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56|回复: 5

退一步海阔天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9 02: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在渥太华不幸被枪杀的小留学生的葬礼和追悼会终于落下帷幕,同胞们针锋相对的争论也该暂时告一段落了。不管怎么说,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已经在刹 那间被罪恶的子弹夺去了鲜活的生命,不论他们是不是贪官的后代,他们都罪不该死。

作为在加拿大的中国人,我们本是同根生,都在异乡为异客,即使没有多少心 疼怜惜之情,也该有点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至少,不应该再发出亲者痛,仇者快的同根相煎言论了。
不过,认真的,理性的反省和反思这起悲剧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于在今后如何避 免类似的悲剧不再重复发生,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十数年里,只要中国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没有改变,只要中国一天没有成为世界最强 国,出国留学和移民国外这两股滚滚洪流,仍然会继续波涛汹涌。在异国他乡,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人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宽容相待。
  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我读过一两本台湾已故著名作家三毛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以很俏皮的语气讲到她的父母在机场送她出国时不住地反复叮嘱她的情景。三毛父母叮嘱的大意是,一个人孤身在外,遇事一定要冷静处理,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 一步海阔天空”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具体可以理解为凡事不要做绝,给自己,也给别人 留有余地。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会说不会做。我们在很多鸡毛蒜皮小事上斤斤计较,咄咄逼人,言词激烈,不懂妥协,不知道谦让,没有宽容之心,不肯退后一步, 动不动把气氛搞得剑拔弩张,导致事情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
根据有关报道,两个小留学生是因为使用洗手间而与越南凶手发生激烈争吵才引来杀 身之祸 的。就为这么一点小事却导致这么残酷血腥的结果,实在令人追悔莫及,痛感他们死得太惨太冤。然而,痛定思痛,如果田林海在厕所里听到外面有人着急撞门,心 里能够退后一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也许人家内急得厉害(谁没有过内急的时候?),可能快等不及了。心情肯定大不一样,出了厕所门决不会用肩膀去顶人 家,不顶人家这一下,就不会爆发争吵,也就不会有随后的枪击了。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一念之差便做出了不可挽回的疯狂举动。这么分析决不是想 替杀人凶手开脱罪责,或认为死者活该,而是我们必须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遇事不冷静,心态不宽容,得理不饶人,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一言 不合大打出手挥刀相向 的事例我们在国内时见得太多了。想必大多数同胞在国内都经历过公共汽车乘客吵架一幕。拥挤之中某人踩了别人一脚,被踩的人出口就是一句“你眼睛瞎了?”踩 人者即使刹那间有点歉意,马上就被这句骂噎得无影无踪,于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口水大战立刻拉开序幕,不吵得面红耳赤生嘶力竭两败俱伤,不把双方祖宗十八代 都请出来陪斩决不鸣金收兵。七八十年代我在南京,北京和上海街头都见过不少这样的场景。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南京的南化公司实习,周末上街玩时,厂里的师傅就 事先告诉我们,今天你们出去要是没碰上吵架会倒霉的。可见当街吵架早就成了国人的家常便饭和社会一景了。
如今尽管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这 种风气似乎并没有太多改变。今年暑假回国时,我在福州 依然目睹过两起类似的吵架场面。一个是在一家有名的超市里,一个顾客买菜不小心把鱼摊上的水溅到另一个顾客衣服上,被溅的人立刻怒目相视,溅人的顾客也不 肯说句对不起,两个人吵得手指头都快戳到对方脸上,幸亏超市保安赶来拉开,否则,看那架式非打个你死我活不可。
另一起是在福州火车站边上 的一条路上,一个推着自行车的青年农民由于躲避左边的汽车, 不小心刮到他右边一个过路少妇的裙子。那个少妇长得一脸横肉,一看就是个泼妇的角色,仗着边上有个象她丈夫模样的男人帮腔,蛮横地揪住自行车不放,说她那 条连衣裙花了二百八十多块钱买的,一定要那农民赔她两百块钱,否则就要扣下自行车。那农民的自行车上驮着一叠陶瓷花盆,就算全部卖了也挣不了二百块钱。只 见他可怜巴巴地苦苦哀求,用不流利的普通话夹杂着福州话不住地叫大姐,说他不是故意的,求她放过他,他身上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可是那少妇就是不依不饶,且 不以当街吵架为耻,边叫骂边用眼睛瞟着围观的人群,好象她有多么威风,多么值得骄傲似的。其实她的裙子根本没有被严重撕毁,只是一条从左上方斜订到右下摆 的四寸宽左右的荷叶花边被扯裂开,回去缝一缝仍然可以穿,可她就敢如此蛮不讲理,简直就是乘机敲诈。
我看她实在欺人太甚,很想挤进去劝说 她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你那裙子回 去缝缝还能穿,何必如此过分。可是同行的亲戚使劲抓住我,叫我少管闲事,她说这种人多的是,也厉害的很,别去惹事生非。我想想也是,我过两天拍拍屁股走 了,万一给家人惹麻烦岂不没事找事。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悍妇把那农民连人带车扯至拐角处,也不知道最后如何解决。至今想起少妇那副目中无人,鄙视农民的 骄横样,就替那农民愤愤不平。我敢说,要是他身上有刀或枪,难保不被逼得拔出刀枪拼命。
因此,两个小留学生的言行和由此产生的悲剧,撇开 加拿大枪支管理混乱,凶手冷血残忍等 原因外,如果从我们自身找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这种社会风气,或叫文化酱缸长期浸染的结果。假如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北美的公共场合,我们极少或 几乎没有看到过象我们在国内经常看到的吵架争执场景。究其原因,我认为洋人在这方面就比我们冷静宽容和善于妥协,至少他们表面上比我们注重风度和涵养。我 曾经听过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教训他孙子的故事,那就是一个关于讲究风度涵养的例子。
有一天,杰弗巡和他的孙子外出时,在路上碰到一个奴 隶,那个陌生的黑奴必恭必敬地站在 路边向他们脱帽鞠躬行礼,杰弗逊立刻举起帽子还礼,可是他的孙子却毫不理睬那个黑奴,一脸高傲的走了过去。杰弗巡当即严肃地对他孙子说:“难道你允许自己 比一个奴隶还缺乏绅士风度吗?”
在西方人眼里,风度和涵养就是远比盛气凌人,意气用事,得理不饶人,凡事强出头重要得 多。也许有人会认为杰弗逊很虚伪,其所作所为并不是出于内心对黑奴真正的尊重,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奴隶更有教养和风度。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避免不 愉快场面发生,减少人际之间摩擦,增进社会文明安定和谐,不论虚伪与真诚,为自己抑或为对方,这种修养都应该视作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来提倡和追求。
  所以,关键时刻,能不能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也是跟风度,涵养等个人修养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时时处处注意这些因素,生活中就一定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最后,谨借大中报一角祝愿两个小留学生的灵魂早日安息!也希望我们全体同胞之间互相勉励,团结一致,敦促警方早日破案,告慰惨死同胞在天之灵。
  (来源:大中报 原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0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生遇害事件频发:阔少生活是危险根源

“这么晚,一般的留学生要不在看书,要不已经休息了。这两名留学生在酒吧里不是打工而是在 玩,确实不正常。”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教育处官员王朋飞,在谈及前天凌晨发生的酒吧枪击案时这样表示。据他介绍,加拿大酒吧消费十分高,普通留学生几乎不 会去。“这两个留学生估计有不错的经济背景。”
  “我觉得,这两名留学生应该是所谓的‘留学阔少’一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主任陈永明教授说。
  近来,海外中国人安全问题引人关注。部分留学生开豪华车露富、深夜出入酒吧赌场等场所,增加了自身的危险。
  “留学阔少”如何产生
  原因一:“留学阔少”是时代产物
陈 永明认为,“留学阔少”现象是一种时代的铩!吧鲜兰?0年代时出去留学的都是开拓型、创业型的留学生,那时根本就没有外汇可兑换,连生活用品都是用老留 学生留下来的。”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日益增多。物质条件的优越,一些人对物质的过度重视,影响了留学生的消费心态和生活状况。
  原因二:道德观缺失易使学生走极端
  “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也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陈永明说,“国内的教育并未对留学生的伦理道德观起到强化作用,加上一些留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差,不能很好地处理‘异文化冲突’。一系列的不适应就会使‘阔少’一族逐渐偏离留学群体,走往另一个极端,走进误区。”
  原因三:家庭教育缺陷助长盲目消费
陈 永明表示,家长及家庭也一直在留学生盲目消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是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家长们希望子女过得比自己好,有的家长甚至倾其一生积蓄 把孩子送出国;二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不能体会生活的艰辛,也不能很好地掌管财物;三是由于国内家庭教育的缺陷, 很多孩子会有攀比的心理,甚至为了装面子不惜借贷。
  原因四:利用孩子出国秘密转移资产
  有关社会学专家还尖锐地指出,近年来,很多企业家或商人暴富,从家长到孩子都不能体会赚钱的辛苦,所以挥金如土。“另外,这些暴发户把子女送到国外学习,然后秘密把自己的资产转移到国外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消费的习气。”
  不过,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会长吴长新认为,目前虽然留学生高消费现象相当突出,但实际上占总留学生的比例不大。
  关注留学生心理状态
  频频发生的留学生杀人和被杀事件,让陈永明更加关注海外留学生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他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很大不同以及自身、家庭等因素,留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并不乐观。
  “我就见过不少留学生因为环境的改变,变得孤僻,更有甚者走上极端。”陈永明说,“在很多国家,我国留学生的名声并不好,因为有些留学生的表现极度散漫,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导 致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部分人富裕的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许多留学生看上去挺成熟的,但实际上心理发育还不健全。通俗点说就 是‘大小孩’。”这样的留学生在国外很容易在陌生环境中产生挫折感,进而变得放纵。还有一些家长疏于和留学海外的孩子沟通,只是通过金钱补偿方式维持联 系,结果适得其反。
陈永明认为,解决“留学阔少”现象,从根本上说还是在于家长:“要让孩子独立,不要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其实这个观念我们提了很久,但真正做到的人没有几个。”
  (人民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03: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汪洋都不见,原来疑凶是华人?继续解释围绕“小留学生”之死的争论----中史俞

作者:中史俞

认为,那些为被2005年12月6日凌晨在加拿大渥太华一酒吧内与人争执而遭枪杀的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用的还是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殊无新意,反而把他们自己的狐狸尾巴也露出来了。
而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并不是我的发明,而是邓小平的亲口批评。他的原话是八个字:“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台湾的李敖,在做“李敖有话说”的时候也解释说:“邓小平对这些伤痕文学的批评……叫做:‘哭哭啼啼,没有出息’。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是强者。‘文革’ 时候他也是受害人,他的儿子邓朴方被人从二楼推下来变成瘫痪,可是,邓小平面对这个问题,他没有哭哭啼啼——去解决这个问题啊,要消灭敌人啊。比如说, ‘文革’的时候,你说谁对你不起的,为什么今天不去研究?什么人对你不起,什么人是陷害你的,为什么不好好写? 哭哭啼啼、抱怨、诅咒,都是没有出息的行为。”

在我的印象里,这样言之无物,弃之可惜,“哭哭啼啼,没有出息”的把戏,是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比较出名的一个特产,“古已有之”,从汉朝知识分子哭哭啼啼骂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文革”之后大规模出现的伤痕文学,只不过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变种,“于今为烈”。

一哭二闹三上吊,真给绳子又不要,讲理就得把裤尿。能够靠装样子来博得同情的,无非是这些招数嘛。统统从丐帮偷来的。

我在深圳工作的时候,经常在公司附近看到假乞丐。深南中路上,一个破衣褴褛的大妈终日背个烂筐,筐里装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也是脏兮兮的。大妈把垃圾桶拉 倒,坐在旁边,用手从里面掏饭吃,时不时地还喂给孩子。这是间接的要饭。在路口的另一边,就有直接要钱的了:一个学生样的女孩子低头一跪,面前或是立块大 字牌子,或是用白粉笔在地上写字若干,说自己乃是某地某处初来打工者,被人摸了腰包,不名一文,现特求好心人赏百八十元,以回家侍奉爹娘云云。

我的心肠比较软,两种要饭的都给过钱,大妈那里给过一百块,跪女那里也给过八十块。

可是后来就在网络上看到骗术揭密,有人拍下照片,解释说原来那位大妈浸淫此道已久,那破衣破筐脏孩子馊饭,无它,变身有术尔。

而那些直接要钱的,其实水平还要低得多,职业操守也低得多。今年六月间的一个下午,我从公司出门,迎面撞上跪女一名,衣着狼狈,这次的路边粉笔文学写的倒 非要钱,而是彻底要饭了。她前面写的已经统统忘掉,现在只记得最后的三个大字:“我好饿!”我就顿时记起自己在刚入大学时,在温哥华岛上骑车三天三夜,由 于干粮带得太少,后两天都没有吃饭,险些啃了树皮,结果骑得昏天黑地狼狈不堪,又不幸迷路,搞到周围全是森林,包里只剩衣服的惨状。于是在感同身受下,一 路小跑去了邻街的肯德基买来一份鸡腿汉堡餐,拿回放在跪女处,跟她讲不要在这里跪着了,走吧走吧之类的话。然后回身,走了大约有二十多步,再掉过头来的时 候,遥遥望到那女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包来,把饭放了进去,换了身很招摇的亮色上衣,轻飘飘晃扭扭地横穿马路,似乎是要飞起来一样。

于是此后,不管面相怎样凄惨的深圳跪女也再不能博取我的任何同情了。免疫了。

此次为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就正给我这样的直观印象。其实,为那二人辩护实在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底气是没有的,只能通过装样子和骂街了。

所以一是装样子:“啊呀啊呀,你瞧,死人了啦!人死了啦!好凄惨啊!十几枪啊!孩子自己是无辜的啊!为什么啊!各位,你们看哪!是中国人的都来看哪!有祖国的花朵在海外被恶势力惨杀了啊!”

而其实国内的大众已经基本对这类事情免疫了。除了他们的死以外,还有什么是能够被那些积极辩护人主动摆上台面供以大哭大嚎的?没有,一点也没有。无它,唯 一死耳。两个二十岁的留学生,一个叫刘太郎,一个叫田林海,一个的爷爷是日本人,一个的爹是中国石油公司中管,两个都有先进崭新的跑车,一个为省钱省事未 交汽车保险,一个在论坛上主动发贴承认其女友陷入三角恋爱,一个在论坛上主动发贴自夸在从十六岁开始性生活后四年未用避孕套,一度使其女友怀孕。要把这些 摆上台面来抹眼泪,估计是很难很难的。

既然只有二人的死可以摆上台面,那么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罢。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田刘二人是怎么死的呢?凌晨两点,在一家KTV的男厕所里与一越南男子发生争执后被枪杀而死的。彼时彼地,二人在 男厕所中不知做甚,后越南青年推门而入,与二人发生口角和身体接触。那越南青年随即离开,持枪而回,枪杀了已回到包房内的二留学生。

这些细节,能够摆上台面吗?我记得毛泽东还说过:“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寄 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田刘二人的死,能够大张旗鼓地渲染来渲染去而不心虚吗?渥太华有留学生团体随即就为二人举办烛火纪念,但纪念这样的 死者的追悼会,能够“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吗?

至少我看到的,是层次分明的阶级对立。

不管怎样,死已经是死了。“死者长已矣”,大众同情也好,免疫也罢,二位是再也不能活了。于是,怎么办呢?自卑地换上一副马面牛头判官脸,恨恨地使出第二招:骂。谩骂。

骂街的词自然是不用重复的了;我们平时听到的已经不少。什么逻辑呢?煽动民族仇恨的叹号逻辑,只差一步就要引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悖论逻辑:“混蛋,你难 道没有看到吗!两个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了!被外国人惨杀了!尤其是被越南人惨杀了!中国人在海外是多么地不容易啊!竟然还被越南人欺负!必须让他们付出代 价!这个时候还不团结起来,还冷嘲热讽!你还是中国人吗!不管他们生前是什么背景,做过什么事情,在海外就应该团结一心!越南人自古就和中国人有仇,跟朝 鲜人日本人一样!他们既然今天能杀两个留学生,明天就能杀你!冷血动物!”

是不是这么一个逻辑?至少我看到的那些所谓批评是这样的。

而我立即想到的是毛泽东在1963年说过的一句话:“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当然,这句话后来貌似被批判为“晚年错误”之一了,但我还真想不到更好的解释方法。为什么要掩盖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过程,而专注于其形式,并将突发的个例无限上纲上线为民族仇?

我看并不是什么“民族仇”。“阶级恨”罢了。两个富家公子哥凌晨两点在酒吧男厕所里面究竟做了些什么,让一个很可能有黑社会背景的越南青年所不齿?究竟是 什么引起了这场口角?凶手对二死者说了些什么,骂了些什么?是不是一些含有同性恋歧视的言语?二死者对凶手说了些什么,骂了些什么?是不是一些含有民族歧 视的言语?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身体上的争斗?究竟是什么使越南青年怒火中烧,拿起枪来,一路找到二人所在的包房,连发十数枪,将二人打死?

我不觉得二人死前的行为就如何光彩。七十多年前,老舍写了本小说,叫《二马》,后来拍成了电视剧,讲当时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伦敦的生活。七十多年过去了,“换了人间”,今日中国留学生里的一些小集体,比老舍笔下的伦敦学生们,可还要尊贵得多了。

老舍有两句话批判留学生,我一直是记忆深刻的。

一是:“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

二是:“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极光明的一页。”

先进也要挨枪子的二位留学少爷,在这两句批判面前,恐怕也是死不安稳的吧?

之所以说民族问题是阶级斗争问题是因为,套用鲁迅的话来讲,中国明明每年均出如此多的事故,他们不骂;天灾,他们不骂;人祸,他们不骂;矿难,他们不骂; 透水,他们不骂;爆炸,他们不骂;车祸,他们不骂;改制,他们不骂;下岗,他们不骂;流浪,他们不骂;圈地,他们不骂;水污染,他们不骂;艾滋病,他们不 骂;公产贱卖,他们不骂;上访无门,他们不骂;欺瞒中央,他们不骂;贪污受贿,他们不骂;买断工龄,他们不骂;“突发性群体事件”,他们也不骂。在渥太华 酒吧里头被人打死两个贵族子弟,他们就骂上了!

先进人士何祚庥,前两日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不是对矿难工人说:“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吗?一老二少,道理是一样的。

我想问问那些支持二死者的留学生小团体们,你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如何?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如何?对八年抗战的认识如何?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如何?对抗美援 朝的认识如何?对抗美援越的认识如何?对两弹一星的认识如何?对大庆大寨的认识如何?对赤脚医生的认识如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认识如何?对蒋介石汪精卫的 认识如何?对弱势群体的认识如何?对煤矿工人的认识如何?对下岗工人的认识如何?对城市民工的认识如何?对城管大队的认识如何?对剥削的认识如何?对压迫 的认识如何?对反抗的认识如何?对贪污腐化的认识如何?对反腐倡廉的认识如何?对保先教育的认识如何?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如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认识如何?

我觉得很有这个可能,即随便一个三四十岁的温哥华公共汽车司机与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共同点,反而会比与这些留学生小团体要多得多的。所以是马克思的一条结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整整七十年前,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随意肆虐。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华北事变”,在11月中在通县成立了汉奸政权“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很多 百姓被逮捕,很多百姓被屠杀。而反动的蒋介石政府则随之准备于12月成立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于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许多学 生被逮捕,许多学生被屠杀。我想,像这两位留学少爷一般的人物,放到当时的中国,不论是在1935年11月的通县,1935年12月的北平,还是1937 年12月的南京,都应该是不会死的。
        此人可算是小留学生了: 9岁去美国, 14岁回国, 17岁去加拿大 加西的西门菲萨大学, 22岁又回国.

当然, 似乎他的家庭背景也不简单: 祖父母在延安闹过革命, 他父母在国庆50周年庆典时在天安门观礼台贵宾席上有座位.

他的文笔很强, 知识面很广, 令人都怀疑他的真实年龄. 从网上搜索的文章来看, 他在国内被认为是属于"新左派".

从他文章中流露出的目空一切的骄傲, 我到真相信他的年龄和他那小自传的真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04: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今晚想起了陶琳,我也为小留学生流泪

今晚,渥太华的不少华人都去唐人街参加为五天前在Full House卡拉OK被人枪杀的两位小留学生举行的集体默哀。。。可惜我对这样的活动则兴趣不大,因为我觉得这种没有任何政治宣示的活动在其它族群看来不过 相当于一群羔羊的舔犊之痛,却很难显示本地华人社区的集体力量----如果有人现场为成立悬赏缉凶基金而募捐的话,那么我则会毫不犹豫地去捐至少三位数加 币。

作为一个平素就对“留学阔少”颇多看法的新移民,我也没有为那两位死去的留学生刘太郎和田林海流什么眼泪,因为我毕竟感觉不到发自内心足够的悲伤。。。但 我今晚毕竟还是流泪了,因为我触景生情突然想到另一位也是死在加拿大但却被人们渐渐遗忘了的小留学生----她就是近四年前在多伦多被杀的约克大学学生陶 琳。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陶琳的死都具备了绝对悲剧性的震撼效果: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个残酷的凶手近距离割喉,死前则勇敢地、但却是无助地拚死和凶手搏斗并 刺伤了凶手。。。她死去的日子距她的二十岁生日仅仅剩下三天,而且她在约克大学的正式学业还刚刚开始。。。她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而她父母则是在大年初二乐 呵呵拜年归来时突然得知惊天噩耗!----尤其,她被惨无人道地杀害至今已经将近四年,而加拿大警方却连明显属于仇杀或情杀之亚裔凶手的大致范围都未能确 定。。。显然,凶手几乎肯定将逍遥法外,而可怜的陶琳在天之灵则将长期难以瞑目。

当陶琳父母来多伦多接走女儿骨灰的时候,他们哭喊着女儿的名字说:“爸爸妈妈来带你回家。。。”,现场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忍不住陪他们号啕大哭起 来。。。半年后继者越洋采访他们,这对痛苦的老夫妻则举着漂亮女儿的照片,告诉记者已经万念俱灰的他们之所以没有和女儿同去,就是因为残害女儿的凶手至今 没有遭到惩罚。。。他们仍在那里无奈地哀求加拿大的华人能帮警方提供线索,好早日抓到那个丧尽天良的杀人魔王!

我想:一个人所能想象的最大悲剧莫过于陶琳父母所真实面对的了吧。。。如果同样的悲剧发生在我身上,我估计我不会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但这还远远不是悲剧的全部。

因无钱在加拿大长期逗留的陶琳父母捧着女儿骨灰回国后,突然中加两国媒体都纷纷转载起了一则据说出自他们所在城市武汉《长江日报》的消息:身为“负责药品 采购的药剂师”之陶琳母亲因女儿秘密留学加拿大事情曝光而被当地有关机构注意,并在刚刚回国后不久就被公安机关以贪污罪名拒捕!!----一时间,这条消 息被人争相议论,听说的人几乎都信以为真,毕竟小留学生父母经济来源从来就被人广为诟病。。。而陶琳父亲不过是普通工人,母亲也属于普通医药行业员工,高 昂的留学费用似乎肯定是违法所得的产物。。。

然而,“被杀小留学生父母回国即被查处”这条至今还被很多人引用、我本人直到今晚仔细通过互联网搜索这一事件全过程之前还信以为真的消息,居然是一条假消 息!事实上陶琳的母亲根本没有被拘捕,她甚至早就不负责采购,职位也根本不是什么药剂师而是“药师”。。。我前面提到的、半年多以后他们夫妇接受加拿大传 媒的越洋采访中,这位饱受身心摧残的可怜母亲就同时哭诉:为什么我们死了女儿,却还要遭受社会的白眼和流言的伤害呢?

这位母亲当然有理由埋怨我们所有人:因为事实上陶琳不仅不是什么靠贪污受贿来路不明金钱供养的“留学阔少”,而且反而是另一类加拿大小留学生的典型代表, 那就是因家境不好而出国后艰难生活,甚至不得不走上悲剧性道路的那一群留学生----也许有的人不会相信,但依靠中介机构的伪造文件,一个本无足够资金供 养小留学生在海外读书多年的家庭,仍然可以想办法用相对有限的资金把自己的子女先送出国再说。。。而这样的留学生出国不久,自然马上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问 题。

这样的“穷人家留学生”,在渥太华这里似乎并不多见。。。因为想打黑工、想多找机会挣钱的人大概绝不会选择渥太华这个城市----而据说在多伦多那里,按摩房中都可以找到不少这样来自大陆的女留学生,因为她们需要钱才能在加拿大留下来。

陶琳父母给她凑足的钱,无论如何也不够她在多伦多生活三年,她到加拿大后又拖了两年多才算正式迈进大学的门槛。。。那么案发前的那几年,这位不到二十岁的 女孩子究竟一个人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谁也不知道了,因为这个秘密已经随着死者永远地被带走了。。。但有那么一种相当合理的说法:陶琳因生活所迫,不得不 结交一些成分复杂的男人。。。而其中一个则正是后来对她下手的凶手!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陶琳的父母能给她足够的生活费,让她一来加拿大就能买新车、甚至买豪华奔驰跑车。。。那么陶琳还会那样惨死么?!

----至少,如果陶琳的父母真的能象那条缺德假新闻所造谣的那样:依靠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力,在平时能捞则捞,早早就积累了女儿留学几年的吃住学费。。。那么陶琳还至于那几年生活在一种边缘状态、承受十几岁年轻人根本难以承受的巨大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么??!!

可惜,陶琳的父母没那个本事----他们不过普通工人和普通药师而已,他们虽然生活在比青海、内蒙发达得多的大城市武汉,省吃俭用、东拼西凑给女儿准备的 那些费用,恐怕加起来连半辆奔驰跑车也买不到。。。于是他们的女儿就只能去打黑工、傍大款。。。直到自己冤死在多伦多的寒冬,她可怜的家长却连在多伦多多 呆几天的钱都没有。。。

陶琳是清贫的、陶琳的父母是清白的。。。但人们却错把他们当成了某种“留学阔少”家庭的典型、把他们的不幸当成了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最终遭到天遣的报应故事!这真是一种我们这个社会最残酷的讽刺,也是老天爷最大的不公。


也许,这都怪陶琳父母没有本事挣钱委屈了女儿----很多“留学阔少”大概都会这么教育那些年纪比他们大很多却开不起豪华车的中国人: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你不服还真不行!

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一个作为“留学阔少”而不是“穷人家留学生”的陶琳,说不定还会反过来因喝醉酒开着奔驰飚车出事故而死;甚至,就象今天渥太 华华人纷纷祭奠的两位留学生那样,因深夜流连于娱乐场所,而卷入一场致命的枪战。。。显然看来无论小留学生们不巧处在挣扎求生穷的极端、还是有幸处在挥霍 无度富的极端,他们生存的风险都会成倍增加。

----但同样是死于非命,却只有陶琳这位“穷人家留学生”的死亡才是一种真正的悲剧,也只有陶琳这样的惨死才真正能让不少我这样的中国人忍不住为小留学 生流下眼泪。。。陶琳她毕竟死在一个穷人孩子肩负家庭翻身期望辛苦向上层挣扎的艰辛搏斗之中;而相反某些“留学阔少”的横死灯红酒绿,虽然一样必然伴随着 其父母的痛不欲生,但却代表了官商权贵阶层子女们因养尊处优而必然导致的迅速沉沦----对前者我们充满了同情和伤感,对后者及其家庭我们所能给的最多也 只能是“何必当初”的叹息。

今晚想起了陶琳,我终于为小留学生流泪。。。但我只为象她那样的小留学生流泪----快四年了,愿她的在天之灵安息,愿她在天堂之上,也能开上一部她喜欢的新车。

(2005年12月12日夜作于加拿大家中)
【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0: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3 1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1-11 00:29 , Processed in 0.12139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