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87|回复: 5

怎样找工作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3 14: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加拿大《大中报》,作者:北美老牛)

十几年来,老牛换过多份工作,经历了无数次的面试;同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目前的加拿大公司,老牛都是面试小组成员,面试过数以百计的应聘者。除了自己参加面试和面试别人外,老牛也参加过相关workshop以及公司里培训面试者的培训,可以说有些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呢,因为老牛本人一直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面试小组,有很多的机会和人事部经理、主管以及招聘部门经理一起讨论聘用决定,因而知道一些他们的聘用标准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如何进行专业工作定位?

  有玩笑说,大多数技术移民,而不是投资移民,更不是指少数贪官污吏或商人,到加拿大的最终目标就是:“一幢房子两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经济基础。而对大多数技术移民来说,最好的或者说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份专业工作。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必须要有准确的工作定位。为什么呢?
  加拿大地广人稀,对新移民至关重要的高科技行业在加拿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很小部分。据统计,高科技产业只占卑诗省GDP的3.7%;在安大略省也不会超过10%;更不用说其它省份了。所以在高科技行业的职位,尤其是9.11之后,不但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可能是“几个萝卜一个坑”。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移民要想找到高科技行业的专业工作,准确的工作定位尤其重要。
  如何进行自己的工作定位呢?在准备找工作之前可以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SWOT分析;2、明确自身选择;3、充分准备
  SWOT分析是借鉴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理论对自身进行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hreats(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详细分析。要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国内外技术背景和所掌握的技能;看看自己到底在哪一方面具有优势,在哪一方面是劣势?当然语言是所有移民的劣势;除此之外,自己在专业方面到底精通不精通的,又精通哪一方面呢?针对自己的优势,看看周围有没有机会?而且哪方面的机会可能适合自己?对自己的威胁,我想,对大多数技术移民来说,非常的清楚,只要每月看看自己的银行存款就知道了。
  实际上对所有的人来说,定期地对自己作SWOT分析,无论对调整心态,还是实现自己的目标都绝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方法。
  做完SWOT分析后,要明确自身的选择。基本上,试着问自己以下问题:要改行吗?行业确定后,什么专业?专业确定后,重点放在哪个工业领域?然后,还要确定一下什么样的职位最适合自己。
  不少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工作,或者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本不足以找到专业工作。这时候,最自然的想法莫过于改行了。其实,已经有不少女同胞从别的专业转行做会计、护理或医药工作等。还有一些,可能会觉得原来自己的专业没有意思,或者太累太苦,愿意借移民的机会改行,如:不愿意继续呆在工业界,而去读博士,准备将来在大学任教;或者不愿意继续做技术工作,而去读MBA,将来从事商业方面的工作等。
  行业确定后,如大多数移民决定继续从事IT行业,那么选什么专业呢?硬件、软件、还是一般的管理?是做研究,还是开发、抑或测试?要强调的是,由于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机会相当的多,因而不少同胞在移民前从事过很多种工作。譬如,从事计算机行业,有些同胞就做过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IT经理甚至CEO等等。前面说过,加拿大的专业工作市场可能是“几个萝卜一个坑”,这种“万精油”型的人才真正工作时也许对公司有利,但对找工作也许是个不小的麻烦;所以一定要仔细分析后,给自己确定一个找到工作可能性最大的专业。
  专业确定后,就要准备重点在哪一工业领域。譬如,开发应用软件,可以是银行、医药卫生行业或者汽车工业领域等等。再譬如,同样是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尤其在通讯领域,目前在国内可能是非常吃香,工资奖金也很高;但到了加拿大,可能连一份专业工作也找不到。这并不是该工程师的水平不够,而是加拿大经历了北方电讯的大裁员后,通讯领域很少有职位给新移民。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仔细挖掘自己其它方面的工业背景,确定一个合适的工业领域。拥有相关领域的工业背景对找相关的专业工作绝对有益。
  最后还要看看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职位?是高级的,还是中初级的?技术移民,一般都是具有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二十年的专业工作经验。如果从出现在简历上的职位来看,绝大多数移民至少说也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甚至是副总工、总工、技术主管。当然,职称并不说明一切,原因是各个单位职称不规范造成的;不是说“在华为,见人就喊‘总’肯定没错”吗。当然,北美也有同样的问题,但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只是大的公司职称分级会比小的公司更多一些。不过,大致上,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architect(设计师)之间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
  作为一个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希望从事什么职位的专业工作呢?毫无疑问,对没有工作的移民来说,什么级别的专业工作都愿意做。但遗憾的是,用人单位并不这么认为。老牛想,除了极少数技术移民有能力从事高级职位或者architect职位,适合大多数移民的职位应该是中级工程师这个档次。
  中级工程师的职位,从某种意义上看,相当于英文中的independent contractor(独立承揽人),也就是说,这种职位的人能够独立完成某一模块、或某一小系统、或某一小项目,而无需太多的指导和帮助。
  那么,移民可不可以从事初级工程师的工作呢?从没有工作的移民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愿意的;但从雇主角度来看,则是另外一回事。初级工程师是需要babysitter(辅导者)的,即需要中高级职位的人的详细指导才能完成任务的。用人单位一般愿意招聘新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加以培养,一般不会招聘不上不下的技术移民从事初级职位。
  从行业、专业、领域和职位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并确定后,就要为找到专业工作充分准备了。泛泛地说就是针对SWOT分析,强化strengths(优势),弥补weaknesses(劣势),抓住opportunities(机遇)和消除threats(威胁)。对大多数技术移民来说,就是要巩固自己的技术优势;弥补专业知识的不完整、语言能力不强、求职信和简历书写不当、以及面试技巧欠缺等等。准备充分后,一旦机会来临,就“该出手时就出手”,专业工作应该是能找到的。虽然对大多数移民来说,找专业工作是最累、最难的时候;但由于自身进行了SWOT分析、准确定位和充分准备,也是自身收获最大的一个阶段。
  由上述分析可知,准确的专业工作定位是找到专业工作的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14: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怎样找工作ZT

 二、如何避免求职信和简历中的错误?

  工作份内份外,老牛读过相当多同胞们找专业工作的求职信和简历,能发现不少求职信(Cover letters)和简历(Resumes)的确花费了求职者不少心血,无论是在英文语法和造词用句上,还是在内容和排版上;但也有不少求职信和简历有很多的改善余地。
  一般来说,求职信大半页,三至五段即可。要知道,人事部职员花在一封求职信的时间也就2到3秒;求职信的作用是确保人事部职员看完求职信后,会接着看你的简历。如果你的求职信能吸引挑选简历的人多看你的简历10秒,你的求职信就成功了。
  对一些同胞们来说,求职信最易犯的错误,一是重复简历,尤其是skills(技能)或profile(档案)段落中的句子;二是溢美的形容词太多,缺乏事实和数据。
  求职信不应该简单地重复简历的内容,而是要像画龙点睛那样写出“龙的眼睛”。当你知道了职位的描述后,一定要在求职信中,一般是在第二段,写上你的简历和这个职位的“交集”,以便挑简历的人不知不觉中要细读一下你的简历。这个“交集”并不是用溢美的形容词来泛泛而谈,而是要用自己的事实和数据。那么如何描述这个职位的“交集”呢?最容易的方法是用T-bar。
  其实T-bar很简单,最好用一张A3的纸,画一个大大T字。T字的上面写上要找的职位名称;T字的左边逐条列上职位描述中的每一条要求或技能;T字的右边对应地逐条写上自己拥有的经验和背景。如此列出后,将右边的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出来,就是简历和要申请职位的“交集”,也就是求职信中“龙的眼睛”。
  一封成功的求职信将引导招聘人员继续阅读求职简历;反之,糟糕的求职信将导致求职信和简历被迅速扔进垃圾桶。
  简历是通向面试之门的一把钥匙。对一些华人同胞来说,最常见的简历错误是:英语用词造句不当,简历大而全,一份简历申请多个职位,简历中出现毫无用处的职务名称和空洞的形容词,即空话连篇,没有内容。
  或许是因为英语的关系,不少人喜欢抄一些所谓标准简历上的段落或句子。想想看,都成标准了,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早就烦了,还看什么看。最好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对IT人士来说,一般要写上Skills一节,这一节用词一定要精确,精通什么,熟悉什么,要分开,不要混为一潭。
  有些新移民刚来加拿大,很自然地直接从中文简历翻译成英文简历。这样一来,中文简历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有明显的提高”“受到领导表扬”“用户非常满意”等就出现在英文简历中。这些空话,说了等于没有说。出现在简历中的,应该是事实、结果或成果。
  而对于简历中没有把握的英文用词或句子,不妨在Google上查一下。如:Experienced后面到底是用in还是用on?在Google上把两种用法都查查,肯定是Experienced后面用in的要远远高于后面用on的,这样一来正确用法不就出来了。
  移民同胞中,的确藏龙卧虎者大有人在。但找工作写简历时,可千万不要大而全。大而全的简历给用人单位的感觉是:这家伙到底想申请什么职位?或者是:Too good to be true。结果都一样,不想浪费时间去面试。再者,在国内的职务名称并不一定就要出现在简历上。试想一下,曾经是VP、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为什么要去申请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职位呢?所以,即使这些职位你曾经真正地做过,申请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职位时,也没有必要列上。因为依老牛看来,这些过去的高职位对申请高级职位也许要好处;但对申请中初级职位也许不但没有好处,坏处倒是大大的。
  写简历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没有东西写;另一种情况是内容太多了。
  对第一种情况,老牛首先建议你将过去经历或做过的所有项目一项项地用英文写下来,每个项目应包括总体介绍、技术细节和取得的成果。
  总体介绍具体包括:项目和产品名称,重要客户名称,什么性质的项目,多少人做了多少年,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作用,整个系统的总体结构,各个模块间的关系及接口,你具体负责哪个模块,是设计还是实施。
  技术细节应包括这个项目涉及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对你的独创部分或当时的技术难点加以阐述,可能的话,可以对该项技术的发展予以说明,以表明你是这一方面的专家。
  取得的成果包括Results和Achievements,也就是Performance提高了多少,有多少Revenue,工作流程改进了多少,以及多少用户在使用等等。
  每个项目至少写一页,多多宜善。这样一来,只要是真正的技术移民,就绝对不愁简历没有东西写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所有项目总结出来的简历,仅仅是一份大而全的通用简历。通用简历对面试有帮助,但千万要记住,通用简历是留给自己用的母版,是万万不能发出去的。在IT领域,一份通用简历打天下的日子,也许2000年之前可以,现在是绝对不行了。
  这样就回到了写简历时常常会遇到的第二种情况,即内容太多了。如何裁减并修改通用的简历,使之成为可用的针对某一职位的简历呢? 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认真研究职位描述,与职位描述想符合的经历要重点写;其次要研究公司包括公司的网页,研究产品,研究产品的市场;结合研究的结果,对自己与之相关的经历,尤其是最近的三到四个职位经历要重点描写。可以用前文介绍的T-BAR方法来重点写与职位描述想符合的经历。
  针对不同的职位,还要对简历做适当的调整,这是一种重点和非重点的调整。譬如,你申请开发工程师,简历上应侧重于你的开发经历;如果申请测试工程师,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测试工作经验上。另外,针对申请的职位所在的领域要对简历做适当的调整。例如,你过去开发的项目跨越两个领域:通信和嵌入式系统,那么,当你申请的职位是在通信领域,就应该在简历中介绍这个项目时,浓墨重彩通信的部分;对嵌入式系统部分只做总结性的描述;反之依然。
  对与职位描述不相干的经历和背景要简单扼要地写,甚至一句话带过或省略不提。这时候一定要忍痛割爱,不要因为那一部分对自己重要或者技术含量高就大写特写,毕竟用人单位是根据职位描述来招人的,他们对不相干的技术是不会感兴趣的。
  简历多少页最合适呢?一般的答案是两页。但老牛认为,对我等移民同胞来说,哪一个不是有着多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两页简历,有点不像话吧。尤其是申请中高级职位的人,如果有10年左右的工作经历,老牛的建议是:2页半到3页。其实老牛面试过的应聘者中,简历有多至20页的,像一本小书;我们也招过简历有8页之多的求职者。
  最后,老牛要强调的是:本人坚决反对编简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编造的简历也许得到面试,但能通过面试吗?即使侥幸通过面试,得到工作,三到六个月的实用期能再次侥幸通过吗?何况有些公司采取把一个项目中最困难的部分交给新员工,以考察新员工的能力。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在最初的实用期,面对新环境,如果能完成最困难的工作,就证明这个新员工是合格的,公司就可放心长期雇佣。
  参考上面介绍的经验和方法,再多花些时间,相信大家都能写出合格的求职信和简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14: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怎样找工作ZT

三、面试时要注意几点

  面对面面试时不要太早到,提前10分种即可。因为所有的面试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如果应聘者提前半个小时到,不但打乱了面试者的日程表,而且造成了是马上就开始面试还是让应聘者再等等的尴尬局面。
  要有信心,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呢?要热情,但不要过分热情;要集中注意力,但不要过分紧张。
  对视(Eye contact)对我们华人同胞来说,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老牛为此特地和某人事部经理交流过,她告诉我她能理解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有的国家的人不好意思看对方的眼睛。但她强调,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看着对方,否则她认为是在撒谎。严重吧?其实实在不好意思看对方的眼睛,盯着对方的额头就行了。
  不要回避问题,回答问题时要开门见山。对不同面试者同样的问题,一定要有一致的回答,不要有两个不同的答案。
  不要用We,用I。回答问题时,一定用我,不要用我们来回答;否则,面试者会认为你什么都没做,是别人做的。
  最后千万不要出示与以前公司知识产权有关的任何文档、资料或源程序等资料。如果你这么做了,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拿到Offer的。因为既然你现在能泄露以前公司的文档资料,难保你将来不会泄露用人单位的机密。
  对华人同胞来说,面试中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面试者让自己提问时,不知道如何提问?第二讲中曾经说到写专用简历前要研究职位描述,研究公司,研究产品及其市场。其实,面试中的提问就从你的研究结果中问出。只是要注意针对不同的面试者,问不同的问题。如对项目负责人或高级工程师,不妨问问新技术;对经理们,不妨问问产品方向及人员管理;对人事部经理,可以问问什么时候可以得到通知,公司福利、培训等等。
  另外,面试时可以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以备follow up时回答。至于面试着装,女同胞在这方面比男同胞高不少,职业套装就成;可怜是男同胞,来加拿大的技术移民一年也穿不了几次西装,面试了,才从箱子里把西装拿出来,熨熨,穿上。感觉不对劲,为什么?脖子粗了一圈,西装太紧了。这时候,最好就别穿西装了。否则面试时,脖子紧,再加上紧张,不汗流浃背才怪。所以,正规着装的同时,还要注意舒适。
  最后要提醒各位的是,得到面试通知时,不要太过兴奋。要记住: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可以重新商讨一下面试时间;可以要求提供面试日程表(agenda);根据面试的安排,如果可能的话,不妨通过朋友多了解了解即将要面试你的面试者。
  面试结束后,应聘者可能会头痛愈裂。但不要急于休息,务必记住这几件事:首先尽快冷静下来,马上尽可能回想刚刚面试时被问到的问题及答案,并记录下来,为什么呢?类似的职位,非常有可能,在下次面试时,遇到同样的问题。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不用说,回家后赶紧找出正确的答案,follow up时可以寄回。
  每次面试后,还要及时分析自己的面试技巧,并找出提高的方法。只有这样,应聘者的面试技巧才会越来越娴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会随之越来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14: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怎样找工作ZT

四、谁是最合适的推荐人?

  老牛只所以将推荐人(reference)作为单独的一个话题,是因为不少移民同胞对这一点不是很清楚,甚至有误解,结果经过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快到手的Offer却飞了,自己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您说冤枉不冤枉?
  其实在北美找工作,用人单位是很注重推荐人的。一般来说,经过了求职信和简历的筛选、电话面试及几轮面对面面试后,用人单位会召集所有面试小组成员开讨论会,面试小组成员会根据面试结果以及公司的用人标准,给每个应聘者打分或评估,也就是“先民主”,再由招聘经理 “后集中”作出是否继续联系推荐人的决定。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提供推荐人,那就说明联系推荐人这一步已经开始了,也说明应聘者离这offer已经很近了。
  当用人单位要求你提供推荐人时,你应该提供他们的电话号码(最好有留言功能)、电子邮件地址、职位以及你与他们的工作关系等信息,以便用人单位联系他们。所以,你的推荐人的所有这些信息你必须知道,不知道的话,要提前做好准备。一般来说,用人单位会要求两到四位推荐人。
  那么,谁是最合适的推荐人呢?标准的答案是:你的经理、你的小组长和你的同事。
  对于我们移民同胞来说,因为原来的工作经历都在中国,如果恰好你有过去的同事、领导在北美,那他们就是你最好的推荐人。如果实在没有,务必要提供电子邮件地址,用人单位会用电子邮件的形式来核实的。
  理想的情况是,你的三个推荐人中,最好有一个是非华人;至少有一个居住在西方国家,便于电话联系。当然,所有的推荐人最好具有推荐人的经验,英文水平至少能应付电话交谈和Email交流。
  请记住,一定要在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让他们作为你的推荐人。在你将推荐人的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同时,最好尽可能将你的简历及你应聘的工作职位的具体描述送一份给你的推荐人。可能的话,不妨打一个电话给推荐人介绍一下自己和工作职位,以及你面试的情况。目的是让推荐人温习一下你的经历,做适当的准备工作。要知道,一个推荐人不如果不称职,那宁可没有!
  老牛做过很多朋友,包括同胞们及本地同事的推荐人。Reference checking有时是由用人单位人事部直接做的;有时是由专门check references的专业公司做的。
  Reference checking时,一开始是一般的问候和确认;然后会涉及到以下问题:你和应聘者的工作关系?什么时候认识的?共事多长时间?应聘者有哪些长处?应聘者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应聘者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公司?如果推荐人和应聘者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还会有:你是怎样管理应聘者的?如果你有职位,你还会再聘用应聘者吗?等等。
  推荐人一旦答应了应聘者的请求,就应该仔细读读应聘者的简历,以充分熟悉你所推荐的人。同时,如果可能的话,也应该仔细读读工作职位描述;时间允许的话,不妨看看用人单位的网站,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一个推荐人,应随时准备答复用人单位的电话、电子邮件等,有时会填一些表格。推荐人的评价应该准确而适中,切忌过分拔高,“too good to be true”。
  如果reference checking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下一步就是人事部门准备工作合同,用人部门的经理,一般也是招聘经理就要和应聘者洽谈工作合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14: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怎样找工作ZT

五、如何洽谈工作合同

  新移民初到加拿大,一般对第一份专业工作的工资待遇要求并不高;甚至会说,给我多少工资都干。但一旦拿到offer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工资待遇要求偏低时,后悔莫及的也大有人在。换工作的同胞,因为不十分了解具体情况,应该得到的工资待遇没有得到,悔之晚矣的也有不少。
  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可比不上中国。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今年应该也在9%以上,因而在中国即使进入公司时工资待遇低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工作能力强,机会好的话,一年的工资涨幅可以是十几、二十几甚至翻倍都有可能。但在加拿大,只要是稍微正规一点的公司,就不要做这个春秋美梦了。一年下来,如果公司效益还行的,工资涨个3%能弥补通货膨胀率就不错了,最多到6%那真是万幸了。甚至前两年,IT行业不裁员不降工资就阿弥陀佛了。
  所以,在加拿大接受offer前,洽谈工作合同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工作合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工资。一般来说,面试时人事部经理和/或招聘经理肯定会问应聘者这个问题的。有玩笑说,经济形式好时,关于工资一般会问应聘者两个问题:一是你目前的工资,二是你期望的工资。而现在,只问后一个问题就行了。当然对大多数新移民同胞来说,问第一个问题的意义也不大,人民币的工资和加元也不好比。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过高,offer就飞了;过低,心有不甘。老牛的建议是:先用标准的外交式答案来回答,如:贵公司是行业内有名的公司,我相信贵公司会根据我的背景和工作经验,并根据贵公司的政策给我一个合理工资的。如果这一招不灵,即继续被追问给出一个准确数字,可千万不要真的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试着用一个数字范围来回答,可以是年工资about$70,000或$65,000to$75,000。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如何决定这个数字范围呢?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公司决定工资待遇基本上是两种方式:即由职位或由具体的人来决定工资待遇。对我等绝大多数人移民同胞来说,或许偶尔情况下会有由职位决定的情况出现,大多数情况是由具体的人来决定。所以,应聘者要对应聘的职位在市场上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合理有效地和用人单位洽谈工作合同。
  要注意的是,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工资差距可能不小,隔行如隔山也是可以用于此的。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有时差别不大;但如果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不同,如一个在大城市,另一个在小城市;公司文化的不同,如一个公司加班是常事,另一个工作时间很固定;则工资差距可能会比较大。
  在同一个公司内部,不同职位职称之间的工资,肯定是有差距的;但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有时却很难比较同一职位职称间的工资。原因是各个公司之间的职称并不真正统一。一个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很可能比另一个公司的中级工程师工资待遇低不少。所以,在洽谈工作合同时,要关心职位职称,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关心级别和工资待遇。
  既然有如此众多的不确定性,是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办法或标准可以参照呢?也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征求熟悉该行业,尤其是熟悉该公司和该职位的人的意见,看看依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能力价值几何?二是参考行业标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可以参考安省专业工程师协会(PEO)每年进行的工程师工资调查报告,即Ontario Engineer's Salaries(Survey of Employers)。这份报告在该协会的网站上可以下载。
  该份工程师工资调查报告根据工作年限、职责范围等将工程师分为六级。每个级别的工资中数(median)、工资范围以及职责范围一目了然。如2004年,六个等级的工资中数分别是:$48,404,$56,700,$67,449,$83,471,$95,004和$109,200。应聘者可以针对该报告匹配一下自己的背景、经验和能力,看看在哪一个级别;并在洽谈工作合同以此为参考。
  最后要说明的是,工资虽然是工作合同中最重要的一项,但绝对不应该忽视工作合同的其它方面,也就是说,要全面权衡整个offer pack age。除了基本工资外,还要参考奖金(incentives,是基于整个公司的,还是基于个人业绩的),各种福利,各种培训政策以及休假天数。休假天数对大多数同胞来说可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总希望能隔个几年回国一趟,回家看看。
  对于一些销售、技术支持的职位,用人单位还有可能提供汽车和移动电话等福利。
  另外,在接受offer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做些合理要求,如开始上班时间、休假、搬家费用等等。一般说来,只要合理且在用人单位的政策范围内,一般会得到满足。
  总之,在接受offer之前,应聘者应该对应聘的职位在市场上价值做些调查研究,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这样在和用人单位洽谈工作合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合情合理,自然也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3 19: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2-3 09:48 , Processed in 0.15128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