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在国内的大学,虽然不是可以控制领导思路的人,但是是直接面对教学的人。我们学校也和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的大学有合作办学这种模式。但老实说,实际效果不太乐观。第一,所谓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基本不可能实现。国内的大学仍然是行政化管理,什么三年一次的学位评审,让你对课程设计没有多大的改革空间。其次,除了直接大量地引进国外合作大学的老师直接讲课,可能会带来一点课堂的改变,中国的老师早已习惯了CHALK AND TALK的模式,让他们去想办法改进教学,一没理论,二没动力。第二,“让学生受益”这种美好的愿望也要一分为二地看。不少通过合作办学出去的学生,到了国外,也是自已人被单独设立一个班,没能真正融入当地的学生中。要知道,在国外的大学,我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是最多的,这与它的教学模式有关。假设学生在国外学了两年后回国,他的文凭上是国外大学的章,还是国内的,这个很重要。因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找工作的第一个敲门砖就是看你哪儿毕业的。所以,也许目前对一些想到国外镀金,但苦于资金不是太多的学生,这个合作办学的名称比较有吸引力,但毕业后,真正面对市场竞争时,这种“混血”的产品还是不如纯品的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久而久之,它的市场也会慢慢萎缩。第三,谈谈学生本身。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流大学和二流或三四流大学学生的差别,不是给他吃个洋面包,他就能成才。当然,出去学习学习比四年都呆在国内大学可能收获更多一点。但家长仅仅是这个期待吗?第四,您说到这些学生出去的目的是移民,以此来吸引他们报名。但是不是读完两年或一年后,就可以拿着这样一类课程证书就可以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呢。也许有几个很聪明,学得很好的找到工作了,但也许大多数都将面临回国的命运。现在在中国,赚钱简单,真正把事儿也办好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