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46|回复: 2

写作准备—思想准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4 09: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准备—思想准备
一、思想与写作的关系
  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 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从广义上说,思想包括意识、精神。人们的思想指的是世界 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历史观、伦理观、文化观等对具体事的认识和反映 。在一定的意义上来看写作活动,可以认为写作就是写思想,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传递作 者思想的信息。而思想有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先进和落后、美好与丑恶之分。所以, 写作者的思想对他所写的文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政治家 和领导人,都很重视思想修养。鲁迅在《杂感录·四十三》中写道:文艺创作“固然须有精 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 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他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 来的都是血。”就是强调作者要有好的思想。茅盾在《创作的准备》里告诉我们:“伟大的 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 ”周思来生前在同作家、艺术家谈话时,多次讲到思想修养的重要意义。他说:“思想很重 要,是指导,必须加强思想学习。你们是‘灵魂工程师’,思想总要高些。思想水平不提高 ,作品不可能写好。”(《周思来论文艺》)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大学生和青年人提出的四点希望是:坚持 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 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总之,写作者 进行思想修养的重要性既在于它是做人的需要,又在于它是作文的需要。有志于学习和研究 写作的青年人必须重视并坚持修养自己的思想。
二、写作者思想修养的基本内涵
  (一)共同性思想修养
   l、共同理想
   当代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 人民,有其特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把人民共和国建设成为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写作者的 共同理想。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才会去努力追求,并 为之艰苦奋斗。古人说:“志高者意必远。”写作者树立了正确、远大的理想,写作时才能 正确地“言志”,做到文意深远。
   2、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就是对于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这是人们历经数千年而巩固起来的对于自己 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中外古今的历史上,真正成就大多业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命运与 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历史上就有过不少爱国文人:屈原热爱祖国,竭诚尽智 ,“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陆游临终 “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岳飞 满怀精忠报国之志,写下激越的诗篇《满江红》;文天祥面对屠刀,吟出“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诗句;鲁迅为救中国而弃医从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中”,郭沫若在异 国创作《女神》,呼唤祖国新生;还有闻一多、朱自清……等等,无一不留下感人肺腑的爱 国诗文。一个人如果没有炽热的爱国之心,是难以在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可能写出 有高尚情志的作品。
  3、政治热情
   老舍在《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中指出:“政治热情是文艺创作的最大鼓舞力量。我们必须 时刻关心国事,用我们的笔配合祖国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其实并非只是文学作者要有 政治热情,每一个当代的写作者都应该有政治热情。因为,这种政治热情并非仅仅是指参加 政治活动,更多的还是指关心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乃至人 类的未来。恩格斯盛赞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认为他们几乎全都处于时代斗争的前列, “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而只有“书斋里的学者是例外”,但这些学者“不是第 二流或第三流的人物,就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因此,我们应该“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倘若一个人“两 耳不闻窗外事”,或者“淡化政治”,沉缅于个人私事,他必然会成为鼠目寸光的庸人。这 样的人也必然写不出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思想情操的好文章、好作品。
   4、科学思想
   早在“五四”时期,先驱者就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现代的中国人更离不开民主与 科学。没有科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不仅会处处碰壁,而且必定一事无成,写作也不能例外。 所谓科学思想,包括哲学思想、社会科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首先,我们要有哲学思想。 法国文艺批评家泰纳在《巴尔扎克》中指出,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 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哲学思想不是别的什么 ,而是世界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先进的世界观,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鲁迅认为:“马 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许多以前认为很纠缠不清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看,就 明白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确立,不是读几本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能实现的。 写作者尤其是初学写作者要在多读哲学著作的同时,自觉地到社会实践中学习、缎炼,磨砺 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从广义上看,哲学思想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人们的审美观 (艺术观)也属于哲学思想的范畴。而哲学观、审美观对写作有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许多作 家、学者的写作经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至于社会科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对于写作者来 说显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对社会和自然就不会有科学的认识,他的言与行就会出现违 背社会和自然的客观规律的错误,而写作也必然招致失败。
   5、现代意识
   思想是观念、意识的总称。所谓现代意识,是指现代人的观念、意识。现代人的思想特 征,一般地说有以下一些方面: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 和新的行为方式;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 面的不同意见、看法;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 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计划,知识,可依赖性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 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 ;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智慧敢于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了解生产及过程。(殷陆 君编译:《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就要努 力使自已具备现代人的思想意识,用现代意识来规划、指导、制约自己的言语、行为(包括 写作)。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人们的现代意识是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奋斗目标所决定和 制约的,它又对社会现实和奋斗目标发生着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这种现代意识应该包括 :实事求是的意识,解放思想的意识,改革开放的意识,创造事业的意识,敢于竞争的意识 ,民主的意识,科学的意识,法制的意识,自力更生的意识,艰苦奋斗的意识,市场经济的 意识,珍惜时间的意识,讲究效率的意识,追求知识的意识,注重文明的意识,尊重人才的 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写作者把这些意识吸收并化作自己的思想,可以使主体的 现代意识得到增强和优化,而这对于写作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二)个体性思想修养
  1、人品
   人品是指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如果说,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作者心灵的修炼,那末作者人品 则主要是指其行为的修炼。巴金说:“我们大家都了解这样的说法:做一个好作家也必须做 一个好人;做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人。”(《燃烧的心》)好人与伟大的人是 由他们的品行、人格铸成的。鲁迅的伟大人品既是“言”的结果,更是“行”(包括写作)的 成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中”这两句诗是鲁迅人品的最好写照;“我好像一 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就是他的自画像。
   今天的写作者应该以鲁迅、巴金为楷模,在社会实践(包括写作实践)中,遵循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追求真、善、美的品行和人格。需要指出的是,真、善、美并不是 抽象的概念,而是写作者的品行、人格的具体的、实在的表现,而且是有着今天的时代特征 的。正如艾青在《诗论》中指出的:“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识里的三种表 现。”因此,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和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的写作者,他还必须在行动—— 做人和作文两方面都表现出来,做到爱憎分明,惩恶扬善,永远追求美、实行美、歌颂美, 从而以自己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感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和作品,反映我们的 时代,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文德
   我国历来都很重视写作者的道德修养。古人说: “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他们把有 无文德作为评价一个写作者的重要标准,也作为评价一篇文章的标准。从写作史来看,凡是 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作家,他的文章就有很高的格调;而缺乏高尚道德修养的,他的文章一般 就是平庸之作;而道德修养差的人,他的文章只能是其卑劣、丑陋思想意识的再现。周振甫 指出:“文德是讲写作要讲究道德。文章有的跟道德无关或关系不大,像描写风景;有的同 道德有关,像向权奸献媚,就不道德;有的比不道德更坏,是犯罪。”(《文章例话》)
   文德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在今天我 国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讲文德,离不开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为此,写作者就要在文章中“ 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 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 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已的生命。”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3、文风
   所谓文风,是指写作和说话时带有倾向性或特征性的作风或风尚。文风的形成与时代特点、 社会风尚和作者的思想、能力、个性有密切的关系。刘勰早就说过:“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意思是,时代风气在交替着发生变化,祟尚质朴或文采都会随之更替变化;又说:“文 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意思是,文章的变化受到社会风气的感染,不同文体的兴衰 和时代有关。例如“五四”时期有一种言必称希腊、文字欧化的“洋八股”,是一种很坏的 文风,遭到了鲁迅、陈独秀、李大创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在创作中形成了一种思想先进、 语言活泼的新文风。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撰写《反对党八股》,批判“党八股”的文风, 严肃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要求大家写文章、说话应该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 派。”然而,这种新文风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八股” 又恶性发展成了“帮八股”。这种恶劣文风的特点是假、大、空。“文化大革命”之后,中 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特征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端正文风。郭沫若指出:文风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主要还是思 想和思想方法的问题。”首先,“思想、概念准确,然后才能写出准确的文章。要是以己之 昏昏,也就当然使他人昏昏了。”(《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其次,端正文风 还要从语言运用和写作习惯上下功夫。要约束自己,要顾到读者。要尽可能写得准确、鲜明 、生动,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要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着想。从而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 去虚假,求真实;去空洞,求充实;去陈腐,求新鲜;去雷同,求创造;去刻板,求活泼; 去浮华,求质朴;去晦涩,求鲜明;去冗繁,求精炼。并由己及人,养成健康的良好的文风 。

三、写作者思想修养的主要方法
  (一)努力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早在 四十年代,毛泽东就号召作家、艺术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指出,一个作者必须有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知识,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 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现象,并不是要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写哲学讲义。(《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根火柴》和《普通劳动者》的作者王愿坚深有体会地说: “ 只有作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借助于这个观察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培养自 己的观察力,才能有一双‘着眼高’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的珍宝。”
   其次,还要学习我国古代哲学思想、西方古典哲学思想和当代欧美哲学思想。我们应该像马 克思、恩格斯那样,批判地吸收其正确的部分,坚决地扬弃其错误的东西。
   (二)参加实践,获取真知
   人的思想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 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思维,到达于逐 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 到达于理论的认识”(毛泽东:《实践论》)。因此,“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 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上)通过社会 实践和理论学习,写作者可以自觉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 究问题,培养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而“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 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 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 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实践论》) 所以,人的真知灼见的获取来自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这种实践既有利于思想认识的深化, 也有助于写作材料的积累和主题的开掘、提炼。
   (三)勤于内省,勇于改进
   古今许多大思想家、大作家、大科学家都是很重视对自身品德、言行进行省察的。鲁迅曾说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鲁迅全集》中有许多文章 都是他进行内省的产物。而在与亲友的书信中,他对自己的思想弱点更是直言不讳。如在致 李秉中的信里有这样的话:“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 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 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于此。”鲁迅怕的就是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会传染给别人。 因此,作者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内省,必须从严要求,要像鲁迅那样勇于剖析自己灵魂里的“ 毒气”和“鬼气”,即思想深处的不良思想和性格中的弱点、错误。
   勤于内省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并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正如毛泽东所比喻的地要常常扫、脸 要常常洗一样,只有经常清除各种错误的非科学的思想灰尘和微生物对我们思想和肌体的侵 蚀,我们才能保持思想意识的正确和健康。

二、写作与感情的关系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我们也可以 说,没有丰富的感情,是无法写作的。当然,感情在理论写作、应用写作中的表现不充分、 不显著、不具体,而在文学写作中则表现得很鲜明、突出。
  古今中外的作家、文章家对于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早已有所论述: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与。 ”(《毛诗序》)
   “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
   “感情是诗人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 基)这些前人的论述都强调感情在写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鲁迅对我们说:“能 爱能憎才能文。”巴金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谈自己创作的体会时说:“生活靠勇气,写作 靠感情。”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如果不是有感而发,文章就难免平淡、苍白,即使有华 丽的形式,也难以感人。许多优秀的诗文都是在作者的真情推动之下产生出来的。巴金曾说 ,他之所以写《激流》三部曲,“不是为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是义愤使他起来控诉旧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对于青年的迫害。所以他说,“一直到我在 一九三一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
  那末,感情是什么?《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 学而能。”用科学的语言说:感情是人们对与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 的体验。感情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感情活动与位于大脑皮层之下的 丘脑、下丘脑、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神经过程密切相关。当神经兴奋达到皮层下部位时, 就会在人体中引起种种生理反应,“呼吸,循环系统,骨骼、肌肉组织,内、外腺体,以及 代谢过程的活动,在情绪状况中都发生变化。”同时,“只有大脑皮层能评价经验的感情性 质,并组合这些情绪为怕、怒、爱或恨。大脑皮层促成感情体验,下丘脑促成情绪表现。” (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这说明,在感情活动过程中,大脑皮层起着控制和调节感情 的作用。感情不仅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而且,感情受人的社会性的制约。“世上决没有无 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爱憎的 产生皆有缘有故,这缘故就在于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写作者的感情和其他 人的感情一样,都受着自己存在的国家、时代、社会和自己从属的民族、阶级、集体、地域 的制约。
   在进行写作时,写作者既要满怀深情地去写作,同时,也需要控制自己的感情。鲁迅在 谈到诗的写作时就曾对许广平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 将‘诗美’杀掉。 ”(《两地书》)至于写小说,作者不论是用第一人称叙述还是用“全知 ”的第三人称叙述,都需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契诃夫在对阿维洛娃提意见时说:“你要描写 苦命人和可怜虫,而又希望读者怜悯的时候,自己要极力冷心肠才行,这会给别人的痛苦一 种近似背景的东西,那种痛苦在这背景上就更明显的露出来。可是如今在你的小说里,你的 主人公哭,你自己也在叹息。是的,应当冷心肠才对……”(《契诃夫论文学》)这是因为只 有自觉地控制住自已的感情,我们才能在写作中做到客观、冷静、含蓄、深沉,从而使作品 更加震撼读者的灵魂世界,引起最为巨大、深刻的反映,获得最强烈的写作效果。至于新闻 写作、理论写作,更需要控制感情,“让事实说话”,或进行理性分析论证。 在写作中,怎样才能使感情得到准确而充分的表现呢?
   首先,写作中的感情表现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反映、切实认识的基础之上,充分运 用感情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借助于提供足够的富于感情色彩的认识内容来引发读者的感 情活动。这种“富于感情色彩的认识内容”,是我们写作者与读者实现感情交流的桥梁。写 作者通过于变万化的认识内容来表现自己以及自己创造的人物的复杂细致的感情,读者也就 通过这些认识内容得到具体的感受和深人的理解。因此,文学写作特别强调形象性,坚持用 形象思维进行写作。要求我们把感情融注在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之中,通过提供富 于感性的典型形象,来引发读者的感情活动。
   其次,文学写作应该十分注意用理性来制约自己的感情。形象思维离不开抽象思维,它是在 抽象思维指导和配合下使表象运动、变化、联系、分解与组合的。只有如此,才能通过形象 的刻划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写诗就必须“用明确的理性去防止诗陷入纯感情的稚气里” (艾青语)。既然写作最富于感情的诗歌是如此,其他方面的写作当然就更需要运用理性来 制约自己的感情。
   第三,必须充分利用通感、移情、想象等艺术方法。对这些艺术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既 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理论,更需要在写作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现力。
   第四,掌握抒发感情和再现感情的方法,如抒情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培养感情的根本途径是:热爱人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自然 ,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生活。
  当然,写作者的感情和从事其他活动的人的感情一样,不是为了从事这一工作才培养感情的 ,而且,也不是临渴掘井所能奏效的。一个人的丰富、美好的情感必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和教育条件下才能形成。因此,培养感情需从根本上进行,而且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材料如同做饭的米一样重要,没有材料就无从写作。而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一切写作都会变成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一个作者从生活中获得的树料,并非仅仅是直接写进文章中的人、事、景、物 ,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是对生活的认识,是所发现的真理。也就是说,生活不仅是作 者的乳娘,而且是作者的教师。因此,无论是哪一行的作者,都必须重视和努力扩大生活领 域,下决心深人生活和积累生活。文学作者更是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 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 能进入创作过程。
   鲁迅、茅盾、巴金等大文豪都曾多次强调指出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当代作家也有 很多人讲到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王蒙在《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一文里指出,要使自 己的写作畅通无阻、左右逢源,就必须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周 克芹在介绍他创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经验时也说:“我的头一个作品之所以过得去, 是因为写作之前有较长时间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他又说:“我体会到,深人生活、积 累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感情的过程。”
积累生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一)直接积累生活
   l、积累个体生活
   所谓个体生活,指的是作者自我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经验。个体生活的积累愈丰富,写作 的准备愈充分、愈坚实。一个作者有这种人生经验,他就会写出这种人生经验的作品。文学 作品是人生的教科书,但写的不是所有人的人生,而是个体的人生。科学论著虽然不被人们 称为人生教料书,然而科学论著本身则是科学家个体生活积累的产物。离开了个体生活的积 累,不论是文学大师还是科学巨人,他们都无法写出新的作品和论著。
   鲁迅、茅盾总是告诫青年作者要重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是因为,个体未经历的的生 活,缺乏感受和体验,勉强写作,难以成功。鲁迅说,他曾想写一部反映红军活动的作品, 但终于因缺乏这方面的生活而作罢。再如茅盾写作《子夜》,原来想写成一部“白色的都市 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的小说”,后来几次缩小计划。瞿秋白曾向他谈到红军及农民运动的 情况,并建议他写进作品里。而茅盾说:“关于农民暴动和红军活动,我没有按照他的意见 继续写下去,因为我发觉,仅仅根据这方面的一些耳食的材料,是写不好的,而当时我又不 可能实地去体验这些生活,与其写成概念化的东西,不如割爱。”又说:“关于军事行动的 描写,即使作了调查也未必能写好,因为我没有在部队中工作(即使是政治工作)的经验。”( 《我走过的道路》)这个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积累个体生活的重要性。
   2、积累社会生活
   社会是由人的群体结合组成的。作者的个体生活必然与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他同样必须在社会群体生活的领域里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信息,以及积累其他的写 作素材。从文学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可以发现,各行各业的作者——文学家、科学家、哲 学家,无一不和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写作是他们对社会、对人类奉献的一个部分。而且,他 们的写作并不限于写自己,而是写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国家,写人类和世界。所以,茅盾曾 提出:“在我们目前,正要高呼:探头到你自己的生活圈子以外!”要到人类社会中生活,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如果作者是学生,他就既要看到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重视 在这个小社会中积累生活,也要走出学校,走向大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感受时代的脉搏, 积累写作材料。
   (二)间接积累生活
   个体生活的积累和社会生活的积累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直接积累。但是,人的精力与经验总是 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这样, 就有必要间接地积累生活经验。鲁迅曾指出:“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 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 么?答曰:不然。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 包括在里面。”
   大量的间接的生活积累,可以从与他人接触中获得,还可从书本中获得。前人或他人的生活 体会和实践经验,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对生活的感受。 写作者积累生活的要求有三点:
   (一)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艾青在《诗论》中写道:“我生活着,故我歌唱。”“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 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的源泉。”一个作者如果对人类的祸福、国家的安危 、人民的苦乐及各种社会活动漠然视之,冷眼旁观,他必然写不出感动人心的文章和作品。 对生活的热爱,包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和对写作的热爱。正如何其芳在《写诗的经 过》里所说的:“这种热爱和入迷却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所以我们必 须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热爱。
   (二)熟悉生活,洞察生活本质
   写作者积累生活的过程,是从对生活的陌生到熟悉再到洞察的行为过程。不熟悉生活,对生 活缺乏洞察力,作者就会“身在宝山不识宝”。这里的关键在于作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所 谓“有心”,就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里指出的:“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而“ 多看看”,是包括观察、感受、研究和理解诸方面在内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我们要在“多看看”中发 现美。
   (三)记录生活,丰富生活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学写作者应该像茅盾指出的那样:“在开始写作( 还没有发表你的处女作,你还没有发生材料恐慌以前)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 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 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你要和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们多谈,记录他们的谈话, 写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观察的所得。”我们从《契河夫手记》中,也可以获得许多关于记录 生活素材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9: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写作准备—思想准备

        我国历代的大作家、大诗人都非常重视学识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并有所论述: “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诗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诗须 力厚,而非读书则力不厚;诗须学富,而非读书则学不富。……识见日益高,力量日益厚, 学问日益富,诗之神理乃日益出。”这些话都强调指出了学识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写作者的学识既要博,也要专。如茅盾所说:“诵读要博,研究要专。”对初学写作的 人来说,尤应先注意博,然后再求专。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之所以能成为有巨大贡献的作 家,是和他们的博学多识分不开的。
   写作者应该是学者。当代小说家王蒙曾提醒人们注意中青年作家的“非学者化”的问题。张 贤亮对此深表同意,他说:“写人生,没有哲学修养作基础,写社会,没有政治经济学理论 作基础,写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生活,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像要当外科大夫却不精通解 剖学一样是靠不住的。”“作者理性的整体应该是完整的、深刻的,对他的劳动对象应尽可 能地全面熟悉,而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有很多经历、丰富的生活,而且需要广博的学识。 ”(《写小说的辩证法》)因此,一个初学写作者,他在打基础的时候,就要把“诵读宜博, 研究宜专”作为努力的目标,尽量地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库存,并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总结前人的经验,可以把学识对于写作的作用,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强化作者的思 想、意识和感情;第二,增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提高写作主体的学识水平 ;第三,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以备写作的需要。

三、怎样进行学识储备
初学写作者怎样进行学识储备呢?
   写作者进行学识储备,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一)活的知识的储备
   一个写作者,首先要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个人遭遇等方面储备知识。茅盾曾 经将《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书赠青年作者徐重庆。这副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客观世界的诸般事物都能洞察明白就是“学问”,对现实生 活的“人情世故”都很熟悉、通达,就自能“化”之为“文章”。为了储备活的学识,就应 该如鲁迅指出的那样,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二)书本知识的储备
   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一个作者要储备知识,是离不开读书这条 途径的。有人问宋代的欧阳修,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好?他答道: “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 ,自工。”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回忆他的写作经历时说:“老师平曰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 他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当时我背得很熟的几种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 。……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 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巴金论创作》) 科学家、学者更是把读书看作他们治学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从1843年开 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收集材料。他批判地阅读和研究了各种浩如烟海的理论著作、工作年报 、议会记录,所读过和摘录过的书籍多达1500种以上。凡是和他研究的内容有关的学科, 例 如农艺学、农业化学、实用经济学、实用工艺学、科学技术史,甚至解剖学,复簿记等等, 他都仔细地钻研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广博的学识,然后加以艰苦的科学研究,他才能写出 《资本论》这部 “工人阶级的圣经”。
   以上两条途径,不能截然分开,应该将活的知识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储备,使二者互相 补充、相互作用和互相渗透。关于阅读,本书在讨论“写作过程”时,还有所阐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的思想只有在语言材料基础上才能 产生和存在。斯大林在《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完全没有语言的材料和完全没有 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语言又被称为“思想的外衣”。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言语过程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 说写者——作品”即编码创作过程,其二是“作品——听读者”即译码接收过程。这两者合 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言语过程。写作,是第一过程,即编码创作过程。它使用的码, 就是语言符号。因此,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组成文章或作品的要素,又是写 作的工具。
   古今中外的文章家、作家都很强调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例如,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 指出:“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这是说语言 是篇章内容的基础。鲁迅在《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中指出:‘‘作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 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 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 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它说明写作使用的语言,与口语“有些不同”,是 经过加工的语言,比口语简洁、明了。
   写作者进行语言学习,首先要知道:语言是写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这种特殊的“材料和工 具”是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掌握的。因此,写作者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 获得和掌握语言这个写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使自己写出的语言具有很高的质量:正确、准 确、明白、严密、自然、丰富、精炼、纯洁、生动、优美。
   为此我们要学习三类语言,即:自然语言、科学语言、艺术语言。自然语言是日常生活的基 础用语;科学语言是分析性的语言,其内容是由逻辑思维抽象的事理,它通向科学的阐释; 艺术语言则是描绘性的语言,其内容是由形象思维产生的具体的形象,它通向艺术的创造。
   在对以上三类语言有了基本理解并掌握了它们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其中 的一种或二种,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和使用。
   其次,应该认识言语的基本职能和活动形式。言语具有三个基本职能:其一是符号固着职能 ,通过言语唤起和组织人的表象活动,从而对人形成稳固而丰富的内心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 ;其二是意义概括职能,使人有可能用言语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大大地促进人的认识能 力的发展;其三是心理交流职能,使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等心理活动得以宣之于 外,为别人所感知、所接受。
   言语活动的形式也有三种:一,口头言语,它是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来 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日常会话、口头作文、演讲、作报告、讲课等都是;二,书面言语 ,它是一个人凭借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三,内部言语,它不是指向同别人交际的, 而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写作中的打腹稿即是内部言语 活动。 写作者的言语能力由上述三种能力组成,而以书面言语能力为重点和标志。

四、写作者如何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写作者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言语能力呢?
   第一、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口语。如鲁迅所说的 那样,“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口语,更有生气。’’鲁迅一生重视“从 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他作品中的许多生动、活泼的语言,都是 他“博采口语”的结晶。秦牧在《语林采英》一书中举出的大量事例,也说明了“语言的宝 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许多外国作家也都很重视学习人民的口头语言。如普希金从小就向 祖母学习语言,年长后还到附近市集上听盲人昌各种歌谣;托尔斯泰和各阶层的人物接触、 谈话后认真写语言笔记;高尔基、狄更斯的生活经历都很丰富,他们都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 的语汇和表达方式。
   “博采口语”并非照搬口语,而是必须对口语进行提炼、加工。有些方言土语虽很生动 ,但别处的人看不懂,就必须对它进行提炼、加工,使它们更加民族化,大众化。
   第二、学习外国语言的词汇。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曾说:“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 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这是因为我们 学习外国语言的词汇、语法中有用的部分,可以丰富自己民族的语言。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外 来词,如:“咖啡”、“沙发”、“沙龙”、“吨”、“磅”、“干部”、“浪漫”、“麦 克风”、“安培”、“伏特”、“雷达”、“维他命”、“沙龙”、“镭射”、“拷贝”… …如果我们不吸收这些外来词,我们的语言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运用自如地表达许多新的事物 和新的概念,不能适应新的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此外,适当地吸收外国语言的一些 句式,也有助于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不过,在吸收外国语言的成份时,一定要防止滥用 外来词和欧化句式,否则就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读来使人感到别扭。
   第三、吸收古人语言的精华。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是从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延续而来的 ,除了基本词汇以外,俗语、谚语、成语中的大部分也是从古人语言中继承的。我们知道, 不少文言词语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对这些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 的东西,我们也必须认真学习并储存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以便写作时使用。
   经典作家和优秀作家的文章之所以写得精炼、深刻而又生动,是和他们善于运用富有生命力 的古人语言分不开的。如毛泽东批评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主观主义者是“无实事求是之意, 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短短数语,揭示了那些只会空谈的理论者的内心世界和浮夸作风。鲁迅在抒发深沉的感慨 或表示幽默讽刺的语气时,也常常使用文言的词语,如《阿Q正传》中,写阿Q从城里回来 带着沉甸甸的钱包去喝酒时,未庄人对他便一反常态:“虽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为和破夹 袄的阿Q有些两样了,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 ,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这里用了些文言词语,有助于表现旧社会人心的势 利。
   文言词语要用得自然、贴切,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现代的用法 ,使它们融化在自己的语言里,切不可生硬地搬用,否则会使人产生迂腐的感觉。
   写作者培养言语能力的方法主要是:
   (一)多听。所谓多听,就是要随时随地运用听觉器官捕捉语言信息。例如俄国著名的犹太作 家肖洛姆·阿莱汉姆十三岁时失去了母亲,他父亲绘他和姐妹们找了个后母。由于后母又带 来了几个孩子,家中人口多,收人少,日子过得很艰苦。他后母十分厉害,经常打骂他。而 他既不顶嘴,也不生气,却很注意听后母骂他的话,并记下来,如:
   “吃——让蛆虫把你吃掉!”
   “叫——让你牙痛得叫起来!”
   “缝——给你缝寿衣!”
   “写——把你写进死人的名册里!”
   这些口语尖酸刻薄,很有特色,给阿莱汉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二)多记。所谓多记,就是听到或读到好的词语、句子,要用一个本子记下来,以便复习 ,使用。阿莱汉姆就偷偷地拿个本子把他后母咒骂他的话记录下来,后来把那些词汇按照俄 文字母的排列顺序编排成一本《后母娘的词汇》,而且有意识地把这个书里的词汇用到小说 、剧本中,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他的书信体小说《美纳汉,孟德尔》,被高尔基称赞为: “一本绝妙的好书!”
   (三)多读。所谓多读,就是要多读书面著作。书籍是古今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 文学家运用经过提炼、加工的语言写成的,它们的语言具有规范性、精炼性、严谨性等特点 。赵树理在《语言小谈》中强调“从群众的话海中吸取营养”,同时又指出:“书本上的好 语言,是别人从群众中取材和加工的结果,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时的参考资料。”一般来说, “多读”主要指多读经典著作、中外文学名著和科学名著以及优秀的传记和历史著作。经典 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语言特点;而文学、科学、历 史等名著则是经过作家、科学家、史学家辛勤创造的科学语言或艺术语言,我们可以从中学 到大量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丰富的修辞和高超的用语艺术。不仅能大大充实我们的语言仓 库,而且使我们懂得炼宇、炼句、炼意的重要性,知道运用语言要符合语法,遵守“约定俗 成”的原则,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还要因读者不同而确定使用怎样的语 言。
   (四)多写。所谓多写,就是要通过多次的写作实践来积累词汇,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在写作中学习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者学习语言与语言工作者研究语言不同。 语言工作者研究语言是根据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而写作者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停留在对 于语言知识的理论的掌握上,更要重视运用语言的艺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和学开 车、学游泳、学舞蹈、学绘画一样,光懂一点道理不行,非要多练苦练才能学会学好。俗话 说“熟能生巧”,只有多写多练,才能运用自如,使语言成为自己表情达意的得心应手的工 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0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写作准备—思想准备

学习了。感谢suiping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4-11-10 22:57 , Processed in 0.12782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