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ina_yan

汽车安全面面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汽车保险杠的历史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20年前,轿车前后保险杠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形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
17876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
17876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塑料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用厚度为1.5毫米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而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螺丝连接,可以随时拆卸下来。这种塑料保险杠使用的塑料,大体上使用聚酯系和聚丙烯系两种材料,采用注射成型法制成。例如标致405轿车的保险杠,采用了聚酯系材料并用反应注射模成型法做成。而大众的奥迪100、高尔夫、上海的桑塔纳、天津的夏利等型号轿车的保险杠,采用了聚丙烯系材料用注射成型法制成。国外还有一种称为聚碳酯系的塑料,渗进合金成分,采用合金注射成型的方法,加工出来的保险杠不但具有高强度的刚性,还具有可以焊接的优点,而且涂装性能好,在轿车上的用量越来越多。



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可溃缩转向柱介绍
可溃缩转向柱:当发生碰撞时,转向柱可按预先设计而溃缩变形
17884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1978年Saab萨博设计的转向柱在轿车遇到正面碰撞时不会刺入驾驶室内,区别于其它类似设计,即使发生了撞车事故后,驾驶者也能将汽车转向。
17884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保证乘员安全的整体保护 安全车身



;在今天,汽车的使用安全性已成为汽车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主动安全装置被应用在汽车上,以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但是让人头疼的是,车祸仍然层出不穷。当撞击无法避免时,被动安全装置管用与否便显得非常重要,而其中车身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
;早期的汽车车身沿用了马车车身结构,整个车身以木材料为主。根据碰撞安全性的要求,车身壳体的安全结构应是,使乘客舱具有较大的刚度以便在碰撞时尽量减小变形,同时使车身的头部、尾部等其它离乘员较远的部分的刚度相对较小,在碰撞时得以产生较大的变形而吸引撞击能量,减轻车内乘员承受的冲击力,同时避免车体或发动机任何部分凸入车厢内,以木头为主的车身根本满足不了安全的要求。
17877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1912年由爱德华·巴特首次制成了全金属的车身,1925年文森卓·兰西亚发明了承载式车身,车身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件和大型覆盖件组成,这种金属结构的车身一直沿用至今,在安全和舒适性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大部分的轿车和高档商务车都采用了这种车身结构,例如我国生产的一汽奥迪、上海桑塔纳、江铃全顺等均是承载车身。
而畅销欧洲30多年的全顺汽车,在其全封闭式承载车身顶部和两侧使用了加强型顶梁和侧梁设计,这样平时可减少路面传递来的震动及噪音,在发生侧翻事故时可防止异物侵入乘座舱,有效防止车顶变形,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17877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侧门防撞杆介绍



众所周知,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防撞杆的防撞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时,坚固的防撞杆能大大减轻侧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普遍安装在轿车上的侧门防撞杆
17886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从三点式安全带到预缩式安全带



;尼尔斯·博霍林于1959 年发明三点式安全带,一跃成为享誉全球的发明家。今天,他的发明已作为标准配置而被安装在全球所有汽车内,并在世界各地的交通事故中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尼尔斯·博霍林以工程师的身份在瑞典航空工业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当时,汽车内的安全带是固定在座椅后面,被交叉地绑在人体上,并在腹部用搭口锁定。这种设计在高速撞击下无法阻止人体活动,而且搭口的所在位置十分别扭,安全带本身会造成对人体内器官的伤害。



;1958年博霍林应聘加盟 Volvo 汽车公司后,就着手研制汽车安全带。此前, Volvo汽车公司已将双点式安全带安装在其汽车的前排座椅上,但这种对角线式的安全带达不到公司所制订的安全标准。



;博霍林设计汽车安全带的基本着眼点是:安全带应能同时跨过腹部以下部位并横跨在肩部,它应处于从生理角度衡量是正确的位置,即应该横跨在骨盆和胸腔之上,而且应该通过一个位于座椅一侧的低位固定点协调其所发挥的作用。这意味着安全带的几何形状应该是一个水平放置的V字,并可在张力作用下保持其位置不变。1958 年, Volvo汽车公司为尼尔斯·博霍林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申请了专利,并制成名副其实的安全带。
1959年, Volvo 汽车公司在其P120 型和 PV544 型汽车上配置三点式安全带,成为世界上首家把三点式安全带列为标准配置的汽车制造商。
17887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PRETENSIONER SEAT BELT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预拉紧式卷收器的控制装置分有两种,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由电子控制单元(E CU)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经过电脑处理将信号发至卷收器的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通常与辅助安全气囊组合使用。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由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可以单独使用。

;预紧式安全带装置有气体引发剂和气体发生剂,因此有效期满必须要更换;预紧式安全带只允许安装在为其设计和制造的汽车上。上车要佩戴预紧式安全带,如果未佩戴预紧式安全带,一旦汽车发生碰撞不但不能得到保护,反而会因安全带产生回拉动作而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汽车安全气囊介绍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安全气囊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气囊装置轿车发生正面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除了驾驶员侧有安全气囊外,有些轿车前排也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与驾车者用的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轿车还在座位侧面靠门一侧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
17893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气囊爆炸需要什么条件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公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1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汽车安全面面观

谢谢楼主介绍这么多
BTW,偶的车很安全, 可以和volvo任何一款(volvoS40除外,这个S40安全性是volvo40中最次的)媲美安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16 01:20 , Processed in 0.13400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