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78|回复: 2

[其它] 中国人学不好英语不是教育的错(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4 10: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两个人的演讲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前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另一位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他们二位的演讲之所以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笔者没听懂。为什么没有听懂呢?因为他们二位都不是用自己的母语演的讲,他们说的是英语。

章新胜本科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俞敏洪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他们二位都是国内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使用英语演讲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否则恐怕也拿不到国内大学的毕业文凭。笔者不知道台下在座的母语非英语的听众中,有多少人能听懂二位的演讲。但是,可以肯定,笔者“永远不会独行”。

回想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按时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一共8年的英语学习。试想,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孩子,8岁的时候英语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呀!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进美国大片,除了大制作的影片之外,也有一些经典的动画片。一次,一位外企工作的同学借来一部美国原版动画片VCD,借用笔者家的VCD机一同观看。笔者认真地向同学求教,影片主人公都说了什么?同学非常鄙视地回答:“您的英语是怎么学的?这部片子,美国三岁的孩子都看得懂。”

此事令笔者非常惭愧,下定决心报名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个外教英语培训班,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半年时间。最终的学习“成绩”是,能够到当时工体附近美国人经营的西餐厅用英语点餐,并且还能大致地交流一番。但是,数年之后,笔者的英语基本又都还给了北外的外教。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笔者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感到十分惭愧。其实,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英语学习者大有人在。这也成为中国式英语教育屡遭诟病的地方。但是,笔者认为,如此批评、批判中国式英语教育并不正确。

在这里,不妨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因为有英语考试。所以,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应试。当然,不排除学生当中有个别“为中华之崛起而学英语”的精英分子。

那么,不妨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设英语科目?”因为“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理由太强悍了。事实上,这既是开设英语科目的原因,又是学习英语的目的。

笔者到访过泰国、到访过新加坡、到访过马来西亚、到访过尼泊尔,这几个亚洲国家都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因为是官方语言,所以英语有了足够的用武之地。然而,在中国,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将英语生加到义务教育当中,但是英语并不是国内的官方语言之一。数以亿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除了出国留学、外企工作,几乎没有使用英语沟通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是,在几乎没有英语用武之地的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教育听、说部分先天不足,教学只能侧重于读、写部分。这也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为什么都是“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想当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笔者又萌生了学习英语的冲动。一位耶鲁大学MBA闻听后,问道:“您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笔者回答:“等到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能够用英语采访外国运动员。”友人又问:“您每年使用英语采访的机会多不多?”笔者回答:“有那么一两次。”于是,友人发挥MBA的特长,算了一笔账:“目前,英语学习每年学费不会低于5000元,距北京奥运还有三年的时间,预计英语学习投入15000元。同时,时间成本尚不计算在内。但是,届时能否达到使用英语采访的水平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聘请优秀的专业英语翻译,每小时大约需要支付500元人民币。按照每次采访1小时,每年采访三次计算,每年只需花费1500元。”

2008年,笔者没有获得采访外国运动员的机会,一次机会也没有。笔者经常自问,如果当时真的报名学习英语,能否坚持学习下来确实是一个问题。

笔者一位教英语的朋友讲,国外研究早已证明,学好英语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一位母语为英语的“另一半”。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英语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不过,这个英语学习法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用不上。

所以,在中国,英语学不好并不是中国式英语教育的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5 07: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用的少——导致英语学习效果差——不是英语教育的错??多个因素导致学英语效果差,但是英语教育应该让学生们知道学以致用啊,可国内英语教育使学生们深知英语学以致用就是用于考试,这才是罪魁祸首啊。学习内容千变万化,可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概念才是关键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00: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I think that it's the main fault of chinese government, for we have nearly no chance to practise english in China.
In fact, the aim to study english is just for the exam, not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especially with english speakers. What a pity!
To sum up, it's the failure of chinese educati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5-3 20:45 , Processed in 9.20264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