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肉鸡"么?反正我坚决不做
从此不用信用卡(其实一直对此有不信任,所以只用了半年就取消了)从此不开通网上银行(目前只有一张很小额的借记卡开通了支付包,用多少存多少)
从此不看手机短信也不接听陌生电话和所谓的400,800开头的电话(自己很少使用那些功能,也对于陌生电话极其冷漠)
从此返璞归真,提高警惕,保卫自己:icon_belial:
看了3.15晚会有感:icon_bomb: 这个,汐姐姐,我没看晚会,能科普一下么?
WHY 从此不用信用卡(其实一直对此有不信任,所以只用了半年就取消了)
我简直离了信用卡就活不下去。。。『大汗』 信用卡有什么麻烦吗?*-) 央视“3·15晚会”揭秘个人信息泄漏源头,仅花100元就能买到千条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
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是如何被人暗中频繁交易,流转到各种发送垃圾短信的公司、所谓的电话营销公司,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主要工具呢?更有甚者,他们通过木马程序来窃取个人信息,电脑成为“肉鸡”,会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网上随意任人摆布。
昨晚,央视“3·15晚会”锁定个人信息安全,揭密个人隐私被运营商出售或被人盗取后牟取暴利的链条。
垃圾短信 运营商卖用户资料
继去年后,3·15晚会今年对垃圾短信进行再度曝光。
记者调查发现,山东省的一些移动公司自己承接发送大量商业广告短信的业务,也就是垃圾短信。公司的一位“李主任”称,公司还制定出了明确的收入指标,一个月是几万或几十万的收入指标可以发十万条。
此外,为了提高短信发送速度,有些移动公司还采用了一种方式——小区短信,即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只要手机处于开通状态,就能收到短信。但市政府这一块不发,他们有一份“黑名单”会直接过滤“高层领导”,以规避风险。
不仅移动公司自己发送垃圾短信,一些与他们合作的广告公司也能发送垃圾短信。记者找到一家济南的传媒广告公司,这家公司使用的用户资料竟然来自移动公司。“我们的资源全部是从移动公司调来的,其实就是拿钱买的,山东省的全部都有,全国各地的也都可以在移动公司调出来。”该公司负责人说。
电话推销 买来个人信息行骗
“3·15晚会”披露,在通州某小区的普通民宅里,20多个人利用电话推销一种”纯黄金打造的黄金甲手机”,每天以同样的骗术赚上三四万元。而上当受骗的购买者收到的手机不但没有黄金,连黄颜色的都不是,所谓的话费充值卡也只是几张卡片。
为什么仅凭电话里一番说辞,就让这么多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呢?因为骗子清楚地说出了自己的电话、住址,甚至以往的购物经历,这迷惑了受害者。 该公司员工称,这些详细的个人信息都是由公司统一购买的,每条信息的价格从1毛钱到50元钱不等。
此外,记者还发现,有一个公开叫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叫海量信息科技网,全国各地的车主信息、各大银行用户数据,甚至股民信息等等,这个网站一应俱全,而且价格也极其低廉,仅花100元就买到了1000条各种各样的信息,上面详细记录了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等,应有尽有。
电脑肉鸡 黑客盗信息打包卖
明明银行卡就在身边,卡里的21万元是如何不翼而飞的?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银行账号信息已经被盗。
“3·15晚会”披露,受害人的卡都开了网上银行,他们的电脑被人种了木马程序成为“肉鸡”,在网上随意任人摆布。
那么储户的详细信息是如何泄漏的?警察抓捕了一个叫“蚂蚁”的人交代,他的电脑里有多达一万多个用户的真实网上银行信息,还有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等,几乎无所不有。
“蚂蚁”交代,他掌握的信息都是从一名黑客高手“顶狐”处买的,此人是一名黑客高手,曾是2005年瑞星排的十大病毒之一的制造者。2006年他编写了木马程序,开始了盗取个人信息的行当,每天存储在他电脑上的信息有3G,相当于15亿个汉字这么大的信息量。“顶狐”对盗取回来的信息分类整理,将密码等信息廉价出售,而网上银行用户信息则以400元每G的价格打包售出。据央视
新闻资料 电脑肉鸡
就是拥有管理权限的远程电脑,也就是受别人控制的远程电脑。一般所说的“肉鸡”是一台开了3389端口的Win2K系统的服务器,所以3389端口没必要开时关上最好。
要登录肉鸡,必须知道3个参数:远程电脑的IP、用户名、密码。 肉鸡就是中了木马被黑客控制的电脑 新闻延伸:个人信息盗用过程曝光
信报讯(记者闫峥)几乎每天,每个市民都会受到垃圾短信或电话推销的骚扰。在昨天的3·15晚会上,央视记者揭秘了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侵害的全过程。
个人信息被盗,小到被垃圾短信骚扰,大到银行卡号被盗。在昨天的晚会上,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黄建华发布12315热线的投诉情况:在78.3万件申诉中,手机类占10%,居首位。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红灿还现场发布消费预警。杨红灿说,目前社会上一些人打着健康产品的旗号,或以这样的名义炒作概念,虚假宣传,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主要特征是:打着新科技、新技术的幌子,以个体体验作为产品功效的证明,诱导广大消费者购买使用。
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请警惕健康概念类的消费骗局。
手段1
垃圾短信发给“在用手机”
您收到过垃圾短信吗?在山东省德州市移动公司,两万条以上的短信都可以群发。为了提高短信发送速度,有些移动公司还采用了小区发送短信的方式。只要手机处于开通状态,就能收到短信。用这种发送方式,10分钟可发15000条。
不仅移动公司在发送垃圾短信,有一些与他们合作的广告公司也能发送垃圾短信。海南省三亚市某科技公司,除了可以给本地号码发送短信,还可以向漫游到三亚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无论是移动公司,还是广告公司,他们发送短信的客户信息来源,都是“移动公司”,同时向客户保证全部为“在用手机”。而这些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规避办法”,可能涉及的一些高层领导一般是禁发的,有黑名单会直接过滤。 手段2
购买客户信息最高50元
记者在北京市通州区某住宅小区看到,三居室内摆满了电话,20多名年轻人在这里做着类似电话推销的工作。“这是奥运黄金甲全球手机,是纯黄金打造的一种黄金甲手机,这款手机2300元就能使用。”这家不过20多人的公司每天都以同样的模式赚上三四万元。为什么这么个小公司,每天让那么多人上当呢?购买过黄金甲手机的史女士说,在接到电话的时候,推销员很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姓名、住址以及曾经购物的经历。
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买的啊。”员工说,这些个人信息都是由公司统一购买,每条信息的价格从0.1元到50元不等。
每个推销员也都有一套骗人的“把戏”,一旦顾客提出质疑,责任先被推到了邮政局,甚至还软硬兼施,冒充公安人员威逼顾客。
手段3
下载软件盗取个人信息
2007年1月福建泉州的蔡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笔存款不翼而飞;2007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温女士的信用卡被人分4次消费了2000元……究竟是什么人盗取了他们的钱?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这个案件所有的受害人的卡都开了网上银行。一个网名叫“蚂蚁”的人进入了江苏省无锡市警方的视线。对“蚂蚁”实施抓捕后,警方从他的电脑里发现了一万多个用户的网上银行信息,还有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据“蚂蚁”交代,他掌握的信息都是从“顶狐”那儿买的。“顶狐”用他编写的木马程序盗取个人信息。“顶狐”将密码等信息廉价出售,而网上银行用户信息则以400元每G的价格打包售出。“我们受害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现账号已经被盗。” 『大汗』 :-@ 是不是不让别人接触到自己的电脑,网上银行就会安全呢? 原帖由 霹雳油侠 于 2009-3-16 09:50 发表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不是不让别人接触到自己的电脑,网上银行就会安全呢?
霹雳落伍了。那些黑客都是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你的。只要你上网,在某些不知底细的网站被人装了软件,或者邮件里被人装了,就会被控制。
谁给介绍一下,如何分辨自己的电脑是不是所谓的肉鸡呢?『大汗』 没办法,我现在做很多事都要靠网上银行,并且在加拿大这里不用信用卡很不方便,所以只能祈祷平安无事了。有一个建议是,在常用网上银行的帐户上,不要放很多钱,如果你没什么钱,别人打你主意的可能性也就少了。『大汗』 『大汗』 如果连一张信用卡都不用,真的有些不习惯了,而且带着许多现钞出门也不安全。
继续用,还是不用?-----这真是个问题啊。:-P 听起来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真的都取消了,生活又会很不方便,前阶段我一个同事碰到了带读卡器的取款机,一万多不翼而飞:-( ,
只能自己小心了啊!上安全的网站避免中毒,网上银行少放点钱 原帖由 wwz0523 于 2009-3-16 19:59 发表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起来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真的都取消了,生活又会很不方便,前阶段我一个同事碰到了带读卡器的取款机,一万多不翼而飞:-( ,
只能自己小心了啊!上安全的网站避免中毒,网上银行少放点钱 ...
不是自己签的单,是不是能从银行/信用卡那里追回来?
加拿大信用卡一般有这个保障。 原帖由 FCH 于 2009-3-17 11:03 发表 http://www.ourdream.ca/forum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自己签的单,是不是能从银行/信用卡那里追回来?
加拿大信用卡一般有这个保障。
柜员机不用签单的,非法分子在取款机插卡口装了个读卡器,一般人不注意看不出来,然后把卡插入,正常操作后,那个读卡器就获得了该卡的卡号和密码,然后他们就能取钱了 还是刷卡方便啊!
网上银行用优顿是不是就没事啊? 警察抓捕了一个叫“蚂蚁”的人------------------------“蚂蚁”
怎么那么眼熟呢?
防止诈骗月:专家教你防个人资料被盗
北美中文网综合报导:鉴于加拿大个人资料盗窃诈骗罪行日趋严重,去年较前年的案发率上升了20%,本月被定为加拿大的“防止诈骗月”。有关部门呼吁加人做好防范措施,包括留意邮件有否遭人偷窃作非法用途等。预防诈骗公司Equifax Canada Inc.总裁Carol Gray表示,个人资料盗窃诈骗罪行有增无减,提供借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及消费者都要小心提防成为受害者,其中金融机构应尽量采用最新的资料互通软件科技,可更有效地分析贷款申请者的全国信用资料纪录,以最快时间查出诈骗嫌犯,从而也可减少将诈骗损失转嫁于顾客身上的影响。
上述公司建议消费者留意其个人资料被人盗用的特征,包括:
(1)一般帐单或银行过帐单邮寄时寄失,或收到有自已名字但全不认识的户口帐单。
(2)银行、信用卡或过帐卡的帐单上出现不认识的过帐项目,或不知何故被追数公司追数。
(3)有金融机构或手机公司职员致电查问你不认识的帐户申请,或有公司向你查问,要求更多个人资料。
上述公司提供了一些防范措施:
(1)不要随便向陌生人提供个人资料,只在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个人资料。
(2)查看有否寄失邮件,不要邮寄个人重要资料。
(3)查看所有帐户过数项目。
(4)上网过帐用的密码要不时更改,在公众地方使用信用卡或过帐卡时,按密码时最好用手遮盖。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