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lc 发表于 2012-10-18 16:32:37

楼主您好,加国有康复治疗专业,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其中可能就有治疗您宝宝的治疗师(当然首先要确定宝宝是否仅仅是发育慢,属于正常现象)。国内在这个领域投入研究很少。前段时间听了个加国来的治疗师的课,她自己的经历很让人感动。也就是她自己的经历使她从事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若为了宝宝,建议你移民!!

玫瑰金 发表于 2012-10-19 09:54:28

又看到这个帖子。忘记了以前有没有人提过这篇文章,给lz参考一下
细节当然会有不同,只是一个大概的idea

http://info.51.ca/article/solicit/2006/03/15/21930.shtml

我爱我家123 发表于 2013-3-7 11:58:06

很久没有来了,大家都好吗?

我爱我家123 发表于 2013-3-7 12:00:54

122# 玫瑰金 打不开啊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2:24:19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7 12:27 编辑

124# 我爱我家123
下文转自加国无忧网

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加拿大就是天堂

加国无忧 51.CA 2006年3月15日 06:47 来源:本网征文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我一直想告诉大家我们家的移民故事,一是没时间,二是我打字很慢,因此到现在才动手。7年酸甜苦辣的移民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困境,也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和勇敢。在生活中我们深感加拿大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国家,而且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下面告诉大家我们家的故事。

为了儿子我们选择了移民之路

我有一个弱智autism的儿子,他还伴有严重的癫痫和行为问题。在国内儿子的医疗费和学费几乎花光了我们的钱财,再加上小朋友总欺负他,放泥沙在他的头和颈里,他是一个弱者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只有哭。我们只有像老鹰保护小鹰一样保护他,真是毫无办法。到我们老了和死了,有谁来保护他,我们不敢多想,我们的心有多痛象刀割样。政府对这群人的投入和关心等于零,最后我们选择了远走他国。99年我们落地多伦多,开始了我们真实而艰难的移民生活。在国内时我们知道国外很艰苦,但没尝试过真不知道苦成什么样。

艰苦岁月工作真难找

第一年这个家差一点完蛋。哪日子真苦,99年专业和累脖工都难找,我们落地之后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不过我们在困境中学会了怎样生存,怎样调整心情,怎样缓和家庭矛盾,也学会了宽容,忍让。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得很辛苦,但很值,让一个在死亡边缘的家活下来了。

老公一个人先到多伦多为我们找房子。我一个人带儿子过海关,为省钱没让老公来接我们,出国时东拼西凑一万多美金不敢乱花一分钱。过海关时儿子不听话到处乱跑,急得我直哭。还好,仁慈而宽容的移民官让儿子过了,我们开始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刚开始还行,什么都新鲜,蓝天白云,人少路宽特干净,我很喜欢。然后买生活用品,一来二晃两周过去了,没几天我就病倒了。剧烈头痛和咳嗽,什么药都无效,可能是加拿大的病毒欺负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当时真想回中国,但我想不能走,我一定要挺住,之后不久我的病好了,第一关我闯过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银子一天天地少,我们的心也一天天地紧,我们必须挣钱解决生存问题。我给自己和老公画了一张像。老公有专业,英文还行,因此老公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不能让他倒下,但老公发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而我在加拿大就是文盲一个,不懂英文又没专业,而加拿大的本地文盲还能说能听,我是又聋又哑的严重残废,如果重返学校修成正果那要等到猴年马月,40岁的我学起来也很困难,就算我是胸无大志吧。

因此我必须丢卒保车加入累脖工的行业。那时累脖工都很难找,多伦多还没有中国人的找工中介公司,我的目标是中国人的工厂,人家嫌我不会讲广东话不要。我们家可不能等,面临着生存问题,于是我带着水和面包沿着大街小巷挨个工厂问要不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家衣厂收留了我。当时我哭了,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我终于有了一份工可以挣钱养家了。

第一天上班做包装,下班时我的手和脚痛得不能动,回家时还不能说,怕老公心里难过。只有晚上躲在被窝里哭。哭归哭,看到一月能挣一千左右,家里开销够了咬牙也要挺过去,好让老公安心找工,他是我们家8、9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在他身上。

我开始上班时好累好苦,每天披霜戴雪好冷,但日子一长好多了,只要不怕苦没有过不去的坎。为了省钱,我们搬出了地库租了一套3个睡房的apartment,租金$900,然后我们分租一间出去$350,当时朋友劝我不要分租,说不方便。我想没钱就没资格享受,能省一点算一点积少成多,后来朋友也跟我们一样分租房间给别人。

说起搬家我们还有个教训,我们租房时说好搬家提前一个月告知房东,我们当时是15号入住,因此我们也是提前一个月15号告知房东我们要搬家,但房东说不行要从1号算,我们新租房是从下月15号入住钱已交了,这样我们多损失了半月租金,算买了个教训。

我的心比加拿大的寒冬还冷

半年的日子一天天过,家里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老公找不到专业工,平静的心开始烦躁不安,很容易发脾气。再加我们有个特殊的儿子,他的生活都要我们帮助,他经常大吼大叫,大哭大闹,有时大小便身上床上。在学校也经常出事,我们要把他接回家,我呢又累又委屈脾气也不好,这样一来我和老公开始吵架,而且越吵越多,声音越来越大。我是个要求不高的人,不怕过苦日子就怕吵架,就怕精神创伤。

那时的我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一点光明和希望,加上儿子的情况让我感到绝望,我的心比加拿大的寒冬还要冷,压力超过了我承受的极限。当时我们家住四楼我一次又一次想抱着儿子一起跳楼,或自己一个人跳,也许对大家都是一种解脱。那时“死活”二字总是缠绕着我,我常常站在外边凉台没有希望地看着远方,不知我还能撑多久。可看着可怜的儿子,我的内心在挣扎,我的心在流血。

儿子是无辜的,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有责任同他一起闯难关,而不是毁灭或抛弃他。看着无助的老公,我也很理解,一个大男人顶不起这个家,他除了发简历找工作,接送儿子,还在一间中国餐馆打工,工资又低又没小费。后来在中国人的电脑店打工,工作了一星期后老板说试用没有钱。还做过一间外国人的餐馆,工资还行就是晚上下班没车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回家。

这种状况老公心情能好吗,加上儿子的打击,他也曾说过他感觉好累好累也好想跳楼。我们这类家庭跟一般家庭相比,需要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都快崩溃了。那时不能说谁对谁错,我们都很脆弱,敏感,无助,无奈,一点小事都会引发争吵,我们都控制不了自己。我也曾想过离婚,但毕竟我们相爱过,而且儿子不能缺少父母亲任何一方。

挽救家庭新计划

为了挽救这个家,我们开始沟通,开诚布公地谈了各自的想法,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吵架谈判吵架谈判反反复复把很多问题摆在面前,然后找我们的共同点。

经过沟通我们的心情好多了,并做了如下一些规划:1,老公不能呆在家里,先找全职累脖工边做边找专业工,不然他呆在家里会胡思乱想;2, 如果老公永远找不到专业工,只有累脖工怎么办?老公也愿意接受现实,我更可以接受,在加拿大我们只要都有一份工,无伦是专业工还是累脖工生活都没问题,做累脖工一样可以买房买车。人家买大房好车,我们就买小房便宜的车一样过日子。3,对儿子我们必须保持最大的耐心,多看他的优点,不对儿子发脾气,当然这点做起来很难很难,我们必须慢慢做到。4,我们尽力不吵架,如果心里不快,即使吵架也不说伤害对方的话。5,无论我们今后做什么工都必须向前,向更好的方向努力,一定要早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6,双方都不能做不负责任的傻事。

我们的努力终有了成效,大家心境好了很多,平静了很多,我们的家算是保住了。如果当初我们不冷静地沟通,不重新做一些规划,不想到自己对这个家的责任,我们的家已经完了,可能是一场大悲剧。

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这样老公开始寻找全职累脖工,他找到第一份全职累脖工时很激动地打电话给我,说:“老婆,你不要去上班,太辛苦了,现在我有工作能养家。”我开心地哭了,虽然他的工作挣钱不多,我不可能不工作,但他的哪份心意很感动我。我们都感到很开心,也很少吵架,我们两个都很努力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老公后来又找到一份累脖工是晚班,于是他白天作一份part time 的工,晚上作一份full time 的工。我周一至周五作一份full time 的工,周六、周日做一份part time 的工,我们家开始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而老公一边工作有时间就发简历找专业工,我们并没有感到做累脖工很委曲,因为我们都很忙没时间悲哀,只看到每月的银子我们不担心日子过不去。我们也开始存钱,为我们第一次在加拿大买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工作不分贵贱高低,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做什么工无关紧要,只要自己努力了,紧要的是对得起自己和家人。

加拿大是我们的天堂

再说我的儿子,我们真的很感谢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和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是世界一流的,也帮我们渡过了难关。我儿子刚来时在正常班上课,他静不下来影响课堂教学,教育局和学校为儿子专门安排了一助教one on one 陪伴儿子上课下课。一年后儿子进了特殊班学习,有专门的校车接送,我们不花一分钱。

政府对这类孩子的家庭有经济援助,一是根据家庭收入补助一定的钱为小孩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二是不看家庭收入政府直接补助一些钱请人照顾小孩以便父母工作,还可以将小孩送到专门机构,那儿有人负责照看孩子。

我儿子的病全世界都不能治,因此随着年龄长大他的情况越来越糟,最严重的是04-05年,他每天大嚎大叫,无论白天晚上无论下雪下雨他都跑到外边不回家,而且他根本不知方向和回家的路,加上他根本不会看交通灯,有几次差点被车撞死,因此我们只有跟随他在风雪中整晚不回家,他也失踪过几次。我们家打911可能是新移民中最多的,一个月打1-3次。每次在警察和朋友邻居的帮助下都很快把儿子找回来。我从内心对警察和我的朋友,邻居深表感谢!!!

记得在张东岳失踪的第二天我儿子也失踪了,警察,学校,我们和朋友们都很紧张,到处寻找,结果在失踪了8个小时后终于把他找回来,这种完善的社会福利让我们从心里感动。

我儿子因病住过两次医院,一次是多伦多病童医院,条件和服务是一流的,据说多伦多病童医院是北美最好的病童医院。另一次是North York 总医院的青少年精神健康中心,那条件是相当的好,每个病孩一间病房,还有教室,运动室和专职老师给病孩上课。每个小孩有3个专业人员照顾,我儿子有一个特别护士,一个心理辅导员,一个老师,其它如医师等,他们对病孩从医疗到生活照顾十分周到,我们一点不操心不花钱,我们从内心感激加拿大完善的医疗和福利制度。

我想会有人骂我们是来占加拿大的便宜,我承认这点,我们没得选择,我们也做工交税,我也希望有个健康聪明能干的儿子,我们是多羡慕你们有正常小孩。加拿大政府和社区给我们很大帮助,对我们家来说加拿大就是天堂。

后语

我们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而住在一个社会福利制度建全而良好的国家才无后顾之优,即便我们现在有多辛苦也值得。我还有很多经历以后有时间再写,我并不是想把我家的不幸展现给大家,而是想通过我们家的移民经历给大家一点点启示。你说你苦有人比你更苦,你说你穷有人比你更穷,最终还得靠自己想办法让自己走出痛苦和贫困。如果有类似小孩的家庭不用担心,加拿大政府和社区一定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谢谢大家读这篇文章。(枝繁叶茂)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2:42:25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7 13:20 编辑

说实在的,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加拿大固然在整体上是不错,但生存的压力也造成了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对儿子的陪护。主人公的儿子应该属于中重度自闭症,尤其需要家长付出超量的时间和精力陪护,必要的辅助训练必不可少,但靠文章中所提到的社会和学校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以现在的眼光,以及目前国内在自闭症领域的研究和关注,尽管和国外相比仍然还有差距,但从生活和生存条件的角度来说,十多年前能够出来的人几乎没有不是精英的,留在国内至少不会有如此艰辛的生存压力,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了解、支持、辅助孩子,对autism孩子来说,家长的100分的付出,往往只收获10分甚至更少,但毕竟会有进步。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疏忽了,孩子随着年龄渐长,能力退化愈快,其他的伴生问题就会更多更严重,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特殊孩子的家庭,如果不能保证必要的生存条件并且无法保证长期的家庭陪护,在是否移民这个问题上,务必谨慎!

我爱我家123 发表于 2013-3-7 12:51:24

126# tyhjh 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您的意见我会考虑的!祝您生活愉快!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2:55:19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7 14:44 编辑

刚才看了主人公的回帖,说孩子的症状在,移民前还不严重,过来以后越来越严重。这样看来,和我上面的分析是有一定关联的。
再回过头来分析,假如真的像主人公所说,移民前并不严重,那就应该只是中度自闭症,甚至还有可能属于高功能自闭症,当时留在国内,家长自己多做功课,对孩子做针对性的辅助和教养,至少不会使孩子的症状恶化。所以说,对这类孩子,家庭和父母的理解、宽容、接纳以及努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条,再好的社会环境,对孩子来说都帮助不大。美国康州枪击案的主人公adam lanza就是个极端的例子。当然,要郑重说明,autism本身不会产生反社会行为,但因为这类病症通常伴生一种或数种其他病症,而这些伴生疾病中,有些属于人格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控制不当就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3:17:35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7 13:21 编辑

话说回来,99年的时候,国内在自闭症这个领域,不要说研究和认知,就连转译国外的研究资料都几乎是空白,所以公道滴说,作者一家选择移民在当时看来无疑是100%正确的。如果是现在,以作者的决心、勇气和才华,我相信她也许会重新衡量移民的优劣。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3:22:53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7 13:24 编辑

127# 我爱我家123

不客气,为人父母,以我心推及你心,面对一个特殊的孩子,自然更知道你的不易和苦楚。加油!

kathy_lai 发表于 2013-3-7 14:05:49

LZ的孩子远没有上面那个孩子那么严重。其实我觉得LZ为了孩子有必要移民,但要看LZ的老公是不是个有担当的男人,毕竟换一个环境生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的。

玫瑰金 发表于 2013-3-7 15:18:37

本帖最后由 玫瑰金 于 2013-3-7 15:23 编辑

说实在的,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加拿大固然在整体上是不错,但生存的压力也造成了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对儿子的陪护。主人公的儿子应该属于中重度自闭症,尤其需要家长付出超量的时间和精力陪护,必要的 ...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2:42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autism的干预关键在早期,三四岁以前不干预几乎就没法再有很大改善了。看那篇文章说的,孩子过来已经这么大了,说实在的,即使父母可以陪护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了。当然可以避免一些危险,但文中也说了,因为一些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帮助,她觉得对家长的负担减轻了。
这个case本身,还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孩子的症状恶化可以是因为缺乏有效干预,也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行动能力强了所以破坏力更大。具体原因咱不清楚,但移民对这样的家庭完全是有益无害的。这样严重的病例,至少在加拿大受到的歧视要比国内少得多。
另外,此文是很多年以前的了。前几年加拿大又新增了一个disability儿童的注册储蓄计划,跟教育基金类似但政府补助比例更多,也是经济上的一种支持。

玫瑰金 发表于 2013-3-7 15:24:36

本帖最后由 玫瑰金 于 2013-3-7 15:29 编辑

刚才看了主人公的回帖,说孩子的症状在,移民前还不严重,过来以后越来越严重。这样看来,和我上面的分析是有一定关联的。
再回过头来分析,假如真的像主人公所说,移民前并不严重,那就应该只是中度自闭症,甚至还 ...
tyhjh 发表于 2013-3-7 12:55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抱歉,从治疗角度说,我觉得你的分析不合理。
当然了,父母面临生活压力,加上新的生活环境,对孩子心情肯定也有影响,自闭症的孩子也不是说完全关注不到周边环境的。但这孩子移民过来的时候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不过嘛,这些只是针对那个帖子说的,那种极端事例毕竟是很少见的。希望对本帖lz没太多不良影响

lhsh519 发表于 2013-3-7 18:47:56

125楼的,写得好详细呀!!!

tyhjh 发表于 2013-3-7 22:32:07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7 23:11 编辑

133# 玫瑰金

较真一把,也顺便做一点自闭症知识的宣传。

首先,自闭症和其他病症一样,当然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越好。但是,自闭症不可"治疗",这是圈内共识,因为它是一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其形成机理仍然没有定论。自闭症作为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其他病症不同的是,它需要终生的辅助支持和帮助。对于自闭症谱系人群,家庭的因素最为重要,它需要家长长期而专业的养育、陪护、和辅助,指望社会和学校,那不是正确的方式。当然,你要说"分担了作者的压力",放在当时的条件自然无可辩驳。但以现在的角度和眼光,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如果说自闭症在三岁以前没有得到科学的干预就认为可以放弃对孩子的帮助、支持和辅助、孩子的能力将不可能得到改善,甚至把症状的恶化归于此,那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实际上,由于自闭症的诊断没有定量依据,只有定性的诊断量表,很多家长对孩子早期的症状表现不能即时发现,很多孩子并不能在三岁以前得到确诊,那是否这些孩子就永远停留在当时的水平或者进一步恶化呢?这就取决于家长所采取的措施了,首要的就是:家长是否能够全身心的付出。这种付出不是说要挣多少钱养家,而是意味着家长要做多大的牺牲,或者说,家长的一方要作出个人事业和生活的牺牲。所以,我一再强调,由于自闭症的特殊性,移民与否,最现实的问题是,不要因为生存的压力导致对孩子的实际意义的"放弃"。


对于自闭症的干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也各有争议,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家长最大程度的配合,从作者的情况来看,至少文章中没有让我看到家长本身的参与和配合,这是孩子症状恶化的原因之一。更何况孩子还伴生癫痫,那样的生存环境就更不可取了。在这个圈子里,人们越来越肯定的一点是,由于自闭症的特殊性,只有家长才是最了解、最能读懂孩子的人,如果没有家长事无巨细的观察,体贴入微的养护,积极、勉力的参与和配合,任何一种干预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现在把作者的案例拿到圈子里去讨论,我估计,绝大多数和作者相同知识背景的家长都会反对移民。当然,前提是要把时间从1999年推移到现在。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以善良的心意告诉家长们国外的社会福利,但是,人们很难站在自闭症的这一头去考虑孩子和家长相互间的关系。固然,国外的社会福利可以让家长不至于过分担心自己在老去以后,孩子的生存问题(这也是国内家长最为担心的事情),但从生而为人的角度来说,对孩子的宽容、接纳和帮助的坚持,是对生命平等的最好诠释,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权利得到应有的养护和教育(指自闭儿的辅助教育),家长不能因为错过了三岁前的早期干预就放弃努力,而把孩子完全交给社会和福利机构,且不说责任问题,只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那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目前,国内对自闭症的研究和政策配套也在进步中,这其中,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大批高知阶层家长的努力和呼吁功不可没。而另一方面,即使在自闭症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关社会福利最好的美国和英国,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对自闭症认识不足带来的严重悲剧,每年都会重复上演,家长们的无奈,在这一病症面前,是不分地域、不分国籍、无论年龄和知识水平的。


最后,仍然要强调,移民与否是一个非常个体的问题,而对于特殊孩子的家庭,要考虑的因素和面对的问题,那是全方位多维立体的,是数倍于普通家庭的,因此,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玫瑰金 发表于 2013-3-8 01:04:17

本帖最后由 玫瑰金 于 2013-3-8 01:21 编辑

我从来没有说三岁以后就放弃治疗。

年龄大了行动力增强导致的破坏力增大不是我臆想的,太多case study。我不敢说了解很多,但老年科康复和儿科康复是我们学习的两块重要内容,只不过我个人对儿科不感兴趣。我只是对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在康复方面提供的资源有所认识,对病症本身和具体治疗方法所知不多。

当然,的确因为这个病症暂时没有治愈的方法,所谓治疗也就是控制症状培养好习惯什么的,从这个角度说,家长能陪护当然是最好的。

但是具体到那个例子,诚然父母都是精英,但从文中看应该不是富二代官二代。首先,他们需要赚多少钱才能负担长期的治疗和特殊教育?我朋友在国内生了个早产儿,医生建议她为以防万一及早参加早产儿的康复训练。所幸她家宝宝后来发育正常了,大约就参加了一年多,而且是低密度的,整个费用很可观,不在医保范围。

其次,就算那对父母有能力负担,总得要工作才有收入吧?不做大生意光靠工作,工资越高自然付出的时间精力越多,他们就真的能如理想状态的全心陪护孩子?

类似这样的病症,不是光靠一个家庭就可以独立负担的,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体系。我完全赞同你说的"对孩子的宽容、接纳和帮助的坚持,是对生命平等的最好诠释,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权利得到应有的养护和教育"。正是这一点,光靠单个家庭不可能达到。我从来没否认过家长陪护的重要性,更不是说家长可以推卸责任给社会,而是说,即便家长要全身心照顾这样的孩子,也需要一个社会体系的支持,从医疗福利到教育体系到专家患者组成的互助组织等等。
我个人很悲观到认为,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没有这样的体系。国内高知家庭的呼吁和推动,主要也还只是民间的,患儿家庭之间的交流,政府有什么举措?社会有什么支持?更残酷一点说,即使是智商正常体能健全的孩子,社会还顾不过来呢!

不过说来说去,这只是个极端例子,跟lz的决定没啥关系,跟大多数家庭也没啥关系

tyhjh 发表于 2013-3-8 01:25:23

我理解你的意思,但和普通的病症相比,自闭症的养护和辅助教育几乎很难与一般的老年或者幼儿看护相提并论,和脑瘫儿也完全不同。因为它的特殊性,决定了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困难,它甚至需要家长毕生的努力才能对其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如果不是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家长们实际的困难。不否认国外的社会环境和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但是,去你所说,如果连基本的稳定生活和陪护都不能保证,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我之所以一再强调移民要慎重,就是因为,自闭症家庭需要的支持数倍于普通家庭,社会是一个方面,家庭亲人的扶持尤为重要,如果不能保证相对稳定的陪护条件,反而要为生存而挣扎,对于作者这样的条件,放到现在,与其移民,不如留下来。

玫瑰金 发表于 2013-3-8 01:33:51

本帖最后由 玫瑰金 于 2013-3-8 01:35 编辑

首先我想说的是,儿科康复和幼儿看护是两码事。
对于这个例子,我不否认家庭非常重要,你如果说是第一位的也未尝不可。问题是,你是觉得在国内就真能解决这些矛盾?费用?时间?精力?

Damour 发表于 2013-3-8 01:45:14

LZ已经说了,小孩不是Autism,所以在Autism方面就没必要有太多的讨论。关于Autism,加拿大相关组织的ASD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LZ并没有提供很多信息,所以也无从判断LZ小孩的情况。初步判断LZ小孩应该属于PDD。如果是PDD的话,本人倒是很熟悉。其实很好办的,加拿大这边无论是社区,省,联邦,都能找到对应的therapy program,以及financial supporting。

tyhjh 发表于 2013-3-8 02:12:54

本帖最后由 tyhjh 于 2013-3-8 03:11 编辑

138# 玫瑰金
我当然非常清楚小儿康复和小儿看护的区别,所以我一直用陪护这个词而不是其他。而且,也要强调,自闭症没有康复一说,对自闭儿的辅助干预有效也只是说帮助孩子提高功能,而这些所谓的训练,实际上更多的要靠家长而不是机构。那不是钱,而是时间和精力,这恰恰是作者当年做不了也给不了孩子的。

我一再强调,以作者的情况,放在现在来看,意思已经很明确。


我所说的话绝不是信口而来,我两个最好的朋友家有ASD,因为她们,我参与几个自闭症论坛已经三年有多的时间,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阅读订阅的网络自闭症博客文章(中英文皆有)、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甚至翻译了一些自闭症资料,对于自闭症的话题,不敢说专家,但自信已经非常熟悉。

楼上既然已经这么说了,我也就不再多说,但这番争论,让我再一次认识到,要让人们真正了解自闭症,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那是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而对于不了解的人,有时候难免会有反复解释而不得的失败感。

如有得罪,各位见谅。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我家的特殊宝贝,纠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