杰佛家只
砌了个小小的平台就花了3000美金,对门儿大卫家盖了不大的一间三季暖房,花了一万五,质
量还不怎么样。老王越想越觉不值,正要打退堂鼓,斜对门的默罕莫德来借小推车,顺便邀请老
王去参观他加盖的四季屋。默罕莫德是巴基斯但人,他在屋后加盖的房又大又好,最令他得意的
是,房子是他自己所盖,并未包给外人。所以成本大大下降,只花了一万五,比包出去省了多一
半。看着默罕莫德一脸的得意之色,老王心里有些不服气。巴基斯但和中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
他巴基斯但来的人能干成之事,我们泱泱中华大国之人何以干不成?想到此,责任心加上爱国心
,很少下决心的老王居然未和太太商量就做了个决定:自己盖间房。

要说做什么事情,非得有一股热情才能干成。老王自从下决心盖房之后,就象着了迷。先
从图书馆借来一大厚本图文并茂教人如何盖房的书(美国就这样绝,凡是你能想到的,总有人写
出来教你如何干)了解了盖房的整个程序之后,就一步步落实。首先是设计。老王大学里学的是
核反应堆,研究生念的是计算机和经济管理,搞建筑设计并不在行。但老王念大学本科时学过工
程画和机械制图,如今把对付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本事拿来对付房子,焉有不成之理?老王一面
感叹“艺不压身”,“学问是自己的”这些中国古训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面付诸于行动
。找来一套作图软件,每日下了班儿,吃过饭,就心安理得地往家里的计算机前一坐,搞起他的
设计来了。说老王心安理得,是因为以前老王坐在计算机前心里总有些发怵,担心太太说他不务
正业。虽然老王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证明计算机的本事是“玩”出来的,可心里还是不踏实。这
回不同了,是为了全家在搞基本建设,老王心里理直气壮,干活的效率就特别高,没两天,房子
的外观图就出来了,再两天结构图出来了,又两天,每个局部的细图也出来了,连每根木头都画
得清清楚楚。

有了图纸,下一步就该到市里去审批了。在美国盖房和中国不大一样,哪怕你是在自家后
院修个小平台,也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审查的内容有两项:一是盖房的地点是否合法,二是建筑
结构是否合理。美国的房子全是个人私有财产,而且经常买卖,所以家居附近的整体环境非常重
要,直接关系到售房时的房价高低。中国来的移民因为国情不同,常在这事上和老美邻居们闹些
矛盾。中国的房子虽然不归个人所有,但老百姓大都认为房前屋后为自己的领地,想干什么就干
什么,别人无权干涉。所以在美国买了房后,充份发挥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有烘乾机不
用,在房后晒衣晾被的,种粮种菜的,堆杂物破烂的,特别是老人们来美探亲,看不懂美国电视
,子女们为解老人寂寞,家中安上卫星天线,一个直径三尺的大圆盘天线放在门前,往往弄得老
美邻居们怨声载道,街道居委会三天两头儿来提意见,只好安上篱笆,栽上树,挡住行人视线。
美国的房子,屋后一般全有个草坪,大的有几英亩,小的也有零点几亩,虽说是自己的财产,但
只有房子后面二、三十英尺之内可以加盖建筑物,过了那条线之外,连个狗窝全不许搭,否则就
算违法。再就是任何建筑,哪泊是一个小木头平台(deck),全要由专门的建筑工程师审查图纸,
看是否合理。象中国搭防震棚,小厨房那样边干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绝对行不通。

老王虽然心灵手巧,却有一个中国老百姓的通病-怕见官。虽然太太一再开导他,说美国
的官儿也是为人民服务,不会卡人。就算不成,还可以拿回来重画。可老王心里还是紧张。慎了
好几天,想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就让太太陪着,去了城建局。排在前面的几个老美神定气闲,
成竹在胸,图纸交上去,个个都有毛病。老王心里发怵,手心出汗,诚惶诚恐地双手递上图纸,
那位建筑工程师拿在手里翻阅一遍,冲老王笑笑,说“Great(非常好)”,就算批了。要说老王
这么容易过关,倒也不是撞大运,全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举个小例子,有外地朋友要开车来玩
儿让老王画个路线图,老王总是在纸的右上角画上一个小坐标,在冲上的箭头上写上一个“北
”.图中各段距离还要尽可能按比例。太太没老王画得好,“心里不服气,就鸡蛋里挑骨头,说谁
还不知道上北下南。老王说,“画地图没坐标等于没画。”太太说既要画就画全点儿,把东南西
北全写上。老王说,“知道了北还找不到东南西,画了也是白画。”本市的朋友打电后来问到家
里怎么走,太太在电话上说:先往左,再往右,见了红绿灯再往左,再往右。老王在一旁听
得脑子里一片混乱,忍无可忍地大声加以纠正:往北,往南,再往北,再往南... 令老王百
思不得其解的是,不少人倒认为太太给的指示更清楚明白。说穿了倒也很简单,群众的大多数和
太太一样,只认左右不识南北.老美群众也是一样,不信就卧亿一下在外面迷了路,去加油站打
听道儿,十有十回往左往右地一通乱指。

拿到了批准建房的许可,老王心里的压力就去了一半儿.下来就该挖地基了。哥伦布市在
地图上的纬度和北京差不多,冬天有二、三个月的霜冻期,所以房屋的地基深度要求在地面以下
三十二英寸,以防受冻后到夏天一化地基下沉。老王是个白面书生,本事再大,挖地基这活儿也
是不能自己干的。于是请外面一家公司来挖。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爸爸带一个儿子加一辆挖
土机。讲好了价钱签了合同,就开始挖坑。本计划半天干完的活儿,整整干了一天。原来老王家
的房子是盖在一个改了道的河床上,地下尽是大石头。本来只需挖一条三折的沟做墙基就成了,
结果因为石头大多,太大,整个来了个大开膛,挖了一个 30X15 英尺的大坑。把那父子俩给累得
半路打了退堂鼓,原来讲好的要为木头平台打的几个孔也不干了。要是换了美国人,不干算毁约
,毁约就要打官司。可老王不是美国人,虽然住在美国,中国心不变,和他的绝大多数中国同胞
一样,不但怕见官,也怕打官司。又觉着自家地里石头这么多,也真难为了人家父子,倒反过来
对人家说了好几个对不起,和和气气地分了手。再下来就要往地基里灌水泥了。办法是到专门卖
水泥的公司里讲好买多少,什么时候要。那种公司有专门的水泥车,车身是个大圆筒,水泥砂子
石头和水放在里面,边开边转,到了地方混凝土也和好了。司机把导板接好,一个开关一揿,混
凝土就源源不断地流进地基里。这活儿虽然是机械化,可疏导混凝土的活儿还是要人来干,而且
是高强度的活儿.如果司机没有打点好,他一个劲儿地往下放混凝土,都流到外面,造成浪费不
说,干了以后一大坨,想弄走都搬不动了。老王有个朋友叫老孙,老孙曾在部队当兵去过西藏,
体质经过考验,说帮忙没问题。20 美金递到司机手里,赶上司机心情也比较好,又看老王不是那
种膀大腰圆的体格,还算是照顾慢慢地放混凝土.就这样,老王老孙两人是紧着搂,几下子就汗
如雨下了,忽然问老孙脸色煞白,心跳加速,说道,我不行了,蹲在地上半天才缓过劲来。老王
心里老大过意不去,老孙感叹说体质大不如从前了。

混凝土地基(footer)干了以后,在上面要砌砖做地基墙(foundation),高出地面一、二尺。
每块空心的水泥砖重30 磅,总共要砌三百多块。砌砖也是个累活儿,而且要求严格,需拉线,用
水平仪量才能砌得横平竖直。砌地基那几天正赶上大雨滂沱。为赶进度,老王和他近80岁的老岳
父战风斗雨,买了帐篷支起来干。上面大雨哗哗,下面汗流满面。大庆人战天斗地,大寨人斗地
战天也不过如此。过路的老美看的是目瞪口呆,也确实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到了勤劳勇敢的名份。
地基墙砌好了,要往回填土,填好了土还要铺一层石子。然后钉地板梁,铺地板。这些活儿虽单
位时间强度不大,可也都是力气活儿。老王约了朋友老张,俩人一边儿干一边聊。老王诉有老婆
有家的苦,老张诉没家没业的苦,倒也不寂寞。几个晚上下来,一个大平台出来了。

美国的房子和中国的不同。中国的房子是砖结构,砖墙一通到顶儿.美国的房子在地基之
上是木结构。反正美国地广人稀,又只有二百年的开发史,木材有的是,盖房时可着劲儿地糟蹋
。一栋新房盖下来,光扔掉的木材就不知能打几个大立柜。

比起灌混凝土砌砖墙来,起房架的活儿要相对轻省些,但技术要求更高了。虽不是非八级
木工不可,也不是拨拉一个脑袋过来就能干的。所谓起房架就是按着房子的高度,以及每面墙的
宽窄先在钉好的大平台上钉几个大木框,门窗都留出来,然后一个个立起来,每个木框之间用角
铁和大钉子连接固定,房子的架子就起来了。在美国无论你是一百万,还是二百万的房子,全是
这样搭积木一样搭起来的。起房架的关键是计算和施工都要准确,稍有差错,房子就会七歪八斜
.此事也不是不可为,难就难在老王这个人活得太谨慎。不像他的太太,在国内时依靠组织依靠
惯了,把这个好传统带到了美国,相信群众相信党,凡事都不担心.老王则不然,凡事总爱多往
坏处想,防患于未然。房子属百年大计,质量问题再高度重视也不过份。

就说92年两口子买房时,曾先后看过二十栋上市的房子,美国人卖房子就象嫁女儿,装修
得富丽堂皇。老王的太大喜欢看房,一直遗憾没当上房屋经纪人。每看一栋,进了门,左瞧右看
,到处乱转,用老王的话说,“俩眼不够使的”。老王小事随着大太,迂上这种关系家计民生的
大事,心中自有计较。每人一栋房,管它是传统式(tradition)还是现代式(contemporary),
也不看地板是大理石还是硬木的,一头就钻进地下室,拿卷尺量木头的粗细,梁与梁的间距,然
后上来向太太通报。如果木头的粗细和问距不附老王心目中的百年大计要求,其他一切都免谈。
老王太太对老王这种迂腐的观点一直不以为然。您想想,百年老屋的观念是哪辈子的事儿了,美
国入平均每五年搬一次家,房子盖那么结实留给谁,老王嘴上讲不过太太,可心里质量这个情结
就是解不开。别的且不说,单说买木料,到店里单眼吊线,一根根地挑,又要直,又要沉,还得
没裂缝.钉同样的架子,人家要是用一斤钉子,老王得砸进去两斤。看着木头上一个个紧紧相连
的钉子眼儿,老王心里才感觉踏实。

房架子立好,就该上顶了,这时就有几个小混混起哄说,上梁要喝酒,不喝酒将来房子会
塌。这事儿可让老王犯了难。心想盖房累得和三孙子似的,哪有心思请客喝酒?不请客喝酒又担
心将来真的对房子不利。人到了某个年纪,特别是再有了儿女财产,就会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对
神灵这种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哪方神祉都不得罪的为好。为这事,老王愁眉不
展了好几天。有一日,想着想着,忽然豁然开朗:美国这种加盖的房子根本就没梁。一条条的木
头,从原来房子的边缘上搭到新立起的架子上,这叫椽子,不叫梁。既然没梁,自然不需要喝上
梁酒了。

一个矛盾迎刃而解,另一个矛盾接踵而来。老王虽然能干又肯干,可人非圣贤,都有缺陷
.就如同练武功的都有练门(练门即练武之人最薄弱的地方).老王的练门就是伯登高。可上房
就非得登高,不但登高,还得在房顶上干活。老王在房下游走了几日,虽有几次鼓足勇气爬上去
,却是怎么上去的,怎么下来,终于没能战胜户己。没办法,请了一位朋友老陈来帮忙。老陈不
但轻功好,而且胆子大,在房上干活不坐也不蹲,而是一边走一边往木头里钉钉子,行走于房上
如履平地,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搞定了。

钉好房顶就该上瓦了。美国房子的瓦是一片片的粘着砂子的油毡(shingle),据说是又防
水又绝热。安装的方法是把一块块的“瓦”用钉子钉在房顶的木头上。老王虽怕登高,这活儿还是
决定自己干。一来不想老麻烦朋友,二来只有自己亲手钉上去才放心。老王对房瓦的担心还有个
小故事。刚搬进新房那年的冬天,一晚的大风雪,早上起来,邻居过来告诉老王,房后的瓦让风
刮下两片。房子还在保修期,打个电话,瓦就安上了。可从此老王就担上了心.每逢刮风下雨,
老王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围着房子转一圈儿,看有无瓦片被风刮下来。后来又发展到连街坊四邻的
房顶也都扫描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异状。老王不但眼尖,耳朵还灵,新盖的木结构房子白天热
胀,晚上气温下降冷缩,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听见声音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老王居然能说出是
哪根木头在叫。隔着墙皮,就好像有特异功能。弄得老王的太太总怀疑老王上辈子是狗转世。

瓦上好以后,就该安窗户安门了。这种细活儿,老王干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一则老王
心细,二则认真守规矩。就说出门开车,老王从来是循规蹈矩,有警察和没警察一样。就不像他
太太,虽然交通规则考了一百分,转眼就忘了。闯红灯,超速就不用说了,该停的不停,不该走
的楞走。美国有些路口有写着“stop”的牌子,得停下来,看清左右没车,才能过去。老王的太
大艺高人胆大,常常一看左右无车也无警察,一加油门就过去了。还有一些路过窄,是单行线,
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大太却不管不顾地逆着开,有一次居然沿着高速公路下行线往上开,害得警
察也逆行追上去,好歹是在高速公路出口前追上了。老王常常苦口婆心地告诫太大,要守交通规
则.可老王自己也有时在路上发生紧急状况,倒不怨老王,是对方造成的。这下轮到太太来告诫
老王了,太太自己不守交通规则,颇能理解不守交通规则人们的心理,什么时候别人会犯什么规
全心有灵犀,故往往能防患于未然。太太开导老王说,从前在国内怎么学的,你吃饱了,还得时
刻想着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阶级兄弟。现在也一样,你守规矩了,也要时刻不忘还有
不少不守规矩的革命群众,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么。

闲言少叙,安上窗户和门以后,老王的房已盖得快接近尾声了。墙里塞了保温层,上了墙
板,天花板,接下来又铺了地板,再把电源开关一安,这房就算盖成了。新房落成,朋友们都来
道贺,甭管真的假的,人人赞不绝口。老王自然是喜在心头,乐在眉梢,好在谦虚惯了,倒也没
忘了姓什么。太太开始还跟着傻高兴,后来越听越不对,怎么人人都只夸老王能干,那老王盖房
这一年,家中洗衣做饭,买东西带孩子,大事小情,全是太大一人包下来了,没功劳有苦劳,怎
么就全不算数了呢,再往远了想,万一这房子一住几十年,将来的孩子们到这儿来参观,只说…
我爷爷”如何如何,没“我奶奶”什么事儿,不就彻底成了个被遗忘的角落了吗?考虑再三,终
于让老王的太太想出一个主意,白纸黑字,写传的人和被写的人同样永垂不朽。于是,老王的太
太就在失落之余写下了这篇传记,一半为老王,一半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04: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在加拿大买块地造房子行不?

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1-5 10:34 , Processed in 0.14427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