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52|回复: 11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07: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彪字育容,初名育蓉,鄂中黄冈人也。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诞于黄冈回龙镇。镇有林村,中无杂姓。父明卿,缙绅也,掌宗族。所营良田四十九亩、山林三百亩、房屋三十五间,兼营织布工场,宅资甚厚。曾高宦途皆未显,明卿耻之,卒与彪择师受业,与从兄育南、育英皆师李卓侯。卓侯素与孙文、黄兴善,入同盟会,与就民国之肇基。文贯中西,笃于学焉。卓侯阴言于人曰:吾观林氏三男,育南聪慧刚烈,育英勤俭温良,皆人杰耳,自当有为者。育蓉阴柔深睿,不可测也。
   民国九年八月,彪以尊圣崇教之意,为同窗所荐,作《上巳祀孔记》,其文曰:孔子为我国周时代人,仁义爱民,为我国之伟人焉。中华民国九年八月初五日,为仲秋上丁,全国各学校于此祀孔,遵古礼也。吾校师生亦祀孔,同学高初共百余人,皆敬祀孔子。因孔子圣人,为我中华教宗也。师友览为悦赞之。其文虽略拙,初显英气矣。育南归,察以功课,责之曰:竖子迂也!海内迁播以远,此何时,犹祭乎!遂引入浚新之学。浚新者,育英所创之新学也。废五经,兴设国文、算学、地理、历史、图画、音乐之学,兼有风土人情之教。时唐际盛为学长,尝问于诸生曰:公等志向何为乎?生等皆以为报国忧民对。问之彪,彪以东坡之《后赤壁赋》对曰:“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际盛讶之曰:“君欲宁静致远乎”?彪曰:“非也。某当独自往来如孤鹤闲云耳”。
   彪好武经,时素以诗勉志,其辞曰: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常有云台凌烟之望,疆场干戈之志,以孙吴为身名之向。民国十四年,闻国父募兵于粤海,乃告于育南曰:“弟欲从军黄浦,如之何?”。育南然之。育英闻,手书秋瑾诗以赠之曰: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戒之曰:秋瑾一妇人,尚知报效国家。弟切勉之,勉之!由是遂行。
  
   时有鄂人恽代英、肖楚女者,雄辩黄浦,号为“日月双璧”,育南、育英之友也。彪之入学,即为所荐。以兄故,入操列为四期学员。性黠慧,通文墨,所习科目均优良。然素羸弱,众以为不能,莫为所知也。
   十五年,南师北伐,北定武昌,东逼苏沪。以将佐乏故,征之。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 立团第三连除见习排长。第四军者,即克汀泗、破贺胜、陷武昌之叶希夷部也。时彪入共产之门,自此如鱼水焉。
   十六年四月,蒋公定鼎江宁,下清党之令。未几,有马日之变。宁可枉杀三千,不使一人漏网。尸曝山野,血涨江流,南国几陷血腥。七月,共党中央以周公秘潜南昌,以图暴动。密谕聂荣臻调二十五师之南昌,以应九江散卒。伺南昌难起,即以火车输辎重士卒返之。时彪以军功累除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七连连长,阴令所部知晓。
   八月一日,难起。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以兵二万拔南昌。聂荣臻令七十三团团长周士弟率部轻装以奔马回岭。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与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闻之,大惊,亲阻之,不听。遂入南昌与周公等合之。三日,弃南昌。以混编为第九军、第十一军与第二十军,师以征粤。时为盛暑,劳师袭远,士卒劳困。蔡廷锴以第十师叛,于是气沮焉。九月廿四日,师克潮汕。蒋公令桂军黄绍肱帅二师之众协钱大钧部等讨之,围甚急。义师乃以九军副军长朱德率周士第部断后,余部遁去。时彪隶周士第部也。未几,义师溃。德收散众遁入湘赣山陵间。
   十七年正月,德引残部连陷资兴、永兴、耒阳,势复振。二月,彪携辎重赴耒阳,为民团谭孜生部所劫。德让之,彪惭。乃请以军令。德许之。彪遂也率壮士三百衣国军容,犒劳孜生等于小水铺之三公庙。孜生初得胜,饮酒无备。彪乃以袭之。孜生等皆毙。彪复夺还辎重,所获甚厚。德奇之,以为能。三月九日,国军李宜煊以一师逐德,踞耒阳,德等走之。后,德遣王尔琢攻之,旋不克。彪请一连之众复耒阳,举座惊之。彪密语之,众大悦。乃行。德乃率彪连百人迫西门。农军三千以急攻三门。土铳松炮雷响,锣鼓鞭炮声鸣。宜煊无备,大溃。遂复踞耒阳。德嘉之,以为骐骥。自是稍名焉。四月,德合师毛公于砻市。德引以荐于毛公,亦奇彪。王尔琢死,乃以尔琢之众与之,除团长衔。与黄公略、伍中豪并称“红四军三骁将”,重之焉。后德与毛公争雄虎符,不谐。彪与公善,以为忠,遂为腹心。后,公遁入井冈,以拒国军。时蒋公势厚,剿之者数,困之。众以为不可久,馁之。彪亦怅然无所之,常怏怏。毛公赠彪《星火燎原》以励之。复谕众,气稍振。
   二十年,义师初都瑞金,乃迁一军团长,与彭公之三军团号为“车之双轮”。彭公善战,用兵精专,号为“红军之狮”。彪素嫉之,每战毕,必取片书录以业绩。若不及彭公,阴郁无言。若逾之,如沐春风。彭公谨厚长者,浑然无觉焉。
   二十一年冬,蒋公亲率大军五十万,以左中右三路来犯。二十二年二月,中路精甲十万拔南丰、广昌,锋甚锐。时毛公为王明、博古等迫,之野。德、恩来掌中军。彪等阳攻南丰,国军乃以第五十二师、五十九师万余以援之。德阴令彪、彭公及董振堂部精锐五万设伏黄陂之北山谷间。时值二月末,春潇淫霖,大雾弥天,道泥泞,白昼不可见人。二十七日晨,雾霁。敌乃入谷中。彪与彭公击之,国军大溃。五十二师五千人尽墨之,是为黄陂大捷。未几,克黄柏岭,寻拔草台岗,毙俘四千有奇,声威大振。蒋公闻败,令班师。乃悬银圆十万以求彪首级。自是彪名昭焉。
  
   二十四年,蒋公复拥众五十万以讨瑞金。时博古、李德等用事,高垒深壁,以拒国军。彭公等谏,不听。未几,官军凌逼渐厉,赤师图蹙,仓皇北狩。乃令彪部为先锋,遂驱西。蒋公以薛岳部二十万入境剿之。电令湘军何键扼守潇水、湘江以阻彪。时赤师以一、三军团为先锋,八、九军团为左右翼,五军团殿后,博古、李德率枢密居中,辎重物资随军蹒跚而行。彪军据九峰山,以备乐昌之粤军。中枢至,乃克道县。当是时,赤师困于潇湘二水间。国军起碉楼百四十余,以大军二十师屯全州、界首、灌阳间,卒逾十五万,号为“铁三角”。十一月十六日,彪克临武,锋指江华、永明。桂军退踞龙虎关、恭城。湘军刘建绪尚未至全州,灌江、湘江空虚,有渡湘江之利。然博、李踌躇未决。十一月廿五日,方令谕诸军强渡之。时国军皆居险死守,危急。廿七日,彪、彭公拔界首,谋渡于界首与凤凰嘴之间。旋即,彭公挥三军团主力与桂军鏖战于灌阳,搏杀惨烈。彪乃令黄克诚越江至南岸布防。时湘军刘建绪部以四师二万人先据全州。彪不得入。乃屯于全州西南、湘江西岸,布防于鲁板桥到觉山丘陵间。廿八日,彪至觉山,因其势而观之。嘱耿飙、杨成武曰:“觉山,咽喉也。若失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矣。”建绪闻彪所在,察中枢渡江之意,乃悉发全州兵驱觉山。建绪招以空师以援,倾巢猛攻之。飙、成武奋兵以拒之,折损大半。米花山、尖峰岭陷,退踞珠兰铺、白沙、水头、夏壁田以待援。国军攻之急,甚危。三十日,彪乃急电中枢,以述其险。哀告曰:“觉山至白沙铺凡二十里,沿途为宽广起伏之树林,敌可以劲旅攻之,吾火力无以施展。正面宽绰,如敌明日以大军猛进,吾军恐难以为计。中枢须将湘水东路诸军,星夜兼程济之。”十二月一日,总司令朱德通急牒于诸军曰:“汽车路西之前进诸道路,务持我手。今日会战,关乎生死。如若西进,可开新途,迟则为敌所断。倘若不胜,全军殆灭,均为所虏。“正午,中枢旅济。彭公之三军团,董公之五军团亦渡之。八军团折损殆尽。九军团断后,几无还者。毛公时为博古等黜,随军渡江。临浮桥而望,湘水皆赤,死者如山积。潸然叹曰:“博、李之罪也。”师得脱,盖彪其有力焉。
   潇湘之役,赤师八万之众,亡损逾半。精锐之卒,林彭部仅存矣。麾下愤慨,皆仇博、李之愚,而望毛公之贤。师次黔,克遵义。众乃黜博、李而举之。毛公复入中枢,掌军务,为尊。避敌锋锐,凡四渡赤水。令彪以南,逼贵阳。时蒋公居贵阳,大惧。电谕滇军镇金沙江孙渡部勤王入卫。上乃令诸军趣滇虚,北渡金沙,抛敌以千里,乃安。
   二十四年五月,克会理。以敌弥远,诸军得以喘息。初,上于黔中渡赤水,再之者四。彪疲,怨望之。以为不慧。及渡金沙之蜀,依黔之术如故,乃昼伏夜出,行军必以险,迂回绕远。彪恚,疾之。乃以告彭公曰:“今上尚弓背而下弓弦,何其愚也!吾意属公,若幸从之,甘为效命。”彭公不纳,报之曰:“中枢新更,何得其频耶?吾不堪此任,难从公命。”彪怒,乃欲上书言之,必以彭公代上。遂引政委聂荣臻共谋之。荣臻惊,责之曰:“中枢之废立,岂汝所为之事耶!”乃拒之。不顾,以折上闻。上览之讶。召彪至,斥曰:“汝竖子,安知人事!”后,以彪年少轻狂,且之素忠,不已为意。乃疑彭公之唆,由是衔彭公而益重彪。
   旋师乃发。时蜀军刘湘尾之,与国军薛岳部三十余万合围赤师于大渡河之西。大渡河,古之泸水,彝人之地也。清季石达开覆灭于此间焉。蒋公闻上所在,抚掌笑曰:“天佑吾也!昔有骆公擒石逆于泸水,当效。润之必为朕所擒也。”乃严令薛、刘等星夜驱驰,欲以尽灭之。上乃谓诸将曰:“事急矣!必夺泸定桥以出。不克,我等皆为石王也。”令彪次西岸攻泸定。以刘伯承、聂荣臻部于安顺场渡之东岸,以击其后。二军夹江以行。令至,彪飞马急谕王开湘、杨成武云:“中枢急令,公等必以廿九日克之。”时已廿八日寅时,成武大惊,语开湘曰:“我等之地距桥逾四百里,一夜之间,几无以达。如之奈何?”开湘曰:“必以星夜赴之。”成武从之。遂弃辎重,飞奔泸定。会大雨,道泞,星夜急驰四百里。廿九日晨寅时,至泸定。泸水暴溢,湍流拍岸。川军所部数百镇桥,以大雨,不为备。开湘、成武等攻,拔之。全师乃以济。上临栏叹曰:“险矣。”益以彪为能。

本文版权属汉韵唐魂网:  http://www.han-t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师越夹金山。六月望,中枢会张国焘于懋功。国焘拥兵四万有奇,中枢历劫,残卒无逾万,精锐几尽,惟彪与彭公存。国焘乃有窥鼎意。以腹心陈昌浩说彪及彭公附之。彭公严词以拒,彪踌躇未决。国焘令缴密电簿,以绝中枢与彪、彭公通。彭公察之,令麾下武亭新撰密电簿以付彪,急告上。时国焘欲谋自立,阴令陈昌浩擒上等以囚之。叶剑英发其谋,驰告上。上携中枢奔彭公军。夜去,秘与彪军会,合之。方欲北遁,昌浩觉,令以追之。时徐向前为司令,与昌浩同典国焘精锐。厉声让之曰:“天下安有红军自击之理耶!”昌浩词穷,乃止。中枢遂北。上欲出川北,入甘南。九月,师次岷县。甘军鲁大昌以卒千人屯腊子口,以阻赤师。腊子口者,山口狭细,悬陡壁绝,间有沙河,深不可测。彪乃令王开湘夜击,大破之。是役,获粮十万斤,盐贰千斤。气大振。九月十九日,彪至哈达铺,缴《山西日报》,以悉阎百川突袭秦北赤师刘志丹军事云。并知徐海东部亦存焉。彪乃飞驰里朵寺以告上。赤师自出赣,颠沛流离,无以立足。闻秦北尚有余荫,上大悦,令师指秦北。
   及至,师乃安。上以远征之举亘古未闻,壮之,引为豪。彪云以落荒远走,颇哂。又因秦北地瘠寒苦,请以军入陕南拓功。不许。后,令彪东征晋地,会徐海东部为晋军所阻,上谕其拨付士卒与以援之。彪不报。责之,荣臻揽过于身,陈情以谢,乃免。未几,令以左权代彪,授红军大学校长。
   二十六年七月,卢沟变起。倭奴陷平津,冀鲁大震。赤师入国军伍,为第八路军,彪拜一一五师师长,拥兵一万五千之众,彪自潼关济河以援晋军。九月末,倭奴以一部次雁门,板垣征四郎部趣平型,欲图晋阳。国军令一二○师驰援雁门,一一五师星夜奔平型。二十三日,彪、荣臻俱至灵丘之平型关。平型,晋、冀要隘也。居晋东北古长城,群山峥嵘,层峦叠嶂,沟深谷幽,阴森静邃。自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为狭道。入东北而出西南,中长十里,沟深数十丈,谷底仅容一车行。彪阴令独 立团屯灵丘与涞源,骑兵营入灵丘与广灵,阻敌援师;令三四三旅之二团主攻,三四四旅之一团至平型关北,断敌归路。另以一团为预备队。彪集重兵设伏于东侧山地间。二十四日板垣部以四千劲卒入谷。遂击,大破之。毙千人,余众死战得脱。毁倭奴汽车百余辆,大车二百,获炮弹二千发,机枪二十余挺,战马五十匹,步枪千余支,奇遇辎重无算,是为平型关大捷。倭奴自入寇,国军皆望风而走,长驱披靡,未尝有失,号为不败之师。彪以奇谋破之,倭奴为之胆寒。蒋公闻而大悦,亲电褒美。自是彪名愈显矣。
   十月,倭奴陷娘子关,晋阳旋亦没。分军,荣臻次晋五台山,彪入晋西游击,以为犄角。后屯吕梁、太岳山林间,踞晋西南,以扰倭后。
   二十七年三月,入晋南。时值仲春,地多雾,云烟氤氲,漫山缭绕,不辨东西。二日拂晓,彪衣所缴倭军氅,纵马驱驰于野。是时,邻为阎百川所部之第五师所辖。哨以为敌酋故,发铳击之。弹及胸入,洞穿右肺,遂不省事。侍卫急救得归,昏迷数日乃苏。百川闻,大惊,亲携医以问疾。擒肇事卒于帐下,请以发落。百川谓彪曰:“此儿当诛,以解公恨。”彪不纳,温言恕之,卒为之号啕涕零,良久乃去。上知,急遣杏林圣手傅连璋以医之,出弹头,危解。彪久历沙场,未为所伤,及临此劫,命虽无虞,元气大动,痛甚,无以理事。寻召还肤施安养。后,卫立煌便道访,突思彪在,欲以探疾。国军俗仪,谒访中将师长,时需银圆一千。立煌无备,集麾下钱六百以馈。见彪,嘘寒暖,甚欢。以囊穷,乃有惭色,自让者三。彪曰:“感公厚意,敝体无恙。”立煌曰:“君所需何物,某当尽之。”彪曰:“师以御敌,惟欠军火。”次日,立煌归长安,令付以步枪子弹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另馈牛肉罐头一百八十箱。国军后勤部次长卢佐以量巨,恐蒋公见责,迟之。立煌谕之曰:“吾为前敌总指挥,抗倭勋旅,自当一视同仁。照单拨之,如上见责,立煌担之。”月余,物至,彪动容曰:“礼重矣。”自是彪与立煌为笃友也。
   二十七年十二月,彪以弹疾发,遣之赴苏俄疗伤,次莫斯科。俄皇斯大林遇之厚,彪遂安居,以精研兵策为务。二十八年春,德酋希特勒已拔丹麦、挪威。集雄师于境,图窥高卢,欧罗巴山雨欲来。英、法乃筑马其诺防线,高壁深垒,以拒德师。俄首密以观之,集诸将语之曰:“诸公以为长垣可守乎,可破耶?”众咸云马其诺金汤之固,德欲下,必劳师无功。顾彪曰:“公意若何?”对曰:“长垣者,坚城也。攻之,如公等言。倘迂之,不济也,必为所破。”众窃语,以彪言虚妄,非之。未几,德师迂回比利时国击其后,盟师大溃。竟如彪言。俄首及诸将得报,乃叹服彪能。三十一年二月,稍痊,道迪化归肤施,病弱,未视事。
   三十四年,倭奴事败,请降。国共争鼎,欲逐鹿于关东。时彭真主冀热,上乃令彪代真统军。时关东赤师集十三万余,屯山海关、绥中诸地,番列错杂,乏弹少衣,气沮。国军以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七万精师,攻山海。旋,山海关陷。彪弃锦州,绥中、锦西皆没。十二月末,弃沈阳,奔本溪。
   三十五年春,国军以白崇禧助聿明讨彪。崇禧者,桂军良将,号“小诸葛”也。崇禧与聿明议,图以五军兵力二十万循中长路北犯,袭四平。蒋公闻而大喜曰:“如此调度,深合吾意。定可毕浩功于一役。”四月十八日,国军以新一军五万之众猛攻四平。时彪以万毅部六千卒镇之。国军有空师、巨炮之利,城危。彪闻,亲率精卒五万以援之。与战,旋峙于城下。上以四平要地,断不可失,厉令坚守。彪告以当弃以遁,徐图后举。不纳。彪虑城之终不可守,遂弃。时敌围逐聚,危急,惟塔子山一线在手。若失,则覆灭矣。彪严令陈正人、陈沂不惜成仁死守塔子山,大军乃出。是役,赤师横尸八千于四平。彪以为奇辱,遂誓崇禧以仇雠,意必报之。
   真等欲踞长春待国军。彪曰:“长春无险,莫可守之。”不纳。遂弃长春、本溪,得以全师。崇禧入四平,欲一鼓驱彪等入俄境。初,倭奴败,俄卒六千屯长春。聿明恐俄人怒,止之。后,国军入长春。蒋公以关东事稍定,遂令崇禧返南京入兵部履职。
   未几,彪率众渡松花江,入滨江,乃得喘息焉。崇禧去后,聿明与彪相攻伐,各有折损。真先入关东主政赤师军政,及彪至,乃付虎符与之。真与彪素存辕辙之见,有隙。三十五年六月,令彪除东北局书记、总司令兼政委,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副之。关东军政,与之听断,声望隆矣。
   三十六年六月,彪挥军驱四平,欲复夺之。前敌误报以陈部不足二万卒。时国军以陈明仁部镇四平,健卒三万四千有奇,装备精良,物裕粮丰。彪轻明仁,攻城。不克。聿明乃令沈阳、长春发劲旅十师计十五万以援。彪惧,令退军。是役,彪杀敌万七千人,自损万三千兵。
   九月,彪集师数十万,拔十五城,斩杀国军六万九千八百余,势大振。聿明穷蹙,不复往昔之盛。十一月,拔四平等十八城,斩十五万六千。关东国军,悬于长春、沈阳、锦州三孤城之中,莫敢轻出。
   国军自崇禧去职,蒋公令熊式辉拜关东行营主任,聿明除九省保安司令。不复一载,丧师三十万,关东大部皆为彪所陷。蒋公怒,革式辉,令陈诚以代式辉。辞修号为“智将”,空付其名,屡为所败,甚于式辉。及四平陷,辞修自忖非彪敌手,恐担丧师失地之罪,惧蒋公见责,乃称疾请辞。关东五十万精卒,蒋公心血所在,困于关东三危城,乃患之。时国军名帅,俱为彪所败。及辞修请归,无敢请缨者。蒋公复请崇禧,谢以故,不从。蒋公智穷,乃托张群、顾祝同以谕立煌。立煌惮彪威,不纳。辞修惧,令妻谭祥亦谒立煌妻韩权华,曰:“辞修疾笃,无以理事。惟卫公出,乃生吾家。”及谭祥出,权华喟曰:“尔陈府生,欲卫门亡耶?”不报。蒋公不得已,亲招立煌至,曰:“关东九省,国脉所系。方辽地阔,兵工重地。若沦,国事去矣。且国朝精锐五十万集于此,悉卿旧隶,安忍陷于死地而不救耶?”立煌默然。蒋公复曰:“若公从,必以关东举境委公。聿明以下,从公号令。朕督粮饷,以十万精师以援,若何?”辞恳,如同哀号。立煌动容,乃伏拜从之。权华闻,唳责立煌曰:“关东国事去矣!君何之愚耶!”立煌无以对,遂至沈阳行辕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立煌如军,令范汉杰统卢浚泉第六兵团,以四军十四师之众十五万,驻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心为锦州、锦西二地,精营工事,高壁深垒,畅关内与华北交通。谕郑洞国率第一兵团,二军六师之众十万人,屯长春孤城,以扰彪后。亲统周福成第八兵团、廖耀湘第九兵团等部大军三十万,留镇沈阳、本溪、抚顺、铁岭、新民诸地,以为防御中枢。立煌名高,汉杰、洞国、耀湘等皆为旧部,深得众心,然其意。蒋公以为关东终不可守,屡诏立煌弃沈阳、长春,挥师入关,与傅作义部合,遁归江南,作万全之计。立煌对曰:“国师出沈阳,奔锦州。必济辽河、大凌河、绕阳河。彪军若设伏于途,我师危矣。且辽西多山及丘陵,装甲机械之师,何以展其才耶?况我师屡败,沮意丧气,不可轻出。必待全乃可出也。”国军诸将皆以为然。蒋公虽恚,无如之何。
   三十七年,关东彪部,已拥百万。白山黑水,几为赤帜。五月,彪驱兵长春,不克。乃令萧劲光、萧华部五万掘堑围之。上令彪南下驰锦州,欲全歼关东国军。彪惧平津傅作义部援,未决,以之告。乃令杨成武部西出绥远,以扰作义巢。作义大惧,悉发劲旅以救,遂不能发一卒援锦州。九月,乃复令彪南。彪对以粮饷未就,持两端之望。上怒,数责之,辞犀。彪惧,乃与罗荣桓、刘亚楼率师俱南。十月二日,彪至彰武。时国军增发葫芦岛兵四万,蒋公亲赴沈阳督立煌,令廖耀湘十万劲卒亦出沈阳,尾之。彪闻,逡巡,莫敢进。复电白上回师攻长春。上益怒,电责,辞极厉。荣桓、亚楼谏之,乃坚,师由是进。旋抵锦州坚城之下,围之。
   俄倾,彪令程子华、吴克华、莫文骅三将五万兵守塔山、白台山、高桥一线。彪、荣桓语三将曰:“塔山,命脉所系,失之,我师覆灭矣。”
   蒋公闻彪至锦州,大惧。飞赴沈阳以促立煌出师援锦州。立煌不得已,乃令廖耀湘出之。旋几,蒋公亲领舟师,统十一师十万之众自葫芦岛发锦西,谋合汉杰于城下。蒋公之舰中,谓诸将曰:“公等戮力,当克塔山。若捷,锦州可保,关东可复。如若不至,自当来生再见矣。”语哽,为之泣下。空师司令周至柔、舟师司令桂永清、联勤司令郭忏慨然,皆对以愿效死力,三军为之气壮,国军遂驰塔山。及战,国军以整团、整师乃以整军之众奋力以击,日以冲锋百数,风云色变,草木皆焦。炮铳声震于天,弹发如雨,尸尽横野。国军一日亡没者逾六千。赤师亡损亦众。汉杰于锦州亦闻,曰:“大军即至,锦围可解也。”然克华等踞险死守,凡六日夜,莫能拔。
   十月十四日,围全。彪据锦州城北帽儿山。谍报耀湘已克彰武。此时若弗下坚城,赤师将尽灭。彪乃亲发令攻城。万炮俱发,东师三十万尽驱城下。汉杰拼死以抵,所营碉楼,焰纷弹烈,杀伤甚众。后巨炮坏垣,大军遂入。国军诸部,遂退于内城巷战。次日,全歼守卒十二万,生擒汉杰,拔锦州。彪部亡者亦二万七千有奇。蒋公乃急令耀湘复夺之。立煌闻城陷,知其不可为,遂令耀湘还沈阳。耀湘无谋,逡巡迟疑者三日,失机。方欲遁,行于黑山、大虎山之间,为彪兵所破,全军十万皆没之,耀湘为之虏,李涛、向凤武、郑庭芨等俱为所俘。潘裕昆、龙天武只身走沈阳。十七日,长春曾泽生引所部二万六千众倒戈降。,洞国忧惧无所,出余部以降。十一月二日,克沈阳,擒周福成。立煌仅以身免,由空师还南京。未几,下营口,戍卒一万四千被歼。守将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率残卒三万六千海遁烟台,得免。
   是役,击毙国军五万八千六百,为虏者三十二万四千,反正及投诚者六万四千九百,倒戈者二万六千,国军少将以上为囚者百八十六。国朝赤师亡没者六万七千。国军精锐四十七万俱灭,关东俱为彪所踞。
   蒋公方之北平,闻耀湘败,呕血数许,日记之曰:“东北全军,似将陷入墨尽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
   关东既定,国军大事去,彪声威动宇,国军士卒胆寒矣。
   三十八年十一月,中枢统编赤师番列,以东师百万劲旅为第四野战军。彪除司令,荣桓为政委,亚楼为参谋总长。方欲图平津,秘令彪潜师入关,灭傅宜生于北平。报媒渲彪尚在沈阳,以惑国军谍报。二十三日,东师八十三万大军发沈阳,右军出冷口,中军越喜峰口,左军入山海。直取捷途,夜行晓宿,大军入,国军不知。月末,宜生谍察彪军于喜峰口,始觉,乃备。山海大军方以平明过境,号为百万,平津震恐,国军胆落。
   初,宜生以东师甫定辽沈,必当休整,至速亦需三月之备。蒋公数令宜生弃平津,走江淮,存精锐,入江南,许以东南军政长官。宜生恐绥远故地失,为蒋公夺兵柄。惆怅,无以报。或言于宜生曰:“公之穷蹙,其路有三。南奔江淮,上谋也。西遁绥远,中谋也。坐守平津,下谋也。公且计将安出?”宜生举棋踌躇,未决。遂定以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以麾下六十万大军分屯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塘沽诸地,呈长蛇之阵列,坚垒以图。
   十二月,赤师达北平郊,蒋公犹告宜生彪尚居沈阳,遂无急备。彪、荣桓、亚楼等至通州,与聂荣臻华北兵团会,临大军于城下。中枢令彪除总前委书记,荣桓、荣臻副之,号令诸军。
   寻,荣臻拔新保安、张家口,宜生劲旅第三十五军覆灭,军长郭景云死之。宜生西遁之路遂绝。令亚楼率五军之众二十万围国军陈长捷部十三万于天津,以绝津援。时刘伯承、邓小平部围杜聿明于徐州,阳纵之,防蒋公令宜生死战以遁。令赤师鲁军布防于黄河,绝国军返青岛之路。至是,南归之途绝。十七日,东师大军六十万困国军五十二万精锐于北平。
   三十九年正月,彪谕天津守将陈长捷书降。长捷拒之,坚城以守。六日,令亚楼攻天津,激战昼夜。次日,拔天津,擒长捷,国军守卒十三万没之。
   宜生闻,大惧。日夜忧愤,计无所出。
   时有刘仁者,为共党地下首,城中巨细,咸为东师所闻。更有宜生女冬菊,素仰马列之说,为党徒久矣。日侍宜生左右。言神行止,俱以秘电白潜告。而父浑然不晓。五日,宜生乃令邓宝珊、苏静出城与荣桓、荣臻和谈。宜生欲全师返归绥远,背蒋公而献平津。不谐,言僵。宝珊数请勿攻天津,以显其诚。及天津陷,长捷就缚。乃让荣桓、荣臻曰:“公等背义如此,何欺我耶!”言辞激愤。荣桓、荣臻告曰:“不如此,傅公安可降乎?”时毛公恐宜生存臆幻,通牒谕降,言辞犀刻,以绝其望。通牒言,宜生惟有和平缴械与出城改编二途,勒令至迟于民国三十八年正月二十日子时以复。如若不纳,必将攻城。末辞有云曰:“城破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决不姑息,勿谓言之不预也。”时荣桓、荣臻等察宜生有降意,告彪。彪哂之。荣臻秘电白毛公,请以辞。毛公然之。彪乃委荣桓、荣臻等。荣臻与通牒付宝珊,谓宝珊、静曰:“君等归,为我告宜生公,断无西归绥远之理。早作了断,勿以之悔。又告静曰:“此牒当秘之,傅公若从,勿扬。倘不纳,乃可谕众也。”宝珊归,以通牒付冬菊,秘隐不报。惟语荣桓、荣臻等言与宜生。宜生悟,悔不从蒋公南归之诏,夙夜忧叹。冬菊乃密讽父曰:“蒋公失民心,天下绝望。神州颠沛,气数且尽。严尊国之宿将,雄镇北方,踞幽燕之地,拥兵数十万,素为蒋公所疾。今天津已失,华北沦亡。即便南归,上安可容于父耶?岂不见张汉卿之祸乎?”宜生动容,慨然曰:“儿言何同赤也?欲令乃父效洪承畴耶?吾畏天下贰臣之议。”冬菊进曰:“北平,故都耳。若全父之名节,东师必攻。及战,玉石俱焚矣。安以一人之节而亡千年之城乎?独不念城中父老、哑哑童稚耶?诚愿父尊三思之。”宜生遂从之。
   翌日,傅公集诸将于怀仁堂语之曰:“宜生才薄,愧领公等镇平津。今诸地皆亡,所以存者,惟此地耳。余以苍生为念,欲弃戈休兵。公等愿从者留。欲归者,傅某礼送之。”时军中宿将,多为赤师所憎,惧诛。多云欲返南京。宜生遂引欲去者之南苑机场。即行,谕某将曰:“此座机,上之所赐。君与我报蒋公,宜生负恩,失成仁之节 举城为降,实非所愿。屈节事之,免兵焚之涂炭,以全生灵也。请为代还之。”二十五日,宜生令所部五十二万出城请降。俄,赤师大军入永定门,举城民众,为之夹道,箪食壶浆,以慰大军。彪、荣桓、荣臻等踞正阳门以观军容。
   是役,国军劲旅五十二万俱为所擒虏,惟有塘沽国军五万为舟师所济,入海返烟台,得免。华北诸地皆没,覆亡指日可待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未几,报媒披毛公谕宜生劝降书,傅公拍案怒曰:“城已献,军已归,吾无用矣!”乃手书达彪,云以惟当自首,请就囹圄。彪、荣臻宴宜生,曰:“毛公书言凿凿,当符其实。披之以达,为正视听。且为来日携手计,将军当自安。千秋是非,自当公论。非以昔过抹今功,无以此勋掩彼衍。”宜生意解,曰:“林公少壮,履历尝新,未之若余。然与公博弈,不如也。其故若何?”彪慨然曰:“兵家之争,决于人心。蒋公绝人望,失民心,故公少胜而多败。倘别将至,公亦为所擒矣。岂彪之力也哉!”傅公遂释然。
   大军即南,荣桓疾发,不能行。彪至荣臻所,请以代之。荣臻曰:“若罗公何?疾笃乎?”彪对以荣桓乏才。荣臻曰:“罗公小恙,稍养当复。某已除北平守备,卫戍京畿。以余代,非善略。”不从。中枢遂令邓子恢除第二政委,悬罗公之位,居下辅之。东师大军六十万遂出平津,伐豫、鄂、湘、赣、粤、桂六省,讨白崇禧。即行,彪问疾于荣桓榻。罗公曰:“桂军善战,长于奔窜。公对健生垒,当慎。勿忘四平之辱。”彪默然,微颔之。
   时中原已定,聿明就缚,清泉授首。江北皆为赤师所有。蒋公退守江南,以江堑之天险,以阻之。遂起崇禧为华中军政长官,镇武昌。崇禧以军散必败,不从。避于沪上。蒋公秘以桂军骁将黄绍肱说曰:“国势危矣!岂不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耶?蒋公虽新败,失众望。固虽疾公,犹居台辅也。若毛师至,吾属且无类矣。若蒋公去位,德邻公自可伺机以代。况公今居兵部,笼中之雀也。今上令公出镇武昌,如蛟龙之归海也,何故不从耶?”健生然其言,遂从之。
   三十八年五月,崇禧以六军之众十五万屯武昌,绝江渡以守。十五日,彪部骁将肖劲光克黄石,济江。崇禧弃武昌,奔沙市。令宋希濂以十万精锐守宜昌。七月六日,东师程子华率二十五万分道迂远安、当阳,袭其后。希濂惧,窜湘鄂西。彪引大军拔宜昌、沙市,入湘。崇禧令七军之众十五万人屯岳阳、萍乡、宜春、上高,以阻。彪寻克奉新、高安、奉新、高安。崇禧大恐,走攸县、茶陵。八月四日,国军程潜、陈明仁、张轸以七万众降。长沙、湘潭、宁乡皆平。时酷暑,东师多关东卒,不习水土。病殁者众,马骑多死。稍息之。时以为左中右三路军入茶陵,觅崇禧。中路第四十九军钟伟部轻入,少援。崇禧怒曰:“欺余何甚耶!连捷之下,乃忘形乎!必以破之。”乃令桂将张淦部设伏于青树坪,破之。钟伟引残部遁去。崇禧大喜,悉发精锐屯于衡阳、宝庆,令与决战。彪尽发主力以阻之,发奇兵迂韶关,击其后。十月,崇禧察其谋,紧令弃衡阳、宝庆,走桂。彪发大军尾之,斩杀四万。是月,彪拔广州。崇禧遁桂林,作困兽之斗。十二月十四日,桂军残卒十五万尽灭。崇禧奔琼州,夜宿舟师舰上。自忖以六十日计,二十五万桂军灰飞湮灭。怅然喟叹曰:“半世英名,尽付流水矣。”
   国朝元年四月,彪令所部韩先楚渡海,入琼州,大破国军薛岳部。海南平。
   未几,朝以彪主中南军政,镇武昌,豫、鄂、湘、赣、粤、桂六省俱为所属辖。
   十月,高丽战事起。北韩金日成为美利坚、南韩所困。大部已为所灭,残众奔窜于乡野。锋指鸭绿,弹及安东。日成哀告于毛公,乞师请援。毛公患之,集诸将议。众多云国朝草创,满目创痍。高丽之告,莫可轻许。及问彪,对与众附。毛公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耶!公等不闻唇亡齿寒者乎!”遂排众议,许之。及发,欲择将统军以入。是时,关东诸军,多彪旧隶。彪素所倚重,乃嘱意之。起之,彪对以疾发,不从。毛公遂招彭公,集彪所部东师精锐数十万入援高丽。彪遂称疾,卸中南军务,解甲,赴苏问医。
   寻归,居京师西直门外毛家湾安养。平生无嬖嫱之好,远酒馔,不嗜烟草。餐饮简素,粗米菜蔬,非尚浮华。以弹伤终身不痊,畏光,惧水,悚风。虽炎暑亦居内室,遮深帷。每日必静坐卧房,引放大镜观医书,自书外方,以疗痼疾。喜驱车,至崎岖处,颠之,许久方归。阖门独处,谢客,绝问疾,虽旧部亦如此,时人莫知其意。如是者几逾十年。
   彪戎马久,统军有道。关东整军,号令严谨。虽拥百万,整装如一。每战必深思,以将士性命所系,发令极慎。麾下感恩,呼为当朝韩信,称之曰“林总”。入战之师,皆为所部。故虽未奉诏,犹密注战端。会有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者,为彪主力旧部。时如高丽为彭公所隶。会军情急,彭公令兴初等狙击美师,兴初兵寡,不敌,请走之。彭公厉责令以坚守。俄,兴初归,士卒损亡大半。怒曰:“若林总掌军,我师岂临此祸耶?焉有如此用主力劲卒为狙击者乎?”彭公闻,招兴初至,责曰:“大军征战,号令当从。尔典兵久,岂不知乎?即彪于此,定治尔罪。再若妄言,军法处置。”兴初惧,乃谢。竟宥之。后,兴初奋死战,彭公嘉之,号第三十八军为“万岁军。”彪闻,颇哂彭公。
   有邓华者,东师骁将,素为彪所重,入高丽为彭公之辅。战隙,华返朝述职,谒彪于所。彪乃列沙盘,研之良久。华将行,彪留宴,华以战事紧,辞之。彪曰:“一餐之间,如时几何?”固请,对曰:“彭公急招,不敢从命。”彪愠怒,作色,不发。及华去,曰:“竖子岂轻我耶!尔独畏彭公,不惧我乎!”由是恶华,衔彭公。
   五年四月,授国务院副总理,爵居陈云之右,位在彭公之左。
   六年九月,以彪勋昭劳著,授元帅衔,为开国十帅之第三。朱德、彭公而下,莫可与伦。
   高丽战事毕,国朝以彭公为国防部部长、军委委员,权重。时毛公疾彭公功高,患之。以彪素忠,乃起入中枢,擢授中央常委、副主席之职。位次彭公上,乃以制衡焉。
   十年,毛公妄施跃进之政,浮夸之言纷纭。民生凋蔽,国事渐蹙。朝野内外,皆有怨谤。时毛公自诩功成,骄恣,专擅日甚,中书门下,无敢言事者。七月,国朝要员云集匡庐,以为朝会。彭公上书,痛陈跃进之时弊,鲠言黎元之孤苦。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皆然其意。毛公勃然作色,以为彭公有逼宫意,大怒。然犹惧彭公虎符之变,乃急招彪。及至,面责彭公曰:“尔之素简,沽名欺人,伪君子耳。重权,野心家也。逼宫,岂同冯玉祥之流耶?”其言咄咄,其色厉然。乃白于毛公曰:“德怀,后有反骨,如蜀汉之魏延,当图之。”八月,毛公以彭公、克诚、闻天、小舟等结党乱政,图谋不轨,革职,交议处,严束。九月,令彪代彭公职。自此,国朝兵符,尽主于彪。贺云卿、聂荣臻以下,均受节制。
   彪自起复,惟以阿谀毛公为要,极尽逢迎之能事。自十一年起,每日必录毛公片言于军旅报媒之首,谓之曰“毛主席语录”。后编纂成卷,军中士卒,人手一册。毛公闻,大悦,屡为嘉勉,称之曰能。十二年,豫、皖大饥,饿孵遍地,人相食。毛公始察彭公言之非虚,有悔意。乃招地方要员七千之众,同济于一堂,会议近年国事。元首刘少奇以下皆言失政之荒,锋及元尊。毛公为之自责。彪言于众曰:“凡谨行毛公教谕者,当无此难。事至于此,皆为不从毛公之教故也。”毛公之举,乃惧众等不服,抚慰也。出非本意,实无引咎之诚。及闻彪言,深感其心。自此重彪愈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彪典军,颇具创新,多有惊座之举。阴伺毛公意,成佞幸之行。尝为书缄记毛公之眚曰:“彼欲云东,却先引之于西,方顺其意。”又云:“彼自矜,多自恋,功退于己,过委于人。”揣摩之心良苦,于兹可见。时毛公之说,已然自成体系,别于马恩列斯。国朝十一年,彪云:“学习马列,莫若‘走捷径’。毛选之中,多切实际。实为共产学说之顶峰。军中将校,当背诵警句,方得精髓”。至是,‘走捷径’、‘背警句’之风蔓,咕训盛行。割裂曲解,行而上学,以惑众心。毛公尝为抗日军政大学题词三句,曰:“坚定正确之政治方向,艰苦朴素之工作作风,灵活机动之战略战术。”另有八字: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彪乃概言为“三八作风”,擢为全军之训词。大将谭政,时为总政治部主任,非之曰:“三八者,妇女节日之号也,易曲解,似有不妥”。未与之行。彪闻,以政忤逆谩上,大怒。九月,革政之军委常委职,左迁为副主任。寻,驱出军旅。
   初,彭公罹难去位,毛公欲起复彪入兵部,将以代之。令彭真询于罗荣桓。罗公曰:“彪素弱,旧疾未痊。外事多礼,恐难胜职。请以贺云卿代之。”彪闻,痛衔罗公甚。
   后,荣桓代政职,以为彪辅。彪深恶荣桓,多不谐。十二年,彪尝标新,树“四个第一”之说,其要旨云:人之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彪曰:活学活用。又曰:“习毛公之作,当衔惑而为,学用结合,即用先学,活学活用,立杆见影,积功于用字,方得精要。”四月,即将通令全军为训,彪乃招军委会议论之。荣桓曰:“习毛公之术,在于要旨,重于方法观点,联系实际,融会贯通,方为正道。”彪色变,拂袖去,恨之切骨。罗公惊谔无所,乃言于毛公。毛公嘉之,曰:“吾意与罗公同也。”后,彪策竟行之。任罗公总政主任令下,委任状至彪处,彪强按不发。罗公就此职,终身未为外界所知。十四年十二月,罗公卒,祭者甚众,少奇以下皆来别柩,独彪不至。其阴暗怨毒类此,不可胜记。
   有罗瑞卿者,彪旧隶也。国朝初立,尝为公安部长,久典宿卫,侍毛公左右。尽心护卫,着意安危。毛公嘉赏之。匡庐之会,讦难彭帅,污谮黄公,亦为彪所信倚。黄公蒙尘,彪荐代参谋总长,寻除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部副部长、军委秘书长,权重。后,瑞卿与云卿、彭真等善,有跋扈色。彪患之,即而深悔荐职。时毛公以权柄旁落,疾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之专擅,必欲去之。彪乃言瑞卿为刘、邓、彭等羽翼,谋夺兵符。闻奏,招军委诸要员至,责瑞卿,立革职爵,付议处,严加管束。彪乃荐旧部杨成武为代理总长,虚职以观。自此,军中诸将,皆有寒蝉之噤,无有敢拂彪意者。
   十六年冬,毛公忖春秋高,虑身后事。初,少奇以阿谀毛公得宠,自民国三十四年起,居储位二十余年。国朝十年,代毛公为元首,与小平、真等善,政出其门,德隆勋望,人心多附。十三年,跃进势穷,国事蹇蹙,刘、邓、彭乃以黎元疾苦为要,多行体恤之谋。毛公荒策,多曲拂之。毛公怒,以为忤己,乃有废立意。十七年,以刘、邓、彭等专国柄,激愤慷慨,必欲剪除之。然惧其盘根错节,势大难撼,乃密与彪谋。彪窥其意,言之凿凿,以示忠心。遂以大位许之。
   十七年,文革难起。五月,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得罪,革职,囚于居所,严加管束。八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于京师。擢升彪为副主席,仅居毛公一人之下。自此,夺少奇爵,践储君之位。须睨之间,竟成新贵,时人侧目,莫敢仰视。少奇悟,谒毛公,悔其行,请辞,乞骸骨。毛公沉吟,不纳。时毛公以少奇、小平有幡然意,欲赦之。彪惧其复来,必欲去之而后快。严刑峻法,逼使少奇旧部孟用潜等,污谮民国时有变节行,罗织罪衍,以示其彰。毛公妻江青、常委康生等素与彪善,屡讽少奇罪恶于毛公。其据落落,众口铄金,皆言其巨恶元凶。毛公信之,任之行。彪乃阴使红卫兵暴徒籍其家,幽少奇及妻于别所,棒殴带捶,如雨同雹。长子允斌自杀,次子允若殴死。其余子弟,沦落乡野,荼毒惨烈。十九年十一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于京师,褫少奇党籍,尽削其职。彪乃令专案组囚幽之,亲书少奇罪于卷宗首曰:少奇,叛徒内奸工贼。必当打倒,永世不得翻身。自是,彪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矣。
   彭公去后,贺云卿除军委第二副主席,居彪下,同典兵。彪多病弱,军旅日常多主之。云卿素忠毛公,为所深睐。彪妻叶群,昔为国军特工,事话务谍报。后遁归延安,从赤师。彪遂妻之。云卿妻薛氏,知其旧,发之。毛公重彪,不报。云卿乃亲言于彪曰:“公之内眷,疑云颇重,似有他志,望且察之。”彪默然。云卿又曰:“公妻有眚,吾当告之。余眷有罪,君亦可言!”彪恚甚,衔恨久之。自是,彪欲雪旧辱,屡言云卿谋逆。乃指使麾下某将谮之。毛公知云卿素忠,不听。云卿不自安,谒毛公于所。毛公指案谍云:“公知其所云乎?”对曰:“不知。”毛公曰:“皆数卿之罪也。彪亦言之,吾不信也。”云卿大惧,曰:“请自白于彪,以还清誉。”毛公曰:“不必。吾保汝,何惧耶!”云卿稍安。后,彪使人污云卿为真等余党,欲行“二月兵变”,毛公始疑之。乃令云卿谒彪自白之。云卿拜彪于其所,数言己之无罪。彪沉吟良久,曰:“云卿之眚,可大可小。忠仇于何,必当明心。自兹以降,好自为之。”云卿曰:“吾忠毛公,天日可鉴。仇毛公者,余必仇之。”彪怒,患之。乃数言云卿罪于上,毛公遂解云卿职,委逆案付彪。后,彪使暴徒籍云卿家,囚于西山。二十年六月,云卿忧愤,疾发死。军中无彪敌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十八年,文革势炙,神州鼎沸。社稷颠沛,国事不堪。军旅之间,竟成狼籍。聂荣臻、叶剑英、陈毅、潭震林、徐向前等宿将,深为之疾。二月,众将集于怀仁堂,与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新贵对垒。众将慷慨陈词,数斥其丑,讦责其行,怒气冲霄。江、康、张、姚等不能答,拂袖去。秘白于上,污谮众将诽谤文革,妄议朝政。彪亦数言其聚众谋逆,欲行复辟。毛公大怒,招众将至,痛责之。勒令众将反省,亲定其党为“二月逆流”。被谴诸将,素轻彪,多与彪不谐。及此,彪为之快。
   三月,彪上告变,言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党附逆流、阴为作乱。二十六日,革成武、立金、崇碧等职,囚系拿问,究其罪。彪以嫡部黄永胜为参谋总长,掌陆军机务;吴法宪为空军司令,操空师权柄;李作鹏为海军第一政委,握舟师兵符;邱会作为总后勤部长,揽军旅辎重;嫡部温玉成除卫戍司令,统京师九门。时人讽黄、吴、李、邱,号为“四大金刚”。至是,彪之羽翼渐丰矣。
   初,瑞卿罹难后,彪荐旧部成武署其职,为代参谋总长。时毛公巡视江南,多论朝事。成武日侍左右,知秘言。彪欲其泄之,成武温言以拒。彪愠,怒甚,强压以观后效。后,其妻叶群有秽行,为陈云妻于若木所发,彪欲自清,乃数招成武,令出伪证。成武婉言谢之。彪大怒,以成武负己,仇之切骨。自十六年十二月刘亚楼死,空师司令位虚悬。彪乃荐心腹吴法宪代。后以政委余立金辅之,非彪嫡部。十八年七月,时以军危国乱,从毛公巡江南。秘旨多发,嘱勿泄。立金从之,缄默,从无告人。彪阴伺窥鼎,数遣法宪询之,欲闻其秘,立金却之。彪亲令法宪招之所,不至。彪愤懑,遂有除立金意。自文革难起,夺权风行,暴徒肆虐。地方督抚,隐踪鼠窜。国朝元勋,几无所免。周相患之,集众于秘所,令京师卫戍司令傅崇碧周旋匿全。彪闻,遂仇崇碧。自是,杨、余、傅获罪,聂、叶、陈、谭、徐拱手,黄、吴、李、邱入主军委办事组,代常委权,海陆空师要害署衙,京师兵备,彪皆在握。
   二十年四月,中共九大召开,以彪为毛公之接班人,书入党章,颁行天下。自兹,彪至贵,位极人臣,权倾于朝矣。是时,国朝与苏俄交恶,鏖兵乌苏、黑水之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彪擅以副统帅名号发“第一号令”。遣少奇之汴梁;朱德赴粤南从化;邓小平次江西南昌。申斥地方严加管束,无令不得擅返京师。彪发其令,着意不报毛公,以观颜色。东兴得令,以告。毛公闻,愠怒,谓东兴曰:“焚之。”东兴惧,未行。毛公乃亲焚之,又欲燃其封缄。东兴哀告曰:“留其封缄,若焚,恐林公见责,领罪。”毛公悯之,乃止。自是毛公始察彪有谋逆意,疑之,不发。少奇临发时,已濒危几殆。医官皆云勿轻动,不从。十八日,少奇之汴梁。十一月,疾发,薨于囚所。彪闻其薨,弹冠称庆,觥盏频举,以为去大雠。时少奇虽被黜,仍居元首之位。及薨,位虚,彪乃有代职意。是时,毛公以少奇久居元首位,多与己见忤,权柄旁落,势大不能止,去其党徒,耗尽心力,方达其志。毛公乃欲专之,定策废元首位,不以授人。彪自忖上体健,己以素病弱,恐不得其时,未得位而先亡。又因毛公妻江青、常委康生等网罗张春桥、姚文元等,势亦大盛,与彪嫡部时有龇鼯。且自负军功,领盛名,蔑江、康,羞与春桥、文元为伍,然又惧其谋己,大恚,秘与其党谋,欲争之。
   二十一年四月,九届二中全会招于匡庐。春桥窥毛公意,草宪法,废元首位。方与会,彪突发长言于众,其要旨曰:元首之位,代黎元意,归天下心。国无元首,将乱。毛公天才,当正其位。毛公不悦。其党陈伯达以春桥反毛公,讦难之。黄、吴、邱、李等附之,群情激愤,以讨春桥。彪妻叶群亦为鼓噪,声援之。毛公怒甚,集众曰:“三国时,孙仲谋以表劝魏王进,云以当承大统。魏王曰:‘此儿欲使吾在炉中烤耶!’遂不从。吾不践此位十余年,不承民意耶?失天下心耶?此议不妥,吾弗从。”顾谓彪曰:“吾不任元首职,愿就此职者便请自任之。尔欲就此位耶?吾劝尔莫任此职。”彪谢曰:“余安有此意!”毛公乃令伯达自述其罪,令黄、吴、邱、李、叶等自省其咎。其言锋锐,言及于彪。彪怏怏无语,心怒之,不发。令党徒上折自脱其罪,以为遮掩。翌日,黄、吴等上书请罪,避重就轻,未究其质。毛公览,愈不悦。怒曰:“尔等身后有要人乎!以尔等之能,焉敢言及此事耶?何其愚也!”至会罢,彪徒无一诚意,悔过谢罪。毛公下山,谓人曰:“匡庐之事未了,后台帐内,帷幕深深,其有人乎!”彪闻,惊悚,有懊沮之色。
  
   自是,彪窥鼎谋为毛公所察,如坐针毡,乃有弑逆意。是时,法宪以彪子立果为空师办公室任副主任,后除作战部副部长。法宪言于众将曰:“立果天才,有指挥统领空师所有之权。”立果至空师,秉彪旨,网周宇驰、刘沛丰、于新野等亡命徒,皆愿甘效死力。五月,立果密招宇驰、沛丰、新野于京师毛家湾,组“调研小组”,擢为别动队,以图大事。彪见宇驰等忠心事己,嘉勉之。十月,改“调研小组”为联合舰队,图谋不轨。
   毛公虽未尽知其谋,亦洞悉其奸迹。十四日,厉言以批法宪、叶群等悔罪折。十一月,招永胜至,面责,言犀。后,彰伯达之罪,以谕郡县。十二月,令李德生除北京军区司令员,纪登奎为政委。盘踞京师之嫡系,皆为别部所代。后,改组军委办事组,叶剑英、李先念等入,分永胜之权。彪大惧,愈不自安,辞以疾发,次北戴河安养。
   毛公于彪,溺袒之甚,世无其二。彪悖逆如此,犹欲全之。二十二年正月,令周公率德生、永胜、法宪、会作探疾。周公宣上意曰:“陈逆劣迹,今已陡显。今欲昭彰天下,咸使知闻。毛公之意,当集众会以宣。黄、吴、李、邱诸将,方应自述其罪,延求上恕。公宜与会,言之于众,方明群心。”彪不悦,曰:“诸将自陈即可。吾疾甚,不能至。”周公归白,毛公恚,隐忍之。
   三月,彪、群、立果飞赴姑苏。集众徒密谋。或曰:“今主上疑公,危甚。当早作良图。迟之,必为所擒,悔之晚矣。”彪曰:“如之奈何?公等计将安出?”对曰:“欲解危局,其计有三:弑上以立,以储君之身登大位,尽诛周公、朱德、伯承等元勋宿将。雄踞京师,号令天下,上计也;南奔广州,自立中枢,割据对抗,中计也;北投苏俄,以全身家,下计也。公意如何耶?”彪曰:“善。”寻令立果奔广州,集“联合舰队”新野、陈励耘等秘议。三月,定策,取武装起义谐音之意,代号五七一。欲以毒气、细菌、焰喷器、导弹、车祸、暗杀、绑架、特工等手段危弑毛公。
   八月,毛公密觉其谋将发,虑彪久谋,势大。乃出巡江南,安抚地方,以定人心。十五日,发京师。十六日,次武昌。召见武汉军区政委刘丰及刘建勋、王新、华国锋等地方军政要员。谕众曰:当遵行马克思主义,勿搞修正主义;当团结,勿分裂,勿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行光明正大之途,勿搞阴谋诡计。又曰:匡庐之事未毕,有人急于分裂党,急于做元首,急于篡权。毛公特嘱与会之众勿泄之。二十七日夜,毛公抵长沙。招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湖南省军区政委卜占亚面谕面谕戒之。招广州军区首脑刘兴元、丁盛、韦国清等面谕戒之。三十一日夜,毛公抵南昌。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等面谕戒之。九月三日,抵杭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六日,刘丰以毛公谕戒告作鹏。作鹏飞报彪闻。时有广州军区参谋长顾同舟者,为彪党,知毛公谕,亦急电白彪及立果。时彪居北戴河,立果之京师,为中枢。七日,立果令其徒进入“一级战备”。八日,彪手令其众曰:“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彪妻叶群发急函于永胜:“吾等欲成事于沪上。” 十日暮,毛公察杭州火车站边多异象,遂令专列急行。十一日,专列次沪。立果以为毛公无觉,必驻少许日。立果、宇驰集众徒于京师西郊秘所,电控其徒。欲令其党王维国于送行时弑上。毛公至沪,警觉,未入城。于站台召见军政要员。言之少许,遂令起程,急驱京师。立果无备,大惊,悔之莫及。十二日,毛公入京师,入丰台。令德生遣一师兵力守南口,以防不测。彪闻毛公返,叹曰:“大事去矣!”泪流满面,不知所出。立果、宇驰、王飞、新野等惊恐,欲南遁广州,令其党空师副参谋长胡萍急调第二五六号三叉戟飞机于山海关机场。亥时,周公秘侦之,乃让萍。萍诡云以日常训练。周公厉责之。萍恐,遂阴电白宇驰。彪等大惧,乃绝南奔广州之意,欲北走。周公恐生变,通令全国禁飞。若飞,须有周公、永胜、法宪、作鹏四人联名下令乃可。作鹏欲使彪等遁,乃矫令为四人中任一人发令即行。彪、立果、叶群等遂出北戴河,入山海关机场。彪令驾驶员潘景寅强起之。山海关机场守备潘浩不敢截,请作鹏示下。不报。十三日子时,彪等升空北去。未几,机坠于蒙古肯特省温都尔汗之苏布拉嘎盆地。彪亡,年六十四。妻群、子立果与其党刘沛丰、潘景寅等八人皆死。
   外或云彪未死,同机难者非其尸。未几,苏俄谍发其冢,得彪首。归验之,系彪无疑。至是,彪乃身首异处矣。
   彪自暴贵至败灭,凡五年。谮死于彪手者:刘少奇、贺云卿、彭公等;陷囹圄者:罗瑞卿、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谭政、梁必业等;流于外者:邓公、朱德、陈云、李富春等。排斥罢官削爵者无算。国之元勋宿将,幸免者无几,株连者甚众。初,毛公欲令彪统大军入高丽,彪惮,恐损名节。辞以疾。毛公令杏林圣手傅连璋问疾。彪暗谕连璋诊其疾笃,出伪证,以欺上。连璋性高洁,拒之。以实告毛公云:彪体无大碍,素羸弱,以嗜吗啡故。毛公震惊,手书魏武帝《龟虽寿》赐彪,其辞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彪启书,知连璋发己,憎之甚。十七年,文革事起,彪贵。乃阴使暴徒捕之,狂殴滥刑,加于其身,断肋骨二,酷烈惊神。十九年,连璋死于狱。连璋尝为彪医伤,出弹头,有再生之德,尚罹此祸。彪之阴酷,可见一斑。
   未几,毛公令收黄、吴、李、邱等,革职,囚之,论其罪。宇驰、新野乘机北遁,为驾驶陈修文所诱,落网。宇驰、新野杀修文,宇驰、新野自裁死,彪党李伟信就擒。至此,彪羽翼剪除殆尽,覆亡。
   二十四年八月,褫彪党籍。三十二年,邓公主政,议彪罪,交刑司议处。定彪为叛国集团主犯,昭告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7: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史臣曰:古语云:有兽名彪,乳虎也。余观林公,岂国朝乳虎耶!观其用兵,不负良将之名也欤!坚扼潇湘之渡,师免覆亡之危;勇夺泸水之桥,力挽石公之噩。鏖兵平型,倭奴为之落胆;献策莫城,俄王因以惊心。挥戈关东,骋志于白山黑水;佐定天下,奋烈于关垣粤海。虚怀能恕莽卒之雠,杯酒可慰贰臣之心。行军行伍,深恤士卒之苦。谨计帷幄,攸关麾下之命。定鼎战勋,彭公而外,罕与之匹,人谓国朝韩信。人称其贤,世颂其美焉。
   新朝既立,辕辙顿异。畏敌拒诏,恐损旧威;虚位韬晦,犹观时变。心有城府之严,胸有山川之险。谮彭公于匡庐,虺蝎心露。陷瑞卿于姑苏,豺狼志彰。跃进巧言,荼毒黎元。文革推波,播乱纲纪;诌媚以惑上心,以邀时功。严酷以驭下意,方图异志。谗谮构陷,逾来、侯之酷;窥鼎逆谋,比莽、操之奸。忠良冤魂,惟伸于地藏;元勋赤心,只付于囹圄。株连之徒,殃于寒窗;残杀之民,及于襁褓。睚眦之仇,报于再生之人;微介之恨,施于麾下之旧。爵居东宫,心犹不满;位极人臣,欲壑难填。夫妻父子,同与为乱。追随党徒,铤而走险。窃柄未果,阴行谋逆。及至东窗事发,仓皇叛遁。折戟沉沙,身首异处。满门几殆,声名俱灭。何其惜也!何其愚哉!
   赞曰:国朝乳虎,典兵通神。数挽危澜,多立烈勋。已正储位,乃萌悖心。折戟漠北,可叹可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4 13: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文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4 14: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其实彪就是毛的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0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矫情!林帅自己都说白话文,非要学得食古不化,one more victi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1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国朝史略.列传第一.林彪列传(ZT)

矫情之事,当是好玩,我等都附庸风雅,只求搏众人一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6 11:41 , Processed in 0.30097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