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H 发表于 2010-7-27 23:55:39

他看好雅虎,你觉得呢?

据透露目前段永平重仓持有GE和Yahoo,并特别青睐后者。

雅虎本身业绩似乎在走下风,最新公布的2季度业绩也不太被市场看好,所以股价创1年新低。不过呢,他主要看中的是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阿里巴巴集团又持有2个未来的金蛋:淘宝和支付宝。所以雅虎直接或间接持有淘宝/支付宝大约30%的份额(具体数字他有些计算)。如果可以比较的话,淘宝相当于美国的e-bay,支付宝相当于pay-pal。

如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美国市场目前并没有把上面两个金蛋做合理的估值,甚至没有太理它的存在,大家是否愿意趁目前雅虎本身业务的低潮而投资它呢?

个人觉得金蛋一定会被发现并最终被合理估值的,只不过要有一定的耐心,很可能要等到淘宝和支付宝有上市的打算之时。

我刚买了一点打算摆一段时间。

smilon 发表于 2010-7-28 13:08:44

要不大家一起买,将股价给抬上去:)

FCH 发表于 2010-7-28 22:32:45

要不大家一起买,将股价给抬上去:)
smilon 发表于 2010-7-27 21:08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FCH 发表于 2010-8-7 16:17:25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少走不少弯路。当然也要独立分析啦。

此人(老段)还是很牛的,做企业搞出了步步高,小霸王;做投资的成名作是1元左右买入网易,后来获利百倍。

说回雅虎本身,由于未来价值主要取决于市场对“淘宝”“支付宝”以及“阿里云”的估值,所以,也存在一定变数,不过,因为目前雅虎估价几乎没有怎么考虑这些暂时仍然向客户免费的业务,所以,风险值应该也不会太高。

况且,淘宝和支付宝,前者注册用户超过1.9亿,全年在线交易总额达到2000亿,占中国网上交易的8成;后者支付宝更是拥有3亿用户。仅靠辅助项目收入,都已经渐渐进入盈利佳境。按照马云推崇的“盈利了再找人借钱发展”的思路,估计上市应该在稳固盈利并在总交易值上超过ebay成为全球第一之时,或者再早一点点,应该也就是1-2年之内。

这样的客户基础,其价值不可估量。可以做为其参考其价值的包括目前已经上市的1688.com(770亿港元),以及e-bay, paypal的价值等等间接途径。。。

当然,淘宝会面临市场竞争,支付宝也可能会遇到政策风险。

对淘宝和支付宝有兴趣的投资者,目前来讲,唯一的途径是投资雅虎。值得研究一下。:-)

FCH 发表于 2010-8-7 16:29:42

对于雅虎的目前股价,大约14美元,应该还是相对低的。

微软去年打算收购雅虎,大概是31-35美元左右,被雅虎拒绝了。另,雅虎近期也在不断回购公司股票。

有人猜测,会不会阿里巴巴集团会反过来把雅虎收购从而解决股权的困局,但相信很难,最终的结局,很可能跟腾迅类似,由一家外资(腾迅的例子是南非传媒公司,阿里巴巴就是雅虎和softbank)占相当大的比例,而运营上依然是国内团队来做。

注:此非投资建议。

wondering 发表于 2010-8-7 16:37:28

对于雅虎的目前股价,大约14美元,应该还是相对低的。

微软去年打算收购雅虎,大概是31-35美元左右,被雅虎拒绝了。
FCH 发表于 2010-8-7 00:29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yahoo的朋友说那段时间,他们天天在心里curse Jerry Yang一万遍,呵呵。

FCH 发表于 2010-8-8 01:01:08



在yahoo的朋友说那段时间,他们天天在心里curse Jerry Yang一万遍,呵呵。
wondering 发表于 2010-8-7 00:37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杨不知道现在在干啥呢,呵呵。据说,如果微软再出价高一点点(记得是35还是37刀,37刀好像是杨的价) ,可能雅虎就换东家了。

FCH 发表于 2010-8-8 01:02:29

既然写了,就把内容充实一下。下面是段对雅虎的看法:转自他的网易博客。


----------------------------

昨天好像看到有人问这个,不知怎么搞的不见了,不好意思。

今天正好看超级杯,顺便写几句。

我已经买了不少Yahoo了,如果价位在这附近或更低,我应该还会再买些,就看其他资源调配的情况。

我觉得Yahoo便宜的理由非常简单:

1).现有资产情况(美金):

现在Yahoo的市值是215亿左右,现金45亿左右,Yahoo日本和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属于Yahoo的部分大概

有100亿左右。所以按市值算,现在买yahoo实际上只要花70亿左右。这里的不确定因素是yahoo日本和阿里

巴巴上市部分的市值是有可能变化的。

2).70亿市值(价格)的yahoo值(价值)多少钱?

现在yahoo的盈利能力不强,但也有5-7亿/年,现金流还要多些。和微软的合作如果开始的话,还可以每年节省

5-6亿/年(10年以后不知道,但也不重要),这样的话,yahoo一年的盈利应该在10亿以上。这里的问题是,

yahoo的盈利能力能持续吗?和微软的合作会被批吗?我个人的观点是:现在的CEO在管理和战略上比以前

强,而且没有包袱,容易平常心去做正确的事。处在一个上升的市场里,yahoo现在的策略,我感觉他们的

盈利能力没道理下降。至于和微软的合作,我想不出任何欧美政府会反对的理由。

综上所述,yahoo这个价(格)就不贵呀。我看美国很多机构投资者买yahoo的理由也差不多就上面这些。

对了,忘了说淘宝和支付宝。我说不清淘宝和支付宝值多少钱,但好像没那么重要,因为无论值多少都是

白给的Yahoo 和 GA - 段永平 - 段永平的博客。不过也不是那么不重要,因为这是我买yahoo的最大理由。

我个人认为淘宝加支付宝可能值500亿。在未来5-10年里市场大概会反映出来的。呵呵,市场的反映永远都是

不知道的,也许只要5-10天啊,如果他们明天上市的话。

要看超级杯了,GA以后再说。

FCH 发表于 2010-8-8 01:07:20

还有一段:

-----------------------

我这500亿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纯粹拍脑袋的。我只是觉得若干年后淘宝的盈利能力超过现在的ebay是非常有可能的。ebay早期是个非常不错的公司,但由于上市公司的压力,他们犯了一些很奇怪的错误,被amazon抢了不少生意。我对淘宝的担心主要是如果他们太强势的情况下会不会作恶的问题。现在淘宝的成长非常好,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好像还不够认真。虽然“国情”是个不错的借口,但如果找不到长期有效的办法去限制和杜绝的话,淘宝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这对在淘宝上认真做生意的大多数商家来讲会有很大伤害,同时也会摧毁淘宝的reputation。不过,以我对马云的认识,我觉得他绝对不是个短视的人,一定会找到办法解决的(或许他们已经找到办法,现在正在实施中?)。另外,我不认为淘宝会马上上市,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让他们这么做。但如果现在他们上市的话,市场也许不会给到500亿这么多,如果让我猜的话,我会猜150亿以内。但如果淘宝的盈利模式清晰以后再上市的话,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呵呵,太多如果了。我猜若干年后阿里巴巴集团或腾讯会是中国最早到500亿,甚至1000亿美金市值的民营上市公司。

FCH 发表于 2010-8-8 01:28:41

另外有些段落说得比较有意思,也转过来吧:

--------------
呵呵,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有个公式可以赚大钱的话,那所有人都会用这个公式,然后赚大钱的就是卖公式的人。

其实现实中就有很多人是靠教人看图看线赚钱的,但他们不靠看图看线投资赚钱。赌场里也有很多看图看线的人,他们好惨啊。

价值投资不是个公式。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真的需要很多年,同时还真是需要有点悟性才行。
-----------------------

问:我认为bargin很容易看出来找到,只是人们到那时候反而不敢下手去买了,而且bargin也是需要无限的耐心去等待的。耐心加勇气加理性加常识呵呵

答:不敢下手是人们不认为那是bargin。价值投资不需要勇气,需要的是对投资标的的了解。投机却需要很大的勇气。

------------------------
问:需要众人皆抛,你独买的勇气啊,难道您买网易和GE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您不同与常人的豪情和勇气。

答:当有人非要把金子按铜的价钱卖给你的时候,你是不需要勇气的,你只要确认那真的是金就行了(有可能其实是镀金的铁块或石头)。

买网易时我觉得有点孤独,好像这个世界就我一个人再买。

买GE时我很平淡,略微有点兴奋。我想可能是我有进步了

-------------------------
问:
像老段这样在一支股票上动辄赚10倍100倍。这样的bargin是怎么被找到的。关键是这样的bargin怎么会存在啊。不理解啊!
按照Ben的方法,price跌倒intrinsic value 60% 一下就可以出手了。怎么会等到跌倒1/10,1/100才出手啊?

答:买到底部的就是运气!如果再掉多些我会买得更多。

这世界没人知道底在哪,抄底就是投机。

----------------------

问:
我想请问当初买入网易时是以什么方式对网易估值的呢?是凭您做游戏的经验加上当时网易的用户数和现金流和对这个公司管理层的认可等么?假设当网易股价到达您最初认为的估值时,您从哪些角度发现可以继续持有呢?

答:
好像巴菲特讲过:有一个300斤的胖子走进来,我不用秤就知道他很胖。我买网易时可真没认真“估值”过。
-------------------------

简单人生 发表于 2010-8-8 05:27:32

现在这指数还会回落吗?
我刚清。等等再买点。

FCH 发表于 2010-8-8 10:41:16

现在这指数还会回落吗?
我刚清。等等再买点。
简单人生 发表于 2010-8-7 13:27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不准的。

短期走势被大的traders左右,有些还是电脑代替人脑操作的,呵呵,所以,很难用人脑分析他们。上次一个“胖手指”引起的连锁反应让道指数分钟跌去1000点,就是最好的例证。

他们看风使舵,在美国就业数字没有明显改善之前,总有向下的借口的。个人感觉未来还是波动为主基调。朝任何一个单向持续走都不够说服力。

Noah 发表于 2010-8-10 13:25:29

对雅虎这个股票没什么了解,不过做为user的感觉来讲-仅仅是感觉,yahoo似乎管理运作有些问题。我日常最常使用的是www.google.com/finance,现在google的网站经常断,访问不了的时候我就会使用finance.yahoo.com,但是发现这个界面的很多数据经常没有任何解释和理由的就不update了,做为财经网页,不及时更新数据慢慢就会失去信用。。。(不过被逼无奈中,居然让我发现了businessweek:-D, 也不错,只是速度奇慢『大汗』)

Yahoo本身的平台还是非常不错的,那也算是金子!就俺有限的知识,也只有google可以比它强大。其他的什么baidu, sina, sohu。。。。距离还很远

至于那两个值钱的宝宝,聪明莫过马云,天下的道理都让他一个人说了。。

FCH 发表于 2010-8-11 02:13:59

我最早用hotmail的邮箱,因为用得早,所以在那里竟然注册到了原名的邮箱地址(未必是个好的做法,呵呵,这个另说了),后来它的附件限制太死,只有2m,于是换了yahoo的,好像是给了10m,这时候名字的姓和名之间不得不加个下划线了,呵呵;后来google推出几乎不限制容量的邮箱,于是注册,可是名称中已经不得不加入些数字了:-(。

至于内容,google的美股信息是即时的,挺好,也有一些基本数据,对我这样不太看图线的人,做一般数据的了解,也基本足够了。不过呢,google的数据似乎没有yahoo齐全,比如yahoo的美股历史数据要比google多不少,yahoo还有一些其它数据也相当不错。当然了,毕竟google不是靠自有的内容取胜的。

以上也是以用家角度来看。

而雅虎作为一个投资目标,则主要是看目前股价是否便宜了。感觉它不会再有老段投资网易时的成绩了,但从微软的收购价,从雅虎本身的回购,从对淘宝和支付宝的粗略估值,目前价格是偏低的。合理价格或许至少在1倍往上,而如果市场气氛好,淘宝和支付宝规模也顺利超过ebay的话,或许会更高些。但是,如其它价值投资策略一样,都需要足够的耐性。或许中间还有沟坎,但市场总会反映它应有的价值的。

目前只买入了少量雅虎。

杀破狼 发表于 2010-9-10 01:26:05

雅虎在其本身业务上的确是不求上进,连老段自己也对雅虎公司自身增长不太乐观,投资它仅为淘宝支付宝等阿里爸爸旗下资产。

但如果雅虎长期不死不活,也不是个办法。投资雅虎,有点像:为了会生金蛋鸡肚子里的金蛋,把一只病鸡买回家。如果足够便宜,还可以考虑,但是压大注的收效,不好判断。

转自cnnmoney:
http://cnnmoney.mobi/primary/_ED9Oto-iuorzS8T6L

Does anyone care about Yahoo anymore?

Sure, Yahoo still has a boatload (to use a favorite term of Yahoo CEO Carol Bartz) of users. I still go to Yahoo Finance a lot, for example. Ditto for Yahoo Mail. And I do love Yahoo's fantasy sports sites.

But this isn't 1998 anymore. Being a portal doesn't make you a leader. Having eyeballs doesn't necessarily make you a financial or technological juggernaut.

While rivals like Google, Facebook and Apple continue to innovate in the worlds of search, social media and mobile, many wonder just what Yahoo is other than a slightly bigger version of AOL.

And heck, even AOL, which may get a slightly worse rap than warranted due to its former role as an albatross around the neck of my corporate parent company Time Warner, has done a decent job of differentiating itself from the competition lately thanks to a keen focus on local content.

So it's no wonder that Yahoo's stock continues to slump. The stock is down 18% this year and is only 7% above its 52-week low.

A post I noticed on StockTwits about Yahoo sums up the company's sorry state the best. "The only worse thing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YHOO," tweeted Eric Jackson, managing member at Naples, Fla.-based hedge fund Ironfire Capital on Wednesday evening.

This is a pretty damning comment from someone who has followed the company very closely. Ironfire owned a position in Yahoo a few years ago and bega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get rid of former CEO Terry Semel in late 2006. That wound up happening in June 2007.

Jackson also wanted the company to accept Microsoft's takeover offer in February 2008. But Yahoo spurned the deal, even though it valued Yahoo at a 61.6% premium at the time. So Ironfire sold its position a few months later.

I caught up with Jackson on the phone Thursday to get more of his thoughts about what the company could do to reclaim its former glory.

Jackson said that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a focus on any specific type of product or area of technology.

"It struck me the other day how little we've heard about Yahoo in the past six to 12 months," he said. "That symbolizes how the company is not as relevant with where the world is moving,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mobile and social media. The company seems to be adrift."

Yahoo, to its credit, has done a lot since Bartz joined in January 2009 to become leaner and meaner in order to get profits back on track. The company's net income increased by 40% last year even though revenues slipped.

But the cost-cutting may have come at a price. Yahoo now lacks strategic vision, Jackson said. He thinks Bartz was the right person to whip Yahoo into shape in the short-term but that a new CEO might do a better job of actually engineering a sustainable turnaround.

I think he's right. Yahoo's total sales are expected to be flat this year and analysts are only forecasting a 4% rise in 2011. That's anemic for an "old media" company, let alone a "new media" firm like Yahoo.

The best you can say about Yahoo these days is that it has done a decent job of partnering with, and occasionally even outsourcing functions to, other relevant companies.

Hence, links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on Yahoo's home page. And the decision to let Microsoft's Bing power search results on Yahoo and give up control of its job listing service HotJobs to Monster Worldwide.

But Yahoo can only go so far by relying on the help of rivals. Even if companies like Facebook and Microsoft represent, to use an ugly bit of jargon, co-opetition as opposed to true competition, Wall Street is not going to get excited about Yahoo until it can find a way to really get sales growing again.

"The main part of Yahoo is languishing. Another shakeout is needed and warranted. Yahoo has to go beyond hacking away at things and focus on new products," Jackson said.

- The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commentary are solely those of Paul R. La Monica. Other than Time Warner, the parent of CNNMoney.com, and Abbott Laboratories, La Monica does not own positions in any individual stocks.

FCH 发表于 2010-9-16 01:53:25

http://www.reuters.com/resources/r/?m=02&d=20100915&t=2&i=204599877&w=460&fh=&fw=&ll=&pl=&r=2010-09-15T161044Z_01_BTRE68E18XY00_RTROPTP_0_YAHOO

市场传闻雅虎要卖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巴茨说,目前没这个打算。(她一点都不傻,肯定也是在等淘宝上市呢,而且目前雅虎也不差钱。)

阿里巴巴比谁都急:越发展越接近淘宝盈利及上市,越感觉肥肉要落入别人口中。马云当初也没想到自己的公司会做得这么大,中国的国有投资公司当时也没有这样的远见去投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创投。现在要嫁女儿了,可嫁妆聘礼却要旁落。有人比喻,阿里巴巴有点像被绑架了。

(Reuters) - Yahoo Inc (YHOO.O) Chief Executive Carol Bartz said that Alibaba Group "constantly" approaches the Internet search company about repurchasing its stake in the Chinese Internet firm, but that Yahoo has no plans to sell its shares.

In a wide-ranging interview, Bartz told Reuters on Wednesday that Alibaba was a great investment for Yahoo and that it would not be in Yahoo's interest to sell its estimated 39 percent stake in Alibaba at this time.

"It's very strategic," Bartz said.

FCH 发表于 2010-9-16 06:18:11

揭秘阿里巴巴雅虎股权暗战:马云恐失去控制权

网易科技讯9月15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和他的第一大股东雅虎(Nasdaq:YHOO)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阿里巴巴B2B业务CEO卫哲,这个性格温和处事稳健的中国职业经理人,上周六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言辞激烈地表示:“阿里巴巴已经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一个面临破产的公司。”一天之后,雅虎发言人在回应卫哲的言论时称,将维持阿里巴巴的39%持股不变。

这并不是阿里巴巴对拥有它39%股份的大股东雅虎首次说“不”。早在今年1月,雅虎就Google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表态,阿里巴巴随后发表声明指责雅虎此举鲁莽轻率。

9月9日,雅虎子公司雅虎香港总经理蔡宝德表示,“正考虑”吸引内地客户到雅虎香港网站上投放广告。这个“正考虑”的事情引起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强烈反弹,其发言人表示,将根据这一情况重新评估与雅虎的合作关系。

“阿里巴巴集团近期与雅虎一系列的交锋暗战,应该说与即将到来的2010年10月这一时间节点有关。”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网易科技表示,“雅虎2005年10月收购阿里巴巴集团股份时已经协定,五年后(也就是今年10月)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集团第一大股票权及与马云等管理层一样多的董事席位,所以越是临近这个时间,阿里巴巴集团必然会有一些反应。”

随后网易科技查询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B2B业务(HK:01688)2007年11月在香港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该招股说明书第145页至150页中披露了雅虎2005年入股阿里巴巴集团时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

其中有一个条款,“自2010年10月起,雅虎可委任的董事总数将为于该日期可委任的董事人数及阿里巴巴集团管理股东于该日期可委任的董事人数两者这间较高之数目。”而在之前,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会由四名董事组成,而分别是阿里巴巴集团管理股东指派2名,雅虎和拥有阿里巴巴集团29%股权的软银各指派一名。

“这意味着2010年10月之后,雅虎将增强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的话语权。”这位业内人士说道。

缘起10亿美元的交易

阿里巴巴与雅虎的渊源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2005年8月11日,雅虎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联合宣布,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获得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权。

这桩在当时震惊全球互联网业界的交易,人们普遍认为马云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但就是这样一个买卖却在当时未公开的交易细节埋下伏笔。

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签订的诸多关键条款都将从2010年10月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包含以下内容:

从10月开始,持股阿里巴巴集团39%经济权益的雅虎,其投票权将从当时条款约定的35%增加至39%,而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从35.7%降为31.7%,软银保持29.3%的经济权益及投票权不变,届时雅虎将成为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大股东;

条款原文:雅虎已同意按Alibaba.com Corporation管理股东于任何其股东大会所指示方式就所持Alibaba.com Corporation股权35%以上的股份投票,直至……(c)二零一零年十月……

从10月开始,雅虎在董事会的席位将由原来的一位增加到两位,即雅虎和阿里巴巴管理层分别可以委任两位董事,软银依旧可委任一位董事。条款同时规定,马云只要持有一股,就有权在董事会指派一个董事;

条款原文:倘软银因股权减至低于协定下限而失去委任权利,则雅虎可额外委任一名董事,而自二零壹零年十月起,雅虎可委任的董事总数将为于该日期可委任的董事人数及Alibaba.com Corporation管理股东于该日期可委任的董事人数两者之间较高者之数目。

从10月开始,雅虎、软银及阿里巴巴三个股东当时达成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条款到期。届时,阿里巴巴集团第一大股东雅虎,将有机会按照董事会或公司章程辞退CEO马云。

条款原文:雅虎、软银及 Alibaba.com Corporation管理股东已同意马云不会被辞退Alibaba.com Corporatoni首席执行官职位,惟彼于 (A)Alibaba.com Corporation上市,(b)二零壹零年十月或(c)彼辞任、退休、身故或不再胜任(以最早者为准)之前因特定事由被辞退除外。只要马云拥有Alibaba.com Corporation一股股份,Alibaba.com Corporation管理股东将继续有权委任最少一名董事。

而分析人士对网易科技表示,作为“财务投资者”的雅虎虽然并不会贸然参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日常运营,但上述条款却能成为雅虎出售阿里巴巴股权时获取更多利益的重要砝码,特别是失去控制权的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团队会随时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

导火索:杨致远下台 巴茨执掌雅虎

协议定于2005年,但雅虎完成投资后的几年时间马云似乎从来没有担心过2010年可能存在的这些变化。甚至在2007年阿里巴巴B2B上市时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有关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条款到期时怎么办的问题,马云非常自信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说2010 年以前,我答应我一定在。所以,我就在书上写2010年马云不会离开,不是2010年以后他们把我开掉。”

显然,马云对雅虎方面不冀望阿里巴巴控制权有十分的信心。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介绍,马云与雅虎前任CEO杨致远两人私交不错,而之前的资本合作也是杨致远促成,而这样的关系或许让阿里巴巴集团认为,即使到2010年,雅虎也不会行使上述条款所赋予的权益。

然而事件却因雅虎公司创始人杨致远的下台、新CEO卡罗尔·巴茨上台执政产生转折。

曾有国外媒体报道,马云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时去美国拜访,巴茨当着阿里巴巴管理层的面,指责马云没有把雅虎中国做好。

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开始重新审视雅虎39%股份给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

雅虎的坚持引发冲突

为了避免发生控制权危机,阿里巴巴集团开始酝酿减少雅虎在其公司股份,但一直没有得到雅虎方面的同意。

今年5月,在阿里巴巴B2B业务的股东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很想买回雅虎手中所持有的股权,阿里巴巴不缺钱,但雅虎还不愿卖。

也有接近阿里巴巴的知情人士称,阿里巴巴曾有计划游说多家中国国有银行从雅虎手中购回阿里巴巴集团股份,以确保现有管理团队在董事会的话语权不被雅虎所替代。

但这一切都未任何进展,雅虎发言人9月1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维持阿里巴巴的39%持股不变。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近期恶化与雅虎关系的直接原因。

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的未上市资产淘宝网及支付宝价值不菲,投行人士估计淘宝网价值100亿美元,支付宝价值50亿美元。投行人士认为,市场无法对这两家公司做出准确估值是雅虎暂时不愿出售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原因之一,雅虎的最佳退出时机或是淘宝网和支付宝上市以后。

孙正义成关键先生

阿里巴巴上市招股书所披露的条款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修改公司章程或细则,阿里巴巴集团进军海外及扩张新业务,阿里巴巴集团出售核心业务(如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搜索、B2B业务),淘宝、支付宝和雅虎中国的资产通过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等,都必须经过雅虎的批准同意。

媒体人士指出,这些条款表现出雅虎在当时谈判中的强势,而“五年大限”的条款,则是对雅虎渴求更多权益诉求的平衡——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第一大股东的雅虎有权获取更多,但阿里巴巴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对集团的绝对控制权。

从十月开始,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团将拥有与39%经济权益对等的投票权,而成为“真实的”第一大股东,董事会席位也将增加一个席位。如果雅虎现阶段只是谋求财务回报,他可以选择不行使大股东权益,雅虎和阿里巴巴管理层暂时相安无事。如果雅虎愿意出售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他手上掌握的大股东的权益会成其谈判的重要砝码。

另一方面,如果阿里巴巴集团在经营上发生变数,雅虎有权根据公司章程行使他的大股东权益(具体权益将取决于公司章程)。同时,如果雅虎能争取到软银的支持,他们拥有的董事席位总数将超过阿里巴巴管理层,投票权总数也将达到68.3%从而超过三分之二,这无论是从董事会层面还是股东大会层面,都能够获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权。同时,更换CEO的可能性也同样存在。

就像五年前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集团的交易一样,软银的孙正义是一位平衡双方利益的关键先生,现在他又将充当这一角色。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9.3%的股份,软银同时也拥有雅虎日本约41%的股份,且软银持有雅虎不超过5%的股份。对于孙正义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

马云如何保持住他创办的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不受到影响(成功回购股票还是协商新的协议)、巴茨如何在这场局中让雅虎的利益最大化、孙正义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同时保证软银的利益,三个利益方的博弈远还没有结束,好戏才刚刚拉开序幕,网易科技将持续跟踪阿里巴巴控制权争夺报道。(牛立雄)

Noah 发表于 2010-9-17 15:33:27

很有意思,谢谢分享!:-P

FCH 发表于 2010-9-21 12:28:05

雅虎,阿里巴巴和软银的三角关系很微妙。

作为阿里巴巴,最好的结局是以便宜的价格把股份从雅虎那里回购回来,可是从法理上看,只要雅虎不愿意卖,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次之的选择,或许是反向把雅虎吞掉(做大股东吧),钱可能不是大问题,但一来要买些它未必想买的资产,二来价钱便宜,雅虎的现有股东也不会同意的,所以代价会比第一选择更大;

但完全不顾早前的合约而乱来,估计不会是它这个级别企业在目前的中国环境会做的吧,虽然最近它的多位高层不断说出一些无厘头的话。

不过,在我看来,或许走“腾讯”那条老道可能是最有可能的,雅虎只管从阿里的发展中获利,马云团队依旧控制阿里的发展。

雅虎既然没有啥独家绝活,将来就变成一个科技控股公司好了,呵呵。

FCH 发表于 2010-9-28 13:51:49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超级网银冲击网络支付市场 或将取代支付宝(详细内容如下)。

其中马云的一个提法,“随时做好将支付宝送给国家的准备”,不知道怎么个送法,呵呵。

雅虎-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股东与管理团队的关系,商业合约,国外创投资金在中国权益的保障。。。未来好戏连连。。。

-----------------------------------

超级网银冲击网络支付市场 或将取代支付宝

                                http://www.sina.com.cn2010年09月28日 00:5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8日电(蒋妍)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超级网银”即将试运营满月。央行打造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的诞生,是会冲击并逐步取代支付宝等现有网络支付服务商的地位,还是在竞争中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抑或被市场淘汰?各方众说纷纭。

  中新网金融频道特别就上述话题设计了网络投票调查。调查投票结果显示,看好“超级网银”与看好支付宝的两方力量大体相当。专家表示,一项金融创新是否有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其有没有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价值。由此看来,“超级网银”在与支付宝等的对决尚难分出胜负,市场更青睐谁,还需拭目以待。

  “超级网银”料将冲击网络支付市场

  俗称“超级网银”的网络支付系统全名为“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区别于传统网银。首批通过测试的各家银行之间通过自身网银与央行系统的互联,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

  “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服务,意味着“多个网银账户、多次登陆”的传统时代正在被改变。由此可以预见,随着行业成本的降低,功能的增强,以及便捷性的突出,都无疑预示着“超级网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被业内广泛认为会对第三方支付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市民态度期待转冷落

  “超级网银”作为新一代的支付系统,在上线前受到了各方关注和媒体热炒,并且博得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呼声,网友表示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不乏甚为期待者。他们表示如果“超级网银”全面向市民推出,其相关业务普及到个人用户也可以享受,而且真正方便实惠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去体验和使用。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超级网银”也显得有些“后劲不足”。上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超级网银”相关系统处于试运行阶段,银行推广力度不大,市民对其认知度也不高,而且使用的便利性不足成为一些体验者的共识,导致其运行以来较为平淡,甚至略显冷清。

  第三方支付仍可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CEO马云曾提到“随时做好将支付宝送给国家的准备”,但有专家表示,“超级网银”对于第三方支付,与其说是分食者不如说是它发展的“可持续”助力更贴切。央行曾于2010年6月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网上银行理办法》,指出支付机构依法接受央行的监督管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其最重要的意义是认可了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行业地位,并将其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超级网银”的出现并没有如先前预料的那样禁止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接入,相反为它们提供了接入渠道,支持它们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支付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支付需求,也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支付服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当然也有专家持观望态度,他们表示“超级网银”刚刚推出,无法界定它与各家银行到底是何种关系,因此需要等待“超级网银”明确业务范围、以及央行发布进一步监管细则,方能界定现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生存空间。当然所有优势与便利的前提是:央行的“超级网银”不直接与在“超级网银”系统上的服务内容提供者进行竞争,而这点正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担忧的焦点。但相关人员表示,央行不会强行要求各银行统一网银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让消费者放心是关键

  试点即将满月的“超级网银”毕竟还处在“摸索阶段”,并且在上线期间暴露出了使用受限、手续繁琐、收费不一、缺乏保障等不足,而支付宝凭借其长期累积的显著的功能优势、巨大的市场份额和超高的人气指数,至少现在不必担心座位不保。

  专家表示,一项金融创新是否有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其有没有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价值。事实上无论是第三方支付系统还是“超级网银”,只有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安全、便捷、放心的产品,才会最终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才是最关键的。中国本土的企业似乎也遭遇了“本土化”的挑战,“超级网银”与第三方支付究竟会分出胜负,还是和谐并存,让我们拭目以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他看好雅虎,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