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卡菲尔 于 2015-1-2 21:00 编辑
决定移民
回头再说老徐。大概在03年老徐移民了,去了新西兰。放弃了在学院里被重点培养的机会,他走得很坚决。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知道这是他一直想走的路。老徐移民的原因是对这个社会体系的不信任。作为90年前后的大学生他目睹过一些不好的事,觉得之前所发生过的不好的事情有一天可能会重演。对此我一直无法真正体会,也许是年龄上的差距。刚回国那两年我也完全不打算再出国。老徐没有继续推销自己想法。就这样我们隔着太平洋各自走在自己的路上。
老婆坚定地想移民,忘了是从何时开始的。家里的对话往往是她在羡慕国外的蓝天白云,而我不断以留学经历和别人的故事告诉她国外不是天堂。吃了没出去过的亏,老婆心里不服可也拿不出什么可以反驳我的例子。可渐渐地我的心态也有了变化,也许是因为年纪在变,经历在变,或者是因为这个社会也在变。出国的种子又慢慢在心里萌芽了。
雾霾,物价,食品安全,孩子和教育,社会环境……到底是因为什么想法改变了呢?
雾霾是一个问题,但没那么大。我们小时候常常见到的蓝天如今已经变得稀有了。从11年开始关心空气质量,经常打开APP看看美领馆的数据。家里小朋友的外出活动也常以此为指标,并买了净化器。不得不说,广州的空气比北京还是好得太多了。全年的指标虽然在80-150上下波动,但比起北京和成都也只有一半而已,与上海相当。不至于天天戴着口罩才敢出门。
国内物价涨得太快。继房价之后物价持续飙升。2010年去香港会展中心花了70港币吃个午饭觉得好贵。而现在却竟然觉得比广州便宜了。吃饭穿衣这事儿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终究不会是一个大问题。在以不讲究名牌和遍地批发市场和城中村的广州,无论收入高低也总有生存之道。这也不是我们移民的主因。
食品早已不再安全了。我可以因为害怕苏丹红辣椒不吃辣,因为害怕孔雀绿少吃鱼,怕了地沟油就少出去吃饭。但要如何躲得过含镉大米?
孩子再过几年就要上学了。用功学习不是坏事,但不希望他被太多的答案限制了自己的思考。也不想让过多的课业负担使他没时间亲自去动手去尝试和探索。可老实说,责任不完全在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很多父母归批评教育体系的同时是在为自己的不尽职开脱。又有多少父母嘴里一边说孩子负担重,周末又赶着孩子去各种培训班的呢?大前研一的《家是教育的起点》写的很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必须第一个站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客观环境。无论是否出国,也不能放弃作为第一监护人在教育上的义务。
国内的社会环境问题很多。我愿意在大街扶起摔倒的老人,但事实似乎告诉我这样的乐于助人不会受到鼓励甚至起码的保护。我希望遇事能被平等对待,但事实证明缺少关系只会处处碰壁。当我教导孩子什么是一个正直的人的时候,他还会相信吗?
所有这些考虑都与移民的决定有关,但没有哪个是明确的主导。我们不是为了孩子而移民,也不愿这个理由成为他今后的负担。我们更多的是在给自己和孩子寻找一个成为普通人的机会。普通到不需要是富人才能享受到蓝天白云和安全的食物,普通到即便做不了光鲜亮丽的工作也能过上小康生活,普通到助人为乐时不需要任何的戒心、普通到可以亲身向孩子示范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人,普通到只要遵纪守法就会受到法律平等的保护等等。
在看清这些之后,我们决定了移民。终于在2014年有了一些进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