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问地.问你
在台湾,在流行界,2004“向左走,向右走”的书、电影和孙燕姿主题曲“遇见”,为什么大红?为什么一时之间,每个人都乐意在等:属于自己的“号码牌”?在这样标榜快速、即时、SNG的欲望年代,我们,竟然安静下来。
纯爱不死,它只是暂时隐身全社会的欲望、贪婪与自私的背后。纯爱随时可能再起,也许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首歌,你就会在自己心中呼唤和它相见。
看起来近年歌坛很热闹,其实选择越来越少。枱面上的男歌手个个有主见、有姿态,可是他们喜欢、相信与做出来的,竟都大同小异。 十个男歌手里九个只剩一种主打歌:美式节奏风格。
我们想,那可能就是一种潜藏在每个人心底,尽管外面社会再乱,你我依然追求的诚恳、真实与打拼的力量。
而张善为,竟然那么希罕地具备。
四年来,从演唱救国团活动歌“Give me 5”起,他没有一飞冲天,却努力不懈地稳定培养了从2岁到70岁的群众基础。他在节目中有段时间常挨打,但他从没有树敌。他算有一定程度红,还是待人一样客气,对困难的工作一样竭尽全力“撩落去”。
他的腼腼,在标新立异的年轻艺人中,显得有点复古。张善为相信的事情还是和所有纯朴客家人相信的一样,想安顿家人,把辛苦的爸妈从苗栗接到台北,有一天不当艺人就去当幼稚园园长。
这样的做人质地,这样的人格特质,可不可以唱出更多抚慰人心的作品,可不可以强化他的实力歌手特色,不再害怕和幼教、搞笑的成功形象打架?如果他闯荡演艺界最初也最真的梦,就是:好好唱一首纯爱的歌给别人听。
2005年开始,擎天唱片相信他有绝对的准备,而且“奇迹式”地帮他达成。
我们,从此只要求“单曲”,不再期望任何一张“专辑”?
单曲是一个点,专辑是一个圆;单曲是一个平面,专辑是一种立面;单曲是一出情绪强烈的短剧,专辑是一次色彩丰富的旅行。
不能因为很多唱片只是十首风格混乱的单曲结集,就否定这世界上有人在制作、在诠释“一张专辑”,在想告诉听者一个心灵的多层切面,一份情怀的多出剧本,一种唱功的多样表现。
专辑,毕竟从来不死(Album never dies)。
张善为最新专辑“六个月前…那年夏天”,不只是十首可分割、分裂来听的单曲,而是值得从头到尾听完,更能了解张善为惊人蜕变和“新纯爱情歌”面貌的重要作品。
你可能会惊讶发现:专辑创作群囊括了老中青三代优秀创作人,陪善为一起来做这次冒险。
从八0、九0年代“喊水会结冻”的传奇名字如陈大力、陈秀男、陈乐融、刘虞瑞、林利南、Ricky Ho,中生代持续坚守岗位的游鸿明、陈耀川、陈国华,到当红的年轻创作歌手林俊杰、“F.I.R.”阿沁,还有蓄势待发的新锐作者。
这些优秀的音乐人,不乏打造过无数巨星的幕后推手,不为别的唱将,为了“努力的活,用心的唱,勇敢的爱”的张善为,献出最纯情的作品。
这些音乐人,也为了期待“好听的歌”已久的听众,为擎天唱片打造这样一张久违的全抒情专辑。
七、八年来,华语歌坛的专辑销售一落千丈,固然有数位浪潮冲击和盗版影响,但太多公司放弃了“旋律导向”,竞相投入美式“节奏导向”,绝对也是自取败亡的关键。
当人人在问:好听的“情歌”,为什么越来越少?为什么不露面的歌手竟然可以卖得比频频曝光的人还好?难道还不能告诉我们:市场不只有一种美式风格可做,好听的旋律才是王道。
国语歌曲曾有一个美好的年代,那个年代消逝不能全怪罪盗版和网路,而在于主事者自己先开始不相信整张专辑,不再相信单纯旋律的力度。
擎天唱片能做的有限,但至少愿意用我们的诚恳与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回到“旋律导向”的制作风格。也许我们的资源比不上大公司,也许市场成绩不操之在我,但就像张善为不放弃最初的梦,我们也不放弃。甚至相信同样的梦,也深藏在许许多多看似不再买唱片的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