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楼主: 黑小子

[原创]移民之路(图片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8 1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16: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里的地图上标明我们住的地方叫什么“民宿”,台湾房东说我们这位于大温哥华中心地带,叫铁路镇,我到现在也没搞清大温哥华和温哥华是什么关系!小C曾介绍说离这儿不远就是温哥华有名的大统华超市是华人云集的地方。SkyTrain也就是天铁,地图上标的是捷运,从这儿经过,搭乘此车差不多可游遍温哥华了,而且买一张一天的票也就七八块钱却可乘坐多种运输工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小C说的天花乱坠,听的我们心驰神往。

看看天色不早,我们决定今天就去大统华吧。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遭遇了一连串的“想不到”!

在路上,首先令我们诧异的是居然看见了许多的松鼠在人家小院里,树丛间觅食嬉戏,还有黑白花纹的鼬鼠,上下放飞的叫不上名的小鸟,这些小动物一下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现在国内恐怕只有到动物园里才能见得到了。女儿最开心,撵撵这个,追追哪个,我和妻更多的是感慨。

怕回不来,迷路,我尽量地记下了一些明显的标志。

果真看见了天铁,还有列车飞驰而过,看来小C没说谎。过马路时,我们见有车来,就按照国内的习惯停了下来等车先过,没想到司机到了跟前却停了车,并示意我们先过!是因为我们带着孩子,人家照顾我们吗?好像不是,在几个路口我们都遇到了类似情况。最奇的是,我们在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等候时,见一个西人过来,伸手摁了下路边柱子上一个黄色按钮,不一会红灯就转绿灯了,他居然就那么过去了,看的我张口结舌!我喃喃的说:“今天可开了眼喽。”

路边的商铺也不少,营业的却不多,此时段国内正是下班的高峰期,街上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当然更是营业的黄金时间,而这里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一派萧瑟,妻说早听说加拿大的商铺关门时间与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上下班的时间一样,此言不虚。我一下忧虑起来,从此后要失去一天中一段欢乐的时光了。还好大统华没关门,大的确大,也够气派,就是我没多少兴趣,妻却斗志昂扬,这家进那家出,只是看的多不肯买。超市里的东西标价不算贵,甚至比国内低,可是那是加元,换成人民币还是贵的吓人。是不是新移民都如此呵,刚来时买什么都要先换算成人民币后,才做出决定?我们就是这样,逛了三四个钟头,就买了块披萨饼,当然是在掂量再三后才买的,可怜呵!

大统华里有一半多的商铺已关门了。正如小C之言,这里果真华人多,各个年龄层次的都可见到,看来中国人在国内养成的夜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消解掉的。

到了晚上近十点多我们才回到“民宿”,半天的见闻一直是我们的中心话题,我们期待着明天还会有更多的“想不到”发生。

果真,第二天,我们就遭遇了第一个“想不到”!

时差!我们还没有适应它呢,它先跟我们开了个玩笑,我们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两点多才醒过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来温哥华一共就一天半的时间可以游玩,可其中半天的时间却在床上浪费掉了,气急败坏中我们急急忙忙的出了房门。

昨天下午出来玩时,我们就路过了天铁站,所以今天很快就找到了这里,我们在自动售票机上买了两张八元的成人票 ,一张六元的儿童票。上了列车,开始了第二天的温哥华之旅。
12.jpg
11.jpg
10.jpg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9 0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因为上不了图片,我已将此贴移至家园论坛的“人在蒙特利尔”,那里可以上传图片,欢迎继续关注。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2 20: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2 21: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黑小子
各位朋友,因为上不了图片,我已将此贴移至家园论坛的“人在蒙特利尔”,那里可以上传图片,欢迎继续关注。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这是我们的失职,为何没能及时指明本坛发图的附件方式。
谢谢楼主的原创与分享,欢迎再来!
本坛还在完善中,因时间缘故,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建设,给予意见和要求,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2 23: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么多朋友支持,我也不能不仁不义,好继续我们的故事:

如果你让我描述一下温哥华,我的确不知道从何说起,时至今日,它在我的脑海里也是模糊一片,只剩下一些片断,毕竟时间太过仓猝,再加上新鲜感的干扰,什么都是只过眼睛不过大脑,所以留下的都是美好的东西,由此温哥华始终是我记忆里一个美丽的梦。
我们也不知道该在哪里下车,因此听从房东的建议乘天铁一气坐到了头,然后转乘SeaBus,海上巴士,过海到了北温的Lonsdale Quay码头。据说北温这边是富人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加拿大的影星们特喜欢住在此,不过加拿大的影星我好像没什么印象。我们也就在码头周围转了转,此地可能是回望温城的最佳地点吧,游人特多。这里的商铺无论大小都在同一栋楼里,要嘛有嘛。靠街面均为咖啡厅之内的营业区,店里布置洋溢着浓厚的欧味,店外摆着精致的桌椅,成为露天咖啡座,装饰上一看就知道花了大力气,头顶挂的花篮里均为真花,桌椅极具曲线美,很时尚,整个布局非常讲究,人往那一坐,嘿,挺美。我们看着新鲜,就像在真实世界里回味欧美电影镜头,物我两忘了。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发现这样的画面在加拿大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根本不是什么新奇东西,当地人早就熟视无睹了,不过我总感觉在加拿大露天咖啡厅最惹眼,真的发自内心的喜欢。

我更多关注的还是人,我对来往的每一个西人都充满了兴趣,就像西人看我们中国人认为都是一个模样相同,我看西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又有不同,中国人从衣着上很容易区分出贫富、俗雅,西人却很难看得出,男女都喜穿牛仔服、旅游鞋,收拾的干干净净、体体面面,都是态度谦和,规规矩矩,一屋子人,绝少喧哗,安静的像……像什么呢?我实在想不出国内和此相同的情形,没参照物,仅此一点,西人真文明!

这里的女士们很漂亮,无论胖瘦都把自己打扮的很有韵味,时尚的女孩子都喜穿露脐装,不像国内的女孩子欲露还掩,西人女孩子的上衣更像纹胸,后背充分敞露一片风光,下身裤子裤腰极低,在前面你可以看见圆润的髂前上脊以及腹股沟的曲线,而在后面,天哪,绝对让你脑袋充血,头晕目眩!

在一家露天咖啡店门前,我正拍照呢,一位绝色美女(当然是西人了)迎面而来,也穿同样的装束,我眼都直了,那模样跟波姬小丝不相上下,那是我十多年前的梦中情人啊!擦肩而过时一股清香直击肺腑,美的我不敢直视,我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感受,手都有些哆嗦。两个坐在咖啡店里的洋小子冲这美女就嚷嚷起来,也不知说的什么,那意思好像是叫人家进去和他们坐坐,美女充耳不闻,竟自往前,在街脚消失了,两个小子坏坏地笑着。我怕这两个家伙笑我,赶紧左顾右盼、装模作样的看景色,踱步走开了,脑子里一个美丽的影子半天都挥之不去。

这会妻还在大楼里逛商店呢,刚才我的样子幸亏没让她看见,不然有我好受的了。

时间太紧了,下一站我们选择的是斯坦利公园,那可是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原始公园。我们乘海上巴士返回温城,一到街上,就有些蒙了,不知东南西北。拿出房东给的地图,比划来比划去走了几条街也没找到巴士站,这时一位西人老者走上前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妻赶紧上前接招,我只能当瞧热闹的。老人真好,问了我们的去处,详细告诉我们怎么走,直到确认我们都明白了,人家才“拜拜”。国内怎么样?不说也罢!

票是通用的,一张票一天通行温哥华。车上人不多,一个有趣的情节让我温馨了半天。两个夫人带着两个小男孩靠窗坐着,年龄小点的小男孩爬在窗上,不断地冲着窗外的行人招手,似乎是在考验有多少人回应,车里人都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居然百分之九十九的行人都微笑着同样招手回应了小男孩,小家伙兴奋的满脸通红,乐此不疲的重复着他的游戏,直到下车。人和人是不是本应如此呢,和谐社会是从一些微小、具体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

斯坦利公园名副其实,古木参天,树茂林密,景色怡人,这才是真正的公园。我们乘坐免费观光巴士,绕岛一圈,充分领略了森林城市的无穷魅力,从这里看温城是最理想的地方,真的使人流连忘返。这里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充分享受着自然的气息,任何语言都不足以描述它的妙处,那就闭上嘴,身临其境吧!

很晚我们才托着疲乏的身躯回到了住所,女儿在路途上就睡着了。
什么叫走马观花?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最好的注解了,由于时差捣乱,我们不得不赶时间,温哥华给我的就是这些了,却美,美的人心里痒痒,难以割舍。我开始真正地喜欢这里了,但是忧虑还会爬到脸上,毕竟这份美好是人家的,我企盼蒙特利尔,我们的目的地,也可能是我们最终的家,她是怎样的呢?这一晚睡的沉,连梦都没做。

第二天一早,小C如约来接我们。到了机场,在离开温哥华时,总有不尽的遗憾在心头萦绕,别了,温哥华!
17.jpg
16.jpg
15.jpg
14.jpg
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3 14: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黑小子
各位朋友,因为上不了图片,我已将此贴移至家园论坛的“人在蒙特利尔”,那里可以上传图片,欢迎继续关注。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俺尝试放一张图片
IMG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3 14: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小子,发图片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图片多大?对不起,没有图片,让您的美文少了一些更形象的东西。。。

希望您可以继续在这里登出自己的游记与登陆感悟。。。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3 22: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笔已经有一种“栩栩如生”的境界了。很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2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接上回:

如果不是移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地球上有个叫蒙特利尔的城市,像我这种学艺术的目光更是盯着欧洲国家,美洲也只有美国能入眼,再说蒙特利尔的知名度无论如何也是无法与巴黎、伦敦、纽约相比肩的。加拿大历史也就三百来年,正式成为国家还不足200年,相对于中国她太年轻,对年轻人我们往往不会给予过多的信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这种不信任,再加上不自信,便是我消极对待移民的主因。
在温哥华我是个旅游者的身份,只要玩的开心那就足够了,蒙特利尔却是我要去落地生根的地方,那是什么身份?

在上飞机的过程中,忧郁始终笼罩着我,离蒙特利尔近了这种忧郁随之就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恐惧,正如蒙特利尔的英语发音,那是在心头“猛捶”啊!

飞机已是加航,放眼望去机舱里全是金发碧眼的西人,这回我们一家三口真正成为外国人了!你回想一下在国内大街上,一个洋人走在黑头发黄皮肤人群中的场景,那种扎眼,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了。

早餐真难吃,除了甜的还是甜的,但必须吃,也许未来的日子都是这样需要我们来适应它呢。

适应也是很难受的,为了不让人家瞧不起我们,我们就努力制止女儿一切的调皮行为,连自己都不敢乱说乱动,那个拘谨劲就甭提了。感到有些冷了,让妻叫空姐拿毛毯,妻却不肯,说要我锻炼锻炼,扔给我一句“毛毯”的英语发音,就窝在那里准备瞧热闹,气的我两眼冒火,又无可奈何,只好鼓足了勇气,准备发个音,可是我不争气的舌头像打了结,就是吐不出音,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我就自己拿了!

妻和女儿捂着嘴使劲笑,太伤我这个“文盲”的自尊了。以后就落了话把,这两个经常拿这说事,好没面子。下决心学英语,就是由这天开始的。

在机场与飞机上,我发现一个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现象,非常有趣,值得一叙。国内机场和飞机上的工作人员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模样俊俏,而从温哥华开始就不同了,西人在机场和飞机上工作的人什么年龄层次的都有,而且是什么种族的都有。飞机上更不是美女的天下,不仅有空姐、空嫂,还有空哥、空叔!这说明什么?是机会均等?是社会公平?这个国家总是和我们的认识反着来!

这段路同样漫长,六、七个小时后,蒙特利尔到了,我们的旅途是终结还是开始?

蒙特利尔的机场里与温哥华一样,像个博物馆,它似乎处处提醒你,这里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土地,不但有印第安人特有的图腾柱,也有印第安人的其它文物展出在走廊里。

顺利出关,也顺利联系到了妻的朋友。

久别重逢自然是欣喜万分,你言我语说不尽的别情离意。我第一次见妻的朋友,插不上嘴,只是四下张望着我们未来要生活的这块土地。机场周围与温城机场环境及其相似,都不如广州机场与北京机场宽敞气派,来往的人稀稀拉拉,在国内,你一出机场,就可看见蜂拥而来接亲友的人群,那个热闹!这里看不见,出奇的平静。

我还瞅见居然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老爷爷开着车来来往往,真没见过!那老奶奶最有意思,开的竟是中型吉普,只见她眯着眼,努力抬起头注视前方,人整个像趴在方向盘上,也不知有没有力气踩住刹车闸,由于个头矮你不注意还以为无人驾驶呢,那个样子不禁让我想起女儿读的国外童话故事里,骑着扫把满天飞的巫婆,逼真,太逼真了!我忍不住哑然失笑。

朋友在麦吉尔大学读书,她的先生在蒙城一家大公司就职,是永久雇员呢,他们来蒙城已有五六年了,看得出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很惬意、很潇洒。朋友先生开车,载着我们迎向蒙城。

我们有一肚子的问题要问,于是我和妻你一言我一语问题不断,朋友笑着说:“不用急,有的是时间,先到住处安顿下来再说。”这么着,我们首先就来到了今后要住两个月的“家”。

这片住宅区,与我在温城所见并无二致,街名CHAMPIGNY,法语,念起来怪怪的。我们住的是一个上海人的房子,少说也有一百年了。一共两层,二楼是住房,一楼整个是一超市,老板当然是这位上海房东了。出租的房屋一共三间,厨房、卫生间共用。

房前是好大一parc,均为加拿大的国树-枫树,离地铁JOLICOEUR站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路,周围环境没的说,可见朋友的良苦用心了。

房间只有不到十平米,房租每月240加元。内有一个双人床,是两个床垫摞一块的,一个衣柜,一个储物架,一个写字台,两把椅子,踩着“嘎嘎”直响的木地板,我心里一凉,这不又回到十多年前的单身汉条件了吗?嘴上我什么也没说,简陋就简陋吧,好歹是个窝。

房东夫妇挺热情,嘘寒问暖的让人感动,其他两位房客为一男一女,年龄和我差不多,男的叫L是上海人,女的叫W是湖北人,现在都在读书,L读会计,W读那个人人都感兴趣的法语班。

放好行李,朋友要尽地主之宜,坚持请我们一家吃饭,我们便只好客随主便。吃饭的地方离地铁ANGRIGNON站不远,这里是大型超市比较集中的地方,与国内的超市概念不同,这些超市都建在荒地里,远远望去更像工厂,要走路来逛超市,那是极不现实的。

吃饭的店名我不记得了,是一个自助餐厅,好像是南美风味的,每人十五加元,想吃什么吃什么,极合我的胃口。这几日除了面包,就是牛奶,嘴都淡出鸟了,真想敞开肚子大肆饕餮一番,但没好意思,不能让朋友丢面子呵,你说憋屈不憋屈。我后来嘴馋也想再去,可苦于没车,便做罢了。

朋友说明天71是加拿大的国庆节,让我们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一早接我们去看国庆大游行。

这一天太乱,总觉得要好好捋一捋,人躺在那里,心却虚的要命,不踏实,这怎么会是家呢?眼前一片迷离,过了很久我才朦朦胧胧睡的睡去……
5.jpg
4.jpg
3.jpg
2.jpg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7 2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小子挺会搞笑,呵呵,有趣!
等着看下文啊!

快把图贴出来呀,等着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05: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9 1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是什么?家是放心的地方!

心无居所,人的精神便如丢了魂。

我还没有丢魂,因为在我看来,妻在哪儿,女儿在哪儿,我的“家”就在哪儿,她们就是我心浮气躁时的安定药丸。我愁的是我能让她们也安定下来吗?

从地图上看,蒙城真的是一个岛,四周都被水围着,那个大岛的外形就象一只正在运动着的脚,而我们的住所就位于这只脚的脚跟下。最妙的是“脚”下分布的小岛犹如这只脚运动时带起来的泥土,这似乎有什么象征意义?可以确定,一番磨砺至少是在所难免的了。

71开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几乎都是早出晚归,穿梭于蒙城地铁,干什么?了解蒙城,寻找机会呵。

观看国庆大游行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蒙城人。朋友带我们来到位于市中心的杜尔切斯特广场(Dorchester Square)和加拿大广场(Place du Canada),这里是国庆大游行的终点,赶到时游行队伍刚到,几个穿着老式军服的二战老兵,让我这个军事迷激动不已,端着摄像机先对着他们一阵狂拍。

乱了!乱了!周围迷人的景致,各种肤色的人流,挥舞着的蓝色省旗、红枫叶国旗,眼花缭乱的游行表演,色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这可真是个联合国式的大游行,数十个国家的队伍,努力凸现着本国民族的特点,尽管烈日当头,他们却依然表演的相当卖力。蒙城人真够热情,口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最烂的表演也博得了围观人群的喝彩。令我惊讶的是居然有在国内严厉打击的****功组织的游行队伍,他们的表演也是中国传统式的,我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包容性。

然后我们去朋友家里吃饭,接着在她家门前观看她家所在区的国庆游行,却是另一番情景。游行队伍大都是由西人组成,因为都认识,邻里们呼朋唤友,纵情嬉闹,小孩子在人堆里钻来钻去。彩车上更有人用塑料袋装着水做成的水弹,望人堆里乱砸,水弹炸开,水花四溅,观看的人立刻予以还击,这哪里象庆祝国庆,分明是狂欢节嘛。游行结束,人们都来到附近的公园里,公园里搭了个舞台,台上唱、台下舞,还有免费啤酒供应,这疯狂的快乐,要不是被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雨给驱散了,还不知会延续多久呢。

听朋友说,夏季是蒙城最热闹的季节,各种节日层出不穷。国庆游行后,果真我们就在几乎是每周都有的各类活动、节日里渡过了。国际烟花节、嬉笑节、蒙特利尔国际爵士乐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双胞胎节、儿童节、同性恋大游行、世界游泳锦标赛、国际网球锦标赛等等,好家伙,这可都是78两月内搞的活动,别说去参观了,光让你一口气念出这些字,都够费劲的。

这是蒙特利尔人的快乐季节,许多人都去渡假了,我们去办事,有的地方就不上班,大街上很多商铺也关了门,蒙城人真会享受生活,令人羡慕。

性急的妻心思可不在这儿,她抓紧时间催促着先去办理那些登陆手续,枫叶卡、工作卡、牛奶金、银行卡、“咖啡”班等等,每天都是匆匆忙忙的在大街上穿行,来来往往一个多星期,办完了这些事,我才得到喘息的机会,可以去尽情领略蒙城的魅力了。

当然,很多事都是由妻出头的,我不会语言,没辄啊,为此,她颇多怨言,我也是英雄气短,挺惭愧的。于是,她就学会了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我,让我张嘴说英语。记得第一次是在超市里买电话卡,她教了我几句,让我去买,我是硬着头皮去的,别别扭扭的终于说出了口,人家也听懂了,东西也买来了,以后,妻不在的时候,我也敢上街了,大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说,管他懂不懂,不过使用频率最高的是“I don't know”。

蒙城人的生活是安逸的,没有活动的时候是平静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是死一般的沉寂。我在住处周围每天游荡,除了网球场那儿能看见几个人,就几乎难觅人迹了,这种情景在温哥华时就已有体会,不过,还是难以理解,难道人们整日都躲在家里吗?为什么邻居家里连一点声息都没有?到底房间里有没有人?鬼才知道!

71,我起的很早,在住处周围转悠,看见许多人家在搬家,那时大概临近7点,这么早搬家?当时就有些疑惑。后来听朋友解释说,魁北克人都有71搬家的习惯,几乎成了习俗,这还跟魁独有关呢。这一天不是加拿大国庆节吗,本来是全国人民都认同的纪念日,可是魁独不,它不承认加拿大政府,又怎么会去祝贺自己的敌人?明的不好办,那就来暗的,你搞庆祝,我却搬家,听起来不但有趣,还有些孩子气呢!所以蓝底印着四朵百合华的魁省省旗到处飘扬,不亚于枫叶国旗的风采。

这一天,住宅区几乎家家门前都有扔出来的东西,这可不是国内见的尽是垃圾,那些东西看起来完全可以再利用,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有电视机、冰箱、DVD、床垫、椅子、餐桌、沙发、还有电脑等等,如果你想省钱,又没什么忌讳,那就尽情的捡吧。一开始我就动了心思,可又不好意思,后来一到晚上的确无聊,女儿吵着要看电视,我终于鼓足勇气,乘晚上没人的时候捡了个电视机,扛着就一溜烟的跑回房,跟做贼似的。晦气的是,那电视一接通电源,刚开机就冒出了一股白烟,吓的我赶紧扔了。可又不甘心,一连又捡了三个,才总算捡到一个能看的。我又捡了个DVD跟新的似的,效果很好呢。

有一天,也是大早,我看见一辆小货车停在街上。一位亚裔小伙,我不能肯定他是不是中国人,正泰然自若的在往车上装一个沙发,那沙发当然是别人不要的了,而且我头一天就看见了,还八成新呢,要是我住的房间再大点,早就被我据为己有了。小伙肯定不是收垃圾的,回收垃圾的车我见过是个庞然大物,工人都穿着工作服呢,不似他这样油头粉面。看起来他已沿街兜了一会了,车上装了不少东西,组建一个家肯定没问题。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租住房间里的那些陈设物,TMD,八成是捡来的!

周围住户都把自己的房子收拾的象公园里的景点,一个赛一个漂亮。屋子的颜色使用大胆,既有素雅的白色,也有火红的赤色,既有凝重的褐色,也有浪漫的粉色,窗格、门框造型非常艺术,连四五级的楼梯也装饰的精致异常,而且房屋造型决不会雷同,及其耐看,如果不懂得生活的情趣,没有一点艺术的涵养,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此种水准。

人家门前的草坪都修剪的整整齐齐,听说这还受法律约束呢,如果你不定期修剪自家门前的草坪,立马就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罚你。

朋友说这里的房屋都是木结构的,我还有些不信,碰巧看见一家正在盖新屋,我就去看了个究竟,原来的确如此,真是木房子,只不过大多数人家在外墙又砌了一层极薄的石或砖而已。

我住的那地儿也是木房,敲墙时传出的就是“梆梆”的木板声,连隔壁说话隐约都能听出来。刚来的时候还不清楚,洗澡时把水溅出了浴缸,在地上积了一滩水,不一会儿就见房东慌慌张张的跑上楼来:“坏了坏了,楼下下雨了!”听他解释我才知道,浴室里也是木地板,只是上面又铺了一层瓷砖,所以看不出来。弄的我挺难为情,连忙用拖把给人拖干净了,麻烦!

我住的这个区,公园可不少,前前后后有六七个,小孩子玩的滑梯、秋千什么的一应俱全。可是却不见多少小孩在那里玩,我的女儿可高兴了,没人和她抢呵,跟疯了似的,转着圈的每次都是玩个遍,她在蒙特利尔学会了一句口头禅,就是“过瘾”!

加拿大,儿童的乐园。
6.jpg
12.jpg
13.jpg
16.jpg
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1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小子,如果你的图片还是放不上,可以先发给我,我帮你放。。。

cheung_fan@yahoo.com

希望继续看到你精彩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2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08: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接上回:

蒙特利尔被人称为尖塔之城,城里的哥特式教堂非常多,据说甚至超过了古城罗马。你站在皇家山上极目远眺,那最显眼,最突出的就是一个个林立的教堂,几乎每跨一两个街区便可看到一个教堂。
蒙城其他地方我还没来得及去逛呢,来后第二天去看国庆游行时顺便就先参观了加拿大广场旁的世界玛丽女皇教堂ARIE-REINE-DU-MONDE

因为学美术的缘故,西方美术史是必修课,那时就知道西方艺术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的都是有关于教堂的,教堂是西方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文学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埃斯美拉达光着脚在巴黎圣母院广场前跳舞的情节,相信多数人早就铭刻于心了。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近教堂,虽说在书本、画册里不止千百次的接触过,但一见实物还是被震撼了!教堂外观方方正正,后面一个巨大的穹隆圆顶,正面上方立着十三座雕像,气势非凡!一进入内部,空气都像凝固了,那种肃穆庄严犹如一块巨石压向你,你感觉到自己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卑微、哪样的渺小!强烈的窒息感迫的你急促呼吸,却大气不敢出。连调皮的女儿都不自觉的安静下来,紧紧的攥着我的手,眼神里是一种莫名的恐慌。进出的西人一脸虔诚,说话都是尽量压低嗓门,似乎生怕惊醒了圣母。我们缓缓的在教堂里走动参观,尽情观赏上帝之家的富有,足足停留了近2个钟头。其实这并不是蒙城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后来当我们再去参观圣母院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圣约瑟夫教堂ST JOSEPH'S  ORATORY 时,那种心情更是无以言表。

圣母院大教堂建于1829年,号称北美最大的教堂,为新哥特式教堂,位于老港旧城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两个对称耸立、直插云霄的尖塔,与巴黎圣母院有几分肖似。它的富丽堂皇无与伦比,内部的奢华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都不过分,中国的寺院、庙宇如果和它比富有、壮观,那无疑是乞丐与富人比宝!连席琳翁迪都选择在这里举行婚礼,可想而知在蒙城人的心目中它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巧的是我们正好在这里碰到了一场婚礼,是黑人的。当一对盛装童男童女步出轿车时,周围围观的人不觉发出一阵惊叹,这两孩子的确可爱,男孩子穿着合体的黑色西装礼服,女孩子是白色的拽地长裙,纯洁优雅正似天使一般。当一辆八、九米长的卧车驶到时,人群一阵拥挤,围拢过来的行人更多了,显然是新娘来了。当新娘迈出卧车的一刹那,众人都觉眼前一阵晕眩,天哪,黑人新娘竟如此美丽!周围立时爆发出一片喝彩声,大家都鼓起掌来。美丽的新娘温文尔雅,虽是黑人,却极有气质,配以白色的婚服宛若仙子,她微笑着不断的向大家点头致意,象明星一般。这时来了七八个黑人小女孩,个个像天使,轻轻捧起新娘头上垂下的长长的白沙,跟在新娘后缓缓的走进教堂。

可气的是我的相机偏偏就在此时没电了,居然没有拍到新娘,真让人懊恼!

看的出这绝对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那些前来出席婚礼的人肯定是蒙城有头脸的人物,穿着华丽,神态不俗。男的举止绅士,女的更像是来参加选美大赛的,有的人居然还带着保镖呢。遗憾的是我们不能进入教堂观礼,只好望着新娘消失在教堂门里的美丽身影,使劲咽了一下口水。

1930年建造的圣约瑟夫教堂,因为建在皇家山上的原因显得更壮观、更气派,光是山脚下铺满鲜花的巨大的广场、沿山而建的层层台阶,就已经占尽了风光。从广场开始直至山顶教堂,真是高山仰止,有一种直入天堂的感觉。

据闻该教堂的建立源起一位出身低微名叫安德利的修士,这位大字不识一个的穷修士竟能用教堂里供奉上帝的灯油为人治病,且有记录可查,颇似真的。在一个展厅里挂满了他医治好的病人遗下的拐棍,而且来这里朝圣的残疾人特别多,虔诚的信徒川流不息。妻也是深受感动,竟也掏了香火钱,讨得一根蜡烛,带着女儿恭恭敬敬的供奉给了抱着幼小的耶稣的圣约瑟夫。女儿许的愿是,妈妈越来越漂亮,爸爸要减肥!

安德利修士父亲是个木匠,与耶稣父亲约瑟夫同行,因此他对约瑟夫特别有感情,并最终将这种感情赋予了一座壮丽的教堂,他去世后被葬在教堂里一个黑色的大理石石棺里,游人都喜欢手扶石棺进行一番祈祷,据说极为灵验,信不信你也去摸摸吧。

其它的像DE-BONSECOURS圣母教堂等虽说无论从规模到装饰上要逊色的多,但仍不失自己独特的魅力。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不妨到教堂里去坐坐,那是一个能令你心静如止水的绝好去处。要了解蒙城,融入当地,教堂是必去之地,它是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为人处世,不了解宗教,不接近宗教,你便永远无法走进西人的内心,离上帝越近,你离自己的目标就越近。

抱着这种态度,我们也参加了几次教堂的聚会,因为语言的关系,我们参加的多为华人教友的聚会。

第一次与神职人员接触,是在朋友家里。朋友一直在参加社区教会的活动,交了不少朋友,她将我们推荐给了她的一位教会好友,那是一位身材滚圆,过于肥硕的白人女士。她领我们颂读圣经,解释每一句话,这可是白捡了个英语教师,她很尽力,生怕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反复讲,连我都啃啃巴巴的读了好几段呢。

第二次是在ANGRIGNON的一个教堂,参加教会搞的一个免费英语学习班。教会把教友都称作兄弟姐妹,努力营造一种家庭气氛,所以我和妻去听课,女儿就有人专门领去看护,有很多玩具等着小家伙去过瘾。讲课的是两个年轻的神甫,问年龄一个十九,一个廿,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对我说的是一口流利的国语普通话!我问他们是在中国学的语言吗?他们回说是在蒙城学的!不得了!

他们自称李长老、陈长老,我一听,不由得笑了,金庸武侠小说里丐帮的八袋弟子就叫“长老”,这两个像公子哥一样的西人小伙与此反差太大了。

他俩你一言我一语,一会用英语,一会说国语,课上的还挺生动。听课的大都是中国人,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几个广东人,女的还罢了,那几个男的国语说的比这两个长老还差,英语从他们嘴里冒出来极其难听,使人不忍卒闻。课结束后,他们就拿出了中国带去的习惯,非要请人家去吃饭,那种神态俗不可耐。

再就是参加了一次正正规规的教会活动,在DE L’ EGUSE一个教堂里,去的人还不少,有四五十位。牧师是位台湾人,好笑的是,他说话的声音竟与我在温哥华租住房屋时的那个台湾房东如出一辙,沙哑的像乌鸦叫。他讲经,他太太负责照看小孩子们。先是唱圣歌,无非是赞美上帝的。接下来就是讲经,前后有三个人上台,讲自己如何学习圣经,怎么理解圣经,告诫大家如何笃信上帝,上帝将会引导我们达到哪里哪里等等。我们这些受党教育多年的无神论者,听这些东西,如座针毡,已经无可救药了,要对我们洗脑,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当台湾牧师为台下人赐福时,那情景使我突然冒出了“邪教”的念头,不知这样胡言乱语会不会得罪上帝。

讲经结束,是教友们互相交流的时间,这时大家才露出真面目,彼此一介绍,多是大陆来的,交谈中迫切的寻求帮助,这恐怕是来参加教会活动的真正目的。

事后才知道,那台湾牧师已是肝癌晚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0 0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贴上他精美的图片

这些照片是楼主发给我的,代为上传。。。谢谢黑小子!
t.jpg
t1.jpg
t2.jpg
t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0 09: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1-15 14:42 , Processed in 0.1947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