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新强者——中国走在了美国前面(转帖)
波士顿咨询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地区网民分析》中国北京大学学生张某的日常生活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学生都更加依赖网络。他每天上午在MSN上问候朋友们。下午结束一天的课程后,他会用手机无线网络查找电影票优惠券,回到宿舍通过新浪、百度等门户网站看新闻。睡前,最后的活动是网上聊天。
中国正式成为“Web2.0强国”。通常人们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IT产业上是落后国家。但是在新一代的网络环境如网络游戏、网上社区、网络通讯等方面,中国凭借众多网友的积极参与和相互推动走在了发达国家的前面。虽然中国在以电子邮件、网络检索为中心的“Web1.0”时代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Web2.0”方面反倒超前于西方国家。世界权威咨询企业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对Web2.0在中国的现状做了调查。 ◆网络通讯、网上社区、娱乐等呈现强势
最近中国的热门网络领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网络通讯和网上社区等网上沟通领域,二是娱乐领域。尤其是,网上沟通的发展已让中国人连为一体。使用网络通讯的中国城市地区网民是整体网民的90%左右。相反,美国使用网络通讯的网民仅为整体网民的40%左右。但在中国的城市人口中,使用电子邮件的仅占60%(美国90%),相比之下不能不令人吃惊。这表明中国人的网络通讯使用率更高。
中国用户不仅用网络通讯工具聊天,还将其广泛应用于应对客户、确认交易等工作方面。上班族用网络通讯工具发送工作指示和报告已成了平常事。
中国网民的博客、SNS(Social Networking Site)等社区活动也十分活跃。中国城市地区网友的博客使用率达51%.与美国网友21%的使用率相比,相差1倍以上。共享音乐和视频的P2P(文件共享)服务的使用率也相当高。中国的网络流量有60%来自P2P服务。
娱乐领域的强势也令人瞩目。中国网友大多为男性,且一半是25岁以下。中国的中小城市缺乏能够满足他们娱乐需求的设施。由此,网络游戏、在线电影、音乐下载等成了他们的娱乐方式。
手机也是作为娱乐工具,其使用率逐渐提高。据悉,中国手机用户的一半用手机听音乐、拍照片。此外,30%的手机用户用无线网络下载铃声,18%用手机观看视频。美国手机用户的上述服务使用率仅分别为20%和3%. ◆振兴中国网络的主角是谁?
振兴中国网络的主角是城市地区的网民。他们按年龄可分为3类群体。第一类是14岁至25岁的“小皇帝群体”。他们生长于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化中国,很容易接受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他们比起网上电子交易或信息服务,更喜欢网上社区。
第二类是26岁至35岁的“改革开放受益群体”(reform beneficiaries),他们亲历了中国的体制变化,并从中受益。网络的发展使他们有了发言的机会,这令他们感到满足。他们主要利用门户网站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三类是“勤俭的中年群体”(frugal middle-agers),即36至50岁的人。他们虽然具备购买力,但是对数字产品和服务都是有选择性地接受。他们使用的服务大多是便于日常生活的网上新闻浏览和网上结算等。但是,他们能充分意识到数字技术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对网络的依赖性还是在逐步提高。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中的45%都对“离开互联网就没法生活”表示认同。 ◆信赖度低下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不过,据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在利用网上银行或网上购物等电子交易方面相比于美国相当消极。例如,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中,有网上购物经验的仅占28%,而且一般是烟草专卖网站之类的网站,局限于限定的范围内。此外,利用网上银行的人就更少。目前在中国,现金仍是最重要的结算手段,中国人担心被受骗,对电子商务不太信任。人们通常是在网上了解想要购买的产品价格后,直接到卖场去购买。
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说,中国人对互联网的利用形态,正好反应了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现状。首先,中国的年轻人除了喜欢网络娱乐之外,没有其他可供娱乐的东西。事实上,电视和报纸被政府管制或是没有看头,电影票价又贵,且必须经过政府的检阅才可放映,故没有太大的选择权。实施本次调查的麦可-梅尔(音)研究员最终在报告书中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们利用互联网听取不同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自由。” 离开网络,到底还能不能活? 中国的网民,牛! 烟草专卖网站?
没听说,谁去过?*-) web 2.0? 噱头炒作而已,不关心。 不了解『洋葱头S63』 『洋葱头S64』 离了网络能活。。。但是想必要痛苦好一阵子。。。 中国网游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不过是用的人最多罢了。
『呵呵』 『大汗』 离开网络挺好,昨晚8点就睡着啦:-P 一上网就泡到午夜:-$
问题是能不能戒了这瘾『大汗』 这篇文章的题目不也是:波士顿咨询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地区网民分析》么?
国内的煤体大都是些装疯卖傻的大SB。
中国的官方证券报刊或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些什么:新华社:股市下跌是没有理性的之类的垃圾文章。仔细一看,一般都是新华社某记者的业余之作,结果总想冒充新华社社论之类。
一群混蛋而已。『呵呵』 实施本次调查的麦可-梅尔(音)研究员最终在报告书中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们利用互联网听取不同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自由。”
国内的煤体大都是些装疯卖傻的大SB。
good idea:-D WEB2.0,在等等吧:-D
页:
[1]